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500000066

第66章 人们为之叹服:罗马出了个西塞罗(2)

我们都应该知道:一个人如若想多要一点幸福,就得由他自己去创造,而不能向别人索求。幸福也绝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一点一滴在自己生命之中筑造起来的。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一些做人的本性的东西,一些高尚的情操,在“不公正占有财富”的人的心里,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不需这些人像伟人那样高尚,但求他们不去剥夺他人的合法财富,然而他们会做到这起码的公正吗?

我们只有谴责他们,必要的时候摧毁他们的土壤,因为要等他们“良心发现”,我们只有祈求他们早日变善了。

行善不能以伤害他人为条件

一种“善”行,如果不能做到同时是公正的,那就不能看作是善良的、慷慨的。

因此,行善不能以伤害他人为条件。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行善不应当超越一定的限度。那些不自量力、一意孤行的慷慨解囊者往往会犯下两个错误:

第一,侵犯了自己亲友的权益,因为他把本该由其亲友享用或合法继承的财产送了出去;

第二,过分的慷慨常常是受一种掠夺、非法占有的热望所驱使,或者是最终产生这种热望。因为为赠送厚礼提供财产的人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这样的心理:一笔可观的财富在瞬间即可使人拥有,而且好像不费什么力气。

在我们要帮助一个人时,我们所提供的财物或善意不能超越他的实际需要和心理承受力,不然就会造成对他的伤害。因为行善要与受善者的实际情况相称。

在一切不公正的言行中,没有比伪君子的言行更丑恶的了,他们即使在干最丑恶的勾当时,也让自己的言行看起来非常善良。

爱需要强韧度和持久性

我们应该为那些爱我们的人做更多的事情,衡量这种爱的程度,不应像小孩子那样仅凭情感的炽热程度,而是要用强韧度和持久性来增加爱的份量、绵延爱的时间。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力的大小和人心的真假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才能辨别出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真爱更需要时间的考验。

亚里士多德曾与他的一位学生探讨友谊这种爱的产物,亚里士多德告诉他的学生说: 人们希望快速成为朋友,但友谊却是一种缓慢成熟的果实。友谊的情感也是爱的一种,它同样不能凭一时的热望而揠苗助长。

西塞罗在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不会是小孩子的兴之所至,不会是只能保持三分钟的热度所带来的喜好。爱应该是历久弥深的、应该是最牢不可破的。时间越长爱得越深沉,越是经历苦难和诱惑,爱得就越浓厚。

真正的爱是最强大的力量。被长久的分离、耀眼的金钱、诱人的享乐所摧毁的“爱”,不是真正的“爱”,那只是为了相聚、为了利益、为了肉欲而暂时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特创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没有强韧度、没有持久性,只是合则聚,不合则散。

倘若为那些爱我们的人做更多的事,我们要切记给他们一种负责的爱,一种真实的爱,不要把爱搞得像一场闹剧,使得双方都觉得勉勉强强、貌合神离、味同嚼蜡。

不被苦难摧毁也不要被享乐摧毁

人生要与形形色色的似乎很痛苦的事情相遇,要想承受这些苦难,要想化解这些苦难,就必须由坚强的品质和伟大的志向,这样才能在苦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像哲人那样从容、自然。

一个人不会被恐惧所征服,却有可能被欲望所征服;一个人不会被劳苦所摧毁,却有可能被享乐所摧毁。

——《沉思录》

烛下解读

精神活动中存在两种力量,一种力量是欲望,它促使一个人忙这忙那;另一种力量是理性,它解释并教导什么事情应不应该和如何去做。正常的结果应该是,理性指挥欲望,欲望服从理性。

但不正常的结果,我们往往在一些人的身上经常看到。因此,我们必须要使欲望服从理性的管制。既不能让它肆无忌惮地跑在理性的前面胡作非为,也不能让它无精打采地落在理性的后面无所事事。欲望不但扰乱心灵,而且还会使身体失调。看看那些由于勃然大怒、惊恐不安、欣喜若狂、放荡不羁而带来的面容、脸色、声音、动作、态度的样子,我们就知道欲望的厉害了。

人的本性在多大程度上优越于动物的本性呢?动物在本能的驱使下除了寻求肉体的快乐之外,就别无它想了。但人却不同,除了肉体上的快乐之外,人总是或者在探索,或者在行动,去寻求其他的快乐。因为享乐是我们与牲口共同的特点,摒弃享乐才是我们与牲口的不同点。

即使一个人比其他的人更喜欢肉体上的快乐,更容易被享乐所诱惑,即使他完全与野兽处于同一水平上,即使他为了享乐而上窜下跳,但他始终都会掩饰自己的欲望,以免有损脸面。

曾经有人问伊壁鸠鲁快乐的秘诀何在,伊壁鸠鲁说:生命中有三种欲望,一种是自然而必要的;另一种是自然却不必要的;还有一种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对不必要的欲望不要屈服,对自然的欲望要追求,这才是快乐的秘诀。

由此可见,肉体上的快乐是有悖于人的尊严的,所以我们应该鄙视和摒弃这种快乐。但这种快乐对人体确实还有一定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必须将其严格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应该根据自己健康和体力的需要,而不是根据享乐的需要,去安排自己的物质生活。

人的一生有两类事情总围绕在我们左右。一类事情是吸引我们的,它们是财富、美貌、权势、享乐等等令人欢迎、诱惑人的东西。另一类事情是排斥我们的,它们是劳累、痛苦、贫困、耻辱、死亡等等让人抗拒、摧毁人的东西。

我们既不能去追求前者,也不能害怕后者。我们应该把这场战役倒过来打:避开吸引我们的诱惑,勇敢地迎击那些袭来的挑战。

坚决地把握住自己特殊的禀赋

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坚决地把握住自己特殊的禀赋,只要它不是邪恶的,这样他就会更容易与社会融合,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价值。

——《沉思录》

烛下解读

我们不应违背人性的一般规律,因此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也必须顺应自己的个性。因为即使存在更好的职业,我们也应当从事最适合自己本性的职业。如若与自己的本性较量,那将会无功而返。

审视自己的个性,适当地加以调整,但不要设法使自己具有他人的性格特征,这正是一个人作为人的责任。因为一个人的个性越是独特,这种个性就越是适合他。

每一个人都要恰如其分地估量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处。

一个演员往往会在接演前做出选择,他们并不是选择最好的剧本,而是选择最适合发挥他自己才能的剧本。演员在选择自己在舞台上的角色时,已经注意到了要突显自己的优势,因此,一个人在选择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角色时,就更应该扬长避短,去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

不公正的勇敢是野蛮

对知识的求索,如果不与维护人类社会的核心美德——公正相伴随,那么,知识就是孤立的、无用的。

同样,勇敢、坚毅的言行,如果不受把人类维系在一起的社会契约的制约,那么,所谓“勇敢、坚毅的言行”就可能会成为一种野蛮甚至残忍的行径。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众所周知,恶人越是聪明,善良的人们就越是遭殃。因为恶人的智慧不是在“维护人类社会的核心美德”的指引下,而是在“维护一己私利的品性”的控制下,他们没有公正的“衡器”,他们的言行完全向自己的利益倾斜,可想而知,这种“智慧”一旦登峰造极,该会是多么的可怕!

失却公正的聪明的恶人,他们越是勇敢坚毅,他们的破坏力、侵犯力就会越大,而且来势凶猛、势不可挡。因为他们不遵守“把人类维系在一起的社会契约”。当善良的老实的人们在遵守那一社会契约时,恶人们却肆意地、凶猛地“大有作为”。

倘若如此,“勇敢坚毅”就是“野蛮至极”,就是“凶残成性”。

及时的行动比智慧的沉思更有价值

及时的行动比智慧的沉思更有价值。

——《沉思录》

烛下解读

我们并不排斥“沉思”,更不拒绝“智慧”,我们只是强调“及时行动”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是“智慧的沉思”也是以行动为前提,并透过行动而结果的。

一个流传久远的古老难题,其实一直在告诫我们这样的道理。

当你的母亲、妻子、孩子都掉进水中时,你先去救谁。

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答案,众说纷纭。哲学家们就不同的答案给出深入的分析,说明不同的人思想、灵魂、文化深处的重大差异。

有一次,一位农民给出了他的答案。他的村庄被洪水冲没,他从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亲都被冲跑了。

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救对了,有的说救错了。

哲学家问农民当时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来的时候,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游。当我返回时,母亲和孩子都被冲跑了。”

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及时行动的重要性。

在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这个故事有力地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坐而思不如起而行,因为思考既是行动的前提也是行动所带来的结果。

使人惧怕是保持权力的拙劣手段

“人们怕谁,也就恨谁。人们恨谁,也就巴不得看到他完蛋。”

不管多么大的权势都禁不住人们的怨恨。因为,使人惧怕是保持权力的一种拙劣手段,而赢得人们的爱戴才是保持权力的一种可靠办法。

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谁要是处心积虑地使自己处于令人畏惧的地位,他就和疯子一样愚蠢和可怕。

——《沉思录》

烛下解读

那些希望别人怕他的人,也必定害怕那些受他恐吓的人。因为,无论任何强大的势力,如果它苦于恐惧的压力,那它就不会持久地拥有自己的势力。

一个人宁愿被人怕而不愿被人爱时,不幸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尤其是那些曾经受到压制而后又重新获得的自由,比从未受到迫害、从未经历艰难的自由会更加牢固和强大,它们必定会愤然起身推翻先前令它们惧怕的压制。

可见令人“惧怕”并不是一个好的事物。

亚历山大国王曾经问哲人第欧根尼:“你怕我吗?”

第欧根尼反问道:“你是什么东西,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亚历山大回答说:“好东西。”

第欧根尼说:“又有谁会害怕好东西呢?”

既然是“好东西”,人们自然不会害怕;令人们害怕的,就必然不是“好东西”。

塞涅卡任尼禄太子教师时,骄横霸道的尼禄对塞涅卡的教育极为蔑视,塞涅卡告诉尼禄:除了理智,这世上没有帝王。因为即便身为帝王,也得屈从于理智。

以残暴著称的尼禄即便受到了塞涅卡的教育,也没能使人民从对他的“惧怕”和咒骂改变为“尊重”和赞扬。失去理智的残暴的人,即使身为帝王,也正是因为又在帝王的位子上,才使人民对他的怕和恨,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有增无减。

其实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由此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那些让人惧怕的有权人,是他们自己害怕了。因为他们黔驴技穷了,他们无法得到人民的爱戴了,他们怕失去权力,怕有能力的人、怕得到人们爱戴的人取代他们的位置。他们的末日就要到了。

善意和善的行动都能赢得爱戴

我们来看一看善意和赢得善意的规则:善意主要是通过提供仁惠的服务而获得的,此外,如果事实上没有提供这种服务,但确实抱有提供这种服务的意愿并为人所知,如此也能赢得善意。

所以,一个人只要名声在外,大家都知道他的美德,即便它还没有实际的行动,同样也能赢得人们的爱戴。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在政治舞台上,西塞罗曾赢得“国父”的称号和“永垂不朽的罗马人”的美誉,他被认为是罗马的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政治家。

担任过罗马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的西塞罗,深知赢得人民爱戴的重要性,也深谙赢得人民爱戴的为政之道。

他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把荣誉当作为人们提供服务的最持续、最深厚的一种动力。他渴望获得荣誉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真正想为罗马及罗马的人民效力。

西塞罗又是一位顶尖的演说家,他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和意图表达出来、传播出去。因此他更能获得人民的响应、支持以及赞同,由此人民的爱戴也会向他靠近。

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理解西塞罗告诉我们的这些话,谁“提供仁惠的服务”,谁就会得到人民的爱戴;谁有“提供仁惠的服务” 的善意并将这种美德使人民知晓,谁也会得到人民的爱戴。

若想得到人民的爱戴,就要有实际的行动,就要有家喻户晓的美德,这两者都是为政之道中的基本法则。

公正比智慧更智慧

与智慧相比,公正更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因为,即便没有智慧加盟,公正也能赢得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任,而智慧如果失去了公正,他也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公正若无智慧,仍能大有作为;而智慧若无公正,不但没有益处,而且反被其害。

——《沉思录》

烛下解读

罗马不乏大智大慧之人,他们铸就了罗马的辉煌。但罗马给世界留下的最璀璨的成就,并不只是征战的胜利和荣耀,更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与精神,罗马的“公正”为西方世界孕育了自由民主的土壤。

智慧或可容易取得,但公正并不是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只有有了公正的制度和公正的人,人们才有可能得到公正。人们之所以信任公正,那是因为它带来的是平等和正义。智慧却并不一定维护平等和正义,因为一旦智慧被邪恶所利用,公正就会离人民更远。

智慧并没有什么过错,但它不能失去公正,失去公正的智慧还不如平庸保险,起码平庸不会比失去公正的智慧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人们也就更信任哪怕是平庸的公正。

如此说来,公正本身确实比智慧本身更智慧,公正是人们的第一需求,智慧的性质必须要靠公正的指引才会荣耀,不然就会受到指责,而不论它是多么得出类拔萃。

虽量力而行但仍须全力以赴

做任何事情,一个人必须量力而行,同时也必须全力以赴。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西塞罗在此向我们提示了做事的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在做事前必须要冷静地慎重地思量,真实地评估自己的兴趣、优势、实力和潜力,根据自己的总体水平,再去决定做什么样的事,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何去做。这就是量力而行,不能只凭理想化的愿望和计划,不能蛮干。

同类推荐
  • 愿你历尽沧桑,依旧温暖善良

    愿你历尽沧桑,依旧温暖善良

    本书是自媒体红人欣欣熳首本治愈随笔集,本书文字未出版便已火遍网络,书中文字也曾被无数大号争相转载。50篇真挚故事,关于成长中的的彷徨、工作、感情等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犀利的观点,一针见血……每一篇热文都直指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使纠结、迷茫的你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愿你道路漫长,以梦为马,随处可栖。曾不堪一击,最后终将变得刀枪不入。愿你在平淡日子里仍对世界保持好奇,历尽沧桑,依旧温暖善良。
  • 你早该这么沟通

    你早该这么沟通

    在生活中,你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恰当处理别人对你的情绪吗?你能自信地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获得甜蜜的爱情吗?你能对付那些难缠的人吗?在职场和商场中,你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吗?你能恰当处理和同事、客户、上司的关系吗?想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都游刃有余,轻松打开对方心扉,你早该这么沟通。本书专为苦于不会沟通的朋友量身打造,以清晰、流畅的语言,结合生动、丰富的具体事例为你详解如何与人沟通,帮你把握说话时机、掌握说话分寸,在社交、演讲、职场、商场等各种场合脱颖而出。
  • 做个细节美人:令你光彩照人的200个细节

    做个细节美人:令你光彩照人的200个细节

    美人养眼,是一道风景。风景有万千道,美女有万千种。而这一季,细节美人最为耀眼!????从一缕发丝到一个指甲,从一颗纽扣到一根鞋带,从一个举手投足的小小动作到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每一个微小细节都可以为你锦上添花,让你成为真正的精致女人。真正的精致的女人,犹如精致的玉器,一丝一毫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就整体的完美无瑕。细节之于美丽,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注重细节意味着精致、不粗糙。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细节美人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精致却不造作,完美却不极端。虽为后天养成,却如同大自然的馈赠或者就像我们生而带来的禀赋一样,令人惊叹且备感亲切。它是女人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一样自然。做自然的细节美人,是这一季的美丽风尚,亦是现代生活对女性的期待。修炼成为细节美人,是每一个女人都可以实现的梦想!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本书收录了多本古代哲书中的经典语句,从中采撷精华,内容涉及人生理想、品德修养、探索求知、成功励志、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在释义部分,每一句名言后都标有作者或出处。同时,我们还对疑难文字作出了明确的注释,并将古文翻译成了白话文,以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虽然内容博大,但力求句句经典,有的寓意深刻,饱含人生哲理,读之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思悟;有的抒发豪情,正气凛然,读之令人奋进;有的论述精辟,句句中的,读之使人益智;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沐春风。本书所汇选的内容句式整齐,易懂而不失古韵。虽然言不甚深,但是字字珠玑,定能够让读者在含英咀华之际,感受到提炼此句之人的心意,从而引起一番幽思。
  •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几千年前,东西方就把自己的双眼投向不同的地方,也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文明走向。如果说西方人开始了用科学去认识客观世界,那么东方中国就开始了认识人本身。孔教和道教作为东方本土主要的两种哲学派别,与其说有对立高下之分,更不如说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经纬线。凡是中国人几乎都无法逃脱“国魂经纬”的坐标定位,不同的无非是孔学的成分多些或道家的成分多些。于是,如何综合两家矛盾的哲学,如何吸纳两家对立的精华,是国人几千年来大的人生功课。
热门推荐
  • 南迦巴瓦的雪

    南迦巴瓦的雪

    “因为在远古,它们本来就是海。”太阳已经升起,纳木错蔚蓝如天空。而天空万里无云。我向纳木错走去。走向千万年前的海洋,走向心中的海。忆冰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冰冷的水覆盖了我,慢慢的我又感到温暖。
  • 意外生还

    意外生还

    22岁的女孩遭遇重大车祸,侥幸存活后失去了全部记忆。她知道的只有:她的名字是靳雅笙,她的丈夫是霍亦琛。她安静而简单的世界里只有他,而他繁华且复杂的世界里却似乎没有她。她毫无保留的努力爱他,他却一直似有隐藏,最终在异国他乡的机场里将她抛弃。为了找回爱情和车祸前的记忆,她独自前行,追索昔日的自己。在重新成为雅笙的时间里,她发现了豪门世家的种种秘密,并以善良和勇气步步化解危机。
  • 时光微微甜

    时光微微甜

    对于叶微蓝而言,这世界上的东西分两种:她想要的和不要的,直到遇见靳仰止,多了一样:不能不要的。恋爱前,他说:叶微蓝,你非我良配,以后不要再出现我面前。恋爱后,他说:蓝蓝,你是我的百死不悔。……京城最英俊矜贵的靳家三少爷爱上了最不可能爱上的女孩子,从此宠她是基本操作,爱她是本能。全世界的人都在说他有多好,叶微蓝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能嫁给他。他却说:上辈子拯救银河系的人是我。因为全世界只有我知道,蓝蓝有多好。——原名《靳少,早上好》点收藏,不迷路。
  •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秦倦人称七公子,千凰楼掌权之主。以倾国倾城之貌,聪慧绝伦之智闻名江湖。可又有谁知道他的一切,都是牺牲了亲生大哥的尊严和幸福换来的。当他倾心相恋的之人正是大哥的唯一光明时,他又能怎么办?他又该怎么办?当大哥的幸福与她的幸福不能两全时,纵是机智绝伦的七公子也难下决断了。秦筝,天生是朵带刺的蔷薇,在愤怒的时候分外地艳丽,在快乐的时候分外地妩媚:失去神采的时候,就像蔷薇被折去了所有的尖刺——遍体鳞伤,令人心痛。她不该属于懦弱的秦遥,她应该像炸雷一般怒放,像烈日一般火红,如刀剑一般犀利!
  • 快穿男主超苏的

    快穿男主超苏的

    【虐渣、甜宠】“为了你,坠入魔道又何妨。”白衣仙人强势的揽她入怀中。因为一次离奇的死亡,苏染被迫走上快穿之路,本以为只要虐虐渣打打脸就好,谁知居然被难缠的大佬盯上。苏染:求放过!我只是个没有感情的复仇机器。男神:除了爱我,你别无选择。
  • 罪婿

    罪婿

    史记:赘婿,女之夫,比于子,如人疣赘,是馀剩物也。夫赘婿,即是婚姻的原罪。
  • 快穿卿之任务心酸史

    快穿卿之任务心酸史

    夏盼兮在死亡的一瞬间,莫名被个系统给盯上了,“小姐姐,我可以实现你的愿望哦~”夏盼兮:“实现愿望?”系统:“嗯嗯!”“呵,你当你神灯吗?”“小姐姐,不要这样啦!我是正经系统!”后来,夏盼兮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刚开始时,内心无限咆哮,后来无数次被垃圾系统坑后,夏盼兮内心平静无比:嗯,比上次好多了!这是一个冷(jing)静(fen)少女和俏(zhi)皮(zhang)系统走天涯的故事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天坑,从暴跳如雷到波澜不惊,夏盼兮表示:吸气,呼气,冷静,一切都是浮云,那都不是事!一不留神又挖了一个巨坑的菩提瑟瑟发抖:小姐姐,先放下你手中的大刀,我们有事好商量!
  • 客居杭城

    客居杭城

    一个美女奸商与高校老师门不当户不对的都市爱情故事,宠物猫“殿下”作为定情信物贯穿全程,最终,猫逝人离,缘尽情未了,敢爱敢恨的她终身客居杭城……
  • 穿越之步步登天

    穿越之步步登天

    前世中商场遨游为了情义,傻也罢、蠢也罢、痴也罢;今生里弱肉强食杀伐果断,但愿傻、但愿蠢、但愿痴;前世里软弱妥协只为众人,苦也罢、恼也罢、累也罢;今生中潇洒人生问心行事,不知苦、不知恼、不知累。看一个贫民的修仙道路……
  • 镡锋录

    镡锋录

    烽烟四起举头望彤云一线天开,天宫何在?天灾人祸频生,万民祷祝,我佛在何处度化?证道登天阙吾提三尺青锋斩一个天庭出来一把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