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100000024

第24章 叙述中的语言行为(4)

间接自由式引语,经常用于第三人称叙述,其特点是引述人物的言语或想法时,不用“他说”或“他想”之类的引导语,而且在引语中说话者提到自己时也用第三人称(不然就会变成直接式引语)。由于这个特点,间接自由式与叙述语流,经常界限不清。但是这种界限不清也达到一种效果,尤其现代作家喜欢使用这种技巧,有时候,能使行文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不受引导语的阻隔。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薛宝钗听见袭人埋怨宝玉与女孩子混得太多:“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地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这里,“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是谁的话?也就是说,是哪一部分主体的声音?很明显,这不是《红楼梦》叙述者的声音,这是薛宝钗仔细观察袭人后形成的想法。不嫌累赘,可以改成:“她觉得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据叙述学家的分析,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间接自由式特别多,可能的原因是女性的思维方式,比较耽于幻想。张爱玲《怨女》:“她的眼镜不能看着他的眼镜,怕两边都是假的。但是她的冰冷的两只手握在他手里是真的,他的手指这样瘦,奇怪,这样陌生,两个人都还在这儿,虽然大半辈子已经过去了。”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中的一段:“二大还在给平说着故事,声音弱了,字字吐得光润如珠。葡萄用袖子擦了一把眼泪。谁说会躲不过去?再有一会,二大就太平了,就全躲过去了,外头的事再变,人再变,他也全躲过去了。”

这是比较典型的间接自由式,使用得很顺畅自然。在西方现代小说中,也有几位女作家善用间接自由式。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名著《园会》中,戈伯达店的伙计问劳拉:“知道下面不远处那些小房子吗,小姐?知道吗?她当然知道。”这个问题本来是小说人物劳拉的回答,但是却用了叙述者评论的方式,做一种类似解释的补充。曼斯菲尔德的另一篇小说《幸福》,宴会结束时丈夫哈里抢着去送富尔顿小姐。对于这行为:“贝莎知道他后悔刚才不该那么粗鲁,就让他去了。有些地方他真像个孩子——那么任性——又那么——单纯。”后一句显然是贝莎的声音。

因此,人物抢话,可以被解释为一种非常特殊的间接自由式引语,抢话用一个形容词或副词,点出人物的感觉,人物的思想,但是与间接自由式一样,没有采用引语的形式。抢话与间接自由式引语不同的地方,是简短得不成为句子,嵌在叙述者的语流中,不露声色地抢过了话语权,是叙述中出现了自己主观需要的评价。就拿我们用的第一个例子《三国演义》中曹操“兵败淯水”的例子,我们所关心的,渐渐变成担心曹操是否能脱险。这个态度转换是很细腻的,叙述的话语权是赢得读者同情的主要手段,这个权利可以在不经意间转让,一个“贼”字就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了读者的态度,所以这个细微的语言现象,还是应该仔细研究的。

人物抢话与叙述者评论的区分

至今没有论者讨论这个现象,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比较细微,不太容易发现,而且很容易与几种我们已知的语言方式相混淆。尤其容易混淆的是叙述者评论,即叙述者直接解释或评价他讲的故事中人物性格与行为。《儒林外史》第七回:“次年宁王统兵破了南赣官军,百姓开了城门,抱头鼠窜,四散乱走。王道台也抵挡不住,叫了一只小船,黑夜逃走。”《儒林外史》评点者惺园退士说:“哪会‘抵挡’?自称‘抵挡不住’耳。”惺园退士认为这是人物的推脱责任用词,因此这是人物“抢话”。但是也可以理解成王道台的确是抵挡不住,那么这是叙述者在描写情节。

上面这种情况,可以算是模棱两可。大多数情况下,究竟是叙述者的语言,还是在写人物特有的感觉,还是比较容易分清。下面这段,来自莫言的名著《透明的红萝卜》:

“谁他妈的泼了我?”小石匠盯着小铁匠骂。

“老子泼的,怎么着?”小铁匠遍体发光,双手拄着锤把,优雅地歪着头,说,“你瞎眼了吗?”

这里的“优雅地”,是叙述者对小铁匠姿态略带反讽的描写,但是这反讽态度不是人物的想法,而是叙述者对小石匠回话神态的夸张描写。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区分法:叙述者的评论词可以短达一个词(见上例),也可以长达一段,更重要的是可以加上“在他看来”,“他心中的”。钱锺书《围城》中的一例:“这几天来,方鸿渐白天昏昏想睡,晚上倒又清醒。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地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长升上去。”这里的一连串情态描写,是叙述者用揶揄口吻,评论方鸿渐的懒散无聊,这不是方鸿渐本人的自觉的想法,不能加上“在他看来”。因此不是人物抢话。而上引《三国演义》的例子,“贼兵追至”,不嫌累赘,可以改成“他心中的贼兵追至”。

人物抢话与人物视角相区分

《红楼梦》第六回那著名的一段“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写到刘姥姥来见凤姐:“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这是以刘姥姥为视角人物写出的典型名段:以人物的意识为来描写他们经历的事件,经验是人物的,但是语汇却是叙述者的,上面这段对贾府奢侈的描写,是刘姥姥所见,却完全不是刘姥姥的语汇。而抢话不可能延续如此长的篇幅,最主要的是,抢话必须是人物会用的语汇,与叙述者的语气正成对比。

可以看到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利埋葬了阿克西妮亚后,有一句是:“仿佛是从噩梦中惊醒,他抬起头,看见头顶上黑沉沉的天空和一轮闪着黑色光芒的太阳。” 这是格里高利的感觉,诗意带哲理的语言却是叙述者的,因此不是抢话,而是采用人物视角的叙述。

在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中,“钱夫人又打量了一下天辣椒蒋碧月,蒋碧月穿了一身火红的缎子旗袍,两只手腕上,铮铮锵锵,直戴了八只扭花金丝镯,脸上勾得十分入时,眼皮上抹了眼圈膏,眼角儿也着了墨,一头蓬得像鸟窝似的头发,两鬓上却刷出几只俏皮的月牙钩来。” 可以看到,这样形成的是一种“方位转换”,不仅延续有一定长度,而且并不是引语,不是人物说出来或“想出来”的话(想说未说的话,“口对心说”),而是叙述者的描写,加人物的感觉。

二我差中的“自我抢话”

以上说的各种情况,都是第三人称叙述中的问题。在第一人称叙述者中,因为作为背景的叙述语流是第一人称,各主体争夺话语权的局面,会很不相同。甚至同一个“我”,作为叙述者,作为人物,两者之间也会争夺发言权。从叙述学角度说,叙述者“我”与人物“我”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个人。叙述者“我”出现在后,在“叙述现在”,人物“我”出现在前,在“被叙述现在”,此刻的我是叙述者,讲述过去的我的故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选择“我”为叙述者,讲述爷爷奶奶那一辈发生的故事。那时有无“我”这个人物,并不是小说叙述的必需条件:“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过去的“我”并不具有充分的叙述主体性。

于是,在结构似乎很简单的小说中,赫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我”。似乎叙述者“我”在讲的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一连串不同的别的“我”的故事。有时,甚至叙述的语言都不再是叙述者的语言,而是人物的语言,这时就可能出现人物“我”抢叙述者“我”的话。

老舍的中篇《月牙儿》中有一段,“我”大约十七岁,主人公初恋了,落入情网:“他的笑唇在我的脸上,从他的头发上我看着那也微笑的月牙。春风像醉了,吹破了春云,露出月牙儿一两对儿春星。河岸上的柳枝轻摆,春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春晚的暖气里。”叙述者“我”是久历人世,见惯男人薄幸的妓女,怎么说出这样纯情甚至滥情的语言?回答很简单:这是人物当时的心态,是人物的语言。

再看另一段:“刚八岁,我已经学会了去当东西。我知道,若是当不来钱,我们娘儿俩就不要吃晚饭;因为妈妈但凡有点主意,也不肯叫我去。我准知道她每逢交给我个小包,锅里必是连一点粥底儿也看不见了。我们的锅有时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会说出“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这样泼辣的比喻?回答很简单:这是叙述者在回忆时的口气。叙述者是个饱经人世风霜的妓女,对生活完全绝望,在狱中回忆一生,想到八岁时的情境。

在第一人称小说中,叙述者与人物似乎是一个人,因此叙述言语主体与经验主体似乎合一。从《月牙儿》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二者实际上是不同主体:叙述者“我”成熟,饱经风霜,愤世嫉俗,认清这世界一片黑暗,毫无出路;人物“我”是个在渐渐长大的女孩子,经常是幼稚天真、充满希望而又因无依无助而感伤。前者的语言犀利尖刻,后者的心理生动、亲切。

这是所有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通则:一个成熟的“我”,回忆少不更事的“我”,如何在人世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最后认识到人生真谛。成熟的我作为叙述者当然有权利,也有必要,对这成长过程作评论、干预和控制;作为人物的“我”,渐渐成长,要去掉身上许多不适应这个世界的缺点,免不了要被成熟的“我”评论并且嘲弄。这两个“我”的间距,笔者称之为“二我差”。

在启悟小说式的格局中,“二我差”最终会渐渐合龙、消失,因为人物渐渐成熟,在经验上渐渐接近叙述者“我”。《月牙儿》的最后二分之一内容,当人物“我”已成为这个恶浊世界的一员后,“二我差”就几乎看不见了。因为叙述者“我”的身份是仇恨冷酷世界,最后被关入监狱的暗娼。

除了年龄的成长外,二我差还发生在二者的其他品格变化之间(如果叙述者“清醒”地回忆的“我”当时愚笨的话)。阿来《尘埃落定》:“那个麦其家的仇人,曾在边界上想对我下手的仇人又从墙角探出头来,那一脸诡秘神情对我清醒脑子没有一点好处。”“我”作为人物,是一名傻子,本该一无所知。然而作为叙述者,却能辨别周围的是是非非,因此叙述者能说此时仇人的神情是“诡秘”的。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名著《追风筝的人》,叙述者26年后讲小时候的故事,开始时两个人格有鲜明的对比,渐渐二者合一,但是在关键时刻两个人格依然显现。小时候的“我”面对坏人时的反应: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我害怕凶徒阿瑟夫,害怕挨打。26年后,面对同一个人,更加危险的场景,主人公没有退缩,因为“我”明白“我”必须成长了:

我不知道自己何时开始发笑,但我笑了。笑起来很痛,下巴、肋骨、喉咙统统剧痛难忍。但我不停笑着。我笑得越痛快,他就越起劲地踢我、打我、抓我。

“什么事这样好笑?”阿瑟夫不断咆哮,一拳拳击出。他的口水溅上我的眼睛。索拉博尖叫起来。

“什么事这样好笑?”阿瑟夫怒不可遏。又一根肋骨断裂,这次在左边胸下。好笑的是,自1975年冬天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大笑,因为我知道,在我大脑深处某个隐蔽的角落,我甚至一直在期待这样的事情。

一直在“期待”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我”,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种种磨难,看法发生了转变,他在成长中“二我”渐渐弥合,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勇敢,和叙述者“我”越发接近。

这并不是说叙述者“我”与人物“我”年龄差较大时,肯定会出现主体安排的困难。如果处理得好,“二我差”可以变成使叙述主体复杂化并且复调化的手段。《月牙儿》应当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妈妈的屋里常有男人来了,她不再躲避着我。他们的眼睛像狗似的看着我,舌头吐着,垂着涎。我在他们眼中是更解馋的,我看出来,在很短的期间,我忽然明白了很多事。”

这一段中,两个主体相混,互相交流。“我在他们眼中是更解馋的”,是人物我“看出来”的,那时的“我”才是小学毕业的年龄;“在很短的期间……”却是叙述者回忆的总结。两个主体交流互相补充,使叙述富于动力,既不是叙述者我完全控制,使语言过于精明、老练,失去真切感,又不是人物我完全控制,使语言过于天真、稚嫩,失诸戏剧化,缺少内察的深度。

可以说,对“二我差”的掌握,是第一人称回忆式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许多作者对此并不自觉,我们看到少数成功,也看到一大堆失败。

无论作何种处理,“二我差”问题总是第一人称回忆式小说的内在矛盾?为了避开这个困难,某些小说有意把叙述时间与被叙述时间的间隔缩小。例如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把叙述时间安排在少年主人公结束冒险经历之后不久,而不是在他长大之后若干年。这样,全文的戏谑性街头少年的语言,就同时属于两个“我”,不会发生二我差。

要消除二我差的另一个办法,是坚持说两个人格之间(在某个具体问题上)始终一致,没有差别。例如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阿姨扬手一拨,蚊帐落下,床就是有屋顶有门的小屋子,谁也不会来。灯一黑,墙就变得厚厚的,谁都看不见了。放心地把自己变成水,把手变成鱼。鱼在滑动,鸟在飞,只要不发出声,脚步就不会来。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如今。在漫长的日子中,蚊帐是同谋,只有蚊帐才能把人彻底隔开,才安全。”儿时的情感,与叙述者现在的感慨,因为在喜爱蚊帐这个具体问题上,人物“直到如今”变成叙述者了,都没有变化。这样就迫使两个主体的话语权争夺暂时休战。

人物争夺话语权的现象,在影视中也会出现。只是因为媒介变了,“抢话”就变成了“抢镜”,人物的主观感觉可以抢过镜头。例如电影《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小说中用刘姥姥视角写的一段,就可以用得很具体。但是这就需要另一本书进行讨论。

同类推荐
  • 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近20年前余秋雨开始以长途旅行方式实地考察文化。它从国内走到国外,从中华文明走到了其他文明。这期间,他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作为考察中华文明的记录,以《千年一叹》作为考察伊斯兰文明的记录,以《行者无疆》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至此,余秋雨对人类历史的三大文明进行了完整的关注和记录。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感叹道:“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目光悠长,山河无恙。但这些年,却因过度的自满、自享而自闭,对世界对自己有不少时空错觉。”《行者无疆》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全新版的《行者无疆》经过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增删,全新修订再度出版。
  • 时间的爬虫

    时间的爬虫

    读赵晓梦的诗集,读出一点诗外之韵。赵晓梦,笔名梦大侠,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上百种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2017首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西北军事文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荣誉奖项。赵晓梦喜欢写诗养神。诗人赵晓梦有更为重要的社会身份,办报纸,办一份全中国都点赞的《华西都市报》,他的职务是常务副总编。“常务”是什么意思,你懂的,一大堆编辑记者听他的指挥,成千上万的读者跟着他的眼睛看世界。办报纸在网络时代居然也办得风生水起,这种人应是知识界中的“实业家”。办报纸是他作为当代知识精英的“兼济天下”,写诗歌是他的“独善其身”。做事做得好,写诗写得好,这叫健全人生,雄健诗品。
  • “江河十年行”日记(2006)

    “江河十年行”日记(2006)

    早上,天下着小雨,从成都出发,到达已经建成的紫坪埔大坝时,整个大坝锁在雾中。都江堰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的副队长张立新向记者介绍说,大坝的修建为调节岷江的水量起到了作用。可是四川地矿局地质区域调查大队总工程师范晓却指着紫坪埔水库边上几处塌岸说:紫坪埔在枯水季节可以起到让岷江有水的作用。但由于来水不均,这就会给河床以及两岸的地质带来影响。况且,修坝后的调节水,一定是要先紧着发电才行,对岷江的生态用水要放在第二位。紫坪埔水库2000年开始修建,2006年基本竣工。水库距离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有6公里。
  • 邹韬奋作品集(1939)

    邹韬奋作品集(1939)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居山 活法

    居山 活法

    终南山是大地智慧的额头,这是一本向连接古今文化传统大山致敬的书,全书40万字,百余幅图片,19个珍贵视频、人物故事及生存状态。这是一本继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之后,中国人第一本向终南山深深致敬的书。此书展示居山者最大限度降低物质追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其实在倡导一种低碳、简约、环境友好型的自然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 万树桃花映婉晴

    万树桃花映婉晴

    上古神树~普通青年~道家少女~命运链接。我欠你,还是你欠我,妖魔鬼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精彩上演。我们同为人类时你不喜欢我,我变妖了?你还爱吗?小况:好好的人咋就成妖了。刘冲:你爱我?我是男的,直男!某男:“我知道!”丁桓:“初恋我来了,啥我就只能活三天~噗!”
  • 愿你做自己的主人,也做生活的英雄

    愿你做自己的主人,也做生活的英雄

    畅销书励志作者景天为现代女性读者打造的励志暖心文集。时光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强大,也许只是因为一份纯粹的热爱,也许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许是为了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想要保护的人,或是为了与喜欢的人并肩前行,过同样的生活,看同样的风景。这样的努力,每个瞬间都带有难忘的温度,坚持下来,就是一段成长的岁月,无论成功与否,都令人格外感动。生命很长,记忆的瞬间很短,加起来不过数年光阴,愿你做自己的主人,也做生活的英雄。?
  • 佛说无量寿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罗金刚念诵瑜伽仪轨法

    佛说无量寿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罗金刚念诵瑜伽仪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送的紫色三色堇

    你送的紫色三色堇

    相遇在一次舞会,相爱在大学,一次偶遇,让他们再次擦出火花,却被阻了突然出现的女人道路,他们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一年的时间,终于清理了阻碍,成功的过上了幸福生活
  •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阳春白雪》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后来流传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 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精选了中国民间的两百余个对联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展现了智者的高尚情怀和名人、雅士的精神世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纯朴感情和创新精神,有的描写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的抨击了恶人的丑恶言行,有的蕴涵着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华语言神奇的魅力,受到启迪。
  • 重生乖宝撩亲夫

    重生乖宝撩亲夫

    被后妈设计,惨死大婚之日。重生而来,穆然只想虐渣。只是那谁谁谁,老跟着她干嘛?!扮猪吃老虎就算了,还想把她拐回家?要追她也可以,先掐了自己的烂桃花。什么,做不到?那就别说话。某人(委屈脸):我是说,你的烂桃花一朵接一朵,你怎么不掐?
  • 变龙史

    变龙史

    筋脉堵塞不能练武的黄龙,巧遇龙家掌门人,又得龙家绝学《圣龙决》,从此飞龙上天,一发不可收拾!龙老爷子更将爱孙女龙秀许配与他,希望他将龙家绝学发扬光大!然而英雄爱美女,更爱江山!黄龙不甘于此,他始终坚信——命运,不能决定他的一生!他天生不是池中物,一遇机缘便化龙!
  • 超元气!异世的奇迹公主

    超元气!异世的奇迹公主

    落败出逃的小公主?开什么玩笑,难道不该是一觉醒来,穿越到某岛国,昏迷到沙滩上,然后被美女主公捡到,奉为智囊军师,一起拔旗战将,一边坐拥美人,一边挥军统战,一统天下后宫的展开吗?治愈、性感、热血、感动于一体,一个不一样的变身心灵历程的传奇物语。
  • 亲情·珍惜来自父母的唠叨

    亲情·珍惜来自父母的唠叨

    在成长的路上,你是否注意过那双在你跌倒的时候扶起你的大手?在外漂泊的时候,你是否想起过在家中盼望你归来的父母?在偌大的世界中,你可曾记得家给予你的温暖?亲情与爱在每个人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默默地等你回来,不是每一个人连你痛狼狈的模样都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为你付出所有,可是父母却这样地爱着你。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遗憾,但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痛的遗憾。除了学习和工作之外,请多花些时间陪陪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