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700000048

第48章 杜甫(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诗人初次远望泰山见到的独特景象。诗人刚刚看到泰山内心当是兴奋不已,所以,不由地问了一句,泰山怎么样啊?接着诗人经过揣摩后写到高耸在齐鲁大地中的泰山,青色葱郁。诗人没有正面说泰山怎么高大,而是用“齐鲁”二字,以齐鲁大地广阔来侧面衬托泰山的雄伟,可见泰山的高大,同时这两个字也点出了泰山的地理位置。“未了”二字,展现了泰山葱郁浩大,有蔓延无边之势,烘托了泰山的雄壮和宏伟。诗人视角独特,构思巧妙,泰山的宏伟壮丽的形象跃然纸上。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了近处所见泰山的奇伟秀丽之景。“钟”字这一妙用,将大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好似大自然特别钟情于泰山,所以,使它奇伟秀丽。因为泰山高大,所以,山的南北两侧,能分隔“昏晓”。“割”准确地反映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语言凝炼,精确、精妙。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写诗人仔细地望山,雄伟的泰山让诗人心潮澎湃,泰山升起层层云烟,这使诗人内心荡漾起来,游兴盎然,泰山美不胜收,诗人的眼睛都看花了,感到眼眶有像要决裂。“决”字写得非常生动,其也体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归鸟”已经回巢,而诗人还在望着,这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

诗人看到泰山的雄壮景色后,热血沸腾,于是就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想法。“会当”的意思是“一定”,突出了诗人的坚决。诗人不畏艰险攀登泰山“凌绝顶”,体验那种俯望“众山小”的豪情,也表现了诗人澎湃的豪情和宏大的胸怀。

这首五律用字凝练、精妙。诗人按从远景到近景进行描写,层次清晰。诗人由景生感,最后生情,感情变化自然真实。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齐鲁青未了”,只五字,雄盖一世。“荡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集千家注杜诗》卷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③,漫卷诗书喜欲狂④。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⑤。

即从巴峡穿巫峡⑥,便下襄阳向洛阳⑦。

【注】

①官军:指唐朝军队。收河南河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被杀,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安史之乱结束。

②剑外:剑门关南地区称剑外。这里指蜀地。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曾是叛军的根据地。

③却看:再看。

④漫卷:胡乱地卷起。

⑤青春:指明媚的春季。

⑥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嘉陵江上游,有“小三峡”之称。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⑦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写作于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狂喜和急切回家的激动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第一句气势迅猛,语气急促,“忽”字凸显了捷报到来得突然。诗人因为安史之乱未平,所以在“剑外”飘泊多年,饱尝了世事艰辛,现在突然听到“收蓟北”,积蓄多年的归乡愿突然之间很快就实现了,“蓟北”收复,战乱终于平息,百姓终于可以摆脱离乱之苦,诗人终于告别了背井离乡的苦日子,返回老家这些种种对曾经艰辛感伤,对捷报信息的喜悦心情,都集中在了一起,诗人感情迸发而出,心潮澎湃、一时难以平静,所以紧承“忽传”,诗人才有“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样悲喜交加的激动举动。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接着诗人由自己写到了家人,诗人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不由就想起了和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儿女。“却看”二字意韵深远,诗人可能想对家人说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也不用再说什么了,笼罩在家人头上的愁云早已经消散殆尽了。而亲人的兴奋,又让诗人兴奋不已,所以诗人干脆“漫卷诗书”和亲人们一同享受狂喜的心情。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狂喜心情。诗人以对妻子的口吻写到,趁着这大好时光“放歌”、“纵酒”,我们也该用青春焕发的心情,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季里,和儿女们“作伴”“还乡”。诗人想到这里,心情当是舒畅兴奋不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想到了“还乡”心情自是激动不已,于是,便体前设想了自己回家的行程,“即从”、“便下”两句贯串一体,轻松流畅。“巴峡”和“巫峡”之间江河狭窄,所以,诗人用“穿”,而“巫峡”到“襄阳”之间,顺流而下,所以用“下”,而从“襄阳”到“洛阳”,改为陆路,所以用“向”,可见诗人用字之精练准确。这些字也表现了诗人想要还乡的急切心情。虽然“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他们都相距甚远,但是在诗人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两幅快速如流水般行舟于江流之间的情景,回家在瞬息之间。这两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正在陶醉想象之中,无限联想的样子,到此诗文戛然而止,留下了让人遐想的空间,言尽而意未止,余韵悠远。

这首七律,将喜悦之情写的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格调明快自然,感情汹涌澎湃。

后人点评

清人张谦宜: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纟见斋诗谈》卷四)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①,轻薄为文哂未休②。

尔曹身与名俱灭③,不废江河万古流④。

【注】

①王杨卢骆: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轻薄:轻浮浅薄的人。哂(shěn):讥笑。

③尔曹:即你们。这是不客气的称呼。

④不废:不影响。

“王杨卢骆当时体”,王勃的诗突破了宫体诗束缚,风格清新明朗;杨炯的诗大气磅礴,豪迈健硕;卢照邻的诗辞彩富丽,内容广阔,意境清远;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感情悲愤激烈。诗人认为初唐四杰的诗文是当时的诗体,代表了当时的诗文风格。

“轻薄为文哂未休”,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有些轻薄浅俗的人嘲笑四杰的诗文,讥讽不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人写道,那些嘲笑四杰的轻薄之徒,只是一时的聒噪非议,他们最终是身死和非议一同消失,根本不影响四杰那像江河之水,万古长流的名声的。最后两句非常富有哲理性,表明杰出的事物是不会因为外界的污蔑、干扰而改变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尚有村②。

一去紫台连朔漠③,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④,环佩空归月夜魂⑤。

千载琵琶作胡语⑥,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

①荆门:指荆门山。

②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入宫,和亲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唐朝时候还有昭君故址,所以说“尚有村”。

③“一去”句:指的是昭君出塞,不再回来这件事。紫台,指帝王宫殿。

④省识:认识。春风面

⑤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⑥“千载”两句:昭君出塞,戎装骑马,怀抱琵琶,作思归歌《昭君怨》。作胡语,因琵琶为胡人乐器,所以所奏曲皆为胡音。

昭君出塞

这首七律是诗人居在夔州时,遥望数百里外的昭君村,感怀昭君而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人在开首先点出了昭君村的地址。诗人与昭君村相隔数百里,从夔州遥望是看不到昭君村的,所以诗人在这里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勾勒出来雄伟壮丽的景色。“群山万壑”本就非常雄伟壮观,接着诗人用“赴”字突出三峡齐聚一起雄伟气势。接着诗人点出昭君出生在这样一个雄伟奇丽环境包围的小村庄。起笔气势非凡,雄伟壮阔,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像昭君这样的神奇人物。

诗人接着由昭君村写到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用了简洁有力的笔触,概写了昭君出塞这件事情,只两句话十四个字,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痛苦。苍茫大漠漫无边际,好似能吞灭一切。只有昭君青冢在荒漠中遥望大汉,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多么宏阔而悲戚的场面,天地无情,昭君有恨,深沉而深刻,感人至深。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诗人进一步写造成昭君悲剧一生的原因是昏君。汉元帝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宫中女子命运完全掌握在了画工的手里,也因此造成了昭君的悲剧。“省识”二字表明汉元帝只是对昭君图像一扫而过,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因此酿成了昭君一生的悲痛,其中蕴含着愤怒之情。虽然昭君身埋塞外,但她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故国。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诗文以琵琶曲结尾,点名主题,昭君的怨恨在琵琶曲中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来。暗喻昭君千载孤寂之感。“千载”二字为人们留下了长久的思考和追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荒郊大漠,昭君抱琴独奏的凄婉图画,画中昭君紧蹙的愁眉,那么清晰。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起得磊落。(《唐诗品汇》卷八十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①,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②,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③,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⑤。

【注】

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居住。

②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③云鬟(huán):环形发髻。

④虚幌:透明的窗帷。

⑤双照:喻指团聚的日子。

月夜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沦陷的时候,天宝十五年(756)秋,诗人被叛军俘虏到长安,诗人借此诗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人的感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开篇没有写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直接就写到了亲人避难的鄜州,可见诗人急切想要见到家人,心情焦躁不安。因为自己深困长安,今夜,就只能有妻子一个人看月了。那么,家中还有儿女们呢,可以和妻子一同赏月啊。

接着在第二联诗人写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句点明,妻子不是单单看月,而是看月怀念诗人,而此时,儿女都很小还不知道思念父亲,孩子不能分担母亲的思念,这反衬了妻子更加孤单。一个“忆”字饱含了辛酸之情。曾经和妻子在一起赏月、共度难关的日子,可能在诗人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吧。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句诗人想到了妻子独自赏月时的情景。秋雾打湿了妻子的云鬟,月亮的发出寒冷的清辉光,照耀在妻子的玉臂上。这两句表现了妻子独自思念之深,甚至雾打湿衣服,天气渐渐寒冷,还不知道,只想着在远方丈夫的安危。这些完全是诗人想象到的,诗人想象得这样真切,实际也反衬了诗人思念之切。

诗人思念之情达到了极点,不免感伤落泪,于是写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诗人迫切想要结束这种思念之苦的心情。“双照”二字表现诗人对国家平定和家人团聚的希望心情。

这首五律用词委婉贴切、简洁自然,结构严密,想象丰富,笔触细腻真切,感性深沉真挚。用设问、对比等机构全篇,构思巧妙。这首诗虽然借望月抒发离别之情,但内容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的担忧之情。

后人点评

清人浦起龙: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卷三)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④,况乃未休兵。

【注】

①舍弟:杜甫的同胞弟弟。舍,家里。

②断人行:指鼓声响后,就戒严,禁止行人往来。

③秋边:秋天的边地。

④长:总是。达: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从范阳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都处在战乱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就分散在这些地区,战乱中音信全无,于是,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担忧和思念,便作下这首诗寄托自己的心情。

诗人在诗文的开始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苍凉、孤寂单的边塞景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的更鼓阻断了人们的行路,天边的一只大雁在孤鸣。一只孤雁的鸣叫没有打破第一句的沉闷,反倒是以动衬静,反衬了这种沉闷的气氛,使诗人笔下的环境更加单调冷寂。“断人行”点明了社会环境,体现了战事的持续久且频繁,所以道路都受阻。这两句诗烘托了悲哀凄凉的氛围,也点明了诗人写作的背景环境,在这样寂寥的苍凉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描写点题,描写了月夜的环境,也点出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即一个有白雾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清冷。“月是故乡明”,这一句不似写露那样客观描写景物,诗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满了肯定色彩。其实,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分外怀念之情。这两句写得雄健有力。“月是”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即诗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诗人在这样的悲伤环境中想到同胞兄弟们音信全无、生死不知,所以,担忧之情可见一斑,所以,这两句写时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离散,家已经不存在了,感情悲伤真挚。这两句诗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乱中广大百姓的共同的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第五、六句,诗人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忧虑心情。兄弟们四处离散,在平日里寄书就难以保证到达,更何况是现在战乱纷繁的时候呢,所以,亲人生死难料啊,言外之意,充满了诗人的深深的担忧和眷念之情。

这首五律,语约义丰,结构紧密,上下承接自然。

后人点评

宋人王得臣: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峻而体健,意亦深稳,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也。(《麈史》卷中)

赠花卿①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②,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③,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①花卿:指花敬定,本是成都尹崔光远的一个部将,后因平叛立功,但他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卿,是对男子的敬称。

②锦城:即锦官城,这里指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③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锦城丝管日纷纷”,首句写成都城内各种音乐整日里鸣奏着,热闹非凡,“纷纷”二字常常形容一些具体事物,但这里诗人把它用在了抽象的乐曲上,这就把诗人看到的乐器和听到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弦管发出的优柔的靡靡之音。“半入江风半入云”,这句话也是在描绘音乐的效果。乐曲从管弦中出来,飘出花卿家,随着风飘飞到锦江上,飘入白云间。其中,两个“半”字,给诗文又增添了一份活泼和灵动,诗趣更浓,情趣盎然。诗人将无形的音乐化成了有形的事物,生动传神,音乐那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曲调,仿佛就在耳边萦绕。

诗人听着这如此美妙的音乐不禁感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这曲子只能是天上的神仙的乐曲,人间难得一闻啊。而“天上”这里既是虚指仙界,同时,也是在指朝廷,宫廷中的曲子本不应该出现在乡野山城中的,更不应该是“日纷纷”,这些矛盾点,将诗人暗讽花卿的主旨显现了出来。

诗人在这首七绝中,虚实结合,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同时,诗词柔中带钢,意韵悠远,将忠言委婉含蓄地恰当地表达了出来,非常完美绝妙。

后人点评

杨伦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

同类推荐
  •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简介: 红楼韵味,如同酒香,历经两百多年的光阴,两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陈年佳酿,历经时间的发酵和涤荡,愈发酝得鲜亮醇美、既浓且清,引人遇饮难忘、回味悠长。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各悲喜。
  • 朱世忠文存(上卷)

    朱世忠文存(上卷)

    世忠走了,世忠的书留下了。世忠的这四十多万字,权且取名《朱世忠文稿》或者《朱世忠文存》吧,因为了没有写完,很多的篇章也没来得及修改,“稿”字含有草稿之意,未完之意,也含有我们对这位出身微寒、韧性奋斗、性格豪放、学养深厚、谦恭随和、才情勃发、利世利史的朋友英年早逝的惋惜与悲悼。
  • 发现滨海(下)

    发现滨海(下)

    1938年4月,国民党第69军新编第六师高树勋驻进了莒县。此时,日军为了参加台儿庄会战,从莒县、沂水、日照等地撤离。一批共产党员进入新六师工作,新六师开始受到尊重。当时的莒县,是国共两党关系最好的时期,此时,以新六师与国民党莒县政府的名义,开办了莒县战地干部培训班。训练班主任路雨亭是共产党员,他与国民党县长许树声是同学,所以就担任了莒县游击队的政治部主任。当然,许树声并不知道他这个同学是个共产党员。军事训练在新六师受训。讲课的是政治部主任钟辉,他讲红军长征,讲过雪山草地,大家都听呆了,下课后找关于红军的书看。
  •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热门推荐
  • 我是一个老1

    我是一个老1

    和平年代的普通军人,在一些有钱人眼里是穷当兵的,在一些百姓眼里又是国家高薪养的一帮闲人,有这些看法的人在我眼中是极其肤浅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其实只是一群有家不能回,有情难去守的可怜人。这群人中有无畏、豪迈的英雄,有兢兢业业的精英,有得过且过的庸人也有不思进取、不务正业的渣子。当有一天,烽烟起,和平不再,你会发现这一群人,不管是英雄还是渣子,他们全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同一件事--用生命来诠释军人这一词的真正含意。我是李白,恰好是他们的一员,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这群人,就请和我一起进入老兵的世界!
  • 师尊太无所谓了怎么办

    师尊太无所谓了怎么办

    楚以秋变成了她心疼的男配的师尊,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帮助男配摆脱变成工具人的结局,并且在这条路上不断的努力着,最后发现工具人的确不用当了!在楚以秋努力与系统争辩时,不知道为什么男配总是摆脱不了剧情,总是往剧情点上撞,为了保持人设的她,只能强行控制自己的想法,将自己变成一个无所谓的人,但是当男配终于赶上了全文的重点剧情时,她终于忍不住了“你到底能不能听话啊!”男配愣住,看着以秋红了眼眶。在危险来领的那一刻,他的师尊像天神下凡般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那时起他就在心里就暗暗定下了一个目标。不过到了剧情的最后男配他的声音颤抖眼泪大滴大滴的往下流,但是以秋是高兴的,因为她终于成功摆脱了他工具人的命运,这就足矣。he
  • 安迪密恩

    安迪密恩

    在霸主陨落247年后,圣神教会在当年的朝圣者“牧师”的领导下,成为了人类世界的新一代独裁者。而在海伯利安上,一个名叫安迪密恩的死刑犯则从传说中的“诗人”手中接过了一项任务——保护赛博人济慈与“侦探”的女儿,因为这个200多年前消失在光阴冢中的孩子将成为全人类的救世主。
  • 骊姬传奇:毒女归来
  • 热门小炒集锦

    热门小炒集锦

    李宏编著的这本《热门小炒集锦》让您可以只用“炒”这一种烹饪手法做出千般美味。书中的每一道菜的原料都是很容易买到的,所用厨具也都是居家常备的锅碗瓢盆。一书在手,健康美味全数收录,一定会让厨房变成您展示厨艺的舞台,让餐桌变成您家里最温馨的美味天堂!
  • 快穿男神请轻宠

    快穿男神请轻宠

    打脸那些自以为是的重生女,顺便撩一个漂亮的小哥哥,和他结婚,她一直以为自己撩的小哥哥是一只小奶狗,可谁知道,奶狗的外表,内心却是一只大狼狗。
  • 暴君毒妃:夫人请矜持

    暴君毒妃:夫人请矜持

    重生后的时童彻底信奉了一个字:狂。世人辱她,轻她,笑他,欺她,贱她,“通通毒死!用最毒,最慢的,我就要看他们,怒我,恨我,跪我,求我,却不得的样子。”设百毒宴,立百毒园,连自己都浑身是毒。可如此毒的一个小姑娘,偏偏合了暴君胃口。时童很纳闷,“我不但毒,还狠,你又是个暴君,知道怎么养蛊王么?我们两个在一起,不是你死就是你亡。”谁料,暴君不接招,“丫头此言差矣,一山不容二虎,但可以一公一母~”时童上房揭瓦,暴君与他人把酒言谈,谈的便是自己夫人有多活泼开朗,乐观可爱。时童豪掷千金,暴君却说自己夫人体恤百姓,福泽天下。时童一怒,扑倒暴君声声质问,“我哪里好!我改!”暴君翻身,“夫人,要矜持,这种事情,为夫主动就好。”
  • The Querist

    The Queri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侠义榜

    侠义榜

    天降流星,侠义榜出世!一个文弱青年丁耒,从此踏入武林至高道路。这个世界,是为架空。穿梭世界:大明世界,大唐世界,西汉世界,春秋世界,每一个世界,每一部历史,每一部传说,都有我,丁耒。天下之大,没有朋友,没有酒,怎么叫做武侠?这个世界没有妖魔,但别的世界却有。这个世界太多人性复杂,杀戮,孽缘,前世今生。问剑在何方,我丁耒一剑破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