登陆注册
1291400000002

第2章 所谓“陈独秀问题”的来龙去脉(2)

1984年初,陈独秀的一位后人向中央提出恢复陈独秀党籍问题。中央书记处专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虽然认为不应当恢复陈独秀党籍,但指示中央党史研究室写一篇评价陈独秀一生的文章,澄清陈独秀的历史是非,恢复陈独秀的本来面目。同年11月,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召集有关专家开会讨论中央党史研究室有关陈独秀问题的送审稿。会上,胡耀邦指出:过去很长时期对陈独秀予以全盘否定是不公正的。陈独秀在本世纪的最初二十几年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犯了错误,但也不能将大革命的失败完全归咎于他。当时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悬殊,我们党又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即使是中央领导人在理论上政治上也很不成熟,加上共产国际脱离实际的指导,在这种条件下,陈独秀不犯错误是很难的。为此,胡耀邦提出:写陈独秀这样对革命有过很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要像鲁迅写章太炎那样,有一种深远的历史眼光,采取厚道公正的写法,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前人,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后人受到教益。

经过多次修改,《关于陈独秀一生活动的评价》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9期发表。在五四时期和建党问题,文章对陈独秀的评价是: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但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党的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但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人。这里,首先肯定了“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党的早期的主要领导人”,这是主要的。那个“但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人”的尾巴,可轻可重,但显然是一分为二式的次要地位。文章代表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看法,在推动对陈独秀的科学研究和公正评价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如何评价陈独秀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总是宣传***更多一些,似乎***的历史功绩高于陈独秀。但从历史事实看,并非如此。

此后,关于陈独秀在建党中作用问题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有学者指出:之所以陈独秀在建党中的作用“应属首位”,是因为陈独秀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以《新青年》为阵地,完成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建党准备;二、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完成了理论上的建党准备;三、亲自创建党的早期组织,完成了组织上的建党准备。

同时,学者们通过计量分析指出:陈独秀在一大上被推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绝非过去所说是党的幼稚,也不仅仅是由于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显著声望,更不是什么“错误的选择”,而是一种众望所归:

从一大党员组成看,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中绝大多数都是陈独秀的学生或追随者。其中陈独秀在北大时的学生有:张国焘、刘仁静、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张太雷、罗章龙等;陈独秀亲自上课指导过的学生有:罗亦农、萧劲光、***、任弼时、汪寿华、柯庆施等;陈独秀亲自介绍入党的党员有:施存统、周佛海、赵世炎、陈公培、蔡和森、李立三、刘伯垂等;陈独秀的崇拜者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瞿秋白、恽代英、包惠僧、林育南、郑凯卿、王尽美、邓恩铭等;陈独秀的挚友同事有:***、张申府、李达等。

从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来看,其中有他的学生6人,几乎占50%的比例。

从共产党组织上看,绝大多数中共早期支部都是经陈独秀之手创建或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像派出一大代表的长沙、武汉、济南、广东、旅日支部以及没来得及派出代表的旅欧、香港支部,都是陈独秀亲手创建的。几乎所有支部的负责人都是陈独秀亲自指定或建议产生的。

从思想上看,陈独秀确立了中共的组织原则和指导思想。中共一大召开前,在党的性质和组织原则等一系列根本的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为此,陈独秀曾提出过四点指导性意见:“一是培植党员;二是民主主义之指导;三是纪律;四是慎重进行发动群众。政权问题,因本党尚未成立,应俟诸将来,而先尽力于政治上之工作。”这些意见经过一大代表们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写入党纲。

从影响力上看,陈独秀的影响力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伟人。五四运动时期有声望的人物不只陈独秀一人,就民主革命而言,孙中山的声望是最高的,就宣传科学与民主而言,胡适的声望也不在他之下。然而,以社会主义革命的标准去衡量和挑选党的总负责人,陈独秀无可争议地“应属首位”。正如毛泽东所说:被《新青年》和五四运动唤醒起来的一代先进分子,“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才成立了党”。

随着对陈独秀建党作用的肯定,陈独秀的正面形象逐渐树立起来。

2001年,陈独秀墓园的保护性维修工程完工,总面积达千余平方米。2009年10月9日为陈独秀诞辰139周年,各地举行了形式各样、规模不同的学术研讨和纪念活动,陈独秀纪念铜像也在上海福寿园揭幕,同时举办了“陈独秀在上海的战斗岁月”图片展。与此同时,上海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了六卷本的《陈独秀著作选编》。

四、关于陈独秀的“托派”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转向托洛茨基主义,成为中国托派领袖,最终被开除出党。

托洛茨基、斯大林、布哈林,都是列宁所考虑的重要接班人。相较之下,托洛茨基更合列宁之意。众所周知的列宁的“政治遗嘱”,是列宁明确表明希望托洛茨基接班的重要文献。

但是,列宁逝世前,斯大林已经掌握了俄共政治局绝大部分行政职权。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为巩固政治地位,发动了持续数年的批判托洛茨基运动,几乎所有支持托洛茨基的干部都被免职。在反对斯大林的斗争中,苏共党内形成了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斯大林派,即“托派”。在苏联学习的部分中共留学生,成为托洛茨基的积极拥护者,也加入了“托派”队伍。

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失败,托洛茨基借机大力抨击斯大林对华政策,斯大林开始采用极端的手段打击托洛茨基。

面对斯大林对“托派”的镇压,在1927年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活动中,一些中国留学生在红场游行时,突然高呼“执行列宁遗嘱,罢免斯大林,拥护托洛茨基”的口号。这些学生随即被开除学籍,遣送回国。不久,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将托洛茨基撰写的《共产国际纲领草案批评》一文的第三部分《中国革命的总结与前瞻》译成中文,供六大代表传阅。不久,该文被托派成员秘密带回国内。陈独秀正是看到该文之后,开始逐渐接受托派思想。

陈独秀为什么会接受托洛茨基思想?

第一,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和中共都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推给陈独秀,令陈独秀非常寒心。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痛定思痛,认为失败原因主要是莫斯科的瞎指挥所致,提出中国的革命必须由中国人自己领导,不能由外国人领导。但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几乎全部推给陈独秀。作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的中共中央,秉承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意志,不但不接受陈独秀总结出的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反而认为陈独秀是给自己开脱,躲避责任。同时,“八七”会议没有让陈独秀参加,瞿秋白上台后,将“陈独秀派”纷纷解职。这种“惩办主义”做法,既不符合党的组织原则,也不利于团结同志,加剧了陈独秀与中央的对立情绪,把陈独秀推向了党的反面。

陈独秀曾经气愤地说:他们要我写悔过书,过从何来,如何悔之?他们为什么不要斯大林悔过呢?我是执行他的训令的,他悔过我就悔过,要我做替罪羊,于情于理都说不通!由此可见陈独秀对此问题的愤怒和寒心。

第二,艰难时刻得到托洛茨基的支持,使陈独秀找到了同盟者。

陈独秀被解除总书记职务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一片批评声中,只有托洛茨基站了出来,严厉指责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没有公平对待陈独秀”。托洛茨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无疵的”,并对陈独秀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在“墙倒众人推”,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下,托洛茨基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给遭受沉重打击的陈独秀以极大安慰。

同时,陈独秀读完托洛茨基撰写的《中国革命的总结与前瞻》之后,惊奇地发现,大革命时期自己反对共产党与国民党党内合作,以及后来主张共产党退出国民党,与远在莫斯科的素不相识的托洛茨基的主张不谋而合,托洛茨基对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华错误政策的抨击,甚至远远超过陈独秀。陈独秀由此认为托洛茨基所领导的国际反对派(反斯大林主义)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将托洛茨基引为知己,接受了托洛茨基的思想。

第三,陈独秀与中共中央关于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认识上的分歧,使陈独秀认为正确的一方依然属于自己,属于托洛茨基一派。

陈独秀虽然被解除了党的总书记职务,但仍然关心党的各种政策策略。但在党的政策策略方面,陈独秀与中共中央产生了严重分歧。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但瞿秋白主持工作的中共中央却认为“中国革命无疑的是在高涨”,要求全国各地都要组织暴动,形成了“左”倾盲动错误。陈独秀则明确指出此时中国革命形势是处于低潮期。1927年11月中旬,陈独秀给中央写信,阐述自己对当时革命形势的看法,并对当时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左”倾中央非但没有接受陈独秀的意见,相反却对他无限上纲进行批判。陈独秀的正确意见不但没有被接受,反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促使陈独秀更加坚信自己的正确和托洛茨基的正确,同时也加剧了陈独秀与中央的对立情绪。

导致陈独秀自组“托派”的直接因素是中东路事件上的分歧。

1929年7月发生的东北张学良部武力接管中俄共管的中东铁路,从而引起苏军与张学良部激烈武装冲突的中东路事件,本来是蒋介石企图借苏俄削弱甚至消灭张学良东北军的诡计。战前,蒋介石极力怂恿张学良武力接管中东路,承诺冲突爆发后“全国军队可以随时增援”。但张学良和苏军真的打起来了,蒋介石不但不派一兵一卒,不援助一枪一弹,让东北军单打独斗,还命令张学良的重炮部队去打冯玉祥。幸亏张学良觉悟得早,在损失了两个旅之后,果断求和,恢复事前状态。

但是,事件发生后,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美、英、日、法、德、意等国,密谋组织联合委员会,在中苏冲突未彻底解决以前,将中东路收归“国际共管”;国民党政府以“收回中东路”为名,制造“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大多数民众凭着朴素的民族情感赞成国民政府收回中东路主权,并将其视为爱国举措;共产国际则把中东路事件夸大成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战争,要求中共以实际行动“武装保卫苏联”。

“立三中央”盲目接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不顾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实际,要求全党“武装保卫苏联”。这种与全体中国人民高涨的民族情感相对立的政策,不但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还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很不理解,促使中共中央自己陷入孤立。

“立三中央”如此罔顾国家利益的“武装保卫苏联”政策,使自大革命失败后在政治问题上长期沉默的陈独秀再也坐不住了。陈独秀为此连续致信中共中央指出:由中东路事件引发的战争,无论何种形式,都要在中国做战场,在战争中最受直接蹂躏的自然是中国人民。现在,国民政府的宣传“是戴着拥护民族利益的假面具来欺骗群众”,并且“收到了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央应该考虑到民众的民族感情,注意解答群众心中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如果仅仅”拿‘反对进攻苏联’、‘拥护苏联’、‘武装保卫苏联’做动员群众的中心口号”,那么,国民党便会“把他们‘拥护中国’的口号和我们‘拥护苏联’的口号对立起来”。那样的话,“反而使群众误会我们只是卢布作用,而不顾及民族利益”。因此,要补充以反对国民党的“卖国或误国”政策的口号,这样才便于为群众所接受。

实事求是地说,“立三中央”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是错的,是很容易被群众误解为卖国口号的。陈独秀的建议完全是善意地帮助中共中央纠正自己的错误口号,是关心党爱护党的表现。但“立三中央”不但不接受,反而把陈独秀的来信公开,指责陈独秀“跟着群众的落后意识跑”,指斥陈独秀“由机会主义走到了取消主义──显然与托洛茨基反对派,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取消观念无二致”。

不仅如此,8月28日,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代表同时约见陈独秀,指责陈独秀不应该发表和中央不同的意见,甚至以开除党籍予以警告。

连续担任五届党的最高领导人、个性倔犟的陈独秀,对比自己小20余岁的后生晚辈(李立三、瞿秋白均比陈小20岁)“开除党籍”的威胁,不但没有屈服,反而于9月自组“托派”小组织。

10月5日后,中共中央对陈独秀的批判再次升级,要求全党同志“只有坚决地肃清党的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反对派的错误思想和小组织行动,才能顺利执行党在目前紧张形势中之‘拥护苏联’与领导革命斗争的任务;同时必须坚决地执行‘拥护苏联’与领导群众革命斗争的任务,推进革命的发展,才能根本肃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思想”。

6日,中央又书面“警告”陈独秀,要他“一周内作一篇反对反对派的文章”。10日,陈独秀致信中共中央,强硬回击“最后警告”说:“在你们,绝对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开除发表政治意见的任何同志。在我,只知道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为全无产阶级的革命利益,结合下层的革命群众和机会主义的上层领导机关奋斗,而不计其他。”

25日,中共江苏省委作出开除陈独秀追随者彭述之等的党籍的决议,并向中央建议开除陈独秀党籍。26日,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应当执行无情的斗争,肃清自己的队伍,去掉暗藏的托洛茨基派和取消派。”同日,陈独秀、彭述之等再次致信中共中央:“你们说我们是反对派,不错,我们是反对派。我们的党此时正需要反对派。而且正需要勇敢的、对革命对党负责的反对派,坚决不和机会主义、冒险主义、威吓手段、欺骗手段、腐败官僚的领导机关同流合污。为了革命的利益,为了阶级的利益,为了党的利益,而绝不计及自己的个人利益,尽量地发表正言谠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中国有一线之延,使全党党员及全无产阶级的群众不至对党完全失望!”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将陈独秀开除党籍。12月10日,陈独秀发表《告全党同志书》,批判“立三中央”的各种政策;15日发表《八十一人政治意见书》,批判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对华政策。25日,以上述81人为基础,陈独秀正式组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被称为“无产者社”。

同类推荐
  • 历史性成就: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历史性成就: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其中,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不平凡成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个方面。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书特全面回顾这五年全面从严治党的非凡历程,系统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辉煌成就,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 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本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基本涵义、精神实质、客观要求和内在机理等六个重大问题;探讨了“马哲中国化”的“缘起”和“界定”,主要是通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特理论’哲学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和‘中国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四种存在形态“马哲中国化成果”的一种方法论的追究、分析和评析,以回答它们各自在方法论上的“为何”、“怎样”和“问题何在”等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哲中国化’的——理解‘马克思’与‘马哲中国化’、‘马哲中国化’应遵循的实践思维、‘马哲中国化’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和‘马哲中国化’应处理好的重要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以回答“怎样才是‘马哲中国化’具有合理性的方法论路径”问题。作者基于学科体系的创新,研究了“‘马哲中国化’学科体系创新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社会功能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育人功能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等三个重大问题。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史研究(1895—1945)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史研究(1895—1945)

    本书以台湾与大陆关系史中日据时期的此一断层进行研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若干空白点,方便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整体了解。针对前期研究偏向于台湾义勇队、台湾籍民的状况,增加譬如两岸人员往来、经贸联系、文化交流等等的探讨,从总体上把握该阶段海峡两岸关系的各个领域的特点;在书中作者还搜集藏于各地的稀见史料,包括原始档案、报章杂志等,提出了对日据时期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的看法:尽管日本殖民当局的隔离政策使得海峡两岸的往来受到种种限制,但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仍然在夹缝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 新编入党培训教材(2016)

    新编入党培训教材(2016)

    本书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编写而成。
热门推荐
  • 我的时空穿梭仪

    我的时空穿梭仪

    从二战的火线战场到幽禁疯狂的小岛,从炮火翻飞的远征军的战乱世界到平静祥和的主世界。超凡生物的诡异世界,人类和怪物时刻在奏响血的挽歌.......诡异世界的异常还在癫狂作乱,赛博朋克的超级科技垄断下的再次充满死亡阴影,科技与魔法并行的世界的求道者,神级文明和未知宇宙......“奈亚子,为什么你会变这么厉害的事物?”“什么?你说克总要给我发糖?”群:959316534
  • 凤舞九天 妖孽竹马弄青梅

    凤舞九天 妖孽竹马弄青梅

    【本文简介】她,在最无邪的年岁相识他;他,在最美好的年华相知她。洗尽铅华,在繁华不肯谢幕的年代里伴卿一世长安。褪去凡尘,在盛世不愿轮回的年月中同君地老天荒。那一年她难得忙里偷闲却被上天开了玩笑,不仅自己成了小不点还捡了个小拖油瓶。后来,她和那个小拖油瓶却成了室友。再后来,她和他分开了十年,再见已是物是人非。或许感情来的太快让他们措手不及,但是没关系,因为时间会告诉他们一切的。他问,“你愿意和我牵手吗?”他不懂爱情,她同样不懂。......“你是认真的吗?”执子之手吗?“当然,我一向不开玩笑的。尤其是这种事情。”尤其是对你。“那么...”伴着少女的回答,少年似乎如烟火一般绽放开来。---------------看养成记与反养成记--------------前世他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她却众叛亲离毁其一生命运不知是否开了玩笑,让遥不可及的他们纠缠一起场景一她血染一身,来到可以触得及他的地方,“你还记得我吗?”满心的欢喜,却换来淡淡一句,“本君何曾与你相识!”紫衫飞扬,拂袖而去。场景二“过来我这边可好?过来可好?”一双节骨分明的手向她伸出。那是她曾经一直希望的:他会伸出手牵住她。如今他真的伸出手了,她却不想触碰了,“我,多少次想象你会伸出手,但现在,也不过如此。我,不要了。”微笑是她现在唯一的所能做的。“不要任性,可好?”“不好,到现在你还...”任性,他到底了解了什么,“墨濯,你不用再管我了,收起你的好意。我该走了。”语罢,转身与黑衣男子离去。忘了回头看看那紫衫男子,“你不要我了,你不要我了,可我,一直放你于心上,若是剥离...”,从未有过的咆哮,从未失去冷静的他已然无法思考一切,但离去的人终究是离去了。
  • 荣耀之战,王者之巅

    荣耀之战,王者之巅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王者当立于巅峰之上,吾之荣耀无人可亵渎。
  • 这个妖怪有点凶

    这个妖怪有点凶

    一个专门管理妖怪日常行为规范的组织,欢迎您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 诸天最强主神

    诸天最强主神

    仙秦,神汉,佛唐,道宋,武明。悠悠神话,时光长河。执主神权柄,接引神话归来。太一,昊天,世尊,太上乃至奥丁,阿撒托斯,祂化自在,唯一真神,至高雅威!当地球超凡者纷纷登临神位,才发现,诸神系之主,皆是林恒侧写。编造弥天谎言,成就己身大道。终以诸神系,撑起诸天最强主神!(新书已发,诸天神话归来。请各位支持一下,收藏一下哦。)
  • 社会人感

    社会人感

    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人性本恶的诠释。
  •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长大成人,然后才是成绩、成才、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时期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因此,家长不能本末倒置,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成长过程中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子实例,旨在告诉家长,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家长能在阅读中得到启迪,掌握智慧育子的方法,从而更懂得如何去关爱自己的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 黎明前的你

    黎明前的你

    (双洁,酒吧女老板VS斯文男医生,本文是小甜饼,作者文笔差,篇幅不会长。,“嗯?你想干什么?”某男实在是受不了她炽热的眼神了。“啊?老公~你说的,你的嘴巴怎么比我的还好看啊?”某女的话语中充满了羡慕。“真的?那我们生个孩子,指不定就遗传了我的嘴巴”。“蛤!?”某女被某败类的话给吓到了。“不了不了!哈哈哈……我觉得还是我的好看!”某女从心从心地。只见林司附下身凑向对方的嘴,还说着“我也这么觉得”。
  • 佛说无能胜大明王陀罗尼经

    佛说无能胜大明王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承认吧,你爱我

    承认吧,你爱我

    爱是人类情感的起源和终结。我们因爱而生,我们为爱而战,我们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