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300000013

第13章 看不见的手——市场篇(2)

“公共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当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处置公共资源时,真正的公共地悲剧才会发生”。“公共地悲剧”更准确的提法是:无节制的、开放式的、资源利用的灾难。

■ 提倡市场机制,反对干涉经济——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指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曾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

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人这一观念出发,对经济自由放任的理论和政策,第一次做了系统阐述,并使之成为该书的一个重要思想贯穿于始终。他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他反对限制经济自由的重商主义政策和封建制度,主张自由放任,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要求取消封建性的手工学徒制和居住法,使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要求取消妨碍土地遗产分割的法律,使土地能够自由买卖;要求取消政府对工业和国内贸易的干预和管理,如取消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专门公司等,使商品生产、交换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这种自由放任的思想和主张,对当时正处于由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英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无疑是一种促进。其后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还继续盛行了100多年。但经济自由主义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这一观点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而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在很多人看来,经济自由主义意味着不要政府或自由放任,甚至等同于无政府主义。这是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误读,并且常常在实践上导致对经济自由主义的滥用或否定。

在一些研究西方近现代经济学史的学者那里,整部西方经济学史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思潮消长、替代的历史。事实上,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各个经济学流派的哲学基础上,可以看出整个西方经济思潮也是一部自由主义的兴起、发展的历史。即使是国家干预思潮(个别除外),也遵循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对坚持私有财产制度,强调经济个人主义和自由企业制度,追求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均衡或和谐。

我们认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两种对立的传统:

一种为建构理性主义传统,认为政府有意识地控制和指导是个人经济自由的保证,自由放任会导致自由的丧失,人类所有的制度都是人们有意识地设计或发明的产物,强调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另一种则是演进理性主义,或自发秩序传统,认为在恰当的法律规则约束下,每个人自发的经济活动,追求自身利益,便可促成社会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生成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强调要限制政府的干预。

这两种传统的差异根源于对理性作用的认识不同。

建构理性主义传统假定,人生来具有知识和道德的秉赋,认为理性具有至上的地位。因此凭借理性,个人足以知道并能根据社会成员的偏好而考虑到型构社会制度所需要的境况的所有细节,这使人能根据审慎思考而型构社会经济制度,在哈耶克看来,这是一种“知识的自命不凡”。

而演进论者对人的理性之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理性的滥用。他们认为,只有在累积性进化的框架内,个人的理性才能得到发展并成功地发挥作用,即个人理性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生活进程。

在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发展的谱系中,前者有李斯特、凯恩斯、托宾和斯蒂格里茨等代表人物。所谓的自发秩序传统,则认为包括惯例、规则和制度在内的人类秩序,都并非是由于人们理性地预见其利益而谨慎设计的,而是不同的行为主体在追求各自的目标时不经意的结果。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弗格森的话来说,是“人类行为的后果,但不是人类设计的结果”。它在过去的3个世纪里分别有3个重要的代表人物:18世纪的斯密、19世纪的门格尔和20世纪的哈耶克。

■ 如何从阿司匹林变成汽车?——萨伊定律

百货公司经理前来检查新进售货员的工作情况。

问:“你今天有几个顾客?”

答:“一个。”

“只有一个吗?卖了多少钱的货物呢?”

答:“5.8万美元。”

经理大吃一惊,要售货员详细解释。

售货员说:“我先卖给他一枚钓钩,接着卖给他钓竿和钓丝。再问他打算去哪里钓鱼,他说到南方海岸去。我说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于是他买了那艘6米长的小汽艇。我又说他的汽车也许拖不动汽艇,于是我带他去汽车部,卖给他一辆大车。”

经理眉开眼笑,问道:“那人来买一枚钓钩,你竟能向他推销掉那么多东西?”

售货员答道:“不,其实是他老婆偏头痛,他来为她买一瓶阿司匹林的。我听他那么说,便告诉他:‘这个周末你可以有足够的自由。你为什么不去钓鱼呢?’”

从阿司匹林到汽车,每一个供给都会创造需求,也会创造销售的机会。其中“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恰好体现了萨伊法则。

萨依定律也称做萨依市场定律,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里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也就是“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定律得名自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不过萨依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虽然当今经济学教科书已将其内容删去,但是还有不少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还是依据萨依定律而做出结论的。

对于“萨伊定律”简单的理解就是“供给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认为,一种商品要由另一种商品来购买,因为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那么,一种产品生产出来,与它价值相当的其他产品就有了销路,也就是创造了一定的需求。所以,社会上某些产品供过于求的原因不在于货币不足,也不在于需求不足,而是因为能与之相交换的其他产品太少了,因此应该扩大生产,以实现供需的平衡。

由此,萨伊提出这样的观点:①生产越多,产品越多样化,销售状况会越好,经济状况会越好,经济会越繁荣。②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对外贸易,我们在购买国外商品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国商品的生产与销售。③国家的政策重点在干如何促进生产的发展,而不是鼓励消费或进行贸易保护。

同类推荐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必须想清楚中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多改革举措都是手段,最重要的是目的。浙江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它不仅是路径选择,更主要的是让老百姓致富。
  •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过去30年,"中国制造"靠的是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和便宜的价格,创新的动力不足,如今,中国身处一个新的时代,低成本优势渐渐难以维持,且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那么,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什么?这本书将以相当大的篇幅探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 经济的逻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经济的逻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经济学家永远在寻找人们观察不到的生活逻辑,以及形成该逻辑的看不到、数不清的理性决定。一本书,将经济那点事儿说清楚。
  •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数千年形成的民族性格成为制约中国人更加富有的阻碍。突破它,需要强大的中产阶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产之前先要树立中产意识。这是物质上富有之前先必须做好的精神准备。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被封杀的抒情

    我被封杀的抒情

    大岛渚是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齐名的国际巨匠导演,日本新浪潮电影领军者,作品屡获戛纳电影节、日本电影学院奖等大奖。大岛渚用细腻而深刻的文字,展现了他银幕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无论是与妻子的爱情故事,还是与友人的前尘往事,在他笔下都深情款款,极富诗意。
  • 罗门引

    罗门引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一世身负血海深仇;二世杀戮染血恨报仇;短短二十年,却为两世人。可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却只有他。三生缘,来世还。
  • 盗天之石

    盗天之石

    有一群人妄求主宰自己的命运,与苍生争,与天地斗。其后来者源源不绝,痴狂之心代代不息。谁知有不知悔改者,居然学得修炼之术,其自称为修真者。
  • 谜案故事

    谜案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同时也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让一个白天是绅士的人,晚上变成一个恶魔,释放身上的邪恶。这部作品被称为心理小说的先驱,书中“Jekyll and Hyde”一词甚至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影响力可见一斑。本书选取的另一篇小说《自杀俱乐部》描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也充满奇特的想象,十分精彩。斯蒂文森的作品虽然写于一百多年前,但是仍然符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口味。故事通俗却不流于俗套,行文严肃却不失幽默,在通俗类小说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 予君长生

    予君长生

    本以为她已经没有什么能再失去的东西,可是直到那天,魔宫破魔族陨,倾心的人拿着长剑戳进心窝。纪川:“我叫纪川,纪念的纪,山川的川。”席清晏:天可补,海可填,山可移,然,你之于我心,千秋不变!
  • 中国法治之路

    中国法治之路

    宪政是当代一种比较理想的政治制度。它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一大文明成果,是各国人民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是宪政?它包含哪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如实行宪政,在政治制度上需要作哪些改革?需要解决哪些理论认识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现在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本书就这些问题探讨充分,并就中国宪政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 山沟皇帝

    山沟皇帝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根据书友反馈,本书节奏超快,三章就称帝,动不动就倾国之战……)欢迎加入VIP群:31779983
  • 蚀骨1

    蚀骨1

    我讲述不是杀人,是被杀;我解剖的不是尸体,是人性。人就像是一面镜子,一切都是反的。我管善良叫看似邪恶,邪恶叫看似善良。一书包含十五个原创悬疑剧本,情节波折,节奏顺畅,一悬到底,矛盾突出,逻辑合理,深度哲学,社会百态,刻骨悬爱,有一样没做到都算我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