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700000019

第19章 孟浩然(1)

诗人名片

孟浩然(689—740)

字号:字浩然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作品风格:恬淡孤清,不拘奇挟异

个人简介:孟浩然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隐居鹿门山苦读。壮年曾游历长江地区。开元十二年(724),前往洛阳求取功名,但一无所获,三年后,他离开洛阳,漫游吴越。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来到长安考取功名,不第。在京城逗留,期间和王维、王昌龄结为好友,据《新唐书》中记载,王维曾私邀他入内署,恰逢唐玄宗来到,孟浩然惊慌之下躲避在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禀报了皇上,玄宗命令他出来,出来后,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唐玄宗很不高兴,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此将他放归襄阳。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后,征孟浩然为从事,他任职大概一年左右,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在襄阳和孟浩然相聚,当时孟浩然身上生有恶疮,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动”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作的题材也不宽,但具有独特艺术造诣。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生活和行旅等内容。多抒发诗人愤世嫉俗和表达个人感怀。大多数是五言,现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六十多首。

春晓①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花落知多少?

【注】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

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③闻:听到。

④夜来:夜里。

春晓

这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写作的一首描写春天的优美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诗人取景独特,不像一般的诗文那样写看到的或听到的春天景色,而是从春天的早晨诗人刚刚醒来那刻所听到的切入,抓住春天特征,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文开头写的是诗人在春季里睡得正酣畅,天已经大亮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屋外到处是鸟儿的欢鸣声。诗人仅用了这一句来表现充满生机的春晓景象。但我们可以想象鸟儿在飞跃鸣叫,窗外的春景自当非常热闹,定是一片春光明媚。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看到此情此景,自然会让诗人产生联想,他在昨夜还朦中听到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昨夜的那阵风雨,不知道摇落了多少花儿呢?这句话里,诗人好似有丝丝抱怨。昨夜的风雨应该是清风细雨,使诗人能睡得香甜酣畅,春雨将天空清洗一新,这应该让诗人很感激春雨,但是,春雨虽小,在诗人看来,它毕竟是摇落了春花,所以诗人有些淡淡的哀愁,可见诗人是多么的珍惜春光。

这首五言绝句,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诗趣,亲近自然,同时语言明白晓畅、读来琅琅上口,也因此被人们广为传颂。

后人点评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外斜④。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话桑麻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⑦。

【注】

①过:拜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具:准备,置办。黍:黄米做的饭。

③合:聚拢,连成一片。

④郭:本义指城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斜:倾斜。

⑤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⑥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指代庄稼。

⑦就菊花:欣赏菊花。就:赴,这里指欣赏。

过故人庄42

这是诗人在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乡村老朋友那里做客时写的一首诗。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在诗人的笔下写得充满了情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头两句写诗人被邀请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诗人到他田庄里去。其中“故人”表明了诗人不是第一次去朋友家。“具鸡黍”邀请诗人,表明两人是老友之间的往来,没有客套和排场,这两句诗人没有一点渲染之色,提笔而就,简单自然地写入主题,淳朴、亲切。这样的开头,让人感觉轻松、自然,具有很好的引导下文作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去朋友家的路途中见到的山村景色。绿树茂密,连成一片,环绕着村庄,村庄外,有连绵的青山横斜着。诗人在近处写了村子绿树环绕,自成一统,接着诗人宕开一笔,写远景,将空间范围扩大,让人眼前变得开阔,使村庄不显孤单。诗人这两句形象地勾勒了村庄美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意境优美、景色幽静,也流露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五、六两句写的是在朋友田庄里饮酒闲谈的情景。诗人面对着开阔幽美的打谷场和菜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饮酒一边和朋友谈论庄稼农事,氛围非常亲切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诗人和朋友本来是在屋中饮酒交谈,而“开轩”二字把外面的景色映入到户内,使空间变得开阔,人们的心境也豁然开朗,怡然自得。在这样开阔、舒适的优美环境中说说农事、聊聊家常,自然是心情舒畅而惬意的。这两句田园气息浓烈,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青山绿树下的小村庄就在眼前,仿佛能闻到乡土的清新气息,诗人和朋友话桑麻中的欢笑声好似就回荡在耳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结尾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离开朋友庄园的情景,诗人在离别的时候和朋友约定,待到重阳佳节还来相聚,把酒言欢。诗人被这优美的田庄生活深深吸引,所以诗人约定重阳日还来这里,朋友待客的热情和自己做客的愉快心情,跃然纸上。会逢佳期在聚首,言尽而意无穷。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聊聊数笔,将做客的整个过程囊括笔下。将一次普通做客,写得如此诗情画意,趣味盎然,真是非常难得。笔笔轻松自然,不事雕琢,自由灵活。句句写得平淡恬静,却不枯燥。诗文平淡却不单薄,意境鲜明,诗中只写友人邀请,却烘托出了朴实的农家氛围,诗人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让人看见一片广阔天地,诗人只写把酒话桑麻,却能表现出心情和环境的和谐完美,诗人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村庄的依恋。村庄的风光和淳朴的情义融合一体,和谐完整,诗人将这种艺术的美不漏一丝痕迹地融入到了整首诗中,浑然天成。诗人不依靠哪一个字或词来渲染表现某种感情,而将诗中的感情融入到了字字句句中,诗文通体都充满诗人的感情,有一种天然的气韵。

后人点评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写到:“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①,朝朝空自归②。

欲寻芳草去③,惜与故人违④。

当路谁相假⑤,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⑥。

【注】

①竟何待:要等什么。

②空自:独自。

③寻芳草:指想要归隐。古人常常用芳草白云比喻隐居。

④违:分离。

⑤当路:当权者。《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假:凭借。

⑥扉:门扇。

留别王维

这是孟浩然京城考取进士不第,准备返回襄阳老家,在临行前写给王维的一首诗,诗中抒发了诗人求仕不成后内心的愤懑和辛酸,感情真挚动人。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意思是我现在寂寞潦倒,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企盼着什么,日日出门奔走,却一无所获独自归来。描写了诗人落第后门庭冷落,无人理睬的境况。“寂寂”既是门庭冷落的实景,又是虚写自己内心空寂。“竟何待”正是诗人考试落第后内心苦闷的写照。在这种境况下,长安城虽好,也不再值得诗人有什么可留恋的,所以,他想到了返回家乡。

接着第二联写到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诗人想到了归隐,欲追寻芳草而去。但是内心不忍和朋友分离,表明了诗人和王维有着深厚的友谊。一个“欲”,一个“惜”表明诗人思想正处在矛盾中,这就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两句概括了官场的现实,也是诗人归去的原因,是全诗的重点。当权者中我能依靠谁呢,世间的知音难得啊。一个“谁”充满了愤懑和辛酸。这种辛酸和愤懑不是凭空产生的,是诗人经历了这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的切身体会。“稀”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正是因为诗人看到了这样一个冷酷的现实,自觉功名无望,于是才坚定了归隐的决定。这两句话用公正的对句写出了许多心怀抱负而功名不成者的心声,在当时社会中极具代表性。而能了解诗人的人只有王维,残酷现实环境也反衬了友谊的珍贵。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这两句话意思是,看来我本来就是该守着寂寞生活一辈子的人啊,还是回去掩上房门归隐吧。这句话中的“只应”是诗人经历这么多事情之后,有所顿悟的体现。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用词朴素,语句平淡,若一个人对朋友的娓娓道来,及其自然而毫无雕镂的痕迹。然而却深刻地表现了落第后的心境,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宿建德江①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③。

【注】

①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称为建德江。

②移舟:移舟靠岸。烟渚:烟雾弥漫的沙洲。《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③月:这里指水中的月影。

宿建德江

孟浩然四十多岁时曾前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求仕无成,于是,又游历吴、越一带。这首诗就大概作于游历吴、越的途中,表达了羁旅之愁。

“移舟泊烟渚”,诗人以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小洲边的画面为开头,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诗人出发为背景,而是独辟蹊径,精取这样一个静谧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为诗文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日暮客愁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中心句,“日暮”二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烟”,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同时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风?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写的就是黄昏中妇人思夫的情景。因为这样黄昏的景色,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愁绪,诗人虽然在这里露出一个“愁”字,但笔调一转又开始描写景物。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用一对写景的句子,将自己的种种愁绪化入到无边无尽的景中。暮色苍苍,平野辽阔,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亲近。“旷”和“低”相互映衬,“清”和“近”相互衬托,诗人选取了这个只有在舟中才能领略到的独特江景,寄寓他内心的愁绪,在描写景色中,诗人终于发现明月还和游子亲近,这顿然使愁苦的心情宽慰了许多,诗人看到水中明月又会想到什么呢?诗人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绪又怎么能是一个明月就能驱散得了的呢,诗人没有在最后铺陈写月就说明了这点。其实这其中不仅仅是乡愁,结合诗人苦读诗书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这个经历,可知诗人心中自然愁绪难消,在这个客居他乡时,他思念家乡,也不免因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怅满怀。整首诗中的幽静气氛,恰恰反衬了诗人心潮澎湃,内心无法平静。

孟浩然的这首五言绝句,短短四句,却情景交融,景色淡中有味,感情表达含而不露,意韵无穷,思绪和景色和谐统一,精练巧妙,浑然天成。

后人点评

《唐人绝句精华》云:“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②,沧江急夜流③。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④,维扬忆旧游⑤。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⑥。

【注】

①桐庐江:江名,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广陵:地名,指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诗人在入京前曾一度游历广陵即今天的江苏扬州一带。

②暝:天色昏暗,这里指黄昏。

③沧江:指江色苍青,沧同“苍”。

④建德:今浙江省建德一带。桐庐江流经建德。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⑤维扬:即扬州。《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惟通维,所以称扬州为维扬。

⑥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为古扬州东临大海,所以有此称。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游历吴越,是他四十岁在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内心苦闷而长途跋涉游览江南的。根据这首诗的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乘舟停宿在桐庐江的时候,因怀念扬州(即广陵)故友写作的,诗人不仅仅因此有感伤之情,还因为自己坎坷求仕之路的失败,而心情郁闷,种种愁思交织在一起,所以,才有诗人在这首诗中凄楚的笔调。

开篇就烘托了全诗孤寂的感情氛围。“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写的是夜宿桐庐江时看到的景象。日暮时深远的山谷中传来了猿猴的声声啼叫,这增添了诗人无限的愁绪,而脚下苍青色江水在夜色奔流,诗人本来内心愁闷再加上江水“急”流,这让诗人内心更无法平静,心情好像滚滚江水奔流不停,无法控制。

第三四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平缓了刚才急促的语势。但是,夜风不是徐徐轻拂树叶,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实际这种急促的情形也是和江水一样的。夜里明月当空,也还是对诗人寂寞心情的一个安慰,但是,这月光照到的只有江水中的一叶孤舟,诗人凄冷寂寞的感情更加强烈。诗人在前四句为我们描绘出了这样一个场景,诗人置身在一叶漂浮动荡的孤舟中,听着外面的夜风怒吼,远处的辕啼声声。此情此景怎么不让人倍感孤独和寂寞呢?

诗人之所以夜宿桐庐江时候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即是一方面建德不是诗人的故乡,诗人只是客居他乡,所以内心孤独。另一方面,诗人非常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诗人在夜里思乡怀友,又看到这些孤独、寂寞的景象,所以内心惆怅心情更为强烈,不由得地流下两行热泪。诗人幻想着,夜流的江水能将诗人两行热泪带向大海的西边,送给扬州故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的这次旅行是心怀抑郁情绪的。但诗人把内心的愁闷淡化成是身居异地、怀念故友的愁闷。诗人这样浅淡将求仕失败写得清远而显露,不落俗套。同时对于诗人的故友,说到这里他们自然能看得明白诗人真实的感受。

诗文结构严谨,前后衔接紧密。如,因为有首句的“沧江急夜流”的铺垫所以才能将泪水“遥寄海西头”。上句写“月照一孤舟”那样的寂寥、孤独,接着诗人便顺其自然,阐述“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这首诗情感深沉,描写简单浅淡,余味无穷。

后人点评

皮日休说孟诗:“遇思入咏,不钩奇抉异龌龊束人口。”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①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②。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③。

之子期宿来④,孤琴候萝径⑤。

【注】

①宿:留宿。业师:法名叫业师的僧人。师,是对出家人的尊称。山房:指僧人居所。丁大:指丁凤。大,指他排行第一。

②倏:突然,指速度非常快。暝:昏暗。

③烟鸟:指暮夜中的归鸟。

④之子:那个人,“之”是指示代词,这里指代丁大。期宿来:隔夜相约来此。

⑤萝径:藤萝垂绕掩映的小路。萝,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详注

    宋词三百首详注

    词作内容渉及爱国言志,闺阁爱情,羁旅离愁,边塞风光,咏史咏物,田园山水,民情风俗。或构思精巧,或诗情画意,或地方特色,或寓义深邃,体现了宋代的历史特征和宋词发展的艺术轨迹。每篇词作有词人简介,词作笺注,词作艺术分析。详尽解读,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 刀走偏锋

    刀走偏锋

    本书围绕一九五五年四月“万隆会议”期间,国共情报机构展开的针对中共代表团暗杀与反暗杀的较量。主人公林川是中共情报机构培养的新一代情报人员,在敌我双方的又一轮博弈中被上级派往印度尼西亚。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孤身打入国民党情报机构驻雅加达特别行动队,代号“铁血军”的组织,面对一道道扑簌迷离的凶险考验,他赢得了敌特头子“蝰蛇”的信任,并在关键时刻中流砥柱,和他的战友们挫败了“蝰蛇”刺杀周恩来的阴谋。他是一个孤胆英雄,谋略与胆量使他将历史的偶然转换成历史的必然。
  •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本书主要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对20世纪以来英美汉学家的汉诗英译文本作了点面结合的研究,探讨了汉学家的汉诗英译同他们的文化身份、审美主体性、翻译认知能力、重构能力和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汉学家、翻译家大都注重翻译的忠实性,把翻译作为文学分析的一种手段,为文学研究服务。诗人翻译家则更注重汉诗译文的文学风味,因此,翻译呈现较大的变异性,有时近乎创作。两类翻译家的翻译批评也不能依据同一标准,要考虑各自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特征。总结他们的翻译思想、策略、传播和接受,对中国文学“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主要内容包括:上山下乡、农家书屋督察笔记、陕南农民减负检查日记、三赴大荔“三下乡”、三赴关山“三下乡”、三上二龙山、商州三日游记、四顾龙泉造山林、万紫干红总是春、故乡大荔三日游、三顾故乡选书记等。
热门推荐
  • 白领的绝世护卫

    白领的绝世护卫

    低调刘浩回归,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从此误打误撞进入到女总裁的生活中。本想混日子过生活的刘浩,确意外发现女总裁正在陷入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圈套之中。
  • 卡塞尔学院的龙王传说

    卡塞尔学院的龙王传说

    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吗?你所了解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吗?神话,也许并非虚构!龙族,也许并非幻想!命运的钟声敲响之际,尘封的战火复燃之时!长眠的君王归来之际,终焉的审判降临之时!这个世界,真的有龙!
  • 绝色神妃,帝尊矜持点

    绝色神妃,帝尊矜持点

    秋怡浓未曾想过,大婚之日自己却迎来了一场阴谋,满心的欢喜成了悲凉,逃离故国,为他所救,本以为是逃出了生天,却又是陷入新的一场阴谋不断。回到故国,与敌人斗谋斗狠,她都不会再怕了,偏不信,乱不了你这江山。且看秋怡浓如何成功夺势,获得爱人,相伴相生。
  • 慎德研究:以儒家传统为中心

    慎德研究:以儒家传统为中心

    本书以儒家伦理文化为基本的研究视阈,对“慎德”的一般意义、道德内涵、历史演变、伦理结构、基本原则、个体修养、政治实践进行了理论阐述。分析了传统“慎德”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将“慎德”置于当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赋予其新的伦理精神、道德内涵和理论内容,并总结了“慎德”在中国道德结构中的地位、特点及其重要性,对其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
  • 亿万继承者的独家妻:爱住不放

    亿万继承者的独家妻:爱住不放

    【本文已完结,请放心阅读】“男神大人在上,小女子不该对您犯了侵占罪,跟踪罪,窥视罪,梦中情人罪……”林深深一边对着面前冷若冰霜的锦洋讨好的说,一边暗自握住拳头,心底愤愤的想:哼,锦先生,你在逼我,在逼我,我就晚上回家,虐你,狠狠的虐死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平捕

    太平捕

    沈王府,明山堂十二惊鸿出,刀剑照影来。本是太平道上平凡小捕快,奈何江湖浪涛深,步步惊心中,他不平凡的过往也逐渐展开。双刀名捕,沈家世子,无心少年。飞雪落花辛国内,武林不见侠客踪。杂学百家的墨昙心,在这异界异国,开始了他的传奇。不平凡的人物,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精彩!
  • 宠妃为祸:皇上,您有喜啦

    宠妃为祸:皇上,您有喜啦

    某天,皇帝很是笑着对着某人说道:“今天朕高兴,爱妃想要什么赏赐?”某人见状,立马狗腿地跑去给皇帝大人捏捏肩,捶捶小腿,然后妩媚一笑:“皇上,妾想做宠妃!”皇帝听后,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点点头立马摩拳擦掌地做坏事去了……后来……在朝堂上被一群大臣嗡嗡劝诫了半天的皇帝回到后宫,冲某人说道:“那个……爱妃咱们商量一下,朕让你做皇后可好?”某人浑身上下都是拒绝:“不、好——臣妾就喜欢做宠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秦神捕

    大秦神捕

    这是一个现代扑街侦探——柯历,穿越到大秦王朝当捕快的故事。“年轻人,大秦子民的幸福生活,就全靠你了。”“为了大秦的社会治安,在下义不容辞。”柯历语录:我此生最喜欢、最享受的就是一个我认可的有效而又稳定的社会秩序,我很高兴我的职责是维护我心中所认可的大秦王朝的社会秩序。
  • 二〇〇九年的招生

    二〇〇九年的招生

    候鸟来了。候鸟每年都来,且每年必定比上一年来得早。这不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也不是繁殖期延长或缩短,而是生计所迫。当然,候鸟也不是鸟。他们是人,是平时龟缩在大城市或小城市叫做大学或学院里的有身份的人。一到招生季节,他们就忘掉身份,脱下马甲,变成鸟,单独或成群,坐车或开车,到我们乡下来讨生活。如果春风得意,一路顺利,当然满载而归,依旧套上马甲,重新做人。万一败走麦城,两手空空,有些就变不回人形,仍然是鸟,直接飞到别处去另攀高枝。我们知道,任何物种都不是亘古就有的。这种因招生而繁衍出来的新物种,大约始于2003年。当然,鸟是分等级的,正如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