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900000034

第34章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戒毒工作的人才培养(4)

灵活。参观澳门监狱后,我们有一个体会,感到他们在戒毒的方法上,也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参观的过程中,看到了磨炼他们耐心,培养他们意志和转移他们对毒品依赖的手工劳动,也看到了他们举办的展览及手工劳动的工艺品。同时,在“复康小组”内还开设了电脑课、陶瓷课、手工艺班,组织了体育活动、电影观赏、小组分享、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专门派出教师对他们进行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

二、启示

多一些激励。澳门监狱的“复康小组”戒毒计划值得我们借鉴。充分调动了吸毒者的戒毒愿望,从“我要吸毒”到“我要戒毒”,都靠一些教育措施来使他们主动要求戒毒,从而自愿加入“复康小组”的戒毒计划。比如监狱在自办的《启报》上刊载了介绍“复康小组”的文章,并通过黑板报、狱警来介绍“复康小组”,使他们了解“复康小组”,从而积极要求参加到“复康小组”的戒毒计划中去。

多一些配合。戒毒工作应该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我们应该借鉴澳门监狱在教育部门聘请教师,参加社工部门的培训,与司法事务部门的后续工作及卫生部门配合方面的戒治工作经验,改变我们现在劳教戒毒工作单打一的局面。

多一些方法。“一朝吸毒,终身戒毒”,说明了戒毒工作的艰巨性,我们现在劳教戒毒的格局和方法,总的来说还比较单一,心理辅导工作,也还刚刚开始。就是开始了的,也因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显得不是那么有效。这就需要我们多一些方法来提高戒断率,比如说亲情教育,毒品危害教育,解教前的准解教制度等。

多一些经费。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劳教戒毒工作的开展,由于四川财政不好,劳教经费严重不足,更谈不上对劳教的戒毒工作了。如像四川省新华劳教所收容戒毒劳教人员上千人,但没有专门的戒治经费,没有经费就谈不上戒治工作,更谈不上还有什么设施、设备了。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应给劳教戒毒工作专门的经费支持,使劳教戒毒工作能很好地开展起来。其实我们有许多像澳门监狱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经费的不足而显得苍白无力。

(第二节) 东部归来看自己

2007年8月,四川省成都戒毒劳教所组织干警去东部进行考察学习,笔者作为带队,考察了深圳二所、厦门劳教所,感触颇深,写成此文,并发表于《中国劳动教养》杂志。

我们到东部考察的两个所,应该说都是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所。深圳二所以其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被誉为“中国第一所”,厦门劳教所因为当年彭真委员长视察该所并发表著名的“三像”题词而闻名全国劳教系统。这次,我们不仅领略了两所的宏大气派,也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深圳二所当时的静态投资约3亿人民币,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现有民警350余人,保安72人,收容劳教上千人。走进深圳二所,第一感觉就是大、气派很漂亮。除了面积大,就是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办公楼就近万平方米。办公楼的电梯是日本产的,大厅富丽堂皇,两个足球场绿草茵茵,劳教舍房、习艺车间、图书室、心理咨询中心、民警办公室都漂亮。难怪同志们戏称:“大队长的办公室比我们所长的办公室还好。”第二点感受是强烈的文化底蕴和民警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在没去前想,身在特区的人,金钱意识和向上意识一定很浓,比如人们都说:“到了深圳,你才知道钱少。”实际上我们只说对了一半。深圳二所民警奋发向上、勇拿第一的精神随处可见,在操场上有激励向上的标语,在办公楼前有“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题词,在办公室里党旗、团旗、党章、团章、党员的标准、团员的标准挂满墙上,就连党员民警的工作牌也写上了“中共党员”的标志。我理解,这是创造文化底蕴,保持国徽光芒。

厦门市劳教所也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花园式的环境,整洁规范的所区让我们眼前一亮,我注意了一下,从走进所区到出所区,没有看见一张纸屑,我们到食堂,正好劳教人员在开饭,所长因值班没有接待我们,而在开饭现场,几百人很静,只听见勺子和碗的声音。

据厦门劳教所政委介绍:厦门劳教所成立于1969年,现为二级局单位,场所占地65亩,建筑面积27887平方米,现内设8个处室,9个大队,其中政治处和监察处为正处级单位,其他处室和大队为副处级单位。

东部看了别人,西部再看自己,从思想到灵魂获得一次质的蜕变。

第一点:发展才有前途。深圳二所,尽管他们早就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尽管他们下拨的经费也不少,但他们仍然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教经济。

第二点:创新才有出路。论实力,我所无法与深圳、厦门两所相比;论人力,我们只是别人的十分之一;论面积,我们只是弹丸之地——一支烟可以进行二次“环所游”。但作为小所的我们,冥思苦想,我们怎样来做强做大。想了许多,终于想了一个办法——资源置换。现在航空港的土地价每亩已达250万元,我们所33亩土地价值近亿万元,卖掉,去双流买上100亩,也就3000万元,余下的再建一个新的、大的戒毒劳教所。这也许是天方夜谭,也许这是一个梦,但我希望梦想成真。

(第三节) 新疆归来有收获

2009年4月,我去新疆学习考察劳教工作,感触颇多,收获较大。

“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这一耳熟能详的歌曲,伴随我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到今天,曾勾起我对它的向往。

新疆的劳教工作,在全国系统内早有名气,我一直想去看看,体验体验。在今年4月,我前往新疆进行学习考察。

“不虚此行”,是我和同志们在考察后感触最深的。中国劳教制度、劳教工作在政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党和政府对劳教工作的重视,都在新疆劳教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可贵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边陲、条件并不优越的自治区。

在新疆看了许多,听了许多,感到处处都有新东西,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有限的篇幅难以完整记录。在与新疆的同行们座谈时,笔者用了“三个高”来概括新疆的劳教工作,这也许远远不够,但这表达了笔者对新疆劳教工作的敬佩。

一是地位高。在新疆我看到了劳教工作的崇高地位。略举二例。

例一:自治区主要领导,其他工作会议可以不参加,但一定要参加劳教工作会议。例二:当我们行驶在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高速公路上时,在100公里处就可以看到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乌鲁木齐劳教所专用通道,其他车辆禁止通行。”这是高速公路指挥部专门为劳教所开的一个通道,这是难以想象的,在全国也仅此一处吧!

二是起点高。有为才有位。新疆劳教工作的地位,不是等来的,而是争来的。新疆现有13个劳教所,就有8个所是部级文明劳教所,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他们的每一个所的硬件都大气、得体,绝无小家子气;都是一次到位,绝无添加的痕迹。看了觉得舒服、爽心。他们虽然地处西部,但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理念,他们的硬件、软件,并不比东部落后,有的甚至超过了东部。

三是工作效率高。在新疆有一个棘手、令政府头痛的问题,就是流浪儿童。5年前,他们主动将这一问题争取过来,对流浪儿童进行教育,并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如今已办成了全新的工读学校,自治区党、政都很满意。解决了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受到了如此“待遇”也就很自然了。

到了新疆,看到他们的工作做得好,于是思考他们为什么做得好?因为新疆劳教工作的昨天,也是十分困难和落后的。用新疆同行们的话来说:新疆的发展,就在近10年。

有一位好的领导。就是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劳教局局长谢晖。谢晖是在新疆系统内成长起来的干部。他思想活跃,能力强,有很多创新的思想,并精通劳教工作。这都为他领导新疆劳教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新疆考察时,我体会到:谢副厅长在系统内有极高的威望,走到各所及局机关,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问不问,谈论谢副厅长是必然的话题。我看得出他们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而绝非溜须拍马。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没有谢副厅长,就没有新疆劳教工作的今天。看着近百名穿着白色制服的三级警监,看着矗立在城市里的电梯公寓,看到每一位民警在城市里宽阔明亮、舒适惬意的住房,笔者理解了新疆劳教人民警察为什么对谢副厅长怀有崇拜之情。

有一个好的思路。人们都说:思路决定出路。有一个好的思路,并照此发展,就一定会有好的出路。新疆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首先,抓了难点,解决好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劳教工作的难点就是戒毒工作。新疆劳教系统花大力气抓了这一工作,并赢得了政府的认可。它们是全国最早挂牌“戒毒管理局”的省区,基本解决了与公安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上的衔接。通过抓戒毒工作,改善了办所条件,创造了硬件全国一流的业绩。其次,抓了亮点,解决好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谢晖副厅长在接见我们时说道:“新疆劳教工作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新疆劳教工作在继承劳教工作的同时,大胆创新。如在戒毒工作上,在管理工作上,在处突上,在教育流浪儿童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亮点。当然,这也是领导者的专业素质决定的。再次,抓了关键点,解决好了从严与从优的关系。新疆选拔了一批懂专业,实干强的领导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因为只有熟悉劳教所的领导,才能带领民警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新疆劳教所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是很大的,从南疆到北疆,横跨两千多公里,但他们都乐意去。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一名交流任一个所纪委书记的领导给我道出了原由。其实很简单,就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有一套好的机制。它具体体现在:规划机制,一旦形成了就不再改变。用人机制,用好的干部,实干的干部。场所安全机制,教育机制等等。有条不紊,规范,制度化,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破不立”。西域归来,看看四川劳教工作,笔者强烈感觉到:四川劳教工作纵向比较有很大的进步,横向比较的确落后了。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必须冷静面对。但四川劳教工作的基础比较好,也有一些在全国系统内叫得响的经验,只要我们知耻而后勇,就一定能跨入全国系统先进行列。对四川劳教工作下一步的走向,结合这次去新疆后的思考,提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就目前看,我省劳教工作思路应是:总体推进,重点突破,配好班子,创新发展。总体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建文明劳教所的工作。要把创建文明劳教所工作作为做好劳教工作的重点。尽快制订创建规划,调整创建思路。笔者认为:创建文明劳教所应从基础好的小所抓起,力争在两年内有二至三个所成为部级文明劳教所。

二是劳教资源整合。整合不是简单的重合,而是科学、合理的整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科学地、合理地用好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就是,成都戒毒劳教所与康复中心整合,成立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康复中心),在原矫治所的基础上改建“戒毒(矫治教育)研究所”,专门从事有关劳教及戒毒的研究。各所都要按照自身专业的特点开展工作,做到各有所长,各有所为,在自己的专业上做出成绩。

三是加强基础工作。做到“三个规范”:首先规范领导干部任用机制和民警奖惩、从优待警机制。规范或规定不朝令夕改,使民警明确奋斗有目标,干事有方向。其次规范执法机制。要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做好执法工作,并使之规范化。要严格制度规范,严格执行文明管理。执法问题是大事,是劳教所之核心。绝不能认为这些是小事,小事不管好,必然酿成大事。再次规范安全机制。实际上就是安全的兑现机制。

重点突破两大工作难题。一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尽快挂牌戒毒工作管理局和相应的处室,使这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成立三至四个强制隔离专所,对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科室进行调整。撤销管理科、教育科、生产科,成立戒治科、执行科、习艺安全科,大队改为社区。通过建制的改革,达到强化戒治、淡化教育的作用,以避免“二劳教”现象的产生,并按照《禁毒法》的要求及戒毒的规律,科学开展戒毒工作。其次要加强对戒毒工作的研究。最大限度地避免我省劳教戒毒工作研究“各自为政”的现象,尽快拿出我省统一的戒毒模式,尽快启动康复中心的工作,避免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二是涉藏人员的工作。可主动考虑要求将涉藏人员的工作纳入劳教工作,在雅安成立“法制教育学校”,以学校的名义对涉藏人员进行教育,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担责。涉藏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大事,劳教系统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党和政府分担这一工作。这也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也是四川劳教工作的一次机遇。

配好班子两项工作。选好一个人,即选好各所的“一把手”。劳教所所长应该从基层选拔,应有10年以上从事劳教工作的经历。如果没有,也必须在副职岗位上分管管教工作3年以上(对强戒所所长,更应如此)。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在基层有过管教工作经历的任领导,这个所就能出成绩,就有起色。当然,对解决待遇,可借鉴新疆的“特派员”制度等。做好两件事,在培养干部上,除了具备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外,还应结合劳教工作实际,培养“一懂行,二有长(专长)”的民警。要鼓励民警成为外向型民警,过去都是专家、教授走进劳教所,我们的民警也要到大专院校授课,任教授,起到宣传劳教工作的作用。培养专家型民警,有我们自己的专家;培养实用型民警,学历不求高,但求实用。

创新发展一件大事。就是要全力支持创新,各单位每年有创新发展的成果,并按成果的级别来考核单位和领导的实绩。

进一步调整场所布局。分三种类型进行调整:新建型调整,做好规划后不变,切忌“指点江山”;整合型调整,将原成都戒毒劳教所与康复中心整合,组建四川省成都强制隔离戒毒所;改建型调整,在大堰劳教所分离出“艾滋病”专管所。

同类推荐
  • 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研究经济现象,最大的困难是用心、用脑,会用得不是地方。在需要用脑判断的时候,我们用情感去替代,我们用价值观去替代。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在经济现象中,常常达不到最起码的要求。周其仁教师用浅显易懂的案例告诉我们用脑和用心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他们。
  • 口述·百姓的故事

    口述·百姓的故事

    改革开放不但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百姓生活和命运的转折点,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起航,普通百姓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惠者。听被点燃人生、被改写命运的百姓口述: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一名大学生、自学考试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进城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由“票证供应”到刷卡消费、过上了无后顾之忧的“小康”生活。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热门推荐
  • 不过浮梦半

    不过浮梦半

    时锦萌是个颇有名气的小说作家,可她的就是一个极大的毛病一一严重拖延症。自家锦绣大大时而卡文,害得读者们读得精疲力尽。众读者:怎么办?在线等,急!可自从曝光了两人的恋情,众人找到了希望,常去墨执景那儿催更。@要给男神生猴子:男神,快催催你老婆更文吧!卡文卡得好难受……@十月爱吃冰淇淋:同意楼上,求锦绣大大别再托下去了!@可萌小仙女:+1。……(小甜饼√)(双洁甜宠√)(托延症时小姐Vs外骚国民男神)(这是一篇小短文)
  • 雪落岂无忧

    雪落岂无忧

    世间最美的花盛开于落樱,世间最美的人也在落樱。花开花落,人亦如此。云暮雪的出生便是为了迎接自己的死亡,身边的一切都是谎言与欺骗,身为一介女流,如何改变既定的命运,走完这条与世人背离的路?朝生暮死,一念之间。所有人都想要我死,可那是所有人的错,我依旧坚强的活着,扫清前行障碍,破除一切虚幻。云梦泽:暮雪,为何要如此可怜的孤独活着?我要找一个人,一个等我好久好久的人,久到除了等我,忘记了其余一切!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去找到他,至少告诉他,不用再等下去了。我不记得他是谁,可他一直等下去了,我也会,一直找下去。神魔血染前行路,物竞天择吾则天!
  • 霸道温情一点更好

    霸道温情一点更好

    她黎言兮大概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为了一个扳指嫁给他。楚斯曜那个神秘而熟悉的男人。一次意外,她成了顾夕然,s国十大家族顾家大小姐,原本以为会过上常人的生活,却陷入扑朔迷离之中。而楚斯曜原本与顾夕然并无交际,却因顾夕然换了一个芯子而纠缠。来自楚斯曜的喜欢,她不知从何而来。拨开迷雾之后的又会是怎样世界?
  • 职方外纪

    职方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电影世界的原住民

    电影世界的原住民

    一个电影世界里面的原住民在得到了一个穿越者的帮助之后,他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将是他新的开始。
  •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船政是非常之举,是三千年大变革的历史产物。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迹。船政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典范,是社会转型的先行先试者,其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或替代的。沈葆桢是首任船政大臣,认真研究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事迹,是很有意义的。本书选取船政研究专家沈岩关于船政系列讲座和沈葆桢专题的部分讲稿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 血之追忆

    血之追忆

    “我教你剑术,你练成十字斩击;我教你波动之道,你练成怒气爆发;我教你念气,你练成血气......你走吧,我没你这种徒弟!”这是一部关于DNF的幻想,记录了一个阿拉德大陆上的少年,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生。从70版本开始,走过大转移,登上绝望的巅峰,寻求世间的真相.......
  • 新移民计划

    新移民计划

    简介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想知道内容写的是什么,你得一章接着一章往下看??
  • 盗墓修仙:道友走开,我要盗墓!

    盗墓修仙:道友走开,我要盗墓!

    二十一世纪盗墓世家楼家最有天赋,也是楼家最后一个盗墓人,楼家家主楼满风穿越了。楼满风:穿越就穿越吧,免费给我做个变性手术又是怎么回事?!摸摸喉结,看看自己的八块腹肌楼满风认命了。但是看着眼前的一众女修,楼满风只想抱着自己的洛阳铲去盗墓!嘤嘤嘤,女人太可怕,还是粽子更可爱QAQ。“道友走开,我要盗墓!”楼满风咆哮!
  • 特种部队内幕全公开

    特种部队内幕全公开

    战争的发展牵引着军队的建设。有什么样的战争就有什么样的军队。今天的这种“常规”战,客观上要求作战部队要与之相适应,也即要向这种超“常规”方向发展。于是,各国的军中“宠儿”——特种部队,被自然地推上了前沿战略位置。扩充编制,增设机构,更新装备,加强训练……全力打造适应高技术特种战的军队新“宠儿”,已成为各国的一种新的战略选择。什么“绿色贝雷帽”、“哥曼德”、“三角洲”、“阿尔法”、“野小子”、“边防军第九旅”等等,毫无疑问地已成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明星”。这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目光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探寻的浓厚兴趣。在21世纪初的今天,恐怖活动日益猖獗,绑架、暗杀、自杀性爆炸、劫机、劫持人质事件接连不断,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反恐怖斗争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一项重要军事任务。以反恐怖、争夺资源为背景的战争,日益呈现出小规模、无规则、高技术的特征,作战也呈现出非线式、非接触、非正规的特点。这在过去被称作“特种战争”或“特种战”,在今天却变成了“常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