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1900000014

第14章 卓娅之母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身教最重要(1)

卓娅是苏联英雄,是一位为许多人崇敬的革命烈士。假如没有战争,这个柔弱的女孩也许会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中,英雄的母亲为人们讲述了英雄卓娅快乐成长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的母亲为了自己子女成长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苏联人,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她对教育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

卓娅(1923-1941),她的纪念碑上的铭文写道:“卓娅,苏联人不朽的英雄。”她就生活在列宁、斯大林所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的阳光下,她健康而又幸福地成长起来了。16岁那年,她就光荣地被批准加入苏联共青团。1941年卓娅从10年制学校毕业,这一年,德国***入侵苏联。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战斗。她被派到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活动。1941年11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她不幸被俘了。敌人开始审讯她,但敌人用尽了酷刑,也没从她嘴里套出一句话。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

身教重于言教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卓娅和舒拉是同胞姐弟,小学、中学时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卫国战争爆发后,姐弟俩先后入伍。

姐姐卓娅执行任务时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姐弟俩一幕幕的生活场景。这本书在苏联家喻户晓,它是一部青年英雄的成长史,影响了无数青年的成长。

当时苏联报纸上刊登过一封读者来信,写信的人曾在自己女儿身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可是在他们长大成人走入歧途之后,他才觉悟到自己没能好好教育她。他回忆着往事,问自己说:“我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他想起了他的错误:

我未曾注意孩子中间发生的纠纷;我替孩子们做了那些他们自己能胜任的事;给孩子们东西的时候他说:“这是给你的,这是给你的。”可是,若说“这是给你们的”,岂不更好;有时候马马虎虎地宽恕了他们的虚伪诡诈,也有时为了一点点小过错而吹毛求疵地严厉惩罚他们。

显然是在孩子们的自私心和躲避困难工作的企图刚刚萌芽的时候,我没注意,因此就这样由细微小事,由琐碎事件发展成了重大的罪恶。孩子们完全不是按着我所希望的那样长大的,他们粗野,自私,懒惰,不互相友爱。

这封令人伤感的信,引起了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久久地思索。关于教育子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写道:“我常听见人们这样说:‘我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们,我整天在工作上。’我也曾这样想:莫非需要特别地拨出一部分时间在家里教育孩子吗?”

她和她的丈夫工作都很忙,他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她在小学任教员,同时又在师范大学学习。丈夫在研究院工作,又在速记讲习班学习,并且还要努力准备上函授工科大学。他们时常那么晚才回家,到家时孩子们已经睡了。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妨碍他们把孩子教育得很好。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认为,教育不一定是言语上的,其实,身教甚于言教。

关于教育孩子,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这样认为:

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次举动上,每一个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和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时候是怎样的,在病中是怎样的,在悲伤时候是怎样的,在欢喜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

如果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时刻在你的举动上寻找主意和榜样的敏锐而细心观察的眼睛;如果孩子虽然挨着你,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却孤单地生活着,那就什么也不能帮助他,不能正确地教育他。贵重的玩具,在一起愉快的散步,严肃的和合理的训诲全都没有用。

他们的儿子舒拉,由于在家庭中是最小的一个,又有祖母的娇惯,也曾经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有爱哭闹的毛病。如果他的什么要求被拒绝了,他就躺在地上大声哭号,踹腿或者可怜地呻吟着。他的父母决心要治好儿子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舒拉因为要在午饭以前吃粉羹(一种酸甜的糊状羹,通常在饭后吃),大声哭号起来了。于是,父亲和母亲就都走了出去,屋里只留下舒拉自己。最初,他仍然大声哭号,并且不时地喊着:“给我粉羹!”“我要粉羹!”

后来,他感觉到屋里没有声音,便抬起头来,把周围看了一遍,就不哭了。既然没有人听,还值得费力气假装哭吗?他考虑了一会儿,就用木片堆什么东西了。等到父母回来,他又打算哭。于是父亲严厉地对他说:“如果你哭,我们就把你一个人放在这里,我们不再和你一起住了。明白了吗?”

舒拉不闹了。

又一次,他在哭的时候,通过手指缝用一只眼偷看父母是否同情他的跟泪。可是父母丝毫没有理会他。父亲在看书,母亲在看学生的作业本。这时舒拉就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悄悄地走近妈妈,爬到她的腿上。妈妈轻轻地在他的头发上拍了一下,就把他放在地板上,自己仍继续工作,他也就不再打搅大人了。

他们就是用这种办法治好了儿子的撒娇和哭号的毛病。连比舒拉只大两岁的姐姐卓娅也学了大人的口气,时常用庄重的神气说:“用不着娇惯孩子,让他哭会儿吧,算不了什么!”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是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习惯的养成总是苦难的,其实,事情很容易解决,想让孩子做到的事,父母一定先要做到,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跟上我们的脚步。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在卓娅母亲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更多是她自己的生活的真实展现,但正是因为她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对孩子却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确实是这位英雄的母亲教育子女的经验之谈,她正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即使在需要纠正子女的缺点时,她也没有用很多时间来进行长篇的说教,也没有用很长的话去谴责孩子的过错。她是用自己的风格来影响孩子,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比言语要管用多了。

教子点睛:

言教和身教相比较,言教总是显得容易一些。大道理人人都从小听到大,必要时多少也能说出一些道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言教的效果总是有限。相比较而言,身教比较麻烦,通常父母希望孩子做的,常常是自己做不到的。这样的教育,孩子不能接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身教的确要费些力气,但是,效果却相当的好。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出样子来再去要求孩子,这样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种社会价值,但对一个社会个体而言,它更是一种真实的情感。

苏联人民的领袖列宁逝世的时候,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一家和全体苏联人民一样,经受了巨大的悲痛。这时候,小卓娅刚生下来不久,舒拉还没有出世。可是,做父母的并没有忘记孩子。他们把刊登着斯大林的誓言的报纸收存起来,准备等女儿长大了,让她看看。

同类推荐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女孩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与喜欢剪刀、手枪、坦克等冒险性的事件的男孩相比,女孩更喜欢洋娃娃、漂亮头花、好闻的香水等一切美好的东西。
  • 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本书选取了父亲教育的成功法则,告诉你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父亲。全书从多个方面入手,为父亲教育孩子提供了诊断、指导,帮助父亲认识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掌握教育的方法,打破以往错误的教育观念。
  •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俗话说:富家子弟多骄,女家子弟多傲。在生活上,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给男孩子太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太好的成长环境。要让他吃点苦,受点委屈,体会艰辛,这样长大了他才懂得坚韧,学会坚强。明白责任,自立自强。 “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要充分关心和引导。使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已追求的东西,从而能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即便是在清贫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培养出卓然的气质。”
  • 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

    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

    教育子女讲究技巧,也是父母的智慧的表现。李世强编著的这本《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以众多经典故事为蓝本,从中提炼出有效的理论精华,利用这些理论帮助父母引导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外,本书也结合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主要收录了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孩子犯了错既不能吼也不能叫、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孩子挑食、不吃饭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和你亲不亲关键看你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孩子的青春期需要一个理性的家长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徐福的旅行计划

    徐福的旅行计划

    讲述秦朝著名学者徐福先生的一次旅行计划!
  • 王爷好聪明

    王爷好聪明

    王爷,年纪轻轻,聪明有才智,造就自己光辉人生。
  • 师傅

    师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离婚女人的奋斗史

    离婚女人的奋斗史

    许月在相亲之后结婚了。结婚的时候,沈俊说:“我养你!”离婚的时候,他却说:“是我养的你!”在这段“丧偶式”婚姻里,许月放弃工作,失去自我,没了尊严,活得连个保姆都不如。以前,她以贤妻良母为荣。直到遇到柏阳,她才明白,一个女人,她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一个女人,只有当她活得像个人,然后,她才能成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柏阳说,“好的男人,只会让他的女人越来越好。”柏阳是她职场上的老师,也是她爱的人。他教会她成长,也教会她爱。从职场小菜鸟到能与企业家柏阳并肩的女人,她终于活成了曾经想要的模样。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不相信她能做到,除了柏阳。……【他从拂晓而来,让我得以看见天光。】
  • 哑巴驸马

    哑巴驸马

    2800年前,尚无驸马之说。至东汉设驸马都尉、驸马校尉、驸马中郎、驸马中郎将等官职,但驸马不是皇帝女婿的专用称谓。史载,皇帝的女婿称驸马当在唐代以后。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笔者将哑巴花童称之为蕲王的驸马。特此说明。相传,春秋时期,荆楚蕲春称蕲国。蕲国国王有个独生女儿叫翠羞。要论翠羞公主的模样,是月里嫦娥见了她低头掩面,美女西施见了她伤心落泪。因为翠羞公主真是长得太漂亮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哭麻处士

    哭麻处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渡引

    东渡引

    三万年前的东海血魔黎瑾告诉冥河神女卿瑶“上至九天银河,下至黄泉碧落,我只心爱你。”三万年后的碧桥山上仙卿瑶告诉黎国太子黎瑾“三万年太久,还望你爱我如初。”每一卷都是独立的故事,桃城的月三娘和薛家秀才,前朝帝王和梨园戏子,青阳帝君和九尾银狐……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可诉说的秘密,当我邵华不在,你是否爱我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