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100000036

第36章 叙述形式的意义(8)

从形式上说,元小说不断在露迹中展开。归根究底,小说的形式本身,注定了它非谈谈自己不可。叙述行为,正如意识行为,是超层次的。元小说的痕迹在任何小说中都可见到:小说是作者“偷偷记下”的叙述者在一个特定场合讲的故事,因此任何叙述是一个超层次的活动。在文本中,叙述加工的痕迹处处可见:叙述指示暴露叙述者的操作方式,叙述者对人物情节的评论是明显的控制释读的努力,转述语显示了叙述者改造细节的活动,叙述时间的变易是叙述者控制事件的因果联系,叙述分层使叙述者人物化,使他的超脱地位染上个体色彩……如果读者对这些“人工斧凿”痕迹过于认真追究,叙述世界的自足性就成了问题,叙述的逼真性效果就消失,既不能催人泪下,兴观群怨,也不能使人忘乎所以,诲淫诲盗。

幸运的是,在传统小说中,这些元小说操作痕迹都被程式化,非语意化了。读者不再注意它们,因为它们已是叙述表意方式的一部分,叙述痕迹不再破坏叙述世界的逼真性,反而加强了它。巴尔扎克或萨克雷的作品,有大量叙述干预,依然不妨碍他们成为:“现实主义”的典范。

元小说所作的,不过是使小说叙述中原本就有的操作痕迹“再语意化”,把它们从背景中推向前来,有意地玩弄这些“小说谈自己”的手段,使叙述者成为有强烈“自我意识”的讲故事者,从而否定了自己在报告真实的假定。这样有意显露斧凿痕迹的小说,是自反式元小说。或者说,是自我戏仿式的元小说。“自觉小说”在欧洲小说史中已有很长的传统,但在20世纪前一直没成气候。艾尔特斯的《片面的魔术》是研究这个传统的名著,但他承认这是相对于西方小说“大传统”的一种“次要传统”。

有些中国批评家已经感觉到了先锋小说的这种倾向,例如若干评论说马原的小说“不是关于冒险的小说,而是关于小说的冒险”,又有论者说洪峰的作品中“叙述过程与叙述方法成为小说的中心主题”。但他们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批评语言,他们的讨论在理论上是孤立的。

其实在先锋小说之前,自反式元小说倾向在中国小说中正逐渐加强。王安忆《锦绣谷之恋》中的叙述者,急不可耐地想取得自我意识。叙述者自我取消了客观性,似乎比主人——一个寻找婚外恋的女人——对情节发展更感兴趣,但是这作品的露迹只偶一为之,适可而止是一种“中小说”(midfiction)。这是艾伦·淮尔德(Alan Wild) 的用词,据称是:“现实主义小说与自反小说的中间地带,其实验性相当强,但主要不靠自反方法。”

马原的作品是典型的自反式小说。作品的叙述者似乎抓紧一切机会提醒读者他并不在报告真相,而“仅仅是在讲故事”,在《旧死》中,一个平行的情节写出叙述者如何构思故事的全过程。在《虚构》中,第一人称叙述者不断地指出他正在创造的世界——“我”在一个麻风病院的经历——完全是构筑的产物;在从《海边也是一个世界》《冈底斯的诱惑》起的一系列小说中,陆高和姚亮这两个人物构成了所谓“伪对”,成为作者人格的双重替代:他们不但抢夺叙述主体,甚至再三把一个叫马原的人物请来证实他们的叙述;在另一篇《死亡的诗意》中,警察报告式的“绝对真实”的片断被镶嵌在有意暴露的虚构性的背景上。这样,叙述者的参加就变成了叙述者拆台。

任何文本不可能单独存在。“关于小说的小说”可以理解为“关于别的文本的小说”,整个文化无非是文本的堆集。

当然,任何文本的表意和释读都会依赖“前文本”,不然,意义无法构筑,不可理解,此种元小说倾向也是任何小说必须具有的。但是,如果某部小说有意暴露并且操纵它对某一种或某一个前文本的依赖,并以此取得某种特殊意义,就取得了另一种元小说倾向——前文本元小说,或文类戏仿式元小说。

余华的大部分作品可以被读成前文本元小说。余华戏仿的对象是中国文化中各种表意权力占垄断地位的文类。《一九八六年》《往事与惩罚》所透露的历史的血腥味,是对历史(中国文化中意义权力最高的文类)的抨击,是反历史;《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世事如烟》是对中国“孝为先”伦理的逆转,是反《孝经》;《现实一种》是对中国家族伦理的无情颠覆,是反《家训》。在另一批作品中,余华戏仿的利刃指向了中国文化中对群众控制力最强的俗文类:《河边的错误》是反公案或反侦探小说;《古典爱情》是反才子佳人小说;《鲜血梅花》是反武侠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传统叙述程式被严格尊重,其结果是受到无情的嘲弄。

可以把“关于别的文本的小说”再推论一下:一切把人与世界联系起来的意义体系——意识、想象、经验、认识、人际关系、历史、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等,都可以被视为文本,因为它们组织并传达意义。关于这些扩张的文本概念的小说,都是关于小说的小说。从这个观点看,任何小说也多少有元小说性,因为它们的内容无非是这些东西。但是,传统小说认为这些主题都是可描写的,客观存在的,有实体的对象,小说的任务是“反映”这些对象,而元小说认为这些都是一些人工设置的符号编码解码体系,它的构筑方式与小说叙述大致相同,因为人基本上只是“会虚构者”。因此,“关于小说的小说”就被扩大为“关于类文本体系的小说”,这是一种扩张了的戏仿式元小说。

格非的作品可以作为当代中国先锋小说中扩展型戏仿式元小说的佳例。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从最早的《没人看见草生长》到1988年的《褐色鸟群》《青黄》,直至最近的《夜郎之行》,在这类作品中格非试图以纯幻想构筑非现实或反现实的现实。想象体系与现实体系的胜利对抗,使这类作品具有诗意的梦幻气氛;另一类从1987年的《迷舟》到1988年的《大年》和《风琴》,这些小说锚定在特定近代史背景上,却绝不是历史小说。其中的误解再误解,阴谋与反阴谋,是分别染上道义色彩的各种价值体系的对抗。在这变幻莫测的争斗中,历史现实的充足性受到嘲弄,历史被无奈地打扮,扭曲,蹂躏,改嫁,以至完全谈不上有什么“本来面目”。就拿情节有趣使电影家指痒的《迷舟》来说,爱与死的游戏这个老题目被重现成对历史释读规范和个人感情释读规范的双重嘲弄。于是真理变成了规范的奴隶,历史只有靠压制真相谋杀意义才能展开。

从根本上说,戏仿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存在方式。说文学艺术反映现实,不仅是对现实本体性的迷信,更是文学艺术能力的夸张。现代社会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虚假的。文学艺术最强大的力量在于扭曲经验世界,使其失去自然性,戏仿各种释读体系从而暴露意义暴政之无理。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有一个“影响陷阱”。80年代初现代派是个恶谥,欲加此罪于人的评论家称之为真现代派;80年代后半期却出现了伪现代派之说,欲加此罪于人的评论家斥之为“无现代意识的现代派”,因为在“中国没有现代派的土壤”。先锋小说作为当代小说现代性最强的一翼,更难逃此罪名——没有先锋意识的先锋派。更率直的说法是:先锋小说是模仿抄袭外国先锋派。

幸亏,与五四时期作家不同,当代中国作家大都不直接阅读原文。我们检查一下1985年之前西方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情况,就可以看到,一些公认的元小说大师——唐纳德·巴塞尔姆、约翰·巴思、罗伯特·库弗、伊塔洛·卡尔维诺、萨缪尔·贝克特等的作品大都没有得到翻译介绍,直至今日介绍也极少。约翰·福尔斯的名著《法国中尉的女人》翻译出版了,但元小说性最强的第13章却删去了,不知是怕读者看不懂还是译者或编者自己没看懂。也许博尔赫斯是个例外,但也没有得到有深度的评论推介。这个局面,至今日基本如此。由于版权困难,西方当代作家的名著翻译过来的极少。

至于元小说这个概念本身,中国大陆作家和批评家几乎完全不知道,对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品的评论局限于“反文明”、“逃避”等题旨层次。而台湾作家(黄凡等)在批评界推动下有意识地实验的“后设小说”,在大陆似乎从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台湾联合文学版《如何测量水沟的宽度》(1987年)集中发表了一批元小说实验作品。《收获》曾刊登黄凡的“后设小说”,但没有说明其结构特点。台湾和大陆元小说的对比将另文探讨。

中国大陆当代先锋小说家的元意识是自然产生的,至今元小说作家们自己不识真面目。因此它不可能是伪造的赝品,不可能是强行移栽的明日黄花,也不会是一种玩弄手法的小摆设。元意识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产生,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

同类推荐
  • YK作品精选集

    YK作品精选集

    该合集主要由作者YK的四本书组成。本书集结YK几年来在《红秀》,《广州日报》,《嘉人》,《希望》等时尚/生活杂志上发表的专栏,痛快淋漓,一针见血地分析男女关系中的方方面面,荷尔蒙拥护者,教我们科学地谈恋爱。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经典的文学评论,伴随着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阅读的必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问世三十年来,关于它主题与艺术手法的研究评论文章不可胜数。一九七六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其作者欧阳子作为与白先勇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共同赴美留学的同窗好友,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由她来评论《台北人》,也是文坛的一道风景。欧阳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台北人》,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以“今昔之比”、“灵肉之争”与“生死之谜”等主题命意来讨论其含义和意象。三个主题互相关联,互相环抱,共同构成串联这十四个短篇小说的内层锁链。
  • 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

    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

    《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的活着》告诉大家,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毯上走过,当有一天,你迂迂回回后终于到达了想去的地方,才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之前所走过的一切,都只是通往这里的必经之路,少一步都无法塑造出今天的你。而这时,你定会深鞠一躬,感谢那年那月,命运给你的所有刁难。本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好和力量。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五四班的网虫们(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网虫们(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网虫们》讲述:这些日子里,五四班流行打哈欠,那哈欠打得就像青春期脸上的痘痘一样,此起彼伏,绿绿老师通过明察暗访弄明白了,原来都是网游惹的祸!——有泡在网吧里三天不回家的,有因为在开心网里互相偷菜大打出手的,有偷父母的钱买游戏卡的,有迷恋游戏里的小精灵把她粘在脸上的……都迷成这样了,哪有时间睡觉哦,不睡觉上课哪有不打哈欠的。这种现象绿绿老师当然不会等闲视之,怎么“收拾”这些网虫呢?绿绿老师的办法多着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背靠诸天

    背靠诸天

    灵气复苏,地球在变大,同时也变得有些危险了。主角觉醒专属异能,能够穿梭诸天万界。(我的简介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建群了:627991095
  • 网游之现实修仙

    网游之现实修仙

    这是一本非常轻松种田文,全程不需要带脑子,都能够看懂的,不用去半点猜测,不用费心猜测要干什么。没有苦大仇深,也没有豪门恩怨,更加没有扮猪吃老虎的小说
  • The House of the Wolf

    The House of the Wo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闻一多作品集》本书分为红烛、李白篇、雨夜篇等部分。
  • 甘蒂亚娜大小姐的婚礼

    甘蒂亚娜大小姐的婚礼

    旅行者科塔娜来到了帝国西境最大的城市奥孔多,恰逢城中正要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贵族婚礼。然而城镇的夜晚却充满着杀气,婚礼的双方又互相敌视,齐聚婚礼现场的各路人马又有着各自的想法,这究竟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婚礼呢……
  • 总裁得了相思病

    总裁得了相思病

    “我是声控、手控、薄唇控、腹肌控……”顾晓情如数家珍后,抬头痴痴的看着面前俊美无俦的男人笑,“恰好你都有诶!!难怪我会那么喜欢你!”靳以尧也笑:“那我一定就是老婆控,才会这么喜欢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畸形年代

    畸形年代

    畸形年代,故事发生在1928年前后,整个故事的进行,每个人物之间都有很大的关系;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奉泽县的仙城山镇和一个比较繁华的,我们就叫这个地方为大都会吧。由这两座城市围绕着进行。你问我是谁,我只是个过路的行人。故事马上开始,请你不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