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200000008

第8章 从《大庄严论经》看目的连词“以”的形成途径(2)

这种结构仅有6例。其实“以”在这种结构中更接近连词,只是后面往往是结构比较简单的VP,与后面结果结合得非常紧密,因而我们把它们归入介词。

引进原因的“介词”的结构相对单一,“以NP+VP”式用“以……故”与其它功能的“以”相区别,“以VP+VP”则在“以”之后的VP结构复杂化后具备向因标连词发展的条件。

《大庄严论经》中引进原因的介词“以”出现频率高,但形式却非常单一。

3.3表示处置

介词“以”表示处置,相当于“拿”、“把”。其所在结构单一,只有一种形式:“以”NP+VP。

(37) 时彼大臣处上座头,坐见上座比丘,留半分食。咒愿已讫,以此余食盛着钵中从坐起去,如是再三。(卷8/4/ 302c)

(38) 时彼大王以所割肉着秤一头,复以鸽身着秤一头。鸽身转重,复割两及以身肉用着秤头,犹轻于鸽。(卷12/4/322c)

根据以上分析,引进原因的“以”和表示处置的“以”缺乏向目的连词转化的句法和语义条件,只有引进工具的介词“以”具备这种可能。

《大庄严论经》介词“以”所在的结构根据“以”的功能呈现出不同特点,最为丰富的是引进工具、凭借的“以”,其所在结构的分布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基式“以”NP+VP就是介词“以”的最初形式,也是介词“以”的来源格式,在《大庄严论经》中占绝对优势。第二,先秦汉语常见的介词“以”宾语前置的情况依然存在。第三,介词“以”宾语不能省略。第四,介词“以”宾语全部由NP充当。这些特点折射出介词“以”历时变化的影子。

4 目的连词“以”与介词“以”

4.1目的连词“以”句内状况分析

《大庄严论经》连词“以”共81例,其中目的连词60例,占连词总数的74.1%,已经成为连词“以”的主要功能。我们着重观察用“以”为标志的目的句前后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出现了两类情况。

第一,目的部分和行为部分语义成分上不发生纠葛。例如:

(39) 尔时尼提既见佛已,自鄙臭秽,背负粪瓨,云何见佛,回趣异道以不见佛,心怀愁恼:“我于先世不造福业,为恶所牵今受此苦。(卷7/4/ 294b)

(40) 速取秤来,以割我肉贸此鸽身。今正是我大吉会日。(卷12/4/ 322a)

(41) 复次我昔曾闻,有一长者妇为姑所瞋,走入林中,自欲刑戮既不能得。寻时上树以自隐身。(卷15/4/346a)

以上诸例目的部分和行为部分是独立的两个事件,“回趣异道”和“不见佛”、“速取秤来”和“割我肉贸此鸽身”、“寻时上树”和“自隐身”之间没有成分的交叉,它们之间的“以”后面不能插入其它语义成分。

第二,目的部分与行为部分的某些成分有关联。例如:

(42) 于是婆罗门语比丘言:“汝可为我至檀越家乞索少肉以疗我疾。”(卷2/4/ 264b)

(43) 我昔曾闻,有一人于其家中施设客会,多作花鬘以与众会,众人得鬘皆戴顶上。(卷5/4/284c)

(44) 尔时象师即烧铁丸以着其前。(卷9/4/307a)

(45) 兄问弟言:“云何以酒为戒根本?”弟即说偈以答兄言。(卷15/4/343a)

(46) 牛黄全在心,不能自救护,况汝磨少许,以涂额皮上,云何能拥护?汝宜善观察。(卷10/4/315b)

(47) 说是偈已,即集所领诸群鹿等:“我于汝等诸有不足,听我忏悔。我欲舍汝,以代他命,欲向王厨。”(卷14/4/ 338c)

考虑到连词“以”来源于介词这一前提,我们站在介词“以”的视角去观察上面的例句,便可以把它们还原成如下形态:

*于是婆罗门语比丘言:“汝可为我至檀越家乞索少肉以[肉]疗我疾。”

*我昔曾闻,有一人于其家中施设客会,多作花鬘以[花鬘]与众会,众人得鬘皆戴顶上。

*尔时象师即烧铁丸以[铁丸]着其前。

*兄问弟言:“云何以酒为戒根本?”弟即说偈以[偈]答兄言。

*牛黄全在心,不能自救护,况汝磨少许,以[少许牛黄]涂额皮上,云何能拥护?汝宜善观察。

*我于汝等诸有不足,听我忏悔。我欲舍汝,以[我]代他命,欲向王厨。

也就是说在“以”后面隐含着一个成分,这个成分与前面业已出现的某个成分同指,上例中“肉”、“花鬘”、“铁丸”、“偈”是前句动词宾语,“少许牛黄”是前句宾语“少许”的完整形式,“我”是前句主语。当这些隐含的成分补足之后,“以”的功能均显示为引进工具凭借的介词。

如果说以上情形仅是个案或者只是一小部分,那么或许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我们统计的结果是《大庄严论经》中这类用例有55个,在目的连词“以”中所占比例高达91.67%,这就值得思考了。语法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介词而连词是一个更加彻底的虚化过程,它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A——A/B——B

介词——介词/连词——连词

《大庄严论经》这类目的连词“以”就带有第二阶段的某些特征。

前面我们论及“用”的语法化过程时涉及到零形回指的问题,这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徐赳赳(2003)赞同John R.Ross把汉语视为“冷语言”的认识,对汉语多动词句子动词施事的零形回指展开了深入讨论。事实上,汉语汉语多动词的受事成份的零形回指现象也存在普遍。例如,《左传·哀公十六年》:“生不能用(之),死而诛之,未礼也。”在上下文中当多个动词的宾语或受事成分同指时,出现零形回指形式,一般称之为宾语省略,上古汉语中很常见。

大多数介词来源于动词,带有动词的语法特征,最突出的便是带宾语,介词“以”亦如此。并且,介词“以”的宾语省略,是上古汉语中常见语法现象。例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但先秦常见的介词“以”省略宾语的形式,《大庄严论经》中未见,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一种常见语法现象消失,一定有其内部原因。我们认为这与连词“以”的普遍使用相关的。介词“以”宾语省略,句子形式上“以VP”紧邻,与连词“以VP”格式混同,于是“以”逐渐开始分化,在“以NP”或“NP以”中保留介词的特性,而在“以VP”中趋向于连词,从而排斥了“以(省略宾语)VP”。这在形式上使得介词“以”和连词“以”有了明确的不同,这也是“以”句法功能单一化的结果。

当句子中介词和动词宾语同指时,汉语同样习惯于用零形回指。如以上诸例如果补出“以”的宾语,这些句子在汉语中就不被接受了。与多个动词宾语同指的省略不同的是,例(42)-(47)中“以”之后的宾语成分是不能补出的,属于隐含。在这种情况下,“以”之后强制性地不能出现NP,这时,“以”才真正完成了由介词向目的连词的过渡。

据此,我们可以勾勒出目的连词“以”的形成路径。最简化的是:

“以” NP VP —— “以”VP

(引进工具凭借)

更加完整的过程是:

“以” NP VP——“以” (NP)VP ——“以”(NP)VP ——“以”VP

介词介词 (省略)介词(隐含)连词

(引进工具凭借)(引进工具凭借)

在《大庄严论经》中还活跃着这样一批例句,让我们对“以”后成分的隐含感受更深:

(48) 我昔曾闻,有一比丘诣檀越家,时彼檀越既嚼杨枝以用漱口,又取牛黄用涂其额,捉所吹贝戴于顶上,捉毘勒果以手擎举,以着额上用为恭敬。(卷10/4/315b)

(49) 时长者子诸亲既睹身疮坏烂臭秽,厌恶生死,即以华香涂香末香用供养迦叶佛塔,复以牛头栴檀以画佛身。身疮渐差,发欢喜心,热患尽愈。(卷13/4/ 327b)

(50) 此床安置宽博之处,积诸香薪用以为,以此五百比丘尼等尸以置于上,以种种牛头栴檀诸杂香等用覆尸上,复以众多香油以浇其上。(卷14/4/336a)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NP”与VP之间又出现了“以”,如果从介词的角度出发,各句中的这个“以”之后分别隐含的就是前一个介词“以”的宾语“手”、“牛头栴檀”、“众多香油”,而我们依然在形式上无法补出这些隐含的语义成分。

4.2关于“以”的宾语前置

但是,上面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以”由介词进一步语法化为连词,在形式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形成“以VP”,即:

“以”NPVP—— “以”VP

其间必须经过的中间环节存在两种可能:

1)“以”NPVP——NP“以”VP——“以”VP

2)“以”NPVP——“以”(NP)VP ——“以”VP

第一种可能是由于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以”与VP相邻产生依附从而演变为连词;第二种可能是由于介词“以”的宾语省略和隐含造成“以”的连词化。

郭锡良(1998)指出“由于介词‘以’的宾语既可以前置,又可以省略,加上也可以用谓词充当,因而使它具备了进一步虚化为连词的条件”。这是非常精到的。那么宾语前置是不是目的连词“以”产生的原因呢?

我们注意到《大庄严论经》中引进工具凭借的介词“以”所在结构分布的一个特点:介词“以”宾语前置的情况依然存在。

我们观察到,在语法格式发展的过程中,“以”的格式有功能单一化倾向,在同一种格式中尽量消除歧义结构,这是导致介词“以”宾语省略形式消失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介词“以”宾语前置存在,就可以反推在此条件下“以”不会同后面的VP发生直接关系而成为连词。

宾语前置是一种移位现象,前置之后“以”和VP处在相邻的位置,但是“以”的这个宾语始终占据着被介词“以”支配的位置,因此“以”在语感上是前附的,由于就近原则和语义的相关性它在最小层次上首先会与前面的宾语组合,然后才会同后面的VP发生关联。例如:

(51) 勇健持戒者,以刀分解身。尸骸委在地,血泥以涂身。(卷8/4/ 299a)

由于“血泥”的存在,“以”无法向连词转化。

在《大庄严论经》介词“以”宾语前置依然存在,而且不存在任何有歧义的解释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在这种格式下“以”演变为连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某个句法条件下产生的变化在类推的作用下应该是整齐的,它会有意识地避免歧义结构出现,才能保证语法化最终顺利完成。

当然,如果是在语法化完成之后的新现象会排除在外,不过据我们观察,介词“以”宾语前置在上古到中古的文献中一直存在,这说明《大庄严论经》中它并不是后起的现象。我们只能认为这不是促使介词“以”向连词发展的原因。

此时,我们再回头来看《大庄严论经》介词“以”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就会发现,与先秦汉语相比它所出现的重大变化就不是偶然的了。引进工具的介词“以”宾语不能省略,因为这种格式中“以”已经向连词转化;而“以”宾语前置现象依然活跃,它没有与目的连词“以”的形成发生直接关系。

就《大庄严论经》目的连词“以”的两种类型来看,第二类是其形成的初始形态(具有A/B阶段的一些特征),而第一类是其成熟形态。

此外,据我们的研究中古汉语目的连词“用”、“以用”、“用以”、“用自”、“持用”、“而以”、“而用”等所出现的环境,与目的连词“以”如出一辙,这可以验证我们以上的结论。

小结:

第一,汉语目的连词“以”来自于引进工具凭借类的介词,主要是在介词宾语省略和隐含的条件下逐渐向连词发展。目的连词的发生、发展路径是:

介词NP + VP—— 介词 (NP) +VP——连词VP

(工具凭借)(省略隐含)

第二,语法化过程中不同的句法结构下发生的变化具有分解歧义的倾向,以“以”为例,“以VP”中向连词转化,而“以NP”则保留为介词。

参考文献:

[1] 郭锡良.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1).

[2]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裘锡圭.说“以”.古文字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5]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 俞理明,谭代龙.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J]. 四川大学学报,2004(5).

[7] 袁雪梅.中古汉语的关联词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 赵大明.《〈左传〉中率领义“以”的语法化程度》[J].中国语文,2005(3).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Forming Way of Objective Conjunction YI (以) from examples in Dazhuangyan Lun Jing

YUAN Xueme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Sichuan 610066)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Dazhuangyan Lun Jing as the basic material, discussing the sources and forming ways of objective conjunctions in Chinese language. The thesis holds the idea that from ancient Chinese to the middle ancient Chinese,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conjunctions “YI”(以) comes from the preposition which introduces tools or resort, by omitting(implying) the prepositional object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objective conjunction.

Key words: objective conjunction; preposition; grammaticalization

同类推荐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深度语文

    深度语文

    本书是王开东老师深度语文探索的经典力作,是他20年教育教学的精华集萃。全书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特别是深度语文的课程理念和课堂实践。作者践行最前沿的课程架构、最透彻的文本剖析、最精到的课堂把握、最鲜活的课堂实战,把抽象的课堂理念衍化为课堂教学的直通车。书中的文本解读和精彩课例,是作者魅力课堂的集中展现,深受广大教师喜爱。本书获“江苏省首届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2009出版实录》内容包括:走近美国康泰纳仕国际集团、从《衬衫换甜点》看美国出版新变化、国际出版界热炒“雷曼兄弟”、美国财经图书行情依然看好、《美国地区英语辞典》即将全部完成、从两本中美版权合作杂志看去、浅谈《悦己SELF》的广告与发展、美国杂志编辑出版的奥妙、中外合作杂志是中国期刊界的“狼图腾”? 中国《读者》可否收购美国《读者文摘》、“卡斯特罗语录”在古巴出版、欧洲报纸出版商想到美国收购、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出版的编印发等。
热门推荐
  • 情似烈酒,婚途荒芜

    情似烈酒,婚途荒芜

    她爱他,爱到不顾一切,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他恨她,恨到无法自拔,碧落黄泉也难以转寰。她与他的心上人被一同推到生死边缘,他冷笑着让她有多远死多远,至此,她对他只有痴怨,再无爱恨,可他偏偏抵着她,咬牙切齿地问她,“你说爱我一辈子,你的一辈子,就这样短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羽泪天穹

    羽泪天穹

    因为某些原因,致使这本书不得不进行太监处理。
  • 大汉九道魂
  • 人生的思考(读透人生之一)

    人生的思考(读透人生之一)

    《读透人生之1:人生的思考》作为一位神秘的文人,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冥思苦想,终于发现了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并通过其作品将这些智慧奉献于世。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心灵创伤、一直乞求成功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首席萌仙:仙君大人的小妖孽

    首席萌仙:仙君大人的小妖孽

    答答是九重天上的乖孩子,她是秦凌仙君在经历凡劫的时候带上的一株半夏草。答答是九重天上的小玲珑,做了坏事装可怜的小妖孽。自从答答来了九重天,东篱家的小尾巴就更加的臭名远扬了,众仙家只会说:“东篱仙君家的小尾巴,又带着答答去干坏事儿了,小祸害,小祸害!”小尾巴抽搭着眼泪:“我,我,我……我干啥了我……”
  • 凌轩神王

    凌轩神王

    万古世界,唯我独尊,天上地下,凌轩神王!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思源

    思源

    徐徐的晚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路边紫色的女娲草随着风的抚动倒向落日的方向。轻风在由女娲草组成的草原上刮起一道道波纹,波纹舞动着,传播到远方平缓起伏的山丘上。思源星的这个季节,落日很晚,太阳透过火焰般的晚霞,将橙黄色的光芒洒在这片草原上,在平缓的山丘背面投射下长长的暗紫色的阴影。外形如同一把利刃穿过一个苹果般的白色的“盘古号”殖民星舰,缓缓地掠过已经出现星辰的天空,向落日的方向飞去。
  • 池边柳

    池边柳

    隋末唐初,风云诡谲从一个女人的一生串联起这段从乱世到盛世的故事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钟鼎之家的次子携手并肩,白首不分离本文以女主——从突厥落难公主成为一代贤后为主线,讲述了隋末唐初,风云诡谲中,用一个女人的一生串联起这段从乱世到盛世的故事。寄人篱下的孤女和钟鼎之家的次子携手并肩,白首不分离,踏着累累白骨,迈过血河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十三为结亦是劫,你若为凤,我便为凰,凤凰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