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16

第16章 宗教文化(2)

格鲁派,因大德们戴桃尖顶黄帽,又称黄帽派、黄教。格鲁派是宗喀巴改革噶当派教义、教规而形成的新教派。宗喀巴出生于青海湟中县,7岁出家,师从著名喇嘛顿珠仁钦。17岁,进藏参访名师,以后长期游离于西藏佛寺,与不少名僧研习教理,显、密双修。29岁时受比丘戒,开始收徒讲经。洪武二十一年(1388),宗喀巴抛弃当时藏僧所戴的红帽,改戴黄帽,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端。针对当时各派戒律松弛,上层腐化堕落,宗喀巴大力提倡严守戒律,同时著书立说,其《密宗道次第广论》和《菩萨道次第广论》建立了显密结合的黄教理论体系。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发起并主持了拉萨传召法会,听讲僧众达万余人,从此成为西藏佛教界公认的领袖人物。同年,宗喀巴命弟子达玛仁钦修建黄教母寺——甘丹寺,标志着黄教作为独立教派的诞生。

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圆寂了,而黄教却在弟子们的全力推动下迅猛发展,尤其是根敦朱巴在日喀则建成扎什伦布寺,与先前创建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称“黄教四大寺”。接着,黄教的势力开始向藏外传播。在这一发展时期,三世达赖锁南嘉措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锁南嘉措是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天资聪敏,12岁就能在传招法会中宣讲佛经。其师是全藏享有崇高声望的灌顶国师阿旺扎西扎巴,因而,西藏僧俗对他无不敬服。万历五年(1577),锁南嘉措应统治青海地区的蒙古部族首领俺答汗的邀请,到青海讲经传法。据《西藏民族政教史》,青海“原有宰杀牛羊祭天之恶风,每年杀生不可数计,由师善巧说法,感化悔改,令往善业”。青海地区的蒙古、藏族民众普遍信奉黄教。锁南嘉措还在青海修建了塔尔寺,作为藏外黄教传播基地。

明末清初,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掌教期间,黄教不仅在西藏社会取得绝对优势,而且得到了清王朝的认可,达赖和班禅的称号先后被顺治和康熙承认。这两大活佛既是藏传佛教的大教主,又是西藏地区的世俗统治者。五世达赖还将西藏首府迁到拉萨,并重建布拉达宫,后经藏王桑结嘉错扩建,遂成今日之宏伟壮丽。拉萨正式成为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

2.达赖、班禅的由来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的两大活佛。

达赖的全称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是汉语,系指受封者的佛学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瓦齐尔”为梵文,原意为金刚菩萨,有坚强不坏的意思。“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唯“喇嘛”才是藏语,意为“上人”,与汉语称佛教僧人为“和尚”的意义相同。整个称号的大意是:无所不知的坚强的象大海一样伟大的和尚。

达赖之号始于三世达赖锁南嘉措。嘉靖二十二年(1543),哲蚌寺僧众在前藏地区找到一个三岁农家小孩,认定是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即锁南嘉措。这就是黄教活佛转世的开端。锁南嘉措不仅在西藏享有盛名,而且为青海的藏、蒙民众所慕仰。万历六年(1587),统治青海的蒙古部族首领俺答汗为了感谢锁南嘉措的佛法功德,特赠“遍知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之名自此始。最初,这个尊号专指锁南嘉措,后来黄教寺院集团又追认锁南嘉措的前世根敦嘉措为第二世达赖,追认根敦嘉措的前世、宗喀巴的最末一个弟子根敦朱巴为一世达赖。如此,锁南嘉措便是三世达赖了。

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圆寂,西藏三大寺喇嘛于次年在前藏琼结宗找到转世灵童,这就是著名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当时西藏正处在信奉白教的噶马王朝统治下。黄教的功成名就引起白教的不满,噶马政权乃多方阻止黄教的发展,甚至在四世达赖死后下令终止其转世。后经曾治好第悉藏巴(藏王)重病的四世班禅苦苦劝说,达赖转世才得以继续下去,但噶马政权并未停止对黄教排斥打击的方针。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五世达赖与四世班禅秘密派人前往新疆,请求信奉黄教的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领兵入藏。固始汗本是黄教的虔诚信徒,又有向外扩张之意,遂于崇祯十年(1637)率兵入青海,消灭了信奉白教的喀尔喀蒙古部落首领却图汗。接着,挥师入藏,推翻了噶马政权。崇祯十二年(1639),进军甘孜,消灭了迫害黄教僧人的白利土司顿月多吉。返藏后,帮助五世达赖建立了“噶丹颇章王朝”。从此,黄教集团正式统治西藏,达赖成为西藏政教的最高首领。

中国古代边境各族政教首领的名号只有得到中央王朝的御封才算合法。清初,顺治帝特别关心西藏,派专使进藏敦请五世达赖来京会晤。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入京,受到顺治帝隆重欢迎,特为其新修黄寺,并赏赐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大缎、珠宝、玉器、骏马。次年,达赖因水土不宜,请求返藏。回藏途中,顺治帝又专派特使,携带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金册金印,敕封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达赖喇嘛”,简称“达赖喇嘛”。

一世达赖根敦朱巴(1391-1474)

二世达赖根敦嘉措(1475-1542)

三世达赖锁南嘉措(1543-1588)

四世达赖云丹嘉措(1589-1616)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1682)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

七世达赖格桑嘉措(1708-1757)

八世达赖强白嘉措(1758-1804)

九世达赖隆多嘉措(1805-1815)

十世达赖楚臣嘉措(1816-1837)

十一世达赖凯珠嘉措(1838-1855)

十二世达赖成烈嘉措(1856-1875)

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1876-1933)

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1934现在)

班禅的全称是“班禅额尔德尼”。其中“班”就是梵语“班弟达”的简称,印度称学识高深的学者为“班弟达”;“禅”是藏语“大”的译音;“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全称意为智勇双全的珍贵的大学者。

班禅之号始于四世班禅。顺治二年(1645),固始汗为了削弱、分散五世达赖的政教权力,以巩固其在藏既得权益,赠给参与推翻噶马政权的扎什伦布寺池巴罗桑却吉坚赞尊号“班禅博克多”,并让他永驻扎什伦布寺,分治后藏。此为班禅名号的开始。罗桑却吉坚赞圆寂后,扎什伦布寺开始活佛转世,追赠一世达赖的二师兄克主杰为一世班禅,锁南却朗为二世,罗桑顿珠为三世。如此,罗桑却吉坚赞便是四世班禅。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廷因废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引起西藏局势动荡。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式敕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简称“班禅”,并赐予金册金印,还规定班禅的转世和达赖一样,得经朝廷批准。

一世班禅克主杰 (1385-1438)

二世班禅锁朗确朗 (1439-1504)

三世班禅罗桑顿珠 (1505-1566)

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 (1567-1662)

五世班禅罗桑益西 (1663-1737)

六世班禅罗桑贝丹 (1738-1780)

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1782-1853)

八世班禅谭丹白旺秋 (1854-1882)

九世班禅却吉尼玛 (1883-1937)

十世班禅却吉坚赞 (1938-1989)

十一世班禅坚赞诺布 (1990现在)

3.活佛转世规制

活佛转世以佛教报身、法身、化身学说为理论依据,始于元末藏传佛教中的噶马噶举派。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宗教变革中为了恢复佛教的纯洁性,禁止僧人娶妻生子,使教主承传成为问题。自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措开始采用了活佛转世规制,以解决教主传承问题。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是宗教史上的一大创举,被称为世界七大神秘现象之一。

活佛转世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神秘而复杂,且因活佛级别、寺院地位而不同。一般由寻找灵童、辨识灵童、确认灵童三个阶段相续而成。寻找灵童的办法和途径很多,可以根据活佛生前的陈述、预示和遗嘱为线索寻访,也可以通过观湖、占卜、降神等方式确定转世灵童出生的方位、地貌特征。被访寻到的灵童往往很多,可以对灵童看相体检,也可以对灵童智力测评,还可以把儿童带到前世活佛居所让其辨认器物。这样步步考察、层层筛选,把最优秀的几个留下。这几个灵童都具备转世灵童、新任活佛的先天条件,而最终确认可以抓阄,也可以由世俗统治者指定。不过,清代四大活佛的转世灵童确定一般都得通过金瓶抽签。根据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王朝颁布的《钦定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第一条的规定,大活佛继承采取金瓶抽签,即在认定灵童时四大护法将灵童姓名及出生年月用汉、满、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放入由皇帝赐予的金瓶内,经佛学高深的活佛祈祷七日,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抽定。如果只有一个灵童则用空签一支,与实签摇抽,抽得空签则另寻灵童。此金瓶平时放在大昭寺宗喀巴像前。清朝另铸一金瓶置于北京雍和宫内,用以解决蒙古和北京等处的活佛转世问题。

到清末,黄教的转世高级活佛达168人,而中、低级活佛不可胜计,每一喇嘛寺院的住持皆称活佛,到西藏民主改革时有大大小小的活佛三四千人。在这些众多的活佛中,达赖、班禅与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呼图克图(八世哲布尊丹呼克图于1924年圆寂,时逢苏军占领库伦,停止转世)、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七世章嘉呼图克图随蒋介石到台湾,1978年在台去世,未闻转世),在清代称为“四大活佛”。

三 佛教基本教义

佛祖把觉悟出来的真理讲说下来,教导佛教信徒怎样做人与怎样成佛的方法,称之为“佛法”。在所有宗教中,佛法博大精深,极富哲理,备载于经藏之中。

(一)经典的形成

佛陀毕生致力于教化众生的事业,但教化的形式囿于当时印度师生相承、口口相传的传统框架,一直限于口头传播,没形成书面文字。佛灭后,其弟子唯恐佛教教义日久散失,更担心异端邪说渗入佛法,遂有结集之举。所谓结集,梵文的原意是召开僧众大会,实际上就是集会讨论,结成经藏。

在印度佛教史上有过四次“大结集”。第一次结集由摩诃迦叶在王舍城七叶窟召集五百比丘而进行的。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背诵佛法,结成“经藏”(佛悟讲说的教义)。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背诵戒律,结成“律藏”(佛制定的教规)。众比丘对二僧所述佛法没有异议,随即书之于贝叶,而成为正式典籍,即所谓“贝叶经”。至于“论藏”(教徒和佛学家发挥和研究经律两藏的著作)尚未结集,后由摩诃迦叶补充结集。这便奠定了佛教文献的经、律、论“三藏”的基础。“藏”字本意是一种可以盛放东西的篓箧,以后成为佛教典籍的代称。

第二次结集发生公元前四世纪。为了排解佛教内部因经藏和律藏引起的纷争,以耶舍为首的诸长老比丘在毗舍离城召集七百比丘第二次结集,对佛经进行了修订。第三次结集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为了统一信仰与教规,清除混入教内的异教徒,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公元前273公元前232在位)在华氏城组织召开,邀请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组织千名比丘参加。用巴利文和梵文两种文字编写成经、律、论定本,随后极力推动佛教的向外传播。其中,巴利文佛典传入斯里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和我国云南的傣、崩龙、布朗等族,称为“南传佛教”,或“南传上座佛教”。南传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梵文佛典则传入尼泊尔以北西域诸国,由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和西藏,继而再传至朝鲜、日本等地,称北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第四次结集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由犍陀罗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召集。

佛教徒四次结集所形成的佛经由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大德高僧翻译成各种文字,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翻译佛经的工作持续千余年,自南北朝以来几乎各代皆编辑有佛教文献总集,称之曰《大藏经》。20世纪80年代编辑的《中华大藏经》汇集了历代佛教文献典籍,是世界佛教史上最有影响和最有价值的文献总结。

(二)佛教的教义

佛教基本教义由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组成。

1.四圣谛

四圣谛是佛教全部教义的总纲,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苦谛:讲说人生皆苦,通常概括为“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世俗审视人生有苦有乐,而佛教审视人生则有苦无乐,乐不过是苦的另一表现形式。“苦海无边”道出了全部佛教学说的出发点。

集谛:讲说造成痛苦的原因或根据。苦根是“无明”,即愚昧无知,沉于贪欲,从而种下种种惑业。依业受报,便有生死轮回诸苦。

灭谛:讲说断灭造成诸苦的根源,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无苦的涅槃境界。这是佛教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

道谛:讲说解脱痛苦、进入涅槃的思想理论和修习方法。

2.八正道

八正道是八种通往涅般境界的正确途径或方法,实际上是对道谛的发挥。这八种方法是正见(对四谛佛理的正确见解)、正思(按四谛之义正确思维)、正语(不说非佛理之语言)、正业(住于清净之身业)、正命(符合戒律的生活)、正精进(努力勤修涅槃道法)、正念(铭记四谛之理,离尽邪非)、正定(收心禅定)。佛教认为,按照这些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修行就可以由迷转悟,达到解脱的彼岸,故又称八正道为“八船”、“八筏”。

后来高僧和佛学家把“八正道”归纳为戒、定、慧三学。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正念、正定属于定,正念、正思、正精进属于慧。戒有五戒、八戒、十戒等不同规定。定就是禅定,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慧即智慧,是洞察宇宙、人生的一切实相,断绝无名烦恼的智慧。戒、定、慧概括了学佛修行的全部内容。三者扩展为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菩萨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合称“六度”。

3.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缘起论是全部佛教教义的理论基础,即所谓“诸法由因缘而起”。因缘即关系和条件。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生起和出现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佛陀定义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十二缘起的具体内容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与行是前世之因,识、名色、六处、触、受是现世果,爱、取、有是现世因,生、老死是来世果。人皆由前世因而辗转轮回于天、人、阿修罗、畜生、地狱、饿鬼的“六道”之中。现世行善,来世轮回升天做人;现世作恶,则来生轮回作畜生、饿鬼。

四佛教的主要规制

唐武宗“会昌毁佛”之后,内地佛教唯简便易行的禅宗盛行于世。著名禅僧百丈怀海根据中国国情和禅宗特点,折中大小乘戒律,创建丛林清规,即《百丈清规》。至元朝元统三年(1335),朝廷敕令江西百丈住持德辉禅师修订、校改,遂成《敕修百丈清规》。因后世“十寺九禅”,《百丈清规》也就成了全国统一的寺院丛林制度。

(一)寺院机构

同类推荐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该史诗以蒙古族英雄江格尔为中心,围绕着抢婚、夺财、强占牧地等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远古蒙古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另外,史诗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大学(全集)

    大学(全集)

    《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此书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本书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热门推荐
  • a最强装逼系统

    a最强装逼系统

    带着最强装逼系统,刘芒穿越异界,无限升级,无限装逼。碾压绝世天骄,装逼兑换一切,没有兑换不到的,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杀人,杀怪,装逼,轻松升级。造化神功,六道轮回,缩地成寸,装逼应有尽有,“我要装逼,我要升级”在这里刘氓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异界
  • 神秘岛新科幻系列·病毒入侵

    神秘岛新科幻系列·病毒入侵

    天河小学五(5)班的张文昊有一天在网络上发现了一款虚拟游戏,当他将游戏下载到电脑上后,他突然发现这个似乎远远超过了当前的科技水平。短短几个月后,这款游戏风靡全球。可是,张文昊发现自己的意识出现了奇怪的变化,他开始出现幻觉,甚至分辨不清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为了弄清真相,张文昊与同班女生叶婷丽及他的表弟杨念一起展开调查,真相慢慢浮现出来……
  • 重生之都市神尊

    重生之都市神尊

    苏叶天,立于神魔世界顶点的终焉大魔神,为渡对一切修士而言都称之为终结的婆诃无量劫,利用至高神眼‘轮回天目’之力转世重生,每次重生……轮回天目都会进化,至九转方为极数。如此,第九世,也是最后一世重生,苏叶天回到万象初始的地球,然十七岁少年之身内承载着的……却是终焉大魔神的神魂!曾经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者、当如何处治乎?两个字——灭他!
  • 性理字训

    性理字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先吃厚爱

    先吃厚爱

    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之中,突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白色的闪电划破天迹,轰隆隆几声巨响,倾盆大雨倾泻而下。街上无数的行人,匆忙的离开,就连来往之中的汽车,都快速的消失大街之中。一辆银色的跑车在雨水之中快速的开入一幢别墅之中,跑车所过之处,溅起无数的水花。跑车吱的一声响,稳稳的停在别墅之中。这里是A市最有名的豪宅,天外村豪宅,这里不仅是权势的代表,更加是财富的代表,里面所住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上生明玥

    海上生明玥

    沉光,童年时住在龙绡殿的鲛人公主。虽说她是公主,可从小就肩负着带领鲛族生存下去的重任。见过亲人枉死,眼看族人倍受欺凌却只恨自己不够强大。有过爱的、相知过的人,却只能生生亲手将他逼死……放弃了肉体,奉献了灵魂,舍去属于自己的最后一粒尘埃……幸福从来与她无关。哪一天才能拥有守护的力量?守卫心中所爱!
  • 新黑猫警长第三辑:红侦探的线索

    新黑猫警长第三辑:红侦探的线索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 梵罗书页

    梵罗书页

    他无物不染无灵不沾,却让万物难能察觉,并甘愿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是谁绘画书写了他?是谁在持续翻看类同却不相同的故事?是道吗?是佛吗?是天神吗?还是万物与生俱来的心神?而他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 剑戳

    剑戳

    那一剑,醉梦红尘;那一剑,剑断苍穹;那一剑,闪亮了星空;那一剑,照耀了来世;那一剑,开辟了宇宙;那一剑,挥别了过往;那一剑,横向她心;那一剑,唤醒了她容颜;那一剑,不为仙,不为魔,不为灭,不为生,只为她重现昔日的温情。剑动星空数万年,怀抱伊人。人生若只初见,二世情怀。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当时的微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永不曾逝去的容颜;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躲在课桌后面的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泯着嘴悄悄偷笑的你;人生若只初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人生若只初见,昔日温情犹在身畔;人生若只初见,一切可又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