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300000031

第31章 后记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事卞之琳先生攻读莎士比亚,卞先生却劝我注意20世纪英美的新批评,一种形式主义文论运动。我把散藏在北京各图书馆的资料都找来读了一下,一读钟情,立即爱上了现代形式文论——或许那种对思维整饬的追求,比较适应我这个力求化简的头脑。

我明白,意义是个云雾笼罩的迷魂阵,一个没有明确形状和边界的星云团。面对这个迷宫,批评家有两种态度可选择:一种是沉溺其神秘,醉步其曲径而不想走出来,用诗意转达玄奥,用美文抒发感官的享受,我们不妨称之为诗意的诗学;另一种是力图寻出一种解义的策略,找出一个可尝试走上一段的方向,哪怕走不出迷宫也留下几个路标或脚印。我们不妨称之为分析的诗学。

前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后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倒不是因为勇敢,沉溺其中才需要勇敢。我做了一个计划,准备用十年时间一个一个流派,一个一个领域地读懂现代形式文论。下这个决心,倒也不是对“诗意派”的反感(中国道禅是现代诗意派诗学公认的始祖,但这派在中国后继者也不多),而是对盛行于现代中国的另一种批评不满,那就是“内容批评”。这种批评视文本为真实世界的描述“反映”,因此用治理统治真实社会,或评说真实历史的种种规范标准来批评文学。批评家的工作类似检察官,或小报“道德法庭”专栏作家,整日价就人物该做不该做什么评是断非。既然无法惩罚想象中人物,就让作者和出版者对人物的罪过负责。

内容批评或许是一种对文学的自然而幼稚的反应。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云:“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这四种人,都是“信以为真”派,都以内容作为文学的本质。现在却要添上第五种人:“勃然大怒而痛加惩罚者,现代批评家也。”就《金瓶梅》而言,受罚者还少?

我当时之所以要走形式文论之路,是感到这是廓清弥漫文学艺术批评(包括文学史研究)的“内容幼稚病”的唯一出路。压力自然不请自来,一个研究生做出个力挽狂澜的姿态,使个别诲人不倦者厌恶。其实我自己心中也虚得很。我的成长过程注定了我是个历史感很强的人,斤斤于形式屑屑于技巧,置文学的社会历史联系于不顾,我自己也感到未免过于偏颇,总觉得失落了什么。

在当时,70年代末,中国批评界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弄懂,或能够弄懂形式文论的种种“科学化”的术语和分析方法,所以我的沾沾自喜,掩盖了自我怀疑。从那时起我苦读了七八年形式文论,其间做过一些文学翻译,做了一些东西文学影响史研究,偶尔手痒,还写了些小说诗歌,但老学生从中国做到美国又做到英国,这个读书计划一直在遵行。

大约在1985年左右,我从叙述学读到后结构主义的符号学,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形式分析是走出形式分析死胡同的唯一道路,在形式到文学生产的社会—文化机制中,有一条直通的路。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更具有历史性。这一“悟”使我欣喜若狂,超越内容(或尽少依赖文学的素材)来探究文学与社会之关系,看来并非不可能之事。

然而,从这理论构想,到具体的令人信服的讨论,还要做许多工作。为此我选择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作为理论构想的第一个实验。现在献于读者前的这本书,就是这个实验的总结报告。

我坦白承认,这个实验是理论先行的,并非纯然“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然而,哪一种学术研究不是先有一个构想,一个待考验的模式?只不过一个诚实的学者应在研究中不断修正这模式。自然,先“研”范畴的存在本身就证明它决不是终极真理,甚至不一定是“真理”,只是在特定的研究范围中比较“说得通”而已,只是在意义的混沌星云中能像模像样地理个头绪而已。但这一点不就够了?我们已经目睹过多少牢不可破的真理大厦之倒坍?

博尔赫斯认为意义歧出是中国思想,至少他笔下的中国古人按中国哲学思想设计了一个歧径园,一个小说的意义迷宫。可惜博尔赫斯又创造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英国人,一个“中国通”,重建了迷宫,识透了谜书。我呢?我是否能像那位“沦为”间谍的现代中国人,用打死这个走通中国歧径园的西方人,来表明我不仅猜得出这个谜,而且能把这谜用于具有现实意义的目的?

我希望我有博尔赫斯笔下那位现代中国人那种自信。我的书试图提出一种追寻意义的策略。只是一种,而且只是策略,策略有好坏之分,有效无效之分,但它再好也只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意义构筑方式。

我的工作,是试图找出中国文化的文本集合构造如何限制了(而不是决定了)中国白话小说的叙述形式。只是中国小说的叙述方式至今未得到仔细研究,因此本书不得不把大半篇幅用于中国小说的叙述分析上,以设法使整个立论有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且,鉴于至今尚未有以中国小说为对象的中国学人写的叙述学著作,本书不得不花一部分篇幅解释了我的叙述学理论。我不想说这是一个独创的“体系”,但至少它更适合中国小说,也因此而与其他叙述学者的体系重点不同,论点也有所不同。就这意义上说,本书可视为中国小说的一本叙述学导论。

至于我研究的另一端——文化分析,应当承认,这本小书哪怕做一个中国文化结构浅略的扫描都做不到。本书能谈的只局限于中国白话小说的分析中能透露出来的一点情况。文化虽说是广义上的文本集合,但这一“广义”,就使它异常复杂,比叙述文本复杂得不可道里计。小说叙述文本,可以作为文化的窥视孔,可以作为文化结构的譬喻,但所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显然,在这里,卑谦的自我认识是必要的。

在国外讲授、研究中国文学,有种种不利之处。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西方汉学界的气氛妨碍学人“得现代批评风气之先”。知识界过于庞大后,以邻为壑就成为每个行业从业者自卫本能。西方汉学家情愿与中国学者比考据,比版本学,甚至比僻字僻典,却不愿与洛特曼比理论视野,与热奈特比细密分析。至少可以说,汉学家很不愿意吸收采用现代理论的成果。能有意把现代文论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论文,在西方众多汉学论文中,实在是太少见。就这一点来说,我依然是个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我所关心的,也是作为中国文化人所关心的。身居国外至多只给了我图书的方便。

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国外学术机构对于“纯学术”研究,哪怕是中国小说这样的“僻学”,总是尽可能给予支持。因此,我在此必须向下列机构表示感谢: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英国学术院、东方学院学术委员会、伦敦大学学术基金会。没有它们的资助,在国外的生活条件中,本书的研究是不可能完成的。

此外,许多朋友和师长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出过宝贵意见,他们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白之(Cyril Birch)教授,张鸿年(Samuel Cheung)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卜立德(David Pollard)教授,伦敦大学贝克(Hugh Baker)教授,贝丽(Alison Bailey)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薛鸿时研究员,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吴福辉教授等。北京大学申丹教授特意在《北京大学学报》上撰文与我商榷中国小说中的转述语问题,给我启发良多。此外,本书部分内容我曾用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SOAS)的讲课和北京大学的符号学系列讲座上,各种国籍主修各种科目的同学,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提出种种挑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我的一些论点,经常迫使我采用更清晰的阐述——我不愿说我和同学们在共同追求真理,回到我的老提法:我们只是为整理意义混沌而寻找一个策略。但策略也有高低之分。现在我将此书芹献于读者面前,也期盼有耐心读完全书的朋友逼我朝高处走,看得更远些,别让我不上不下地坐在山坡上,在孤独中自言自语。

同类推荐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细雨慢煎一壶春

    细雨慢煎一壶春

    人生离不开吃喝玩乐,也少不得起居劳作,而不同地方、不同人群、不同年岁之人,生活情形是不同的。当我们细细观察那被普通人司空见惯的世俗生活时,从民风民情中可以探求到其中蕴含的许多奥秘,那其实是很有兴味的。本书收选了周木斋、夏丏尊等多位民国学者文人和人生有关的小品文。“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一派闲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一片逸趣。生活需要清闲,需要情趣。我们不赞成“浮生如梦”的消极人生态度,但也不主张劳劳碌碌地为个人名利而活,尤其是要远离那种为谋取个人功利而不择手段的污浊环境。培养品性,陶冶情操,往往就是从宁静致远的“闲”中得来的。让我们一起和大师品下午茶,语人间世事百态。
热门推荐
  • 谁家嫡女不轻狂

    谁家嫡女不轻狂

    一朝穿越,古武世家小姐居然成了克死祖父、被父亲冷落、被全家人欺负的弱势嫡女!娘亲软弱、父亲薄情、祖母偏心,庶姐绿茶、表姐白莲,姨娘狠毒、下人无礼,这种生活能忍?谁家嫡女不轻狂呢?且看带着空间穿越而来的墨云汐斗庶姐、气表姐、虐姨娘,顺便开他个几间铺子引领京城的时尚潮流,生活过的越发肆意潇洒。只是,为什么某位传言中喜怒无常、暴戾成性的战神侯爷就天天来招惹她呢?“小姐既然救了本侯,本侯无以为报也只好以身相许了。”墨云汐扶额:侯爷,你这样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主公一你的谋士又挂了

    主公一你的谋士又挂了

    陈白起携带国战模式策略系统穿越了。千古风流名将谋臣云聚,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指点江山。这是一个烽火战乱,抢地盘,抢主公,抢名气的时代。群雄争霸,诸子百家,在这里有最妖娆的祸国妖姬,亦有最令人神往的霸主枭雄们。来了,想活下去?那就给我辅助出最贤明的主公,制霸战国!
  • 白夜岛

    白夜岛

    一段诡异的诅咒,一个诡谲的异世界,神秘的炼金术,诡谲的异世界,如同魔鬼般的神使,诉说正义的手中剑。且看因诺威如何一点点揭开这背后的真相,神秘的面纱。
  • 龙武帝尊

    龙武帝尊

    异域世界,武道强者称霸天下,为帝,为尊,一念万骨枯,一剑沧海平,左右亿万生灵命运!地球上第一杀手龙御,死后重生到了以武为尊的异界,成为一个被驱逐出世家的废柴子弟。然而,龙的传人岂会平凡?当传承无上太古之秘的九幽龙印觉醒,昔日废物变身天才,战八荒,御苍穹,一步一步踏上武道巅峰!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这部作品集合了46篇爱情故事,涵盖了校园初恋、暗恋、虐恋、成人婚姻等各个方面,涵盖内容广,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需求,让你一次看过瘾!真实生动,感人至深,总有一种是你的方式,总有一篇是你的故事。带领我们感悟青春,体验真爱,在爱的故事里,踏着爱的痕迹挥鞭前行。
  • 重生之称霸三国

    重生之称霸三国

    现代人回到三国时代,明白历史走向的他将会有怎样的经历?在历史前行之中,他又怎样的选择?曾经是个糊涂人的陈诚,是否还会糊涂下去?大陆争霸马上开始,三国猛将来去丛丛,且看新的争霸的开始······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掠界魔方

    掠界魔方

    “下面插播一则紧急报道,大西洋西部地区莫名出现一个巨大的神秘空洞,无数骑着怪兽的人型生物从空洞中飞出,涌入城市,大肆破坏,初步判定他们为异世界人类,他们极度危险,且行动速度极快,灾情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此,军方及相关部门专家并未作出合理的解释与回应,敬请广大市民做好防护工作,注意安全,不要随意出门,或是移步城市防空洞躲避灾情,如有突发情况,可拨打求助电话……”那是一个平静的周末,随着电视上这则看似无厘头的新闻,整个世界一度陷入恐慌,迎来末世。三年如一梦,宛若隔世,即便莫名其妙选召归来,那等末世之景却还历历在目,让刑越难以释怀。“那不是梦,当然现在也不是梦,不过如果你烂泥扶不上墙的话,过不了多久这一切又都将成梦。”嬉戏的话语从眼前突然浮现的精灵般精致的小人儿口中吐出。“我是均衡之灵,你的救世主,你可以叫我卡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