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30

第30章 中外文化交流(1)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是世界文化中的奇葩,对世界文化的成熟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量外来文化进入华夏大地,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在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中国文化起着十分显著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与世界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代社会的文明中心。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与传播

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主要反映在思想精神领域,而在科学技术方面则显得苍白无力。其实不然,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不仅在神州大地上创造出了璀璨的精神文化,而且还培育出了超越于那个时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文化,为人类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天文学

在古代社会,中国是世界上观测天文现象最精确的国家,也是保存天象记录最丰富的国家。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28年5月10日。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欧洲记录太阳黑子最早的一次是公元807年,比世界公认的中国记录晚800多年。据统计,从西汉直至明代的1600余年间,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多达百余次,而且完全凭肉眼观测所得。

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十九年(前1034),“有星孛于紫微”。这是对彗星的最早记录。《左氏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七月,“有星孛于北斗”。这颗“孛于北斗”之星就是哈雷彗星。这是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欧洲最早记录彗星是在公元前11年,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是在公元66年,分别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和670多年。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平均周期为76年,而从春秋至清代的2000余年间,中国古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共有31次,几乎没有漏载过。

世界有关陨石的最早记载也是出于古代中国人之手。《竹书纪年》载:“夏帝癸十五年(前1599),夜中陨石如雨。”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陨星落地后坠入地底很深处,“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不但如此,他还认识到陨星的主要成份是铁。直到1803年以后,欧洲人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到地面的残余物。

中国人还最早记载了日蚀(或日食)。《尚书·胤征》记载公元前2137年,掌管天文的羲和荒酒失职,没有预测出当年发生的日食,受到夏王的征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中有5次日食记录。《春秋》一书中有37次,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比希腊塞利斯记录的日食早135年。伏尔泰曾高度评价中国人说:“全世界各民族中,唯有他们的史籍持续不断地记录下日蚀和月球的交会。我们的天文科学家在验证他们的计算后,惊奇的发现,几乎所有的记录都真实可信。”此外,战国时魏人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星象图,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还探讨了日蚀形成的原因,唐代僧一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等等。

正是由于天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才使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先进的历法,并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明了最早的指南针——司南,由此将天文知识成功地运用于航海。

与其它文化成就一样,中国天文学成就外传的基本渠道是: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越南和印度等国,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波斯、阿拉伯,然后扩散到欧洲。

(二)数学

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史载:“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尚书》中每见“亿兆”、“兆民”(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之文,商代甲骨文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13个数字记数,足见中国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使用了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与现行的阿拉伯数字,除符号不同外,别无二致。而欧洲使用笨拙的罗马累计法,一直延续到12世纪。古巴比伦人和中美洲的玛雅人虽然采用位值制,但巴比伦是六十进位,玛雅人是二十进位。印度到公元6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而且很可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以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

成书于公元前后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数学著作。这两部著作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数学领域里的最高成就。《周髀算经》中有关于勾股定理的详细记载、图解及论证,我们称为商高律则,而欧洲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传说该定理为殷人商高所发现,至少不比希腊人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晚。《九章算术》将246个实际问题分列于九个数学分章之下,加以解答,类似今天的《数学题解》之类的书籍。该书在人类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正负数的发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堪称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富盛名的数学家要数刘徽、祖冲之。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创造使用割圆术,由圆内接正192边形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就愈逼近圆周长。祖冲之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确定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1000多年以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法国数学家维也特才打破了祖氏纪录。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秦九韶、李治、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在国际数学界也有很大影响。其中,秦九韶在其闻名于世的巨著《数学九章》中创造的“大衍求一术”,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称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已确实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中国数学最早外传到朝鲜和日本。早在6世纪时,个别佛教僧侣就把中国算术原文从朝鲜带到日本。在朝鲜三国时代(57-668),有关田地、农作、租税等计算法,据信都是来自《九章算术》。日本古代学校所用数学教科书为《孙子》、《九章》、《周髀》等。中国数学对印度等国也有影响。有学者认为印度的几何学“来自希腊和中国”。例如印度数学家巴斯卡拉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中国数学家赵君卿的证法完全一致。苏联学者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数学和希腊、罗马、印度、中亚细亚和中世(欧洲)的关系还很少研究。但是这种关系是存在着的:不少国家的数学手稿上,算题的数据恰恰与中国的原著相同。”

(三)医药学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腹内寄生虫(称为蛊)、蛀齿(称为龋,即牙虫病)等疾病的记载,并有了根据病症表面所在部位,对病症进行分类的观念。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成书的《黄帝内经》,是当时的“医生”根据各自的诊治经验,集体编撰而成的重要医学典籍。该书共记述了44类311种病候。汉代的《神龙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收录了各类药物364种,对每种药物的主治疾病、性味、产地和采集都有详细记述。公元659年,由唐朝政府组织苏敬等人修成并颁行的《新修本草》,载药9类844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比西方最早的药典——1494年成书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药典》早835年。东汉时期,被人们誉为“医圣”的张仲景编撰了《伤寒杂病论》。该书讲究理、法、方、药相契合。理就是辨病理论,法即治疗方法,方即配方、药方,药就是实施治疗。它为中医临床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巢元方编撰的《诸病起源论》和“药王”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药方》都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的重要医学著作,至今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于1578年完成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万字,共收录药物1892种、插图1162幅、医方11096首,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药物学成就,涉及动植物、矿物、化学、地质、农学、天文、地理等许多科学领域,不仅对中国医药学和自然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647年,《本草纲目》第一次被译成拉丁文,后来又被译成英、日、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其中英译本就有10余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达尔文高度评价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另外,中医诊疗方法之精髓的针灸疗法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广泛使用。在唐代,中国的医药学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传入日本的医药学著作达1309卷。日本政府还规定,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研读中国医学典籍《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等。宋朝曾两次向朝鲜赠送医书《太平圣惠方》,并派遣医官带去药物百种。这一时期,中国的朱砂、牛黄等60多种药物也大量运往欧洲。元代,中国针灸医生曾奉命赴越南治病。中国针灸疗法和姜茶、大黄等多种药材还传往阿拉伯国家。由于中国医药学的世界性影响,波斯医生专门著书介绍中国医药学。

(四)重大技术发明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以“四大发明”为主体的重大技术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1.造纸术

早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之前数百年,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中国纸的制造最初由蚕丝衍化而来。《说文》就称:“纸,丝也。从系氏声。”可见,早期的纸用丝絮黏成。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初期的麻纸,成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在此前后,新疆罗布淖尔、陕西扶风、甘肃居延、敦煌马圈湾、天水放马滩等地也都有西汉麻纸的发现。这些考古发现确凿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把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制成的纸献给汉和帝,这就是后来所谓的“蔡侯纸”。“蔡侯纸”的出现,是人类用纸张取代竹、帛的关键性转折。隋唐五代时期,造纸用料进一步发展,除麻纸、植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杆纸和新式的竹纸。

中国的造纸技术先传到了朝鲜和越南。从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传到欧洲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地。据《日本书纪》记载,610年高句丽僧人昙徵将造纸术带入日本,8世纪中叶又从中亚传到阿拉伯。公元750年,大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中国史称大食)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发生战争。此次战争,大唐军队战败,大批中国兵士被俘。更有影响的是,它引起了古代世界科学技术的一次重要交流。由于被俘士兵中有不少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工匠,致使中国的造纸和纺织技术传入了中亚、西亚各国。阿拉伯人在撒马尔汗等地建立起了第一批造纸工场。8世纪初,巴格达建立了造纸厂,据说还招有中国造纸工人。此后,在大马士革也出现了发达的造纸业,纸品远销欧洲各地,造纸术随之传入欧洲。从公元751年起,阿拉伯人垄断欧洲纸市场达400多年。欧洲的第一次造纸记录是在公元1150年。这一年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在那里开设造纸场。直到1212年以后,造纸工场才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造纸术的传入,结束了欧洲落后的羊皮纸时代,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进程。1690年,中国的造纸术传到美洲。

纸的发明与传播,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欧洲,它大大缩短了欧洲近代化的过程和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史学家威尔森斯认为:“没有从中国传入的纸,也不会有文艺复兴。”“纸对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2.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两晋时期,人们借鉴古代印玺和石刻的经验发明了墨拓技术。隋代,在墨拓的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8世纪前后,雕板印刷已在中国普遍采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墨色浓厚匀称,清晰显明,表明当时的雕印技术已经达到高度纯熟的程度。这件珍品一直保存至今,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1423年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比我国晚了近600年。到宋代,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此印刷事业飞速发展。至19世纪末,中国印刷的书籍超过了世界其它地区印书的总和。我国雕板印刷术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传到朝鲜。公元13世纪,伊朗已经掌握了中国的雕板印刷术,并用此来印刷纸币。在14世纪前后,欧洲出现雕板印刷品,其原料和制作方法与中国类似。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备现代印刷的基本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制造的铅活字印刷工艺要早400年。继泥制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布,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1585年,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公元1456年,德国约翰内斯古滕堡以铅活字印制成《圣经》,是欧洲人用活字印刷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比毕昇晚了400多年。与纸一样,印刷术的传入在欧洲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希腊古典文化的传播,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火药

同类推荐
  • 非洲民间故事

    非洲民间故事

    本书译自African Folktales&Sculpture(Paul Radin,1952),包含了80篇非洲黑人民间故事。原著是最早介绍非洲黑人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一,是珍贵的文学和民俗遗产。保罗·拉丁是20世纪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他的著作融合历史与文化,探讨了诸多非洲和印第安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他从黑非洲(包括豪萨、班图、阿善堤、布须曼、祖鲁等)的口述传统经典中精选和编译了这80篇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主题多样,大致分为四个类别——宇宙及其起源、动物及其世界、人的世界以及人与他的命运,表现了非洲黑人民族的生活经验、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故事情节曲折、通俗易懂,语言保留了非洲方言在语音、节奏等方面的特色,富于音乐性和趣味性,读者面广且具有很强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 孟子(全集)

    孟子(全集)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迹。《孟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的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的体例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力求以全新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热门推荐
  • 合成大明星

    合成大明星

    乔一山:‘二哈卡’?系统这是什么卡?系统:一卡在手,唱哭天下单身狗!乔一山:‘电眼’这又是什么?系统:你的眼睛会说话,哪怕脸上打了再多玻尿酸,有一双会放电的眼睛,也能让你纵横娱乐圈!乔一山:嗯,这个可以有!自从得了明星合成系统,乔一山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原来大明星就是这样合成出来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帝王宠之卿本妖娆

    帝王宠之卿本妖娆

    这世上最悲催的是什么?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十一就是这样悲催的人,代号79811特务,还没来得及吃遍山珍海味,玩遍美男正太,就永别了可爱的二十一世纪,一朝变成容家傻女九小姐。从此,卿本妖娆,天天祸水。不过老天怜她,给了她几朵极是灿烂的桃花。不过任它桃花三千朵,容祸害只采那一朵。容家九小姐容浅念的那朵桃花啊,听说帝王星现,命定君主;听说雪域霸主,江湖神话;听说一身白衣,胜似谪仙;听说额间朱砂,不良于行……每次听说,容家浅念九小姐就躲在被窝里笑得贼兮兮,抱着自家美男相公:“这是我相公,厉害吧。”
  • 询问的艺术

    询问的艺术

    如果一开口就能得到回应,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大概很多人就没有苦恼了。那这是一种怎样的询问呢?本书详细讲解了询问前如何充分必要地准备、如何在各种情况下找到提出问题的恰当角度、如何挖掘好问题、在提问交谈时应该秉持何种状态、询问技能如何升华到询问艺术等内容,能解决不会询问的苦恼,能解决询问能力不佳的窘状。
  • 天王时代

    天王时代

    未来世界的游戏幻想一半是现实世界,一半是网络游戏,纪念我们热血沸腾的岁月
  • 女子铁骑队

    女子铁骑队

    “你好,请靠边停车……”“你好,请接受酒精测试……”“你好,请出示驾驶证、行驶证……”有这样一群人,风雨无阻地坚守在交通一线,专业而温柔地应对着各种各样的道路状况。不摘下头盔,谁也发现不了她们是女生。谁说女子不如男,不爱红装爱武装。这就是英姿飒爽的女子铁骑队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活跃的身影。书友群:1021101436
  • 神医嫡妃有点萌

    神医嫡妃有点萌

    穿越当废材逆袭?不,钟离卿表示,咱们要一直做天才。一代神医一朝身死,魂穿异世。被可恶之人抛弃小山村成为农女,不怕。咱们天赋好呀!修阵法,炼神丹,晋升如火箭!天赋好就是这么拽!
  • 新婚总裁很勇猛

    新婚总裁很勇猛

    一场势在必得的豪夺,成就了一出销魂蚀骨的一夜.情。他的强悍霸道,她的娇媚可人,密不可分的缠绵了整整一夜!被男友以前途为名,送上了他的床。伤心欲绝的她远走他乡,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她都不知道。他突然出现,强硬地让她冠上他的姓氏,莫明其妙的当上了名满盛京的慕家少夫人!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神秘的画中人,更神奇地拥有自由进出各类画的特殊能力。从此,想去哪眨眼间就能到,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品江山如画,生活好不惬意。然,当她同画中那相似的容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各种麻烦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重重阴谋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呢?且看神秘画中妃,千变万化,颠倒乾坤,绝代风华。【宠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嚣张邪佞,男主霸道腹黑,女强VS男更强,小恶搞,宠爱无极限】#精彩片段#某日,某男子对着眼前的一副画像,诱哄道,“倾儿,乖,只要你出来,我保证再也不对你动手动脚了。”画中的某女才不吃这套,悠着声音道,“我要是再相信你的话,我就跟你姓。”这男人简直就是欠揍,给点阳光就灿烂。她只是一时心软,给了他点福利,他就越发不规矩起来了。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哪还有她说话的份。某男心里得瑟,就算你不相信我的话,也已经跟我姓了,不过嘴上却求饶道,“行,以后倾儿说什么就是什么。”“男人的话要是能信,母猪也会上树的。”某女明显不信。怀柔政策失败,某男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手开始挠起了眼前的画。很快,话里的某人开始大笑起来,“痒……痒……,求你……别……别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