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100000012

第12章 李国文(2)

当然使我怦然心动的,还是作品那思想的新锐和艺术的精美。或以为,四十年前的新锐和精美,现在未必值得回顾了,不是的,真正的新锐和精美,经受得住时间考验。四十年后重读,联想现实情态,我还是能为之动心的。考虑到现在的年轻人难得读到,我觉得有必要把这篇小说略加介绍。

《改选》——“按照工会法的规定,这一届工会委员会已经任满了,如果再不改选的话,除非工会法有了新的章程。”工会主席为了报告精彩,争得连任,“提出了两化一板的要求。条理化、数字化倒是容易的,要紧的是样板”。而工会委员老郝,只顾给过世的老工人选“一副好板子”,提供不出报告所要的样板。“起初他当工会主席,那份热心肠待人是极好的”,后因在大会上照着“现在的主席、当时是工会干事草拟的文稿”作报告时念错了词,“被改做了副主席”。此后又因这样那样有违领导意图却有利群众需求的事情,“只让他挂上个委员的名”。这一回改选,候选人名单上干脆取消了他。但工人不答应,“会场像一堆干草着火似的,噼噼啪啪地到处冒火星”。于是投票只得顺从民意,愿意选老郝的,就写上他的名字。结果,3423张票,“第一名郝魁山同志,得票数为3405……掌声有节奏地响起”,人人要求老郝讲话,而他,已经悄然离去……

看到这儿,我仿佛也置身会场,“脑海里波澜起伏,眼睛都湿润了”。其时,正值1957年深春。《人民文学》杂志社所有的四合院里,飘散着淡淡的甜甜的丁香花味儿,阳光和煦。何曾料到,这一年的夏季,会有一场摧花折木的暴风骤雨。

我当即给李国文写了信,告以我之观感,随又接到他的第六篇小说《初恋》。

那时运动还没有来,编辑部正因发现了文学新人而兴奋着,仅以不到一周的速度便通过了复审、终审。我再次写信给李国文,告知“来稿六篇均已读过,我们觉得很好”。希望他到编辑部来面谈。

对李国文作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当时主持版面工作的编辑部主任李清泉。李清泉精通编辑业务,颇有诗人气质。他对《改选》尤其赞赏,认为李国文卓现才华,大有潜力,应该重点联系。受他影响,编辑部小说组、评论组诸多编辑都看了《改选》。请李国文来面谈,实际上并不是对作品有多少意见需要交换,主要是想看一看这是个怎样的人。

5月中旬一个晴朗的上午,李国文应邀来到《人民文学》前院南房会客室,李清泉率多名编辑热情而好奇地接待了他。交谈内容记不得了,当时的心态还有印象,那就是:我在喜悦之中,却又隐含一点惊诧与失望。凭那一组作品已达到的水准,我原以为他该是个中年人,却不料也是个青年人,只有26岁。凭那字里行间氤氲着的机智与幽默,我原猜想他的风度也该精明灵秀,却不料其面容老实憨厚,令我想到黄梅戏《天仙配》里跟严凤英相映成趣冒傻气的“董永”。这种相貌与文采并不一致的情状,后来接触作家多了时有发生,而那是我编辑生涯的头次遭遇,所以难免有些怪异。

但正因如此,愈发觉得他硕大的头颅里一定储有丰美宝藏。我为自己初当编辑即能有此发现而心中暗喜,想来见习会如期通过的。得知编辑部的安排之后,我便接连写信给他。6月4日通报:“在介绍七月号时,将提到你这一组短篇《改选》《巧遇》《出息》,其余的以后发。”6月27日又通报:“就质量看,《改选》单独发出去,比和其他各篇一起发,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会更强些。这样,七月号就发了你的《改选》,是列为小说头条发的,其他各篇留待以后再成组发出去。”

1957年7月8日,《人民文学》革新特大号面世,这是创刊以来最丰盛的一期,篇幅增加了二分之一。沈从文、老舍、王统照、艾芜等名家荟萃,而赫然排列于前的,是李国文的《改选》。李清泉撰写的“编后记”指出:“这一期的所谓革新,实际上应该说是一种探索的表现。”“我们这个时代最富有朝气的青年们,在各方面都不甘于沉寂和畏缩,在文学战线上也是如此。‘鸣’、‘放’同样鼓舞了新生力量,有不少人写出了比较好的作品。本期所刊载的《改选》《红豆》,都是新人的作品,希望前辈作家和批评家们更多地关怀他们的创作。”“最近两个月,我们始终是处在一种所谓紧张状态里。一方面在整风,同时也在尽一切力量研究和策划关于刊物的改进问题。”

多么切实的业绩,多么美好的设想。可是,编辑与作家,有谁关注到,“事情正在起变化”。该期刊物出版前一个月,毛泽东主席下达了“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党内指示;出版的第二天,他发出了“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的公开号召。“1957年夏季的形势”是:笼罩在知识界诸多人头上的“阳谋”之网倏然收紧……

四十年过去了。我始终难以把批判文章所指斥的右派与毒草跟其本人和作品对上号。李清泉是来自延安鲁艺的老革命,前不久还代表党组织找我谈话,动员我这个共青团员积极投身整风运动的,怎么忽然变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敌人?李国文只比我大四岁,也该算红旗下长大的新一代,还曾受过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他怎么一下子就成了攻击党攻击新社会的反革命分子?在我心目中,他们的言行,非但没有任何反党或攻击新社会的主观意愿和客观效果,而且正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也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忠诚党的事业勤恳有加的社会中坚,为新社会能更美好坦诚无忌的志士仁人。他们被强行扣上右派帽子的共同罪状,是创作和刊发了小说《改选》。而《改选》,仅从社会功利政治效应来看,不恰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所界定的“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等标准的香花吗?

20世纪50年代天翻地覆,中国开始崭新世纪。当此历史转折时刻,满目疮痍的社会机体亟待恢复与充实元气。元气之根本在于人,在于能将自己奉献社会之人。而有些人,掌权之后,视社会为私有,滋长权欲恶性肿瘤,并派生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种种赘疣。这才是那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破坏或者削弱民主集中制的毒草。无论26岁的李国文在构思《改选》时是否清醒明确这一篇小说的主题,实际上他是在内心深处呼唤着对人、对好人、对人民也就是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能动性、创造性生产力的呵护珍重。他的呼唤是真挚的、炽烈的、急切的,当然,首先,是艺术的。正因为是艺术的,他要提炼,要集中,要典型。他的笔下激情洋溢,流露着对“样板”心计与势力的鄙薄憎恶,对老郝处境与遭遇的怜爱疼惜,以至采用看似极端、类似尸谏的方式结局,不如此不足以发聩振聋、骇俗惊世。

文无定法,诗无达诂。有什么样的作者,就有什么样的创造,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心得。但有一个大前提,无论什么人也摆脱不掉的,那就是历史的烙印。一个时代一季风,解放和发展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应该成为新中国创业之初的当务之急。于是凡有艺术良知的文学家,不管自觉与否,只要直面人生,都会把这种历史的需求引进自己的作品。那么反对官僚主义等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腐败弊病,就成为了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大背景和总的主题。读者对这一类作品的反响也就会最强烈。其中,在艺术上达到了小说创作高峰境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强烈反响者,首推1956年9月号《人民文学》刊出的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向这一类作品挥舞大棒的事态,同时已见端倪。幸亏当时毛泽东对该作尚予首肯,王蒙暂得庇荫。半年多后崭露头角的李国文则无此幸运,尽管《改选》同样真实、深切、意韵隽永、情致感人,因它撞在了历史曲折的转捩点上,面世之日当即便被打下深渊。

那是一个要求文学直接服务政治而实质上只求一时功利不要艺术真实的年代,这就难说能有什么真正的文学评论了。可叹一些《人民文学》的编者和读者未免愚钝,乃至政治风雨铺天盖地之时,还在那评论上做文章。《改选》发表一个月后,铲除毒草的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人民文学》迫于形势,不得不刊出了《读者中来》。然而那位从读者中来的工会工作者,对《改选》的意见却是这样的:“无可否认,官僚主义的工会主席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甚至有的比《改选》中的更坏。作家有权利拿起犀利的笔,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来刺一下这些官僚主义者和揭露批判这些工作中的缺点。能够击中要害,刺得狠点儿也完全应该。”但他觉得这篇小说不甚成功,那位“威风而又渺小的主席,这样一个‘扶摇直上’的人物,除了他个人的因素而外,他所在的环境应该也是个重要的因素,而作者对这一点却绝少叙述”。他的来信最后表示:“我知道一个人走上文学创造道路的艰难和可贵,我的主观愿望是希望作者能有个良好的正确的开始。”如此说来,若要“成功”,还需加大力度,对官僚主义者“所在的环境”进行更多的揭露,这岂不跟当时所需要的批判背道而驰么!

于是,另有权威通过另外的报刊来批判了。起先,他们想在作者身份上找到缺口,没有看《编后记》,便猜测这个李国文很可能是某一位老作家的化名。反击右派先抓大头,若《改选》确系老作家的化名作,则其“别有用心”就是无疑的了。岂料猜测只能证明李国文真个出手不凡,他在思想的磨砺与艺术的修养上果然少年老成,已经炼得相当圆熟了。这一点倒跟我读这组小说的朦胧感觉“不谋而合”,当时曾联想到诸名家,依稀似有契诃夫、欧·亨利以及鲁迅等人作品风韵。但而今要反右,反躬自省,调整思路,只好这么想:这些名家都出名于旧社会里,那套路数到新社会便行不通,甚而就连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若遭遇反右派扩大化,恐怕也将难逃此劫。这么一想,便又觉得那位“权威”却也不易。他毕竟懂艺术,在艺术上他感到是否定不掉《改选》的,因而只有援引艺术愈高明思想愈反动的逻辑,指斥《改选》在思想上“隐含敌意”。对于一位年轻的业余的作者,对于那个按比例抓右派的单位,这个“罪状”足以置人于死地了。

然而,这还不够。反右派扩大化指向,并非仅限于几位业余作者,而是波及一大批有知有识有才有志之士,包括当时主持《人民文学》的一些编者和所推出的一批作家。李国文只是这总体中的最后一名,他倒霉就倒在艺术的出类拔萃和际遇的恰逢其时,所以他受到了特殊待遇,一年之后又被专题讨伐。1958年9月号《人民文学》,发出一篇署名“马前卒”的《一株攻击党的领导的毒草》,终于把批判上到了“纲”上。该文首先指出,以前的批判“以为《改选》塑造人物形象不真实”,“描写工会选举不合事实”等等,未能击中要害。在他看来,恰恰相反,《改选》的人物与故事都很真实,唯其真实才体现出作者的意图。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你们瞧吧,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厂和工会,一个关心群众疾苦、有广泛的群众联系,并且得到群众爱戴的党员老工人,就是受到那种是非不分,一意奉承上级,专拿运动来整人,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给别人的党的领导者的打击和排挤。这样,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还有活路吗?老郝只有死去了。’——难道作者的反动的创作企图不正是这样吗?”“作者在这一篇小说里,塑造了一个拥有广大群众的党员老工人的形象,处处和所谓的“‘官僚主义者’闹对立”,“尽量丑化工会主席”。这是“用精心的结构和经过仔细推敲的语言,来装扮这株毒草”,以致“一眼看来,不是谁都可以看出作者的反动透顶、恶毒至极的创作企图的”。“我们读了这篇小说后,可以肯定地说,这只有是反革命分子才会这样来看待我们的工会领导和工会工作,才会这样仇恨我们党领导的各项运动的”。

四十年后我之所以旧事重提,不惜篇幅引述如此惊人妙语,也不仅只向今日的读者介绍李国文一个人的遭遇,还希望能通过这一段伤心的回忆,有助于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历史、正视现实。想当年反右扩大化,有多少人出于这样或那样莫须有的原因被扣上了右派帽子。在《人民文学》上,只因一个短篇就被打成右派者,唯有李国文一人。如果那时未曾推出《改选》,或者先发出的是那篇歌颂性的《邻居》,也许他不会有这遭遇?恐也未必。因为李国文写小说是公开的,划右派有比例是规定的,那就难保不会打到他头上了。即便先推《邻居》,作为《人民文学》头条,也将首当其冲。若按照“马前卒”的逻辑,在李国文笔下,“一颗心尽惦着别人”的好人,被故意安排为当不上人民代表,而且写成并未得见其人,也“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诬蔑我们选举漏掉好人,影射我们眼里没有好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这一名马前卒,这一回的确是击中了“要害”的。

正是这样,《改选》所显示的思想感受,爱憎分明。李国文歌颂、呼吁、珍惜的是“关心群众疾苦、有广泛的群众联系、并且得到群众爱戴的党员老工人”,暴露、嘲讽、贬斥的是“那种是非不分,一意奉承上级,专拿运动来整人,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给别人的党的领导者”。马前卒说这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所言不谬。只是他所运用的手段和所得出的结论,大谬不然。他把工会主席就当作党的领导,岂不未免“是非不分,一意奉承上级”么?他以丑化工会主席为由判定李国文为“反革命”分子,岂不正是“专拿运动来整人”么?“马前卒”没想到,他的批判实际恰如毛泽东常比喻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改选》的命运,又恰好证实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的预言:“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

同类推荐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不那么聪明,却因为不聪明而幸福着。刘墉用朴素而干净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在爱里,不只是爱的形式没那么重要,就连对错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季羡林出生于鲁西北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六岁背井离乡,从官庄一步步走出山东,走到清华;留德十年,师从专业领域内最好大师;回国后在北大任教。季羡林的人生可谓半世颠沛流离,一生奔突求学。前辈先贤在艰苦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求学理想,从一介布衣成长为学术泰斗,其中值得我们后人追忆的不止是学识,还有品格。
  • 芋香

    芋香

    我和隋唐是同村人,都住在一个四面环山,中间低洼的地方。我住中庄,隋唐住下庄。在同一条河里吃水,在同一座山上捡柴,在同一处庙中烧香。我俩的村庄叫散岔。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诗集共收录108首诗。
热门推荐
  • 千年盛宠枕上婚

    千年盛宠枕上婚

    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沉睡千年的莲歌被唤醒,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莲歌又该何处何从?却不知,尘世中,那个宠她入骨的男子辗转千年,只为寻找她的踪迹!可谁又能料到,她沉睡的幻境竟然是他亲手布下的结界!当初醒归来的她与等待千年的他重逢,是否还忆起初时目光?*金牌编剧、王牌作家乐小佛出游一趟,神奇的唤醒了自己笔下的女主角,往家里一扔,成了自家妹妹——乐家千金乐小柔!这个妹子啥都好,就是安静得让人有点焦急,乐小佛心急,便是将妹妹带进了娱乐圈——好好玩!却不料,从此家中无宁日,不停上门来求娶妹妹的烂桃花到底是几个意思?*这是一个有关十生十世的故事,经历九生九世的因,换得一生一世的果:永不分离,死生相依!*片段:“我都忍了几千年了,你还这么狠心?”某男哀怨。“我不想明天出不了门……”某女黑线。“没事,明天不用出门。”某男扑过来。“喂……”某女辩解,所有语言都被他的吻吞没了。事实证明,禁欲千年的男人是可怕的,别说第二天,一连七天,某女都没有出门——*现言1v1,故事简单,不过是个等了千年寻了千年的男人疼爱娇妻的故事!另:轻灵旧文《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的游戏背景就是这个故事,第25章隐藏任务里出现的白衣女子便是这文的女主啦!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推荐轻灵的完结文:《女王威武之大神拐回家》《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
  • 灵气真的没复苏

    灵气真的没复苏

    “哥哥,最近我觉得自己变化好大,浑身都是力气,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是不是灵气要复苏了。”【你那是正在发育!】“兄弟,最近我体内洪荒之力喷薄而出,每天骨骼噼里啪啦在响,是不是天地要异变了。”【滚,你那是骨骼缺钙,脾寒体虚,看医生去吧。】“小齐,最近我们的研究项目要改一下,改成探索新时代人类进化的方向吧。”【教授,该吃药了……】二十一世纪,本该以科学技术为重的时代不知为何突然刮起了一股灵气复苏风,齐逸觉得心头好累。
  • 三国演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三国演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劫长生

    劫长生

    “汝为何习武修仙”“为天下,为名利,为金钱红尘。不,我修仙只为长生,只为遗世千年万载,只为等待与她的在次相见”
  • 摄政王的医品狂妃

    摄政王的医品狂妃

    特工军医穿越为相府嫡女,受父亲与庶母迫害,嫁与摄政王,种种陷阱,处处陷害,凭着一身的医术,她在府中斗争与深宫之争中游刃有余,诛太子,救梁王,除瘟疫,从一个畏畏缩缩的相府小姐蜕变成可以与他并肩而立的坚毅女子。“你再偷跑出去,本王打断你的小短腿,有哪个王妃怀着身孕还四处跑?”“江东闹瘟疫,我身为官民署的大夫,自然是要去的,你再拦我,疫症都要传到京都了。”铁臂一伸,横抱起那絮絮叨叨的女人,摄政王大步回去,哼,官民署的大夫多着呢,要你一个孕妇出马?还真把自己当菩萨了?也不想想自己当年的手段是何等狠辣刁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序乱之地

    序乱之地

    背负着“禁忌”的命运,受过别人冷眼相待,也试过被世界追杀的孤立,也尝过受人恩惠的温暖。弱小不是逃避的理由,有时候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 我很丧

    我很丧

    闲着无聊没事找事不作不死特别作特别作哈哈哈哈
  • 夏日嬷嬷茶:我们恋爱吧

    夏日嬷嬷茶:我们恋爱吧

    这个学校叫科技学院,乖学生简称它为“科院”,而发子所在寝室,却管称它为“技院”!发子所在的“B栋432”是一个极健康和谐的寝室,寝室所有...
  • 决罪福经

    决罪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