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500000057

第57章 两千年来的铭记:奥勒留的沉思(5)

别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将使我们忽略了观察我们自己的各种能量,所以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关主旨、偏离主线的想法和欲念,以集中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思想来完善自身。

意大利最有名望的诗人与智者但丁的趣事,给了那些东张西望的人一个教训:

在参加教堂的一次仪式时,但丁因陷入了的沉思而在举起圣餐时竟忘了下跪。他的几个对头见状,立刻跑到主教那里告状,说但丁有意亵渎神明,要求严惩。

但丁被带到主教那里,听完指控以后,但丁平静地回答说:“主教大人,那些指控我的人如果像我一样,把眼睛和心灵都对着上帝的话,就不会有心思东张西望了。显然,在整个仪式中,他们都心不在焉。”主教听了之后觉得无法“严惩”但丁,那些对头面面相觑。

但丁虽与古罗马时代相隔甚远,但道理是相通的。心无旁鹜,专心向“神”,才能完善自身。

行恶之人也是对自己行恶

有时你要使你十分单纯。有什么人对你行恶吗?那他也是在对他自己行恶。有什么事对你发生吗?没有什么奇怪的,那亘古以来就从宇宙中发生的一切是为你而发生的。你的生命是短促的,你应专注于利用现在,并且在你的放松中保持清醒。

那做恶者也是对他自己做恶,那做不义之事的人也是对他自己行不义,因为他正在使自己变坏。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行恶之人因为做了恶,别人受到了伤害,自己成了恶人。别人遭到了恶,自己也受到了恶。

不必怨恨恶人太多,恶人自有恶果。不必对周围的事态大惊小怪,不妨简单一些,看淡一些,万物一理,一切都会自生自灭。

没有书的人是半裸的人

一个是没有一件紧身外衣的哲学家,这是一个半裸的人,在物质财富上赤裸裸。他说,我没有面包,但我与我的理性同在。

另一个是没有一本书的人,这也是一个半裸的人,在精神财富上赤裸裸。他说,我不从我的学识中获取衣食,我与我的理性同在。

——《沉思录》

烛下解读

有智慧的人,没有财富,他依然自得其乐,因为他找到了理性。有财富的人,没有智慧,他也仍然自得其乐,因为他的理性就仅限于享乐那么多。

有一次,但丁遇到一个亲王的宠臣,这个宠臣问但丁:“你聪明绝顶,但是贫穷;我虽然愚蠢,可是富有。这是怎么回事呢?”但丁冷笑着说:“是因为你追随亲王,而我追随了自己。”

当古希腊的智者毕阿斯的城邦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重要人物斯提尔波,他的家乡麦加拉曾被狄密提利的军队占领。斯提尔波面无惧色地站在废墟之中,狄密提利下令赔偿斯提尔波所损失的财产,并要其提供一份所损失财产的清单,斯提尔波却回答:“你不用赔偿我,因为我并没有丢掉任何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曾经有人问梭伦:“作恶的人往往富裕,而善良的人往往受穷,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梭伦回答说:“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有人曾与犬儒主义的中流砥柱第欧根尼一起谈起一位财主,问第欧根尼那位财主是不是富有?第欧根尼回答说:“我不知道,只晓得此人很有钱。”“那你就是说他是富翁啊!”第欧根尼纠正说:“富翁未必有钱,有钱的人未必是富翁。”

奥勒留、但丁、毕阿斯、斯提尔波、梭伦、第欧根尼的言行再明确不过了:宁愿做一个在物质财富上赤裸裸的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精神赤贫。

快乐地接受必然

先前熟悉的词现在被废弃了,过去声名显赫的人现在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忘却了,因为一切都将过去,即使变成一种传说,也会逐渐地被完全忘记。不管是那些以各种奇异方式引人注目的人,还是默默无闻的人,一旦他们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他们就死去了。即便赋予他们一种永恒的纪念,那也只是一个虚无。

惟有一件事才是实在的:正直地思想,友善地行动,诚实无欺并陶冶一种性情,即快乐地把所有发生的事情作为必然的、正常的、来自同一个原则和根源的事情来接受。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奥勒留向我们呼吁:自愿地把自己交给命运女神吧,让她随其所愿地把你的线纺成无论什么东西吧。一切都只是持续一天,持续那记忆者和那被记忆的东西。

无论是多么盛行的词句、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成为了虚无,这是一种必然。既然都是存在、发展、灭亡的必然,我们就应该正直地、顺其自然地走完它,快乐地在必然中随本性飘散。

透过下面的情境,更能为我们透彻地解读: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

“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点头:“随喜!”

随时、随性、随缘、随喜,随本性而生,随心境所愿,此种人生境界,正是奥勒留追求的最实在的事情。

苟且偷生的人不会比早死的人获得更多

那些贪生怕死的人,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比早死的人获得了更多的东西吗?他们肯定最终也得躺在某个地方的坟墓里。

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的,不要把寿命看做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东西,看一看你之后的无限时间,看一看你之前的无限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如果活得没有价值,活得不快乐,那么活三天与活三代真是没有什么差别,活三代的比活三天的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生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主体对于生命过程的满意与否。如果一个人活的时间很长,但却是一辈子闷闷不乐、浑浑噩噩,可以说只是作为一个生物而苟且偷生。这样的人生即使延续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个体也还会是一个样子,群体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整个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什么更加文明的进步了。

寿命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快乐的生活。因为重要的不是拥有永恒的生命,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是否拥有活力。

正如伊壁鸠鲁所说:贤者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既不把生存看成坏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灾难。贤者对于生命,正如同他对于食品那样,并不是单单选多的,而且选最精美的;同样地,他享受时间也不是单单度量它是否长远,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

因此,寿命对我们来说不是最有价值的,珍惜当下的时间去做使自己满意的事,才是对生命的负责,对生命的尊重。当然,活得越长,我们就越有机会去做更有价值的事,前提是不要苟且偷生。

别把施惠记到对方的帐上

有一种人,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后,就把它作为施惠记到对方的帐上。

还有一种人,他不准备这样做,但还是在心里把对方看做是他的受惠者,而且他记着这件事。

第三种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知道他所做的是帮助别人,他就像一株生产葡萄的葡萄藤一样,在它一旦结出它应有的果实以后就不再寻求更多的东西。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奥勒留还进一步解释说:同样的,一匹骏马在它奔跑过以后,一只猎狗在它叼回猎物以后,一只蜜蜂在它酿造蜂蜜以后也是这样,不再寻求其他的东西。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很自然地继续着自己正常的本性运行。

哲学大师第欧根尼对此也深有感触:

他为了充实自己的学习,曾经四处云游。有一天他来到了河边,由于水深流急,不敢淌过河去。恰好有个好心人见他为难,就把他背到对岸。

哲学家大为感动,不断夸奖好心人,并歉意地说自己身无分文,没法报答他。这时好心人又看见有人在对岸,于是又帮那个人过了河。

第欧根尼这时候明白了,他说:“看来我不用感谢你,因为你根本就不在乎我的名望,帮我只是本性驱使罢了。”

本性使然的人,在做善事时,甚至不会察觉自己是在行善,而只是认为自己做了原本就该做的事,要求对方回报的念头连闪现都不会有了。

在“想着神”中得到快乐和安宁

如果你在履行你的职责,你做人的职责,那么不管你是冻饿还是饱暖,萎靡还是振作,被人指责还是被人赞扬,垂垂老矣还是朝气蓬勃,在你看来,这些现象都毫无差别。

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活动之一,我们的生命之旅要经过这一活动,所以在这一活动中做好我们手头要做的事就足够了,而不必受它们的影响,它们都是一样的。

在人生的无数个社会活动中,你必定在一件事情中得到快乐和安宁——即想着神。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在我们的人世间,任何真理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它会在一个方面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奥勒留的哲学思想也是如此,我们要从中提炼出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智慧。他在这里就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得到快乐和安宁的途径:想着神。

在我们看来,想着神,就是用一切的善去关照心灵、关怀思想、关爱自己的灵魂。因为神是善的,始终想着神的善,我们就会被善的思想所熏染,被善的生活所包围。否则,就难免会被恶缠住自己的灵魂和身躯。

下面的这个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有一个雕塑家相貌原本是不错的,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面貌越来越丑了:神情、神态变得“狡诈”、“凶恶”、“古怪”了。

他遍访名医,均无办法。因为,吃药也好,整容也好,都无法医治五官之间的“关系”,无法医治一个人的愁眉苦脸,无法医疗“满脸横肉,凶神恶煞”。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一座庙宇时,把自己的苦衷向长老说了。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必须为我先做一点工作——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像。

雕塑家接受了这个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宽仁、正义的化身。雕塑家在塑造过程中不断研究、琢磨观音的德行言表,不断模拟她(他)的心态和神情,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他在潜意识中就把自己当作观音了。

半年后,工作完成了,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已经变得神清气朗、端正庄严。

他感谢长老治好了他的病。

“不”,长老说,“是你自己治好的。”

至此,雕塑家已找到了原来“变丑”的病根——过去两年,他一直在雕塑夜叉!

这就是“想着神、想着善”和“想着鬼、想着恶”的不同结果。

经常地回到哲学吧

如果你同时有一位继母和一位生母,你要对继母尽责,但你还是要不断地回到你的生母那里。现在就把宫廷和哲学比作你的继母和生母,经常地回到哲学吧,在它那里得到安宁,通过它,你在宫廷中遇到的事情,在你看来就是可以忍受的了,你就会在宫廷中表现出忍耐。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虽然奥勒留的比喻有些生活化,但它的寓意确实十分有道理。经常地回到哲学,才能见到心中的神明,才能提高自己的悟性,平静地看待人生。

下面的一段对话,也会给我们一点启发:

有一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瞪大了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看不见的,并不代表没有。不是它不存在,而是我们看不见。要想看得见,就要“点燃蜡烛”,就要“回到哲学”。

使外表赤裸之后再去判断

面对肉类这样的食物,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这是一条鱼、一只鸟、一头猪死去的身体,这种饮料只是一点葡萄汁,这件紫红袍是一些血染红的羊毛。如此的印象使我们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我们在生活中恰恰应以这样的方式看待和做一切事,对于那些看来最值得我们嘉许的事物,我们应当使它们赤裸,应当更加注意它们的无价值,应当剥去所有赞誉它们的言词外衣。因为外表是理智的一个奇妙的曲解者,当你最相信你是在从事值得你努力的事情时,也就是它最欺骗你的时候。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人的智慧使人变得聪明了,但也使人类自己陷入了复杂的虚伪之中。带有着“智慧”的表象往往美化、掩盖了事物的本质,使仅从外表而得到真相的这一基本的、简单的自然原理在人类社会中失效了。

这是人类是可喜的事还是可悲的事呢?透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再来加以判断。

有一幅古时的画,长期不为人知。后来,它被放在一个镶满宝石的画框里,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审视着这幅画,断定:用这样贵重的画框当然是名画。

这一论断被认为是有道理的,于是又有行家名士前来考证。考证虽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行家考证本身,又成为一种根据:不是名画珍品怎么会有行家考证。

这幅画最终被送去展览,以求有更多的人鉴定。不想这又是一个根据,不是名画能展出吗?于是盛况空前,正当有的观赏者惊叹这幅画是传世之宝时,却有人发现画框上的宝石是假的,这消息迅速传开,引起轰动,于是众多的人又一致认为:这幅画肯定是赝品伪作,要不然不会放在一个假宝石画框里!

人们散了。这幅画的真伪,一时竟成为不解之谜。

其实设谜者是人们自己,解谜者还需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如奥勒留所说的那样,将我们所看待的事物赤裸之后,再去评判它。如果遇到“值得我们嘉许的事物”、“披着赞誉的言词外衣的事物”、“值得努力的事情”时,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它们的无价值在哪里?它们赤裸之后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有没有欺骗我们?多做如此的设想和慎重的观察,才有可能不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要从仁爱本身中得到快乐

要从仁爱本身中得到快乐,不要把行善仅仅作为一件合宜的事情来做,而是把它看成也是对你自己行善。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一个人能从“恶”中得到快乐吗?能从“恨”中得到快乐吗?若他能,他就不是一个正直的善人。若他能,他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快乐呢?幸灾乐祸的“快乐”?伤害他人得到满足的“快乐”?侮辱、诽谤、抢劫、强奸、杀人,看到别人的痛苦而感到“快乐”吗?

仁慈对人,真心爱人,使对方快乐,自己也必定会快乐。因为仁爱本身会给施爱者自己反哺爱的基因,施爱之人给予了别人爱的同时也使自己享受到爱的自然的作用。这种自然的作用本性地在自身中发生,就像化学反应一样是自然的规律。

有了财富并不一定能快乐,就像下面的这个富翁一样,只有施爱于人才有可能得到快乐。有一个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教堂祈祷后,去请教牧师。

同类推荐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二季:修炼实践篇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二季:修炼实践篇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而潦草度过一生,而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则莫过于没有去发现、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生存优势,最终与精彩的人生擦肩而过。女人生来就有独特的生存优势,这些并不仅仅是人们传统眼光中的漂亮、姿色、风情等,而来自于女性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作者肖卫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总结出女性的二十种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如果你能够对自身的这些资本加以运用,就能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
  • 温暖一生的记忆

    温暖一生的记忆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宽容:真善美的修心课

    宽容:真善美的修心课

    《宽容:真善美的修心课》是一堂关于真善美的修心课,星云大师、净空老法师、南怀瑾大师、若贝尔得主莫言等最推崇的人生境界!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受得了,耐得住!宽容不仅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与人相处时,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才会使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同时,宽容能帮我们戒除忧烦急躁,抑制悔憎恨怨,平息对峙纠争,避免嫉妒猜疑;解疑去惑,达到工作、生活的圆满境界。
  • 司马懿的智慧

    司马懿的智慧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晋宣帝。
  • 在可见的未来,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可见的未来,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都缺乏真正打开的可能性。一旦你没有真正探索过自己还有什么可能,你也就不太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安安心心地停留在某一个结局,把人生过得没有后悔。今天你身边发生的大部分关于梦想与平庸、家庭与自我、社会与现实的纠结,源头就在这里。我们之所以不敢尝试,也是因为我们总认为,现在的虽然不够好。本书从多方面入手,结合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些困惑,为您解惑答疑。李勇老师作为职业规划讲师,他的论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善于以现实而犀利、清新而治愈的文字,将千万年轻人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娓娓道来。最温暖的话,讲给拥有梦想、并正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你。
热门推荐
  •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一世我只为遇见你

    这一世我只为遇见你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玉泉山银装素裹,大雪压弯了枝干,淹没了鸟雀的嘶鸣。天地间静静地只听到大雪簌簌的飘落声。琛泽远远地看着一抹红色的身影跳着踩过自己的脚印。他满脸宠溺:“囡囡。”囡囡抬起头看着他,巧笑倩兮。
  • 孙子注

    孙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学与艺术问题

    文学与艺术问题

    《文学与艺术问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部分阐述文学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反思入手,对生态文学的知识形态、生态文学在中国的兴起、生态文学的知识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思想和生态文学观进行了梳理。下编部分是关于经典电影的艺术评论。大多来自《读者》《艺文四季》等杂志的电影专栏。评论侧重于对电影作品的文学审美阐释。所讨论的电影作品在电影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其艺术性探索更富个性与独特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别告诉新娘

    别告诉新娘

    嘉儿经营着一家全程筹措婚礼的公司。负责大富豪的婚礼当天,她见到了新郎的长子亚历山大。他认定这个即将成为后妈的女人全是为了钱的态度让嘉儿很气愤,她跟他拌起了嘴,两人之间就这样擦出了火花。然而婚宴的酒席上,亚历山大突然对嘉儿耳语:“我要让你成为我的女人,除了结婚以外我什么都能给你。”
  • 快穿之拯救世界的各种方式

    快穿之拯救世界的各种方式

    没什么遗憾去世的戚夕熙被系统0728找到了,被要求去各个世界拯救世界,找到遗落的主角光环……戚夕熙:这个套路我看多了,我熟悉两个世界之后——戚夕熙:……这任务做不下去了,我走!某男:呵,来了还想走?
  • 妙医圣手

    妙医圣手

    一场意外的遭遇,让医学生林阳从此能够看见鬼,并从鬼魂身上获得医术、君子四艺以及武术等等知识和能力!从此,岳飞、吕布、项霸王;苏轼、李白、张仲景……历史上的名鬼甘愿为他效命!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精彩万分!针药治人,符箓渡鬼,尽显医者慈悲;以手为笔,沾魂作墨,沟通天地阴阳!这,就是林阳的大道!(欢迎各位书友加群,五志的小黑屋:168330720)
  • 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处事的女人

    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处事的女人

    成功总是垂青于会说话和会处事的人!可以说,会说话会处事是一个女人在生存和竞争中获胜的必备本领。当你真正掌握了说话的分寸、处事的尺度,你就拥有了成功人生的资本,就一定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人生中找到幸福。一本女人写给女人的成功白皮书、幸福魔法书。事业、生活、恋爱、婚姻、财富、人际……完美地解决女性生活中各项疑难杂症的百科全书。
  • 京师教育随笔:教育路上行与思

    京师教育随笔:教育路上行与思

    《京师教育随笔:教育路上行与思》内容有开创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采用“3+1”模式,夯实教师队伍基础、把理念硬化为机制——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教育科研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使命、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一环、众雁高飞头雁领——省会城市教育引领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