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5400000037

第37章 赤水河风情(1)

上 古蔺性格

四川省古蔺县在世界著名的美酒河——赤水河边。

赤水河边都是山。

所以,古蔺的主角自然就是山。

所以,古蔺人生就是山的命。

古蔺的长相就是这样的格式,一望千山,上接镇雄,下连黔西,层峦叠嶂,深谷绝涧。大的山峰有四百多座,超过泰山高度的有近二十座。3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找不到一户人家开门不见山。整个川南,就只有它这样深陷在乌蒙深山群落中,被毛泽东所感叹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大娄山余脉缠来裹去,无论怎么扳(念bǎn,古蔺方言,意为挣)也扳不脱。一座县城简直就是淹没在山的包围中,东南西北都是山——火星山、轿子顶、流沙岩、大坪子山、老鹰岩、高家山。这些山随便提一座出来,都要叫成都、重庆、泸州的那些山俯首称臣。那种差距,就像NBA篮球队与中国的大学生篮球队之间的差距。所以,成都、重庆人到古蔺的第一感受就是,古蔺的山才叫山。要命的是,这些山还不是终点,从县城出发,它们只是无法计算的古蔺山的起点,在这些山的后面还有更多的山。你无论选择哪个方向的哪座山爬上顶,都会看到山,看到比脚下的山还要大的山。把古蔺地形做成模型沙盘,你会看到整个沙盘上堆积的全是山,几乎找不到一块像模像样的平地,赤水河、古蔺河、白沙河全都成了纤若游丝的细线,会被那些张牙舞爪的恶山凶峰与疯狂的沟壑吞掉。

古蔺人命里摊上的这些山,都是有性格的。二郎滩一带赤水河边,从蜈蚣岩到岔角滩10多华里的山岩,几乎都是刀砍斧削出的悬崖峭壁,有如大地肆无忌惮裸露的胸膛,野性,雄蛮,凶暴,粗悍。那岩壁无风也“嘣嘣——”轰鸣,绝壁下的赤水河,就像希腊神话中战神奔突的血管,澎湃着金戈铁马,澎湃着气冲斗牛,分明是把洪荒的美国西部搬了过来。而整个二郎滩背靠的岩峰,简直就是鬼斧神工打造的作品,从贵州那边看过来,形状逼真得如同远古神话中的巨人,虽是仰躺却分明立马要腾跃而起,躯体上那咄咄逼人的雄性标志一柱擎天,笑傲日月,活生生就是郎酒瓶子上那个魁梧豪放的“郎”字那顶天立地的一竖——古蔺酒的大气,考证起来,根子上绝对就是源自于此。而石宝、观文、黄荆一带的大山,又自有一番雄奇险峻,怪异吓人,都一个妈生的德行,千方百计要把自己的峰头伸到云层里,那意思不把天顶个洞洞,不把天扛起来,手脚就会没放处。这些山单是从外形看,甚至比西藏拉萨周围的那些山峰还凶悍霸道。狮子山、龙头峰、老鹰岩、豹子岭、野猪凹、石柱顶——只消看这些山的命名,就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冲击全身上下的野性和生猛。

这千岩万壑的山,自然造出了无法计量的石头。古蔺的许多植物都是从风化了的石头中长出来的,有的简直就是从活生生的石头里爆出来。无论是赤水河边也好,黄荆原始森林也好,随处可见树子从石头里拱出来(“拱”是古蔺方言,与“冒”“长”这样一些动词比较,它有生生死死也要在这世上抢占一寸属于自己生存的空间,不达目的决不收手的意思在里面。你可以用一个人从人堆里往里面拱,或者一个人削尖了脑壳在官场里拱的情形来理解“拱”的含义)。在赤水河边的马蹄滩、九溪口,你甚至可以看到,那些黄葛树手臂粗的根,硬生生地把屋子大的石头剖开,又包起来——“反客为主”,那石头反而像是从黄葛里生出来的。这样的树木自然硬,因为石头和树都化成了一团,敲打的时候,发出金石之声。连水也硬,因里面也溶化了许多石头。山和石头化在人的血肉中,人的命就硬,性情也硬,有山一样的东西在血里。夏天里山民露出的紫红胸膛,简直就是一块岩石,那乌黑的脚杆,就如同硬杂木一样。男人的声音粗粝如山岩,没有娘娘腔调,决不嗲声嗲气。所以,古蔺人的性格一般都很硬扎,感情表达粗犷直率,没有外面的人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和弯子拐子(当然,在韬略、计谋、算心上,古蔺人就无法同大地方的人过招,所以就有人在摔了跟头后也不晓得是啥子回事。也有摔得鼻青眼肿长了记性的,痛定思痛后重出江湖,一招一式就可圈可点,叫人不敢小看了)。这种硬扎甚至体现在饮食文化上。比如豆花,我们的想象中,应该是水嫩的,但在古蔺大山里,豆花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典范,石团一般,吃时得用筷子使劲才能夹开,这样的豆花入了肚皮,才实铁,经得起事——山里人鄙视外乡人的豆花,说是太水,吃下去哄肚皮,走路要打闪闪,做不了上山下田、肩挑背扛的活路。照古蔺山里人看来,外乡人的豆花完全走的是虚无主义的路子。

可以这样说,硬扎是古蔺人最为基本的生命元素。

说到古蔺人的硬扎,就必须从古蔺的生根根发芽芽理起。观文山上的恐龙脚印,是这块土地最先传达出的生命信息,那些跨越千万年时空的脚印,甚至连有名的“恐龙故乡”自贡也没有,甚至还有早于北京山顶洞人的古猿化石和古生物化石;在石屏乡野猫洞遗留下来的6千年前的化石群里,已经可以看到古蔺的先民们高举火把行进在大山中。公元前136年羿民、濮人开始在赤水河上游北岸生息;汉桓、汉灵帝时,黔西北彝族德额奋,率领9000人进入赤水河上游北岸,建“扯勒”部落,称古蔺为“柏雅妥洪”。以后又有从贵州迁过来的苗族。说古蔺的历史,更多地要和贵州捆在一起,虽然古蔺是四川的一个行政县,却是四川摔得最为边远的一个县,特别是在旧时,是最为荒蛮的一个地方,无论是山还是水,古蔺都更多地同贵州的原始野性粗犷犬牙交错。

古蔺的土著,最早是生活在夜郎古国的彝族和苗族。汉族出现在古蔺的大山里,是1389年朱元璋在古蔺赤水场、白撒分置卫所,驻扎官兵,并在双沙屯田戍兵,这其中的一些人后来就滞留蔺地,称“丢刀落业户”;明末清初,许多人从泸州、成都、重庆逃战乱到古蔺,就在这里生了根,称“逃难落业户”;又有入蔺经商辗转滞留者,称“经商落业户”,再后是清初四川人口锐减,两湖、浙赣、闽移民入川,成批进入古蔺垦殖建家立业者,称“讨诏落业户”,再后来是石达开转战赤水河两岸时,散落下来的部众。这些来的人,以手艺落户,以商贾定居,更有在外面活不下去了,背井离乡到古蔺来找碗饭吃,说白了,就是要着饭来的。但不管是怎么来的,那些年月从外乡来的人,都只有用一双脚板走,步为途,途成道,道向山岭,撵草碎石,辟径岩崖,束藤伐木,越虹山涧,脚板都要走大走长。古蔺有一首说月亮的童谣,形象地诠释了外来人与古蔺山之间的联系——

铜灯盏,铁灯芯,

走湖广,照南京……

这首童谣把月亮打整得粗犷阳刚,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诗文中月亮的阴柔形象。编童谣的人,肯定是一年365天都在和大山打交道,把古蔺山的气势都搬到月亮里了。不说“走西口,照华北——”,而说“走湖广,照南京——”,透露出的则是编童谣者对于自己出生地的一种怀念。这样的童谣,肯定只能是那些千里迢迢来古蔺安家落户的湖广人才编得出来。

外来人踏上通往古蔺落户的路,当然不是今天的水泥路和柏油路。300多年前,古蔺还属于荒蛮之地,几乎都是原始林子。那时,古蔺的外出通道一是陆路,一是水路。陆路要翻越箭竹坪或者是黄荆,都是深山老林,就是三伏天走在这样的山林中,也要叫人冷得打抖。水路是从合江上船,经赤水河到太平渡上岸,再沿古蔺河而上,辗转上百里到县城。无论是水路还是山路,大都是在山中穿行。箭竹坪是古蔺山的代表之一,这是古蔺人外出到泸州的必经之处。山高,雾罩大,风又紧,特别是冬天,在箭竹坪山凹上,那风能够把人的耳朵割下来。大山中羊肠一样的山路,仿佛就是一条风雪中颤抖着随时会折断的细线,山道上走着的人,简直就是一条可以省略的虫虫,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风雪吹走,就会被大山吞掉。这样的路不要说人走艰难,就是汽车在上面爬,也会累得七吁八喘,“呼哧——呼哧——”上气不接下气。前些年还是泥巴石子公路的时候,如果是下雨天,车子还打不得晃晃,要是一个动作整左或者整右了,弄(念lōng)下岩去,基本上就等于是飞机失事,洗白!所以,第一次到古蔺的外地人,在雨雪天翻越箭竹坪时,开车的双脚都要吓得打糠糠颤,有的就向当地人求助,请他们帮着把车过险要处;坐车的不敢看车窗外面,有些女的很夸张,手逮着身边人惊爪爪地叫唤。赤水河岔角滩有一段公路,完全就是从险峻嶙峋的悬崖绝壁中硬“砍”出来的,过往司机至此,心手都会本能地一紧,背脊骨上“嗖嗖——”冒出冷汗,似乎头顶那整座山崖峭壁随时都会“轰隆——”一声垮下来,将人和车轧扁砸碎,脚下就不由自主地要多给点油门,“呼”地冲过去,随之生出一种死里逃生的幸运感……

这样的山,这样的路,外乡人更多的是看年看月碰巧了,才来“友情客串”一趟。而生在古蔺的人,却必须一辈子来走,祖祖辈辈来走——爷爷走了父亲走,父亲走了儿子走,儿子走了孙子走,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命中摊上了这样的山,古蔺人当然就注定要和山生生死死地搅和在一起,他们就是人离开了大山到外面发展,在精神上依然要同山藕断丝连地黏成一团。比如经常做的梦就是,人在山中,有时甚至还梦到从山岩上滚下来,惊醒后吓出一身冷汗!而据说吓醒泸州人、成都人的梦,更多的是车祸!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蔺人靠两条腿进出,手提肩扛各种生活必需品。在山中的青石板路上,他们背盐、背布、背米,用的是一种由那种发出金石声音又有韧性的杂木做成的背架子,俗称“板凳儿”。怀中还要抱一个“拐扒子”,用以杵着走路,同时又能垫着板凳儿在山道上歇气。歇气时,先要用装了粗铁钉的拐扒子脚选准石板路上的低凹处,再把“板凳儿”小心地歇在拐扒子上面,并用背部紧紧地贴着板凳儿,待板凳儿放稳后,才慢慢地松一松背带,向着天地,向着无边无际的群山,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换上短暂的轻松。这就叫歇气。之后,让气在胸腔和气管中稍微进出得均匀了,牙齿一咬,使劲撑(念chèng)起身来,仰头再向山上路。经春越冬,年深月久,杵的人多了,青石板就被拐扒子杵出一些窝窝,有的一尺见方的石板上会有几个或十几个,深达一两寸。赤水河边的场镇,是另外一种走的风景,比如二郎滩古镇,它顺山建造,从河边到山顶的路,几乎就是从山岩上凿出来的——从河里背盐上山到贵州,再从山上扛木头下河,那一节一节原来都粗粝无比的街石,硬是被这方人的大脚板磨平、磨亮又磨凹,那石凹里,盛满风,盛满雨,盛满无数的寒与暑。这样的青石板路和青石板上被拐扒子杵出的窝窝,磨得如明镜一样的街石,在古蔺四乡八镇的山道上,在赤水河边的码头边上,在通往叙永、贵州、云南的大山中,随处都找得到。伏在那些石头窝窝上,贴在那些磨平、磨亮又磨凹的青石板上,就能够听到脚板行走的声音,行走的人胸腔中“怦怦”跳动的声音,血管里血液奔流的声音,喉咙里浊重的喘息声音……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比较,做同一件事,如果泸州人用50斤力气就能够搞定,那么,古蔺人就是使出100斤力气也不一定能够摆平。所以,古蔺人天生就要比外面的人多受一些磨难。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老天偏心,几乎把平坝里的山,把泸州像样的山都搬到古蔺来了。

这就生出了古蔺人生命的顽强。这种顽强是一种宿命——远天远地来,九死一生的磨难,古蔺人想不顽强也不行,想没有血性也不行。这种血性又与外乡人一般意义上的血性基因不同,因为它经过了与当地土著民族彝族和苗族穿山越岭,跨沟跃涧,追狼逐豹的生命习性“杂交”,从而又铸成了古蔺人的剽悍勇猛、桀骜不驯、敢作敢为。在外乡人还没有到达这块土地前,土著人的主要生活习性方式之一就是打猎,他们把打猎叫作“撵山”,就是把那些山里的野猪呀,豹子呀,野熊呀,獐子呀,毛狗呀,岩羊呀这些野物撵得满山跑,甚至是山也被他们撵着跑。一个“撵”字,撵出了古蔺人生命中大山一样的野性与粗犷,更是豪放与激情!

古蔺的硬扎与血性、豪放与激情最为辉煌的例证,就是1935年初春,红军将士四渡赤水转战古蔺。

可以这样说,从江西大山的襁褓中走出来的红军,到了古蔺的大山中,真就是到了生命中又一个福地。这些山有如井冈山的远亲近邻,让红军一见如故,如归故里,如鱼得水。

说古蔺的大山让红军“如鱼得水”,不是一种文字的比喻,而是一种铁打的事实。一是在古蔺的时间长。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年又9天,纵横11个省,在每个省的时间平均不到40天,而在古蔺就活动了54天,在四渡赤水来来往往的70多天里,红军在古蔺的时间几乎就占了四分之三。二是古蔺的山与红军特别投缘。四渡赤水期间,可能是起程日子没选好吧,红军在贵州习水土城镇、仁怀鲁班场两次严重郁闷,死了成百上千的人,但一退到古蔺就OK;要西进泸州,北上宜宾,那两地的风水好像也不合红军,兵荒马乱,折回古蔺,哇噻,大太阳天。

现在,我们来一点诗意的表述吧。当中国的其他名山大川都在心安理得睡瞌睡的时候,只有古蔺山上苍劲的黄葛树展开粗朴的手臂,为红军遮风挡雨;山中的青冈柴在寒风“嚓嚓”的夜晚农家火塘中熊熊燃烧,热乎了红军召开的决定前途和命运的会议;深山中大婶们甘甜的乳汁化为红军伤员的笑脸;不识字的老大娘们把红军牵肠挂肚的遗孤收留在山中茅草房中;山里出产的小豆酸菜汤、腊肉、土酒慷慨热辣,在红军将士肠胃里上蹿下跳;那些原来只有古蔺人才叫得出名字的山,现在从早到晚都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脑壳中纠结,在发出的电报上神采奕奕地飞过来又飞过去;大山里800青壮汉子,丢下锄头,丢下妻儿老小,跟着红旗跑——在泸州,甚至在川南的宜宾、自贡、内江,包括赤水河流域滇黔一带,古蔺都是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的一个县……

同类推荐
  •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是相反的,我在南半球过完了冬天,回到国内又要继续过冬天,这恐怕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冬天。但不管冬天多长,春天总归是要来的,就像不管旅行得多久,家总归是要回的一样。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本书讲述作者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书中记载了她旅行期间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在非洲野性天然的美景中,她对人生、爱情都有了新的顿悟。全书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堪称一部关于爱与人生的逐梦之旅。
  • 旅游指南

    旅游指南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日益提高,休闲放松也就成了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特别是在有法定节假日的和年假的情况下,出去旅游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本书从自驾游、商品选购、住宿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出门游玩应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安全旅游。
  • 品味丹麦

    品味丹麦

    《品味丹麦》作者何立秋于2010年8月底到2010年11月中旬,参加了AFS的教师交换项目,在丹麦任客座教师,居住在平民家中,从平民的视角了解丹麦,以地理的思维解读丹麦,用日志的形式品味丹麦。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童话王国的无穷魅力,洞悉袖珍小国的大爱情怀。《品味丹麦》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本全方位介绍丹麦的自然、人文、经济的书籍。
热门推荐
  • 魔界超人

    魔界超人

    大家好,我叫李狗蛋。我是一个生活在魔界的普通人。这次有缘能够跟大家见面,得益于明年人魔两界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而我将继续面试男配角,若能成功,我会用魔界的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形象。啥也不多说,文体两开花,弘扬人魔两界传统文化,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
  • 主神酒馆

    主神酒馆

    这是一家坐落于主神空间的神奇酒馆,除了酒什么都卖,除了钱什么都收。这是一家有情趣的酒馆,探讨的是花鸟鱼虫,人生哲理。这是一家有文化的酒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这也是一家濒临倒闭的酒馆,在连续七任馆主的惨淡经营下,负债累累。不过,自从第八任馆主上任后,一切都变了。想要金手指?可以,拿钱来,我用编程给你造一个!寻找失散多年的亲生父母?没问题!我用“主神”牌计算机帮你全时空定位,付钱就行。前世留有遗憾?我帮你,只要肯出钱,一场轰轰烈烈的重生等着你!主神酒馆第八任馆主,在线交易,童叟无期。
  • 昨日集

    昨日集

    《昨日集》收录作者曹波在青年时期创作的各类型诗歌八十余篇,其中长诗一篇,囊括了较多题材,展现了诗歌的丰富性。古体诗部分涵盖绝句、律诗、乐府等多种体式,是作者多年探索和研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心得和成果,总体来看用律齐整、字句斟酌、真情实感、注重意境、摈弃虚浮、内容生动有趣,一改当代人创作古诗的违和与生硬。现代诗部分作者挑选了关于他青春生长时期各类题材的典型篇章,他笔触敏感,语言朴白,深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青年的真实内心,生动再现这段历史时期的实际,客观而真切地反映了这一代人普遍经历的生活,以及快乐、痛苦、彷徨等,富有时代气息。
  • 毁梦

    毁梦

    我拿着书,充满疑惑,甚是不满问道:“大圣,佛祖这是何意?”
  • 我们爱狼

    我们爱狼

    《我们爱狼》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 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个赞叹中捕捉 到小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青葱岁月莫负TA

    青葱岁月莫负TA

    她,是平平无奇的一枚骨灰粉。他,是娱乐圈的青年优质偶像。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是怎么在众多粉丝中脱颖而出?那年夏天,粉丝和偶像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我的天!偶像拉了我的手! 我的天!我去了偶像的家! 我的天!偶像还是我的男朋友!? 难道我就是传说中平平无奇的恋爱小天才?本文纯属虚构,作者初中学生党,不喜勿喷。希望大家多提建议,感谢支持,感谢陪伴!这里忆仟诺,喜欢作者文笔的欢迎加群,诺诺读者群:639364688(QQ群)
  • 点字情长莫离这一世

    点字情长莫离这一世

    21世纪,她是临风学院的校花,难得的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又是音乐班的古筝高手,时常出现在隐世家族的座上宾席位,她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x国内的暗夜女王,校花只是她的伪装,进入大家族盗取机密才是她的目的她是北溟国的丞相之女,灵力废物,却和太子有婚约,惨遭姐妹毒手,当这具身体迎来了21世纪的强大灵魂,这风羌大陆的巅峰强者也该换一换了………
  • 绝地求生之神级王者

    绝地求生之神级王者

    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绝地求生,本故事讲了一位草根在游戏里如何的称神称霸。这本书有言情,它是我用代表时间,验证爱情和或者单相思的工具,内容剧毒,不喜忽进
  • 我在精神病院当医生

    我在精神病院当医生

    一个医生在精神病院的魔性见闻,总有一些让你脑洞大开。才华横溢的人,大多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他们或痴或狂,或醉心于虚妄,或者被关进精神病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上了“不容于世”的道路?在他们眼里,他们是英雄、是救世主,他们掌握着真理。可在你眼里,他们也许就是个笑话。但你要相信,你身边的每一个神经病,都天赋异禀!一个精神病医生用八年的见闻告诉我们:大部分精神病都聪慧过人,思维超然!《我在精神病院当医生》分享精神病人那些脑洞大开的故事,让你啼笑皆非之余,未免感叹世道的不公:他们那么厉害,咋不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