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700000007

第7章 华瓷运销欧洲的途径 方式及其特征(2)

西方主要殖民国家贩运华瓷,不同时期各有相对稳定的发货地、中转地以及往返航线。贩运的方式大抵为:1.直接贩运。即在中国的澳门、台湾、广州、厦门等地装船,“各东印度公司的绝大部分瓷器都直接从中国贩运”。澳门和台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葡萄牙和荷兰的基地。2.间接贩运。由中国船或其他从事亚洲居间贸易的船只将华瓷运至马尼拉、巴达维亚、巨港、万丹等南中国海以外的亚洲主要集散地。西班牙利用马尼拉殖民地东运西属美洲,经由那里转运欧洲。葡、荷、英、法等国则利用巴达维亚等其他集散地装运到印度。苏拉特、科罗曼德尔、卡利卡特、果阿等若干南亚港市是西方远洋船只停泊和转运之地。远洋航海与殖民时代,印度半岛在欧洲和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恰如内海与河道贸易时代威尼斯在欧亚贸易圈中扮演的角色。原因在于明代以后,随着中国船队的多次下西洋,中印之间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联系,中国的外销商品在南亚可谓一应俱全,吸引了西亚和非洲以远的客商前来采买。加上印度又位居欧洲和中国远洋贸易航线的中部,中转站的地位尤其突出。印度的沿海港市中,苏拉特和科罗曼德尔是中国瓷器西传的两个最重要的中转站。华瓷经由这里分转波斯、穆哈等地,或西行绕经好望角运抵欧洲,或按传统的途径运销印度腹地。16世纪,德国迪林根刊行的教会布道信札曾提到,中国制造的宝山堂(Pozzotan)瓷器,行销印度全境。同一时期,羁旅印度6年之久的荷兰旅行家简·范·林索登在其《旅行日记》(Itinerario)中也说,每年都有华瓷输出到印度。印度的果阿有一条街,充塞着本地印度人,他们出售从中国运来的瓷器珍品。印度蕴存的大量不同时期的中国瓷器,成为先期殖民者争相寻捕的猎物。

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利用率先开通到达印度的航路就从这里运回了不少中国瓷器。1522年,葡萄牙国王宣布从印度回来的船可以携带占整船货1/3的瓷器。16世纪后半期,香料和华瓷成为葡萄牙人在印度贩运的大宗商品,以至于16世纪中期欧洲形成这样的观念:“瓷器来自印度,但由中国制造”。很快,英国人也将印度纳入其殖民范围。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独占了好望角以东到达印度的贸易航线。英国的海外冒险家纷纷涌向印度淘金,沃尔特·科普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这种热望实现了印度航程,收集的物品中就有中国瓷器。

此外,欧洲一些殖民国家也从与西亚地区的贸易中零散地获取中国瓷器。如英王伊丽莎白的首席顾问威廉·塞西尔(1571年后的伯利领主),于1579年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座领事馆,作为英国与奥斯曼帝国重要贸易的开始,以后,他得到一些中国青花瓷器。

可见,追逐华瓷已构成西方早期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掠夺的重要内容,这些国家纷纷利用本国在海外的各种优势,各展其能,各出其招,以不同的方法、途径,在中国或华瓷广布的亚洲各地,源源不断地将攫来的中国瓷器运回欧洲。

西方各东印度公司运回的瓷器,多在本国主要港埠卸货和拍卖,如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米德尔堡、鹿特丹、阿姆斯特丹、霍恩,法国的南特,英国的伦敦等。由于荷兰远洋航船多,贩运规模大,加之国际商港不少,富商巨贾云集,因此,这里自然成为华瓷销往欧洲腹地的转运中心。除荷兰本国船只以外,欧洲其他国家的货船也常在这里卸货,当时欧洲著名的报刊《欧洲贸易》和《阿姆斯特丹报》就经常刊登满载瓷器和其他中国商品的英国船抵达阿姆斯特丹的通告。阿姆斯特丹、米德尔堡、鹿特丹、德尔夫特、霍恩、恩克霍伊曾等许多荷兰城市都拍卖过瓷器。荷兰的瓷器拍卖有比较完整的档案资料,最引人注目的是泽兰议院的《拍卖汇编》(共7卷),汇总了泽兰40多年时间里卖出的全部商品和每一批货物价格及买主情况。18世纪20年代以后,每次拍卖都有30名甚至更多的买主在这里竞拍和成交。登录在册的大瓷商或商行先后有比尤克拉、卡斯珀、保罗斯兄弟、鲍戴恩、里鲍特、塞柯里尔、内德文、阿布拉罕、斯密特兄弟、斯柯夫特、布尔西商行、萨珀维莱和史密斯商行、黑兹博梅商行以及西特斯和卡托商行等,他们一次性成交的瓷器均达数万件,有时甚至在10万件以上。T. 沃尔克尔和A. 乔格先生分别就不同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并拍卖的瓷器作过统计。1619—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将1000多万件瓷器运到了欧洲,1730—1789年,装运并拍卖的瓷器约4250万件。至18世纪80年代末,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瓷器已在6000万件以上。按通常的比例,除去约1/4的日本瓷、北部湾瓷等,华瓷应不少于4500万件。加上缺乏材料、无可稽考的活动和年代,数字会更大。

外销华瓷分为细瓷和粗瓷,“欧洲需要的是细瓷,各种各样的粗瓷是不需要的。而这些粗瓷在马来群岛的市场上却很走俏”。一位当事人也说:”粗瓷适用于我们的印度殖民地而不是欧洲。“运销欧洲的细瓷,大部分都是餐具。输出的华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内瓷外销。即原本国内市场销瓷的外流,以人物、山水、鸟兽、花草、典故、传说、乡俗、物产等为其主题,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型和瓷绘装饰艺术。二是特瓷专销。根据销售地的社会背景和世俗民风特制的瓷器。此种瓷器特征鲜明,适销对路,有时由销地瓷商送来图样定做。一部分专销欧洲的华瓷正是中国瓷工和瓷绘艺术家们按欧人的要求,或根据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审美观念设计的式样和图案,以西洋名画、神话、《圣经》、航海等为其主题,投欧人之所好,如“采樱桃者”、“帕里斯的审判”、“灵童果盘”、“欧洲人夫妇”、“两个荷兰人”、“远东图标”、“苏格兰士兵”、“逃往埃及”、“耶稣受难”、肖像画、纹章瓷等。但我们通常在这些饱经世纪风雨得以幸存下来的瓷品中,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以西洋名画为例,英、法、荷、意等著名艺术家的版画、素描和其他绘画作品由东印度公司的买主提供给中国以后,在各种瓷具上出现瓦托、朗克雷、西普里亚利等人的绘画绝非原作的翻版,而是经中国艺术家们的修改、加工和再创作,注入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法国画家瓦托的《幽会的情人》搬上瓷盘后,取名“采樱桃者”,按中国风格配以花坛等饰物,原作中的伤感情调已荡然无存。另一法国画家朗克雷的一幅作品经过修改,画中的人物及文化背景也完全变形,诚如M. 伯德莱所言:“着路易十四时代装束的一对情侣似乎正演出一幕中国剧。”有时,在同一器物上也出现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艺术的拼合和对应现象。如有的瓷盘,中部主图为西洋社会生活场面,边框则衬以中国的传统瓷绘图案或纹饰;有的瓷器上的航海图,描绘了大航海时代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式样的大型远洋船舶风帆竞张、桅旌高悬的远航场面。可见,欧洲绘画和图模经中国人之手,在销往欧洲的特瓷上,嵌合出一幅东西方文化对照和交融的图景,使欧洲人在艺术鉴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并接受了有着悠长历史的远东文化。当然,也有的特瓷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为其宗旨,在西方存世的华瓷精品中,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仪为装饰图案的酒壶,堪称借助特瓷向西方系统介绍中国科技知识的典型。

特瓷的装饰图纹和风格,往往由于时间、销地的不同或者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交错变异。如正德年间(1506—1521年)伊斯兰教传播得到朝廷的重视,销至近东的青花瓷常以阿拉伯式的图案、风格化的枝叶、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短语和波斯铭文装饰;1516年,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以后,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器开始出现葡萄牙铭文;17世纪,荷兰铭文又因荷中通商出现在当时的外销瓷器上。尔后,法文、德文、英文等西方文字也相继出现。西方博物馆中陈列的形状各异、风格迥然的大量瓷器,反映了各个时期出口华瓷的典型特征。

纵观明代以后瓷器大量外销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出口的华瓷,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科技知识、地理交通、世风民俗、物华天宝、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造型和绘制艺术的简明史书,同时,还是中国数百年内政外交的剪影。

外销华瓷的西传,解开了欧洲人世代相袭的“神秘东方”之结,使远隔重洋的欧洲人对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文化倾慕之余,遂在欧洲掀起一股华瓷收藏的热潮,中国瓷器一时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为了占有更多的华瓷,随之,试制硬瓷和仿造华瓷之风亦盛行于欧洲各国。中国的造瓷技术在欧洲推广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欧洲广泛传播。欧洲人在对中国瓷器长期的接触、使用和仿制过程中,通过瓷绘艺术和造型艺术,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熟悉和了解,提高了艺术鉴赏的品位,并逐渐产生了崇尚中国文化的社会观念,以瓷器为肇端,直接形成近代欧洲洛可可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原载《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钱穆学术文化九讲》国学大师钱穆珍稀三书!尘封60年。
  • 大运河传

    大运河传

    大运河的长度是世界运河之首,它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联结了五大水系。作为一条人工开凿的长河,它见证了春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它曾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经济、文化和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也浸透着黎民百姓的苦难;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它由繁华转为衰落的过程中,可以观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大运河传》挖掘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以审视、整合,以“时间篇”“空间篇”的结构,完整地勾勒出了大运河两千多年来从开掘到更道的军事史和漕运史。
  • 阿娌葩和鸳鸯花·相思鸟:土家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娌葩和鸳鸯花·相思鸟:土家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含两部土家族民间叙事诗。前者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阿娌葩是一位寨主的女儿,她诚实、聪明,向往真挚的爱情,爱上了撑船的阿贝,却遭到父亲的阻拦。姑娘在歌会上被王子选为妃,被迫出逃,被土司的卫队虏入宫中,阿贝殉情,变成圣洁的水花树,阿娌葩变成鸳鸯花。后者的内容是书生依麟追求尼香的故事。依麟为能见到意中人,不惜到宫里当佣人。寨王发现了依麟的才华,聘请他为家庭教师,他才得到与尼香接近的机会;尼香被逼婚而私奔,寨王采纳了依麟“找替身”的巧计,把丫鬟冒充尼香嫁给了花花公子,依麟和尼香也巧结良缘。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变身之通灵游戏

    变身之通灵游戏

    郑嘉义在游戏中经历的一些事情,变成了现实。
  • 大唐春秋(全册)

    大唐春秋(全册)

    唐太宗(三卷本)力求还原历史真貌,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慷慨激扬,权谋斗争刀光血影、动人心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风土人情旖旎生动、贴近唐朝,器物描写精致细腻,令人叹为观止。《武则天》本书以武媚进宫,唐太宗驾崩为开篇,通过她在后宫争斗中的崭露头角,权力之路中的步步为营,独尊天下的锐不可当,武周王朝中的威严霸气,生死博弈中的豁达睿智,抒写了一代女皇复杂丰富的情感生活,经国济世的智慧韬略,叛逆孤绝的非凡人生,再现了大唐惊心动魄的权力风云。人生有跌宕起伏,有爱恨情仇,但谁也不能操控强者的命运。《唐玄宗》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纷繁多姿的帝王创业宏图,一张绚烂多姿的开元历史画卷。王朝的兴衰、储位的争夺、宫廷的爱情、嗜血的权谋、迭起的兵变……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 七日自我

    七日自我

    一场意外中我不幸身亡,就在我随地狱使者过奈何桥时突然被阎王爷拦了下来,他突然告诉我我还有七日阳寿未尽并特许我回到人间用这七日了却掉生前的遗憾。七天时间我该做些什么?七日后我又该何去何从?
  • 疯狂格斗家

    疯狂格斗家

    网游类小说,主要是幻想创造类型,小说里有网游主流职业的战术和强大也有各种创新战术打法,主题就是这个希望大家喜欢。
  • 我的仙女老婆们

    我的仙女老婆们

    吃三手饭的齐天偷了根金链子,摊上了大事!被黑老大追杀不说,还蹦出来个猥琐老头,自称是老神仙,交给齐天一个泡妞任务。泡妞本是好事,可齐天要泡的却是天上的仙女!真正的女神!这该如何逆袭?本站已有二百万字完本作品,请放心收藏阅读。喜欢的读者请点击封面下面的【加入书架】按钮,收藏支持,谢谢大家。书友群号:148677957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弯弯的沙河

    弯弯的沙河

    城边的村庄沙河的源头在那遥远的大山里,千泉万溪汇聚成一条大河。水一出山顺着地势七拐八弯细细宽宽,显出一副婀娜多姿的女儿态,于是又被沿河人称为女儿河。沙河水清冽甘甜,水下游动的小鱼小虾清晰可见,沿着沙河有无数的村镇和城市。高庄集村就是傍着沙河的无数村庄之一,隔着河就是有着古老城墙的小县城。每年的伏天沿河的孩子们都爱下河戏水摸鱼。小孩子们爱扎堆,常常是几个要好的孩子结伴一起下河。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这本传记叙述、剖析了一个三十年代中国土生土长的青年,如何踏上世界艺术之峰的平凡而不凡的历程。
  • 你是我的璀璨星芒

    你是我的璀璨星芒

    赵凌南有个烦恼:好不容易和他团聚的妹妹好像管不住?!当明星?好的他同意。不去贵族学校读书?好的他同意。搬出去住?好吧……他勉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