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000000024

第24章 颜渊第十二(1)

本篇共二十四章,中心是论述怎样才算“仁”,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治国、修身的纲要,是立身处世的准则。孔子针对学生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才算“仁”,以及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强调“仁”通过礼来表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是达到“仁”的途径;“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仁”就是“爱人”、君子“以友辅仁”:这是论述怎样才算“仁”、“仁”在立身处世中的表现。

本篇还论及了治国理政的问题。“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强调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说明富民是立国之本,也是“仁”在治国中的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正名思想对处理君、臣、父、子关系问题的要求,也是“仁”在规范尊卑、人伦关系上的体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这是治国从政应遵循的原则。

本篇记述了孔子的许多内涵极为丰富的名言警语,可以启人心智,值得学习和深思。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②,天下归仁焉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⑤,请事斯语矣⑥!”

【译文】颜回问怎样做才是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就是仁德。一旦人们每天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天下的人就会归依于仁德。实行仁德由自己决定,难道要由别人决定吗?”颜回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乎礼制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制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制的话不说,不合乎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这说明,此处孔子是借前人的话并赋予新的含义。

②一日:一旦,有一天。③归仁:一说称之为“仁”,一说归依于仁。从后说。④目:指具体的途经。⑤不敏:不聪慧。意思是迟钝。⑥事:从事。引申为实行、奉行。

【解读】此章所涉及的“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强调的“仁”,是人的道德观念,即人性情感,属于个体私德。孔子倡导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礼仪规范,属于社会公德。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仁德,要成为有仁爱之心的仁人,就必须遵循礼仪规范,做到四个“勿”,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因此,一个人首先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成为道德品行高尚的仁人。可见,古代的违礼行为,在今天轻则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重则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③,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冉雍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走出家门好像会见贵宾那样严肃,管理百姓好像承担重大祭典那样谨慎。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能施加于别人。在官府工作中没有怨恨,在家族生活中没有怨恨。”冉雍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大宾:周代对诸侯一级来宾的称呼,后泛指贵宾。②使民:役使民众。意思是管理百姓。大祭:重大祭典。③邦:国。这里指官府。

【解读】孔子回答冉雍什么是仁德的问题,不做空洞的议论,而是联系现实生活做具体的回答。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仁德的人,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就能在公众场合严肃认真,在管理百姓时小心谨慎;处理人际关系时替别人着想,不强加于人;能与同事、亲人和睦相处,而不致产生怨恨。其中,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流传千古的名言,“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

12.3司马牛问仁①。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③,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司马牛说:“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这就是仁德吗?”孔子说:“做起来困难,说话能够不谨慎吗?”

【注释】①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孔子的学生。②讱(rèn):说话谨慎,不轻易说话。③为之难:做起来困难。

【解读】孔子主张为人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因此他多次谈到说话谨慎的问题。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司马牛有“多言而躁”的缺点,孔子回答司马牛什么是仁德的问题,就针对他话多而轻率的缺点,指出有仁德的人应该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显然,孔子并不是认为言语谨慎就是仁德,而是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必然是言语谨慎的人,因为他为人讲信用,说了的话就要兑现、实行,决不会言而无信。从此章可以看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针对性很强,而且重在从如何做人的高度启发教育学生。此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又一个具体范例。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①,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吗?”孔子说:“能够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恐惧呢?”

【注释】①内省:从内心自省。疚:内心痛苦,愧疚。内省不疚:意思是问心无愧。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遵循道义,因此能够问心无愧,自然不会有忧愁、恐惧。孔子回答司马牛怎样做君子的问题,既强调了君子的为人,又借此打消司马牛的顾虑,告诫他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没有必要忧愁和恐惧。孔子之所以这样开导司马牛,是因为司马牛之兄司马桓(即桓魋)曾准备杀害孔子;在司马牛从宋国到孔子身边求学不久,又传来司马桓将要叛乱的消息。于是司马牛心情不好,常常忧愁、恐惧。对这样一个学生,孔子并不歧视,而是进行耐心的开导、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孔子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②。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④?”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在于后天的努力。君子处世严谨而无过失,待人谦恭而合乎礼仪。全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君子为什么忧虑没有兄弟呢?”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天:一说指上天,一说指后天,即后天的努力。从后说。③敬:恭敬。引申为严谨。失:过失,错误。④患:忧虑。

【解读】此章是孔子的学生子夏对司马牛的劝导。司马牛之兄司马桓(桓魋)叛乱,他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参与了这件事,因此司马牛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子夏以人的生死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只要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兄弟不在了,到处都会有真心相待的兄弟来劝慰司马牛。关于司马牛的身份,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名犁,司马桓之弟,孔安国持此说;一说名耕,孔子学生,与名犁的司马牛不是一个人,杨伯峻持此说。从“司马牛问君子”、“司马牛忧”两章司马牛又忧又惧的神态看,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应为司马桓之弟,否则就不会这样忧心忡忡。

12.6子张问明①。子曰:“浸润之谮②,肤受之愬③,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才叫做明察。孔子说:“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明察了;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有远见了。”

【注释】①明:明察,贤明。②浸润:物受水渗透。引申为谗言以渐而进、日久则能使人听信。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③肤受:不实之词,指谗言。朱熹《论语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肤受之言,即有关切身利害之言。愬(sù):同“诉”,诽谤。④远:指有远见,看得远。

【解读】孔子认为,要做到明察,就必须了解谗言点滴渗透的特点、诽谤给人造成的伤害,能够从日常的点滴小事中杜绝谗言,从利害切身的话语中杜绝诽谤。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明察和有远见。虽然孔子是对热衷于从政的子张说的这番话,但他的这个观点却有着普遍的意义。古往今来,因听信谗言而误国害己,因遭受诽谤而蒙冤受难的事屡见不鲜。可见,孔子的这句话值得当政者、管理者和一切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借鉴、深思。

12.7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③。”

【译文】子贡询问怎样从政。孔子说:“要使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如果民众不信任,国家就难以立足。”

【注释】①政:政事。指从政。②必:副词。如果。去:去掉,放弃。③立:指立足。

【解读】孔子认为,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是从政的三大要务,当政者务必要高度重视。但三者之中,民众的信任是关键。如果当政者得到民众信任,能够得民心、顺民意,军备不足可以充实,粮食缺少可以生产。如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不但国家难以立足,当政者也不会有好的结局。中外政坛上,可以看到许多得民心而政通人和、失民心而众叛亲离的事例。正因为这样,孔子所说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警句。

12.8棘子成曰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②!驷不及舌③。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④。”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要那些礼仪文采干什么?”子贡说:“可惜呀,先生这样来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文采和质朴相同、质朴和文采相同,那么,去毛的虎豹皮和去毛的犬羊皮也就一样了。”

【注释】①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可尊称为夫子。②说:谈论,解释。③驷:指四匹马拉的车。舌:舌头。指说的话。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追不上说出去的话,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④鞟(kuò):去毛的皮。

【解读】此章涉及内容和形式、本质和外表的关系。棘子成强调本质和内容,忽视形式和外表,是片面的。子贡则认为,文采和质朴不一样,正如内容和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一样,因此君子既要质朴,又要有文采。但子贡强调质朴和文采都重要,却忽视了两者的主次、轻重。质朴是内在的本质,文采是外在的形式,形式是本质的表现和反映,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①,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②?”曰:“二③,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④,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费用不充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鲁哀公说:“按十分取二的赋税率收税,我还不够,怎么能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有若说:“老百姓富有,您怎么会不够?老百姓不够,您怎么会富有?”

【注释】①饥:灾荒。年饥:灾荒年。指荒年收成不好。②盍:何不。彻:周代的田税制度,赋税率为十分取一,即10%。③二:指收十分之二的税。④足:足够。指富有。

【解读】孔子主张以民为本,反对当政者征收过高的赋税从而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这种观点体现了孔子的仁德思想。有若劝谏鲁哀公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目的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老百姓富有。他认为,老百姓富有了国库自然充足,老百姓贫穷国库自然不够。这种让老百姓富有,即藏富于民的观点,与孔子的仁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的确定,也体现了关怀民众的爱民思想。

12.10子张问崇德①、辨惑。子曰:“主忠信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德行、辨识疑惑。孔子说:“以忠诚守信为根本,行为遵从道义,就是提高德行。喜欢一个人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希望他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就是疑惑。”

【注释】①崇德:崇尚有德之人,提高德行。②主:主干,根本。③徙:迁移。徙义:迁于义。意思是遵从道义。④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出自《诗?小雅?我行其野》,意思是:实在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只因为他们品格卓异。朱熹《论语集注》引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即《颜渊》篇第十一章)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因这句诗的意思与此章内容没有联系,因此采用程颐的说法。

【解读】孔子认为,要提高德行,首先要忠诚守信,其次要遵从道义。忠信是根本,是个人私德;道义是规范,是社会公德。如果为人不忠不信,必然违背道义,违反礼仪规范,违反社会公德。孔子认为,辨识疑惑的关键在于不感情用事,他以对一个人的看法不能受感情左右为例,以“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种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的做法,说明感情用事、不客观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就会使人疑惑。孔子的这一观点,极富生活智慧,值得深思。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④,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⑤?”

同类推荐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热门推荐
  • 有怪有田有点钱

    有怪有田有点钱

    乘黄大地灵梵流涌,灵梵淤积处会变生荒怪。沼泽里生出泥巨人是小儿科,有没有见过石头城堡长脚乱跑的?私吞货物的马车算个啥,一口吞掉港口的幽灵船才是新闻。当别的坊师为扑杀荒怪而忙得焦头烂额时,穿越的谷辰却靠着天赋能通,摸索出与荒怪共存共荣的道途。要炼药,有壶怪。要战斗,有剑怪。要出行,有笼车怪。百怪御主,变态坊师,鬼斧神工,众多头衔纷纷朝谷辰涌而来。在坊师荒怪彼此倾辄的乘黄乱世,一股养怪种田、和气生财的清流滚滚而来~
  • 天命凰谋

    天命凰谋

    已完结,姊妹篇《神医弃女》连载中。 女神医穿越成废材小萝莉,杠上可盐可甜最强王者。她是史上第一传奇女神医,一朝穿越,竟被渣男给卖了!!不能修炼、惨遭抛弃、百世诅咒加身,不得善终?她手持逆天命书,以天为奴,地为仆,谁人泼她以脏水,她就烧沸了泼回去。左手乾坤,右手天下,她一朝逆袭,风云色变。身后,一个慵懒的声音传来。“给我站住,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本君的人。”
  • 干枯的河

    干枯的河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Hi女王

    Hi女王

    落下的花瓣,有些印入她们的鞋中;有些落在她们的身上,随身体舞动着飘走;有些浮在小池里,被鱼儿衔入水中。看!还有一片飘进了舞房,陶醉在那婀娜摇曳的舞姿中。她们是谁?一群青春靓丽的文静的·····no,那是一群疯狂的Queen舞房,食堂,宿舍。她们每天都在上演三点一线。但,看似平凡的大学生活真的就是平凡的吗?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呢?五个呢?甚至更多。故事从这里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剑蚍蜉

    一剑蚍蜉

    有人能一拳砸出百丈大坑,也有人一刀斩断千丈瀑布,更有人弹指间山河崩裂。这里有笔走惊天地的儒者大能、拂尘逆乾坤的太上真人、步步生莲的净瓶菩萨……“我有一剑,名蚍蜉,可撼大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那不经意的想念

    那不经意的想念

    认识的时候,他大二,我高二。我们虽相识三年,却没见过一面,甚至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美是丑,连语音都没发过,更别说电话或者视频。没想到,最后我们会在一起,还成为大家羡慕的一对……
  • 狩猎

    狩猎

    夜色浓重,除了一排排倒退的路灯,公路边的森林藏匿在黑暗之中,某种令人惴惴不安的恐惧蔓延开来。车厢里是富有节奏的音乐,伊恩双手扶着方向盘,偶尔随着音乐应和两声。他看了看手机的GPS导航,大概还有半个小时才到最近的小镇。伊恩顺手摸了摸,咖啡杯已经空了。他有些困倦,打了个哈欠,这时候电话却响了。戴上耳机,那端传来吵闹起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