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500000020

第20章 中兴名臣退二线(3)

天津教案逆民意

自19世纪中叶开始,在中国日趋频繁的“教案”,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很让清政府头疼。

何以发生教案,说清楚其中的原因不太容易,有民族侵略与反侵略的问题,也有中外宗教与文化问题。总体上说,自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侵略者的进人中国,西方宗教也与之俱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中法“西林教案”是导火线之一,结束这次战争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西方来华传教就有了明确条文。此后,西方的教会、医院、教堂、教会学校、教会慈善组织机构在中国就大规模开办起来。中外民族矛盾与中西思想文化的撞击交织、混合发生,随着反侵略斗争的高涨,反“洋教”运动也随之兴起。天津教案爆发前已发生了江苏“青浦教案”、江西“南昌教案”、贵州“贵阳教案”、江苏“扬州教案”、广西“西林教案”等,天津教案比以前发生的教案规模都大,后果也更严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成为通商口岸,西方各国纷至天津进行贸易和各种侵略活动,同时也开展教会活动,盖教堂、设教会、开育婴堂、办教会学校等。广大天津人民对西方的侵略活动和宗教文化活动都很仇视,民族冲突随时都会发生。

1840年,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些早先来到东方的传教士,便以中国通的身份为侵略者出谋划策。

1844年,中法黄浦条约签订,条约中规定,不但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而且中国政府还有保护教堂的义务。接着,他们又讹诈清政府,取消了自康熙年间以来百余年的教禁,并将原来因为教禁没收的无主教堂一律发还教徒。另外,黄浦条约还规定,法国传教士出入中国各地,如果犯法中国官员可以将其缉拿,但要送到法国领事馆听凭他们处理,中国官民均不得殴打伤害或虐待他们。

从此以后,许多披着宗教外衣的外国侵略者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横行在中国大地上。他们办起了学校、医院、育婴堂,打着慈善的招牌,扩张侵略势力,犯下了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天津教案就是其中的一件。

同治九年六月(1870年),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所收养的婴儿不明不白死亡的达三四十人,那时百姓的孩子也经常失踪。因此百姓中就流行着一种谣言,说是天主堂的神甫和修女经常派人用蒙汗药拐了孩子去挖眼剖心。

而天主堂坟地的婴儿尸体又有不少暴露在野外,被野狗刨出吃了,“胸腹皆烂,腑肠外露”。百姓见了,更是群情汹汹,说这正是洋人挖眼剖心的证据。

1870年6月19日,有个名叫武兰珍的拐犯,被群众当场捉住,扭送天津县衙。武兰珍供称他是受教民王三的指使,迷药也是王三提供的,并供称他先前曾经迷过一个小孩,得到五块银元的赏钱。这王三是个开药铺的商人,依仗教会势力,欺压善良早就引起公愤。

在这种情况下,通商大臣崇厚和天津道周家勋拜会法国领事丰大业,要求调查天主堂和提讯教民王三与武兰珍对质。

丰大业答应了这一要求,将王三交出与武兰珍对质。结果证明教堂并无挖眼剖心之事。哪知当衙役送王三回教堂时,一出署门,百姓就争骂王三,并用砖石掷他。王三向神父哭诉,神父又转告丰大业。丰大业两次派人要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后见崇厚先后只派两人,不肯应命捕人,丰大业怒不可遏,不仅鞭打来人,而且还倒拖其发辫,赶往三口通商大臣衙门找崇厚算账。他脚踹仪门,打砸家具,接连两次向崇厚开枪,幸被推开,没有伤人。但枪声传出,引起误解,街市哄传中法开战,鸣锣聚众,拥往通商大臣衙门“帮打”。崇厚怕出事,劝丰大业等民众散去后再回领事馆。丰不听劝告,狂吼不怕中国百姓,气势汹汹冲出门外。人们见丰出来,自动让道。不料丰大业走到浮桥时,遇到天津知县刘杰。丰不分青红皂白,就向刘开枪。虽没有打中刘,却打伤了刘的跟丁。这一来犯了众怒,百姓一拥而上,你一拳我一脚,将丰大业打死。发怒的民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赶到天主堂,烧毁望海楼教堂,杀死神父两名,还到仁慈堂,杀死修女十名,又去了法国领事馆杀死两人。就在同一天,还杀死法国商人两名和俄国人三名,信教的中国人三四十名,焚毁英国和美国教堂六座。这次事件中先后打死外国人二十人。这就是有名的天津教案。

事件发生后,法国联合英、俄、美等七国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派军舰到华北沿海进行武力威胁。怯懦无能的清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恫吓下,立刻派崇洋媚外,厚颜无耻的崇厚充任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赔礼道歉,同时命曾国藩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处理此案。

曾国藩此时对清政府前途已极为悲观,最怕发生异常变故,尤其害怕外国人打来,清政府又命自己与洋人开仗。曾国藩闻知天津教案后,十分惊恐。自从与洋人打交道以来,他深知中国远非外人对手,因此对外一直主张让步,避免同洋人开仗,通过维护洋人在华利益,换取中外所谓“和好”局面。曾国藩认为,以往教案,仅伤及教士,洋人就出动兵舰相威胁,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次殴毙领事,为前所未有,法国必不肯罢休。洋人凶悍成性,天津民风好斗,双方各不相让,很可能构怨兴兵,酿成大变,自己也可能丧命。因此他写下遗嘱,告诉长子曾纪泽,在他死后如何处理丧事和遗物等。基于这种估计,他只得勉强硬撑,硬着头皮前往天津。

7月8日,曾国藩抵达天津。当时天津市民正在怨恨崇厚袒护教会,都希望曾国藩来到之后能一反崇厚的媚外政策,公平办理此案。

但曾国藩早已打定主意与洋人议和,只要能不引起战争,什么条件都答应。

所以曾国藩到了天津之后,立刻下令将罪犯武兰珍和王三释放,接着又将天津道员周家勋、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三人革职。他虽然明知这样做事后必然遭到万民唾骂,舆论谴责,但为了讨洋人欢心,不致使事情闹大,曾国藩不顾同僚亲友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将天津教案快速了结。其间搜捕群众,严刑逼供,正法二十人,充军二十五人,赔偿白银四十九万两,又把张光藻、刘杰交刑部治罪,后判为革职流放黑龙江。

由于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处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清政府迫于朝野上下反对投降的呼声,也是为了推卸责任,于1870年8月29日中途换马,改派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命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李鸿章接办此案后,仍基本维持原议,只将判死刑的由二十名减至十名,四名缓期,其他都全部未动。

天津教案办结之后,对曾国藩的谴责更甚,“诟詈(li)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会馆中所悬曾国藩“官爵匾额”“悉被击毁”,并将名籍削去,即不再承认他是湖南籍人。曾国藩闻之引为大恨,中经几许周折,财、力兼施,只不过将难堪之处略为掩饰了一下。

奏请留学眼光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曾国藩可以称得上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创者之在1871年8月,他以时任两江总督的身份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会衔上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建议清廷挑选聪颖幼童派往西方各国留学,学习西方长技,培育人才。他在奏折中这样诠释选派目的:“……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在这里曾国藩,非常明确地阐释了选派幼童出国留学的目的在于习西人之长技以为我所用,“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

曾氏并非仅是签字画圈的官僚,他的派遣留学生也决非仅是决策之功,而更多地是把这作为一种国家自强的重要策略,且颇多创见,对于留学之必要性、目的、功用、选材、方法等都有所论及,甚至连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事先提出。

所谓“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唯力有不逮,且此中奥妙,苟非遍览久习,则本源无由洞彻,而曲折无以自明。古人谓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认为“盖聪颖子弟,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方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而选拔后,则严格要求:“随时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学习西方的则应该是军政、船政、步算、制造等学问。其结果“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材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又说:“总之,图事之始,固不能予之甚吝,而遽望之甚赊。况远适异国,储才备用,更不可以经费偶乏,浅尝中辍。”他希望“以志在必成,虽难不惮,虽费不惜,日积月累,成效渐有可观。”

1872年夏天,经严格考试选拔出的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幼童共30人,在上海乘轮出洋赴美国留学。从此揭开了中国留学史的崭新一页,这是国家公派留学的发端。遗憾的是,曾国藩已于此年3月21日晚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未能亲眼见到。容闳称:“曾之逝世,国家不啻坏其栋梁,无论若何,无此损失巨也。时预备学校开学才数月,设天假以年,使文正更增一龄者,则第一批学生已出洋,犹得见其手植桃李,欣欣向荣。惜夫世之创大业者,造化往往不赐以永年,使得亲见手创事业之收效。此种缺憾,自古如斯。然创业之人,既播其种子于世,则其人虽逝,而此种子之孳生繁殖,固已绵绵不绝。故文正种因虽未获亲睹其结果,而中国教育之前途,实已永远蒙其嘉惠……”即便在衰病时刻,曾国藩仍在容闳赴美准备第一批幼童留学事前与他长谈,指出:出国留学可以为国培育人才,中国有了各方面的人才,外国就不会再欺负中国了。如此长者、如此大臣,又怎能不让容闳思之感怀,追念不已呢?

幼童到美国后,先是两、三个人一起散居在美国人家中。儿童很容易过语言关,一二年后,他们就分别到美国的小学、中学学习。中国学生在美国非常勤奋,受到美国人的好评。1876年,幼童们还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这年美国举行博览会,中国学生的作业也在展览之列。当时参观博览会的中国官员李圭,看到了学生的作业,并与学生见面。李圭是位思想比较开明的官员,他对学生们的印象相当好。后来美国大学校长致函中国总理衙门说: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光阴,爱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即文学、品行、技术,以及平日与美人往来一切之交际,亦颇能令人满意无阊言。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其礼貌之周至,持躬之谦抑,尤为外人所乐道。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内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成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凡此诸生言行之尽善尽美,实不愧为大国凰民之代表,足为贵国增荣誉也。盖诸虫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寄鸯祖词国家之名誉极有关拳,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学生既有此良好之行为,遂亦收良好之效果。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于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

可见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学生的表现是相当出色的。但是,这些学生却也遇到了不少麻烦。其原因是新旧思想的冲突。

容闳记述道:学生们在美国“终日饱吸自由空气,其平昔所受极重之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悉与旧教育不侔”,又“好为种种健身之运动,跳踯驰骋,不复安行矩步”,这在美国人中间,本是极为自然的事,如果不这样倒奇怪了。然而在清廷派去的监督看来,这都是不合中国圣教和礼法的事。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清政府更换了几次监督,从第一任正监督陈兰彬,到最后一任监督吴嘉善,大多对学生的这种变化不满,于是便经常打小报告给清廷,说这些留学生的坏话。尤其是最后一任监督吴嘉善(吴子登),第一次见学生就大为光火。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这些受到美国文化影响,讲究人格平等的学生不行跪拜礼。这还得了!在封建守旧的吴嘉善看来,跪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学生们见他这位监督大人都不跪,那尊卑贵贱、孔孟礼法何在?于是,这位照管学生的监督,成了破坏留学事业的特使。这时候,陈兰彬已经是中国驻美公使,他本也对留学生不满,再加上吴嘉善的怂恿,于是陈奏请清廷撤回留学生。而容闳却受他们的排挤而无发言权。在此之前,朝廷中已经发生了几次要求撤回留学生的风潮,都被任直隶总督李鸿章搪塞了过去。这次,如果曾国藩还在,也许可以想办法应付过去,但是办洋务的李鸿章也处境不妙,他顶不住了。

1881年6月,清廷决定将留美学生全部撤回,于是这年夏秋,这些学生分三批回国。这时,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正好十个年头,距曾国藩去世也是十个年头。回国的留美学生共九十四个,另有十多个学生拒绝命令不归。回国的九十四人中,只有詹天佑等两个人已大学毕业,其他人大多正在大学学习,年纪小的还有在中小学的。回国以后。他们有些再进入新式学校学习,有的到技术岗位做事。以后,他们有的到福州船政局,有的蓟江南制造局,有的到矿山,也有的到海军。

这些留美学生虽然处境不佳,但也有不少人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其中唐绍仪当了中国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詹天佑为中国的铁路建设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梁敦彦当过外交部长、唐国安任清华大学校长、蔡绍基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邝国华任江南造船厂厂长、蔡廷干将中国的唐诗译成英文介绍给欧美,等等。

其实就留学事业,尤其是作为国家派遣留学的角度而言,曾国藩所作所为意义深远且重大,誉其为开创之人当不为过。现在学界颇有称容闳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之说,容闳固然为中国留学生第一人,其于留学事业之贡献和竭力,世所公认。如果就留学作为一项国家政策之制定和推行而言,曾国藩至少可以被称为“中国留学事业的奠基者”。曾国藩之影响和决定性作用远高于容氏。曾国藩作为当国者,其视角、眼光、见识、举措,真可谓对国家之影响深远莫大焉。

必须指出的是,曾国藩是“派遣留学”的重要决策者,但这一思路并不是孤立的,而纳入“自强运动”的整个框架之下。其思路并没脱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本思维方式,正如李鸿章始终认为的“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所以派谴留学生也。是去学其技术类的实用学科,这是时代之限制,不必太过苛求古人。曾国藩对西方强盛的认识颇有独到之见,他早就意识到:“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他决策派遣留学,是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来认识这举措,而不是仅以“西洋工匠”的态度来对待留学生。所谓“西人之所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曾国藩很早就认识到了这点,从其开制造局到选派留学、组织译书、研究西学等,这些非常人所能为,的作为中即可窥见其开风气,开先河之气势。后人评价其具有“先识远见”,确非虚赞之语。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爱因斯坦最为推崇的女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陈筱卿译作,经典作品权威呈现。居里夫人用一生诠释: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把梦变成现实。比成功更可贵的,是一个纯洁而高尚的灵魂。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 王阳明

    王阳明

    在整个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的“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流传于大江南北。阳明心学,一直影响到近代,并且远播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既有“立德”“立功”又有“立言”之“三不朽”之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世人的敬仰。王阳明的一生,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本书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呈现王阳明的一生。只有还原历史场景,才能真正读懂王阳明!
  • 毛泽东的书单

    毛泽东的书单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同志的读书生涯,客观解读了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各类书籍,和对他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影响。作者试图还原作为普通读者与书籍结下的不解之缘,追述1893-1976年间的文化发展及社会思潮,以及由一位普通受众,最终成为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代领袖的历史细节。同时,书稿也真实而细致地展现了一代伟人的读书生活画卷和他崇高的精神追求。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热门推荐
  • 冷情少爷追悍妻

    冷情少爷追悍妻

    她是燕京大学的新生,入学前巧遇同为燕京大学的他,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纠葛?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是龙魂的高级军官,经常在生死之间挣扎,但在她看来,这是她对祖国深沉的爱,可是,当她得知他也是龙魂的一员,心里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她时而嘻嘻哈哈,时而冷静沉稳,时而忧郁悲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那大大咧咧的笑容之下隐藏的又是怎样的伤痛?他清冷孤傲,高贵优雅,犹如九天之上的谪仙,却遇上了她,从此落下凡尘,为她改变,钟情于她一人,终身不悔!他加入龙魂十余年,从未怕过什么,却因为她而担心会一去不回,再无相见之日……他认识她不到一年,却愿为她付出一切,只要她能好好活下去,就算牺牲他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几经起落,他们终于能在一起时,又有无数坎坷波折向他们席卷而来……他们,将会有怎样的结局?有情人最后能否终成眷属?敬请期待!!!文章节选:“喂,冷泉,我们今天要去买军训用的东西,你陪我们一起去吧。”另一头,冷泉面无表情地说:“不去!”“不要这样啊,你看我们几名弱女子孤身去商场,合适吗?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更何况紫幽还是你妹妹呢,你忍心让她冒这个险吗?你要是不去的话,我就跟别人说,你这个冷漠无情的家伙连自己的妹妹都抛下不管!还有啊,冷家和叶家是世交吧?你要是敢这样对我的话,我就回去跟冷伯伯说你欺负我。”叶子凝无赖的时候连无赖都自愧不如,逛商场遇到坏人,这几率……真亏她说得出口!当然,如果她的叶家小姐的身份暴露的话,的确有被人绑架勒索的可能,但现在,她们都只是普通的大学生而已,这几率,堪比火星撞地球吧?见对方还是沉默不语,叶子凝又加了把火:“你要是不答应的话,我就去你宿舍楼下哭,指控你始乱终弃!”“现在去吗?”听到了这句话,叶子凝对旁边的室友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嗯嗯,现在就去。要不在校门口碰面吧?”叶子凝刚说完,冷泉就挂了电话,可以想象,他的脸已经黑得如炭了。话说,自从遇到叶子凝,他的脸色就没好过。走到宿舍楼下,叶子凝又看见了冷泉,就站在大门不远处,周围照例围了一圈女生。也是,如此高质量的男生站在女生宿舍楼下,能不招蜂引蝶么?虽然知道是这样,但叶子凝心里还是忍不住不舒服。既然自己心里不舒服,就别让其他人心里好过,叶子凝奉行着这样的原则,快速走到冷泉身边,冷冷的说:“以后不要往这跑了。”“为什么?”冷泉眸中闪过一丝受伤,虽然依旧面无表情。
  • 子明探案(第二辑)

    子明探案(第二辑)

    中学生余寒竹惊闻父亲被自家豢养的藏獒铁虎咬死,悲痛之余,她内心疑窦丛生。那铁虎平时温顺忠诚,怎么会突然攻击主人?她本能地将怀疑重点集中在继母白吟春及其姘夫身上。在男友诸葛勇的帮助下,她终于发现了一系列蛛丝马迹,但仍缺乏直接证据。于是,诸葛勇找到了临渝警察学院的资深教官陈子明。由于铁虎失踪,证据缺如,陈子明亦感此案十分棘手;他经过慎重思考、巧设计谋,大胆采用钓鱼执法的手段,将白吟春与其姘夫的关系分化瓦解,终于成功找到关键证据,将那一对奸人绳之以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毁灭龙潮

    毁灭龙潮

    当那扇隔绝亘古的门扉开启之时,吞噬的不止是你我而已!毁灭的力量一直如影随形……
  • 甜皇爆宠:纨绔大小姐

    甜皇爆宠:纨绔大小姐

    纨绔大小姐作得张扬,活得恣意!看不起姐的都是流氓,该出手时绝不动口。受世人唾弃,他偏偏对宝贝女儿万般宠爱,女儿就要富养,本候闺女就是娇生惯养,不服?还有个年幼弟弟始终不想她嫁出去!“姐,嫁不出去咱不嫁了,我养你!”他信誓旦旦。“秦风不死,定护公主一世周全。”他偏偏不信世人的眼光,设套定要把她圈到身边。他被人陷害生死不明,她对闺蜜刀剑相向:“我的男人孤苦伶仃,全天下就我宠他,谁敢伤他,我要谁命!”一日身死,他万念俱灰。“朕没了纨绔皇后,大好河山尽皆失色,如何是好?”如何宠?有多宠?——本文纯宠文,有爱情,还有亲情,至宠至爱,欢迎您来围观!甜宠!轻松!爆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峡两岸空战史

    海峡两岸空战史

    一架又一架执行绝密任务的国民党空军间谍飞机,接二连三地被击落在中国大陆上,那是一段被隐匿的历史。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敌对双方谁拥有了准确翔实的军事情报,谁就掌握了战胜敌手的钥匙。因此军事情报历来都是敌对双方所不惜代价猎取的目标。在现代由于使用飞机获取情报速度快、效率高、覆盖面大、人员伤亡少,因此它一直是获取军事情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 狼蛇共舞

    狼蛇共舞

    佘爱珍大闹英租界。胡兰成从南京匆匆赶回上海,归心似箭,但是他急切想要见到的人却不是妻子全慧文,而是他最钟情的红颜知己佘爱珍。人称胡兰成是“大众情人”,他对这样的称谓不仅毫不反感,反而自鸣得意。他心里有一架天平,把他所拥有的所有女人放在这架天平上称一称,谁轻谁重,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全慧文是一只乖乖猫,可叹乖得过了头,成了一只痴猫呆猫甚至哑巴猫,怎能与佘爱珍相比。有人说佘爱珍是一条美女蛇,这比喻太俗,胡兰成自有属于自己的妙喻,他送给了佘爱珍一个爱称:阿狗。阿狗,佘爱珍确实是一条狗,一条又美丽又可爱又调皮又疯狂的国产上海小阿狗。
  • 魔神龙帝

    魔神龙帝

    龙傲本为九天神龙之主,却遭兄弟背信弃义,龙丹被夺,龙体被破,龙魂残缺,残缺龙魂转世投胎为起源大陆萧华,他究竟会经历什么呢?
  • 我的系统期待被填满

    我的系统期待被填满

    本文讲述的是万赫山在系统的帮助下,隐身幕后并在地球上掀起一场灵气复苏的故事。欢乐向,微搞笑。 文中地球为平行宇宙的地球,划重点。(注:本文非暗黑,也绝不圣母,猪脚就一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