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300000017

第17章 抢滩英伦(2)

在赢得与马克斯维尔的第一次战争之后不久,不甘心仅仅做一个合伙人的默多克,立刻脱下了“游侠”和“骑士”的外衣,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要将《世界新闻报》完全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

为了能取得《世界新闻报》的控制权,默多克精心布局,并采取了一系列不合常规的做法:首先,他打破“股份不超过40%”的保证,购买更多的股票,最终控制了49%的股份;紧接着,他又不顾合同约定,逼退了董事长威廉爵士,并命令该报总编辑缩减采编人员以减少费用:同时,默多克还对新闻行业中的“采编权独立”原则置若罔闻,常常直接干预报纸内容。

就在收购完成的第二天早上8点,默多克大模大样地走进了位于布里弗大街的《世界新闻报》办公大楼。在办公室里,默多克发现了一件让他非常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位在办公室负责清洁工作的小姐正坐在董事长的办公桌上喝茶。在默多克看来,这家公司的实际状况比卡尔所说的要槽糕得多。“这可能会使我们破产的,”他后来说。因此,他不得不着手进行一次根本、彻底的改革。威廉爵士的儿子后来指出:“他的这种说法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显然,如果默多克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是可以使他破产的;但实际上,他从卡尔家族得到的这笔买卖,在他的生活中是最大的飞跃之一。”

在默多克胜利之后,德雷克·杰克逊仍要将股票脱手,即使价格已经下跌。默多克在1月21日给威廉爵士的一封信里写道:“亲爱的卡尔:非常高兴昨天又看到了你,觉得你看起来要好多了。卡尔,我在这里告诉你,我现在准备买一些杰克逊的股票,可能是100万。我目前还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金,但我必须收回它们。此刻我不想让你感到不安,但我认为我必须首先告诉你。这不会改变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很快,默多克就控制了49%的股份,并开始露出他的“牙齿”。他着手彻底改变报社的结构和人员。他解释道,因为卡尔的管理方式已经过时,没法取得成功,改革迫在眉睫,很有必要。他说,作为新主管,他必须对股东有所交代,确保公司正常运转和盈利。事实上,报纸的衰弱不能全部归咎于卡尔的管理不善。商业电视的蔓延是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中产阶级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数增长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20世纪60年代是“彩色杂志的10年”。各报都被迫以星期日的副刊招徕读者;而《世界新闻报》选编的文章——色情的和说教式的,论文、小册子的和保守派的大杂烩——开始不受读者欢迎。

在取得更大的股份之后,默多克开始谋划如何摆脱卡尔家族对报社的控制。3月7日,默多克又给威廉爵士写了封信抱怨说,卡尔与高层经理人员的接触太多了。尽管许多高层经理人员是卡尔多年的朋友,默多克还是坚持卡尔今后只能通过他与这些经理人员接触。“事实明摆着,我相信你我都知道这一点,这种性质的公司只能有一个行政老板。

作为总经理(而且控制着多数股权),这个人必须是我。”默多克在信中要求卡尔辞去集团公司附属公司的一切职务,以避免在指挥环节上存在任何混乱。默多克还把卡尔的儿子派往澳大利亚接受“严格的培训”。默多克的目的是把儿子从父亲身边给支走。而在澳大利亚,这个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事做。

但默多克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逼迫卡尔让出董事长的位置。3月8日,卡尔由直升机送往伦敦接受紧急治疗,这是默多克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最好机会。尽管默多克曾经作出过书面许诺,并向股东们保证威廉爵士将继任董事长,但他并不想信守自己的承诺和保证。默多克驱车来到卡尔的家中,当时卡尔在家中养病。默多克告诉卡尔,他希望他让出这个职位。卡尔由于病得太厉害实在无法抗争,极其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一最后通牒。他告诉总编辑萨默费尔德:“许多年来,我一直是把报社看作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假如我和默多克意见不一致的话,就不可能给人带来快乐了。我决定辞职。”

1969年6月,卡尔宣布辞职。在一次董事会上,默多克被选为董事长。卡尔家族感到他们被出卖了。默多克最初同意他不会将自己所持股份超过40%,而卡尔家族的成员将保留董事长的位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卡尔家族才同意了默多克的介入。但是,默多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撕毁了这一协议,买了杰克逊的股票,并最终将卡尔家族排斥在外。“这笔交易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威廉·卡尔后来说,“卡尔家族为默多克如此艰苦地战斗,指望的是他尊重它。”

除了控制报社的股份和管理权,默多克还要控制报纸的内容和经营方针。但是,《世界新闻报》的主编要比威廉爵士难对付得多。自从二战结束以后,萨默费尔德就一直在这份报纸工作。在威廉爵士的领导下,他被允许按自己的方式办报。但是,默多克根本不看重萨默费尔德,默多克把他看作是一个自命不凡、自鸣得意的势利小人。萨默费尔德被告知不能再按照他过去喜欢的那种独立的编辑作风行事。默多克向萨默费尔德保证,如果他离开,将得到适当的补偿。

默多克从来都不能容忍一个主编自行其是,按自己的观点发表文章。“作为老板,最终对报纸的成败负责的就是我一个人。”默多克在1969年时曾这样说,“既然报社的成败取决于它的编辑方式,当我看到有办法能加强编辑方式时,为什么我不能干预呢?那让我来做什么呢?

闲坐在那儿,眼看着报纸走下坡路?胡说八道!这就是《世界新闻报》开始衰败的原因。”

默多克命令萨默费尔德解雇一些报纸的专栏作家和记者,如负责写航空方面报道的道格拉斯·巴德尔——英国的战斗英雄,由他来挑选继任者。他还通知萨默费尔德,未经他的同意,不能向国外派记者。当萨默费尔德抱怨时,默多克说:“我大老远从澳大利亚来这里,不是为了不干涉。你要么接受,要么走人!”

1969年夏,萨默费尔德在西班牙度假,默多克对报纸的版面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萨默费尔德匆匆地赶回伦敦,尽管他非常反对默多克的命令,但单枪匹马的他却不能改变什么。

1970年1月,默多克解雇了斯塔福德·萨默菲尔德。默多克说,他实在受不了萨默菲尔德自以为是的编辑理念。虽然默多克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他认为值得。默多克现在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这家报纸。萨默菲尔德也没有不快,自卡尔家族不再统治这份报纸后,他就失去了对报纸的兴趣。他怀念原来那种充满友情的关系,而不是默多克固执而强硬的领导方式。

在经历了“增加股份”、“逼退董事长”、“解雇主编”这三大战役之后,默多克如愿以偿地成为《世界新闻报》真正的主人。

为了让《世界新闻报》迎合读者口味,掌握实权后的默多克开始大量地采用耸人听闻的报道,这一点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默多克坚持强调,他只能为公众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他的报纸销量猛增而竞争对手一落千丈的事实证明,他的策略行之有效。《世界新闻报》在默多克的主持下开始起飞了。

1969年,默多克因为一个故事卷入了英国一场重要的争论并在讽刺性杂志《私人侦探》上博得了“色情发掘者”的名声。从那以后,这个名声就一直伴随着他。这是个传统的《世界新闻报》的故事。

1962年,一名美丽的应召妓女克莉丝汀·吉勒与当时英国国防大臣约翰·普罗富莫以及苏联海军武官尤金·伊万诺夫的风流韵事使得哈罗德·麦克米伦政府非常难堪。普罗富莫向下议院撒谎,否认有这么回事。后来他不得不承认时,只好辞职。辞职后的普罗富莫在伦敦东区与穷人一起工作了6年,这种努力和真诚的忏悔行为使他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在默多克的指挥下,《世界新闻报》在丑闻甚嚣尘上时付给吉勒2.3万英镑,购买他们鬼混的细枝末节,并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和渲染,使这件丑闻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由于这个缘故,《世界新闻报》收到了监督报刊行为的半官方机构新闻工作者理事会的谴责。尽管如此,但默多克并不打算悔改,反而变本加厉。1969年夏天,吉勒到处兜售这个故事的新版本。为了增加报纸的销量,默多克再次出资2.1万英镑购买这个重新加工的故事。

此次事件,《世界新闻报》的性加丑闻的办报特色开始举世闻名,但也有很多公众对这种以赤裸裸的性描写和炒作丑闻来招徕读者的办报风格表示谴责。例如,英国天主教重要的高级教士希南红衣主教就明确表示不喜欢这个连载故事,对《世界新闻报》的玩世不恭和贪婪表示震惊并对普罗富莫“这位优秀的人”表示关心。对此,默多克不以为然,他说:“人们可以尽可能对我嗤之以鼻,但我的报纸多卖了15万份。有了这个,我别的什么也不在乎。”这话很坦率,购买吉勒的自传就是为了多卖报纸。在一次电视采访中,默多克承认,普罗富莫可以得到原谅,但他的行为不应该被遗忘。

《太阳报》易主

尽管在《世界新闻报》上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默多克并没有停止兼并的脚步。在他的传媒帝国的版图上,他需要不断地开疆拓土。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的报纸出版业非常糟糕,许多报纸或是亏本生产,或是赢利微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刷工会对资方的影响太大。由于劳资双方经常处于荒唐的对峙状态,出版商通常屈服于工会的要求。

默多克的《世界新闻报》也不例外。在布弗里大街的《世界新闻报》办公室里,默多克发现给工人们支出的工资过多,印刷车间混乱不堪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他决定改变这一状况,并试图让印刷机和工人不要停息。由于《世界新闻报》只是周报,于是默多克想在伦敦再买下一份日报,好让工人们天天都有事干。但是,默多克朝思暮想的《每日镜报》毫无出售的迹象。于是,他找到《联合报》的老板洛德,罗斯尔,想从他手中把这一份处境很艰难、发行量也不怎么多的小报买下来,但遭到了拒绝。

这时,一份正走下坡的报纸《太阳报》恰巧给了默多克一个得手的机会。后来默多克回忆说,上天好像总是眷顾他,事物总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

《太阳报》前身为《每日先驱报》,是《镜报》集团总裁胡佛·卡德莱普的“宝贝蛋”。《每日先驱报》曾经是一份内容严肃的左翼报纸,它的一半由英国工会代表大会所拥有。20世纪30年代,《每日先驱报》曾经自诩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但从二战后开始,它渐渐衰落了。

1961年,胡佛·卡德莱普买下了它。1964年,《每日先驱报》更名为《太阳报》,从此获得新生。它的读者主要是战后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这个“成长的一代”渴望有一份新的、更有综合性的大众化报纸,来反映他们的价值观。然而,好景不长,到1969年,《太阳报》的发行量从150万份降到85万份。它与之前的《每日先驱报》一共消耗掉了《镜报》集团公司1200万英镑。股东们不耐烦了,授权董事会马上卖掉它,或是干脆关门了事。

消息一传出来,马克斯韦尔又坐不住了,他第一个出价。1969年夏,他做出一个有意接受的样子,还很诚恳地保证说,如果他买了这份报纸,就将削减报纸的预算,裁减人员,并保持较低的发行量,这样就不会威胁到母公司镜报集团了。《镜报》集团的董事们很高兴,差一点没有把报纸白送给马克斯韦尔。他们最后让马克斯韦尔付5万英镑的预付款,然后再根据报纸今后的发展情况,交25万英镑到50万英镑。

但是,工会领导人不干了,他们不希望损失几百个工作岗位,因而本能地拒绝了马克斯韦尔。20世纪60年代末期,伦敦报纸出版业的工人积累了很强的力量,可以和报纸的老板们抗衡。如果哪家报纸的工人所得的待遇稍低,行业工会就可能以罢工相威胁,出版商通常屈服于工会的要求。这使得伦敦的印刷工人成为全英国工资水平最高、纳税最少的工人。

工会明确向《镜报》集团表示,如果将报纸卖给马克斯韦尔,就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该集团另外一份报纸的工人也发出了这样的威胁。

1969年夏,马克斯韦尔本人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他计划把他的珀加蒙出版公司卖给纽约的一个财团莱斯科公司,价格是2500万英镑。但莱斯科公司此时打了退堂鼓。这样一来,马克斯韦尔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太阳报》中,他的处境不太妙,于是萌生了退意。

这个时候,默多克又一次适时地出现了,开始与死对头马克斯韦尔的第二轮交锋。如果马克斯韦尔当时不能与工会达成协议的话,《镜报》集团就不敢将《太阳报》给他。而默多克则向《镜报》集团保证说,他能够做到这一点。

尽管《镜报》集团确实想和马克斯韦尔达成交易,但工会对马克斯韦尔的态度让《镜报》集团感到很难办。工会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决不允许公司关闭报纸,让工人失去工作。而默多克准备保留报纸,挽救他们。这样一来,默多克赢得了工会的支持。

这时,默多克已经开始估算这份报纸的价值了。由于之前《镜报》集团给了马克斯韦尔一个“白送”的价格,所以也很难再厚着脸皮痛“宰”默多克。默多克自然也要求同样的条件,《镜报》集团起初拒绝了,但最终还是给了默多克这个最低价。也就是说,他只支付了5万英镑首付款,以后每周再付2.5万英镑,累计最少要付够25万英镑。如果报纸继续盈利,最多支付50万英镑。

几年之后,《太阳报》的发行量超过400万份,而读者远远超过这个数目,默多克可以说赢得每位读者只花了几个便士。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的美国,赢得1个读者要花多达1000美元。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默多克这次都算捡了一个大便宜。

咄咄逼人的“擦屁股纸”

同类推荐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大清帝国土崩瓦解,只给那些清朝的臣民留下一根阴魂不散的辫子。他们就像捍卫最后的战旗一样保存着自己的辫子,以此为没落王朝的僵尸守灵。作为遗老遗少的后代,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备受皇上恩庞,出任兵部侍郎。而王国维家族早年随宋高宗南渡,他自己为末代皇帝溥仪之师。溥仪出宫后,他与陈寅恪受聘于清华国学院,早年交往、共同游历使两位饱学之士结成莫逆之交。在现代文明摧枯拉朽的冲击下,两位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经历过怎么的煎熬与阵痛?怎么的绝望与悲悯?十余万字的篇幅,80余张珍贵的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两条纠缠在一起的民国的“小辫子”,发人警醒,令人深思。
  • 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介绍了,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也称杰克·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的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为止。肯尼迪在1946-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和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
  • 中华药圣李时珍

    中华药圣李时珍

    本书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内容包括:杏林世家、苦读不为考、求真方敢疑《本草》、不取亦取医病患、楚王亲求贤、格物致知游神州等。
热门推荐
  • 我的回合抽卡

    我的回合抽卡

    献祭-杂物卡龙骨,获得骨龙*1骨龙类型:召唤卡魔力消耗:9效果:召唤一只不死的骨龙。固有属性:压制lv5“召唤,骨龙!”庞然大物拔地而起,路人震惊,美女倒贴,从此走向人生巅峰。……“胡昊开工了。”胡昊擦了擦嘴角的口水,继续搬砖(??ˇ?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极御剑

    皇极御剑

    吾持此剑,而御皇极。尸山血海,定鼎九州。一式横扫江湖斗,三式初成百夫愁。五式练就朝堂忧,七式乱刃万军谋。情爱痴缠,离乱别恨,嗔怒贪欲,恶念难断若说道,唯有慢慢道来。
  • 斯文不败类

    斯文不败类

    夏念之也曾有过怀揣少女心事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试探盛痕。“当初你出手帮我,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我呢?”彼时,如山堆积的文件旁,盛痕随手寥寥几笔,铁画银钩间,决定无数上亿投资的生死。夏念之殷殷望着他,他头也不抬,便给了她答案。“夏念之,一个成功的商人,是不会在交易里,和交易对象谈感情的。”经此一役,夏念之再不敢问。
  • 提高为人处事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为人处事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为人处事很重要,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问题是如何才能提高为人处世的水平,让为人处世的能力,真正成为搭上人生顺风车的助力。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人,都应该拿出一副低调的处世姿态。以此为原则决定处事方式的取舍,可以避开许多不必要的人生障碍,人生的路会因此顺畅许多。
  • 俏皮军师之大学那点事

    俏皮军师之大学那点事

    她,是个活在二次元的腐女子。她,是个生在三次元的好闺蜜。她,人生只需要吃喝动漫便足以,而她,除了吃喝嫖赌骑射喷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自家闺蜜的终身大事。大学那点事,一群人的胡搅盲缠一堆人的乐事趣事。哼哼,是谁说这二次元的腐女子就找不到三次元的真情感呢?看她这军师大人如果当这个俏皮红娘。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孔子的故事》中的孔子并不因为李长之在文献上的言必有据而显得古板无生气,恰恰相反,在他的笔下,两千五百余年前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经常活跃在字里行间。
  •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本书遴选《史记》中最为人称道的精华篇章,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暂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
  • 斯卡文的赞歌

    斯卡文的赞歌

    杰特是第一个绞杀且吞噬穿越者记忆的鼠人,凭借这些优势,他在魔鼠废都的政治地位扶摇直上,待杰特掌权之后,便在千万武装到牙齿的鼠辈饥渴难耐目光中,将爪子指向繁华的地表世界,宣布道:“吾等可取而代之!”
  • 我带自己打网游

    我带自己打网游

    昔日虚拟网游大神遭人设计横死街头,穿越到同样遭人设计横死街头的女孩身上。新的旧世界带来了不同的人与事,看张陆离如何带领自己走向游戏巅峰,查清事实真相!(玩梗、怀旧、电竞都有,一开始当做自嗨,现在想大家一起嗨,前期文笔粗糙,我会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