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700000030

第30章 14—17世纪东方地理学理论在西方认识世界中的作用(3)

在这方面,葡萄牙制图学家罗博·欧蒙(Lopo Homem)呈送给葡萄牙国王若奥三世(D. Joao III)的一份不具有标题的报告可以给我们提供生动的案例。罗博·欧蒙在报告中提到,数学家佩德罗·努涅斯曾经绘制了一幅尺寸比较大的,描绘着从欧洲通往印度航路的航海图,这幅图绘有通过观测月球距离(Lunar distance)和月食的方法测定的经线,而且国王指示葡萄牙海员们使用这张航海图的复制品。但是采用这种新的航海图却引发了几起沉船灾难和其他事故。于是,葡萄牙海员们秘密地使用着西班牙人采用传统的办法绘制的珀托兰航海图。因此,罗博·欧蒙恳请国王废除佩德罗·努涅斯绘制的航海图。

这说明当时采用天文学方法勘测经度的准确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也说明航海图在远洋航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为水手们身家性命之所系,其重要性堪与罗盘相比。目前有一些学者推测,当时的水手们非常珍惜他们造价昂贵的珀托兰航海图原件,因此在航海实践活动中使用的是复制品;出于某种原因,或许是保密的需要,复制品上的使用痕迹,甚至连同复制品本身,最终都遭到了销毁,这样,流传到今天的珀托兰航海图,无论是原图还是复制品,就都不存在使用过的痕迹了。罗博·欧蒙的报告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一定的证据,该报告中所反映的珀托兰航海图的使用方式是否具有普遍性尚待研究,但是至少说明上述推测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确实是适用的。

故而,我们应当看到,至少这些图被当时的欧洲水手们观察过。虽然由于各种技术的改进,14世纪以后的航行要比以往便利得多了,但是航海活动仍然非常艰苦,并且充满危险,搜集尽可能多的航海信息是每一位水手的必然需求,而珀托兰航海图又对欧洲海岸线和沿岸岛屿做出了非常准确的描绘,恰好符合这一需求,何况这些航海图本来就最有可能出自海员之手,我们很难想象他们会对此视而不见。因此,珀托兰航海图在实践中的应用是可信的,它们包含的“计里画方”等中国地理学理论则发挥潜在的基础性作用。

进入14世纪,地中海地区的航海活动日益繁盛,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船驶入了北海(the North Sea),威尼斯与佛兰德(Flanders)之间还建立起了定期航线,欧洲船舶开始探察非洲西海岸,意大利制图学家逐渐地把船队探察到的这些海岸线绘入自己的珀托兰航海图上。15世纪,威尼斯人绘制的珀托兰航海图上包含着水手们在里斯本搜集到的,从里斯本到佛兰德往返航线上的信息。1492年阿吉阿尔(Jorge de Aguiar)绘制的北非和地中海珀托兰航海图,主要反映出了当时葡萄牙人的航海探险成果,它不仅包括了北非和地中海地区,而且远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且描绘出了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 。

珀托兰航海图上日益丰富的内容说明西方人对于欧洲周边海域越发熟悉了,而珀托兰航海图本身则是这种熟悉的记录和标志,也是保存和扩展这些知识的重要工具。13世纪晚期,采用“计里画方”办法的珀托兰航海图恰好适合描绘地中海这样的特定区域;14—15世纪,珀托兰航海图的描绘范围有所扩展,不过,“计里画方”办法仍能保持相当高的准确度,这就使珀托兰航海图经受住了增添新内容的考验,并且随着内容的增加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尽管如此,珀托兰航海图的缺点还是比较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它们适合引导近岸定点航行(navigation by dead reckoning),但是难以有效地服务于连续多日远离陆地的远洋航行。14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初步探航大西洋的时候,就发现了这种缺点。15世纪中后期,他们逐渐地掌握了通过观测天体而确定纬度的办法,于是开始为珀托兰航海图增添一定范围内的纬线或纬度刻度,使它们成为“平面航海图(plane charts)”。这种改进版的珀托兰航海图大约出现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它们在欧洲海员手中持续使用了一个多世纪。

对此,16世纪初的两幅描绘大西洋的珀托兰航海图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第一幅是弗莱杜西(Conte di Ottomanno Freducci)大约于1514—1515年绘制的,它显示出了从北纬60°到南纬15°的纬线;第二幅是维斯康特·马乔洛(Vesconte Maggiolo)绘制的1516年航海图。从此以后,纬线系统成为世界航海图的重要特征。此外,有一些图还添加了少许经线,例如巴蒂斯特·安瑟尼(Battista Agnese)地图集中的某些图。大约在16世纪中期,地中海珀托兰航海图上也出现了纬线,纬线所涉范围大体上从北纬10—15°延伸到北纬50—60°。

于是,珀托兰航海图的细节得到了显著的改进。纬线或者纬度刻度的添加,与“计里画方”所传达的方位和距离信息相结合,使它们能够更好地为船舶的导航与定位服务;同时,它们所描绘的范围也扩展到了大西洋海域,地中海珀托兰航海图本身也有了显著的改进,记录着并且进一步推动着西方视野的扩大。

15世纪初期,珀托兰航海图出现了一种衍生形式,即“岛屿之书(Isolarii)”中的附图。它们借用了珀托兰航海图上绘制的海岸线和岛屿的轮廓与地名,但是省略了其罗盘方位线(rhumb lines)。起初,“岛屿之书”的附图主要描绘地中海海岸线,以及沿岸主要港口的位置,也把海中星罗棋布的岛屿轮廓绘制了上去;书中的文字则介绍了图上岛屿的地理和历史沿革状况。虽然“岛屿之书”的作者把目标读者群设定为一般民众,而事实上,它们也可以为专业水手提供导航服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16—17世纪,“岛屿之书”的内容大为扩展,不仅包含着地中海地区的海岸线和岛屿,而且把大西洋和远东地区的一些海岸线和岛屿也囊括其中。1485年,巴托洛姆(Bartolommeo dalli Sonetti)编辑的描述爱琴海诸岛的《岛屿之书》(Isolario)在威尼斯出版,其中的附图也随之出版,这是珀托兰航海图首次出现印刷版。16—17世纪,“岛屿之书”与商业活动的联系日益紧密,出版兴盛,其中的附图也随之大量地出版和销售。

《岛屿之书》扩大了珀托兰航海图的影响,使航海知识和海外发现成果更易于为欧洲普通民众所了解。由于省略了彩绘的罗盘方位线,所以《岛屿之书》中的附图就不再采用中国道教的颜色理论了。但是,“计里画方”办法仍然是这些附图的数理基础,保证了其记录和传播的岛屿和海岸线轮廓的知识具有相当高的准确度。

大约在1440年,亨利王子把马略卡岛的犹太制图学家雅科梅(即雅弗达·克瑞斯科,Jafuda Cresques)邀请到了葡萄牙,并且委托他绘制非洲西海岸博哈多尔角以南的海岸沿线所新发现的地区之图。他绘制的地图把葡萄牙人多年关于非洲的认识记录了下来,这些地图普遍采用珀托兰航海图的形式。现存的记录葡萄牙远航探险成果的最早地图可能是收藏在意大利摩德纳的一幅匿名者所绘的珀托兰航海图,它绘制于15世纪70年代。该图采用了雅科梅教授的绘图方法,绘制出了16条罗盘方位线,以及旗帜和城市简图等。作为一位犹太学者,雅科梅为绘制和传授珀托兰航海图所作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项东方地理学成果。它不仅为葡萄牙的远航探险活动留下了直接的重要记录,还促进了这种记录形式的传播,推动着远航事业的进步。

1502年坎蒂洛世界地图(属于珀托兰航海图)对于非洲海岸线的描绘比较的准确。它的出现标志着珀托兰航海图的描绘范围可以比较合适地扩展到全球。而且,16世纪初期,这幅地图以及一些相似地图的复制品迅速传播到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德国地区,为一些著名的制图学家所熟悉和采用,进一步促进了西方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哥伦布本人或者他的弟弟曾经绘制了一幅珀托兰航海图,描绘了海地北海岸的一部分海岸线,它成为欧洲人首次绘制“新世界”地图的尝试。这幅地图有可能绘制于哥伦布的首次远洋航行中(1492年)。更为卓著的一幅珀托兰航海图是1500年的罗利萨(Juan de la Losa)地图,一般认为,这幅地图是由随哥伦布进行第二次远洋航行(1493—1494年)的一位船长绘制的。这幅地图所描绘的范围包括旧世界和哥伦布所到达的地区,地图上的亚、非、欧三洲的形象都采用传统的形式绘出,图上对于加勒比海(Caribbean)群岛的描绘较为准确,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地图绘制者获得了当地居民所提供的地理信息。

同类推荐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今天,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全面、科学探讨孝文化,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历代法律中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摒弃其糟粕,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末世·2012

    末世·2012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对未知世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殷谦的《末世·2012》不可能全面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但本书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尝试,包括研究和分析,将为我们关注玛雅文明以及地球人类和宇宙未知世界的话题,提供全新的、独特的、有力的参考。公平的知识之树结出智慧的果实,滋养孕育着全人类。知识之树繁茂地生长在一切能生根发芽的地方——这本书中所有的探索与思考、假说和数据、交流和评价,都反映出作者智慧的结晶,于是就有了《末世·2012》。
  •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主要章节分为“文学”、“艺术”、“思想家”。
  •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之作《论语》到勾勒生物和人类的历史轨迹的《世界史纲》;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者《国富论》到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名著《法哲学原理》,本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著作,是研读中西文化经典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不是修仙者

    我不是修仙者

    普通青年版: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修仙者,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修行的是戮仙诀!但道侣和兄弟都是仙,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二逼青年版:装逼如风,常伴吾身。哎哎哎,那个神仙过来,让我杀一下!文艺青年版:那一年,红尘漫雪,我,矗立于凌绝之顶,一剑凌尘,只叹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飙车老司机版:我只是想修行。仙子们,别往我身边凑了行不行?你们别不听嗷。我不是修仙者,我是戮仙者嗷,小心我吃了你们嗷。
  • 破碎的诺言

    破碎的诺言

    许多年后的某天清晨,达尔瓦醒来,清晰地记得昨夜梦里巴尔登微笑的模样,好像是去云登仁波切处戒酒回来的路上,又像是巴尔登要出远门朝拜,她在满心欢喜地送行。起床时,达尔瓦发现自己枕了五十年的枕头磨破了,曾经厚实的白布,如今磨得只剩一层薄薄的纱了,里面的干草也早已成了细细的草屑,本来隔几年要换一次草芯,可为了留住她熟悉的味道,这五十年来她从没换过。达尔瓦把枕头放在膝上,像五十几年前一样,只是今天她不再搜寻什么了,闭上眼睛,她用粗大的指节细细抚摸,有泪悄然在皱纹间游走。
  • 萌宝驾到:爹地请签收

    萌宝驾到:爹地请签收

    苏梓手拎酒瓶、气势汹汹杀进门手刃渣男。然后,凶案现场秒变不可描述战场。京都第一少景千越,响彻华夏的钻石王老五,精致完美主义者。对女人挑剔到头发丝儿的景大爷,却被一只红眼兔子装的奇装异服给拱了。苏梓早晨醒来,拥着被子发现被全球通缉的时候——怕不是有仇家害我?苏梓是学校的耻辱,家族的污点,被一封通缉令逼得只差没躲臭水沟。五年后,她“碰瓷”碰了个长期饭票。“这位爷,我看你骨骼清奇,尤其适合做孩他爸。”她仰着小脸笑靥如花,“试试呗,不要钱,买一送二。”
  • 平阳映雪

    平阳映雪

    十六年前,石桥巷的权老爹在雪夜捡到被丢弃的女婴,她的襁褓中没有任何写明她身份的东西,权老爹便将她养在身边,将她视作亲生女儿……
  • 光阴里的老北京

    光阴里的老北京

    《光阴里的老北京》一书从地名说故、景观掌故、民俗风物、名人逸事、往事钩沉等多个方面讲述老北京那些地名的由来、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以及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人掌故。例如“丰台何以称‘花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头柱香’之说”“紫禁城里‘不务正业’的皇帝”等等,细细品味,本书可称为一部老北京趣事的百科全书。
  • 苍银之翼的骑士

    苍银之翼的骑士

    暂无暂无暂无暂无暂无暂无暂无暂无暂无暂无
  • 流浪在异星

    流浪在异星

    我们流浪,在太空,伫立在漫天的星辰之下。眼前是一个蓝绿相交的星球,可是,它并不是地球。远古巨兽在这里苏醒,古人类后裔在此繁衍。寻觅,人类的奥秘,我们在异星中流浪,站在进化的顶峰
  • The Moon and Sixpence 月亮与六便士(III)(英文版)

    The Moon and Sixpence 月亮与六便士(III)(英文版)

    Based on the life of Paul Gaugu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is W. Somerset Maugham's ode to the powerful forces behind creative pgsk.com Strickland is a staid banker, a man of wealth and privilege. He is also a man possessed of an unquenchable desire to create art. As Strickland pursues his artistic vision, he leaves London for Paris and Tahiti, and in his quest makes sacrifices that leaves the lives of those closest to him in tatters. Through Maugham's sympathetic eye Strickland's tortured and cruel soul becomes a symbol of the blessing and the curse of transcendent artistic genius, and the cost in humans lives it sometimes demands.
  • 正确认识佛教

    正确认识佛教

    “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正确认识佛教的问题。社会上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误解的话,就妨碍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佛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佛教小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