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103

第103章 失去的自我:人们已不知道自己是谁(4)

正如赫尔曼·科恩所说,人们在陌生人身上发现了人。在对陌生人的爱中,自恋的爱已经消失,这就意味着要爱那些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同于我们的人,而且并不因为他们与我们类似,就爱他们。当《新约全书》说“要爱你的敌人的时候”,是以更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如果陌生人对你来说完全变成了人,那么也就不再有敌人了,因为你也真正地变成了人。如果自恋被克服,“如果我也是你”,那么,对陌生人和敌人的爱也是可能的。

与盲目崇拜的对立,同时也是与自恋的对立。在盲目崇拜中,人的部分官能被绝对化,而且成为崇拜的偶像。然后,人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崇拜自己。人在这种崇拜中,偶像变成了他的自恋情感的对象。相反,上帝的观念是对自恋的否定,因为只有上帝而不是人才是全知全能的。但是由于一个确定的和无法描述的上帝概念,是对自身的偶像崇拜和自恋的否定,那么不久,上帝便取而代之再度变成了一种偶像。人按照一种自恋的形式把自己和上帝等同了起来,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与上帝概念的原始作用发生了矛盾,宗教也就变成了群体自恋的表现。

人只有从自恋中完全摆脱出来,才是真正成熟了。心理学的理论如此表述人的精神发展目标,与人类的伟大精神领袖们在“宗教——精神”的理论中所表述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他们各自使用的概念不同罢了,其实质和感受是相同的。

弗洛姆指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以人的智力发展的不平衡为特点,这种不平衡,导致了最有破坏性的军备的发展和它的精神易动感情的发展,这种发展使人仍然停留在具有全部病理学症状的显著的自恋状态之中。人们做些什么才能避免这种矛盾冲突所引起的大灾难呢?人可能不顾宗教的训诫,在预见未来方面跨出一步吗?难道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具有根深蒂固的自恋而绝不能克服自己的“自恋核”吗?在人可能成为完整的人之前,自恋的癫狂有可能不破坏人类吗?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人们只能探讨使人避免灾难的最理想的可能性是什么。

人们一般做什么事情,似乎都从最容易的方面入手。即使每个人都不减少他的自恋的能量,自恋的对象也可以改变。如果群体自恋以人类为对象,而不是以国家、民族或政治制度为对象,那么人类得到的就会更多。如果个人首先把自己作为世界的公民来对待,如果他能够为人类以及人类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那么,他的自恋就会转变到以整个人类为对象,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不再互相勾心斗角。如果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强调整个人类所取得的成就,不强调某一个别国家的成就,那么,人类便能够做出更令人信服和激动人心的伟业,为人类自己的伟大创造而自豪。如果像那位希腊诗人在悲剧《安提戈涅》中所说,“没有什么比人更美好”的情感能够变成所有人的体验,那么,人类一定能大大地前进伟大的一步。

3.让权威见鬼去吧

弗洛姆曾对希特勒其人及现代人的性格进行了如下分析。

希特勒究竟是什么人?某人是或以前是什么人的问题,按所涉及到的人格而引起我们不同程度的兴趣。我们同样可以向任何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是谁?我是谁?这些问题有无最终答案?这种提问对于任何他人也跟对于希特勒一样难回答。因为每个人都充满动机、冲动和矛盾。

如果我们读读他的传记,我们或许可以确切地说,从童年起,他就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对伟大的幻想使他脱离现实,确实也使他不能适应于现实。但在《我的奋斗》中他说与父亲冲突是因为他想当艺术家,而父亲想让他当公务员,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冲突。

想当艺术家,对希特勒及对其他一些人来说是意味着摆脱所有的责任,一味地自由追求自我的幻想。希特勒成为一名公务员,这对他父亲来说似乎并非要紧,尽管他父亲做出这种选择很自然,因为他本人就是公务员。他父亲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儿子没有责任感和纪律感,他不去寻找生活中积极的方面,无所事事,不愿把自己的生活引向某种目标。

因此,像许多自恋者一样,希特勒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失望。随着他的伟大幻想越来越膨胀,这些幻想与他实际成就的鸿沟也越来越宽。由此滋生出不满、愤怒、憎恨、甚至更大的妄想。在现实中达到的越少,他对幻想的迷恋就越多。在他的早年就很明显。希特勒来到维也纳,在艺术学校学习没有合格,又决定改学建筑。但为取得学习建筑的资格,他不得不再学一年。

他没能力而且也不想这么做。他没向任何人,包括最好的朋友讲过艺术考试不及格的事。他在维也纳大街上东游西逛,草草画上几笔庄严建筑的外观图。他以为这样就能成为建筑师。最后他成了一个小商人,或者说成了商业艺术家。他制作绘图原版的复制本,他从没有或几乎没有以自然为本作过画。他卖掉这些复制品,挣得微薄收入。

在他自己宏大理想的面前,他完全是个失败者,一直到战争来临。在战争中他“觉醒”了。现在他可以与德国同心起来,他不必再独立地制作什么。他实际上是个勇敢的可以信赖的土兵。但军官们不久就抱怨说他太能奉承上司。这是他根深蒂固的决不会失去的性格。甚至后来,当他上台并处于一种可以让任何人舔自己靴子的地位时也如此。那时,无人在他之上,除了“命运”、“自然规律”和“天道”能令他卑躬屈膝。

这是他人格的一面。另一面是他极端的自恋主义。什么是自恋主义?这是我们都能观察到的一些东西。在别人身上容易看到,但在自己身上很难发现。自恋者认为只有直接影响他的事情才是真实的,重要的。自己的观点、身体、财产、想法和感觉——所有这些都是真实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几乎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在病理学的案例中,自恋主义极端到个人甚至于无法察觉到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希特勒一生中一直是自恋的。除对自己外,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母亲或朋友,他兴趣索然,几乎没有感情。确实,他没有朋友,完全孤立地生活着,他只关心自己,自己的计划、权力和意志。

也许,希特勒最重要的性格特质就是嗜死性,即对死的东西、毁灭和非生命东西的爱。嗜死性是复杂的论题,在此我不能深究。但也许我可以充分指出它涉及到什么。有些人,我们可以说他们热爱生活。也有另一些人,我们可以说他们憎恨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很容易识别。没有什么能比这些充满生活之爱的人更有吸引力,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这些人不仅仅爱物爱人,而且更爱生活。但也有人不热爱生活而更倾向于憎恨生活,他们被无生命,最终被死亡所吸引。

但是,希特勒的嗜死性没有引起比实际上更应该受到的强烈的抵抗、反感和憎恨,这是怎么可能的?这种否定反应的缺乏,是否暗示在大众中嗜死性是普遍的,至少以某种隐而不见的形式存在?在希特勒和那些追随他、赞同并顺从他的人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某种相互的结合,甚至是合作。

可以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复杂的。首先,在希特勒的性格和他狂热盲信追随者的性格中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我们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待这些人,我们会发现大多数非常狂热的纳粹分子来自小资产阶级阶层,即来自一个没有希望、充满愤恨、自己是施虐——受虐狂的阶层。

这种类型被诙谐地描述为“自行车者的性格”,因为这种人对那些在他之上的人行九十度大弯腰,而对那些在他之下的人却用脚踢。这些人在生活之余找不到值得爱和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他们把能量用在博取超越别人的权力上,甚至用到自我毁灭上。

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个演员,他的演技很好,以致他能使人相信他的目的是拯救德国并使之富强。他表演得如此之妙,几百万人竟完全忘记了事实而相信了他。他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才能,能把人的轻信变为有利条件。可称之为神授能力,催眠术,或煽动,或其它什么。他看来施展着一种使人们渴望顺从他的力量。

希特勒是那种需要公众支持,才感到自己是强有力的领导者。他不是那种没有人欢呼和帮助也能提出和宣传思想的人。他需要称赞,需要他人的热情而使自己更坚定。他的力量感来自听众的反应。

这从一开始,在那个最初的21人的小圈子里就很清楚。那21人最先在慕尼黑组成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像所有自恋者一样,希特勒非常自负。在他看来,他讲的每句话,似乎都包含着最伟大的智慧和真理。但在他相信自己以前必须有别人的信任。如果除自己以外,没人相信他,那么他就会濒临发病,因为他的观点不是来自合理的坚实信念。这些东西是他情绪需要的表现。它们基于他伟大和力量的感觉,但也正如我们所见,他需要那种伟大和力量的外部支持。

如果我们从他那里抽去支持和成功,剩下的就是一个濒于发疯的人。我不是说他疯了。他不疯,只是以极端的形式说明这种情况。他把上百万追随者看成自己神志正常和自己理想的现实性证人。对他而言,正是欢呼而不是思想本身的内在联系证实了他的理想的真实。希特勒对什么是真理从不感兴趣。像所有蛊惑者一样,他只对能带来欢呼的东西感兴趣,因为欢呼使事情变真。我们不要过多注意政治领导者说的什么和他们是如何说的。我们必须研究他们的面部表情、手势及整个人。

只有在那时,我们才能观察到他们的性格。然后我们就能分辨出他们是嗜死狂,是我们想从心底抛弃的人,是使我们愤怒的人,是我们不想交往的人,是我们不能为友的人,因为我们所有的精力都用以保存生命、人的尊严和自由。而所有嗜死狂的精力都用来毁灭,奴役他人,贬低、统治他人。我们不要只听言词,而要善于发现讲这些话的人是谁,本性如何,性格怎样。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体罚对培养孩子是必要的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这些回答本身没告诉我们某个人过多的性格,但如果有人说:“不,这不是好事,因为这会限制孩子的自由,一个孩子应学会不害怕。”那他可被看作非独裁主义的人。如果另一个说:“是的,孩子必须学会害怕父母而能听话。”这就是独裁主义的性格。但你不能依据一个简单问题得出这样结论。

弗洛姆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答题的人中大约10%的人具有独裁主义的性格。假定在希特勒执政之前或之后不久他们就会成为顽固的纳粹分子。15%的具有反独裁主义的性格,假设他们永远不会成为纳粹分子。他们是否有勇气冒生命或自由的危险是另一回事,但他们会一直属于纳粹政策或思想意识的强烈的反对者。

大多数人,75%具有混合性格,资产阶级通常就是这类人。他们既不是强烈的独裁主义者又不是反独裁主义者,而表现出两种倾向的混合。他们既不会是狂热的纳粹分子也不会是抵抗战士,因为他们的性格不足以可以清楚地把他们归于哪一种。他们或许随着热情或厌恶的不同程度与大众融合。

尽管没有详细的资料告诉我们德国蓝领工人或白领工人的百分之几,如果不是表面的,至少在心里会成为纳粹分子或抵抗纳粹主义者。弗洛姆说,许多有见识的人会认为我们调查的数据相当准确地反应了现实。只有相对少数的德国工人加入抵抗队伍,而更少的人成为顽固的纳粹分子。大多数人不归任何一方。所以抵抗仍然无效。

弗洛姆深刻地指出,如果你只在希特勒胜利后10年才开始抵抗,那么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失败了。因为要抵抗,就必须有内在的核心,有一种信念。你必须深信自己,能有判断力地思考,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人而不只是只绵羊。为了做到这一点,为了学会“生与死的艺术”需要努力、实践和耐心。正如学习其它技巧一样,我们也必须学会它。任何一个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也会形成辨知利弊的能力——对自己及对他人是否有利、对作为一个人的他是否有利,而不是对他自己的成功,对攫取权力和物质利益是否有利的能力。

我们大脑的结构使我们能做相当独特的事情,我们能制造最理想的目标,并使情绪服务于这一目标。任何能这样做的人不仅会学会抵抗那些大专制家(如希特勒),而且还包括那些小专制家,即在日常生活中蔓延的官僚主义化和孤独的专制。这种抵抗从不像今天这样难,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结构酿成了这些小专制。

在这样的结构中,人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退化为一只齿轮,一个官僚主义电影剧本中不足挂齿的角色。他不用决策,不用承担责任。总之,他干的是官僚主义机器让他干的事。他越来越少地思考,越来越少地感觉和塑造自己的生活。他唯一思考的就是他自己利己主义的东西。

这些东西必定是这类问题,如:怎样获得成功?怎样赚大钱?怎样更健康?等等,而不问问,什么对我作为一个人是有益的?什么对我们这个城邦是有益的?在古典传统中,希腊人用思想来解决这些大问题,思想不是被当作增强控制自然的工具而是解答诸如:

生活的最好方式是什么?什么促进人类成长并能开发其最好的力量等问题的工具。

普遍的消极,不介入影响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涯的决策——这就是法西斯主义或类似运动得以产生的土壤,而我们常常是事后诸葛亮。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诗体小说,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这部书中,尼采使用了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的语调,以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这一角色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仙魔女尊

    重生之仙魔女尊

    红伊,你本是万灵之母瑶羿大使的神血转世,却阴差阳错被妹妹取代,被囚禁于火枫林整整数百年。一纸婚书,一席嫁衣红霞,把你拉入这万丈红尘,既算解脱,亦算深渊。“王君那句喜欢,怕是早就不作数了吧!”也便认为他自始至终只不过是怜悯你罢了。殊不知,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风云劫里,你和他的命运只不过一场蓄意玩弄的闹剧,只是你从未信过他,他亦从未挽留过你。“如今,山河戎马,盛世荣华,我皆可自行要回,便用不上他了。”彼岸花开开彼岸,浮生浮萍两岸过,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暴走骑士

    暴走骑士

    在这个为了追求长生,人人玩命修炼灵诀的时代。唐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早已没落的古老职业,骑士。那种一闭关就是几万年的长生,修来何用?我唐浩这一生只求逍遥自在,不求长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的光芒与荣耀。但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有太多的感叹号和问号。人类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奇迹,破解了未知世界中的许多难题,同时,也制造了不少的谜团。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类生存奇案未解之谜。这些连环套般的奇谜轶事遍布于苍茫时光的各个角落。而当我们在试图还原那些源远流长的奇案时,却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诸多不为人知的疑团……尽管有卷帙浩繁的史料典籍以供查证、追溯,但那些文字记载与真正的历史全貌相比,无异于沧海一粟。
  • 豪门蜜宠:腹黑总裁不好惹

    豪门蜜宠:腹黑总裁不好惹

    一只被“禽兽”看上的小白兔,在婚后不断跟禽兽抗争,却慢慢发现禽兽对自己似乎“别有用心”的故事,沈糖在顾行北的精心设计下不得不嫁到顾家,却对初恋情人恋恋不忘,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那个信誓旦旦说将来一定会娶自己的男人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娶了别的女人,顾行北从来不擅长表达自己的任何情感,他对沈糖的付出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但好在只要真心总能被发现,他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总算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从此携手不再孤独!
  • 大盗梦师

    大盗梦师

    你盗梦成功,复制基础刀法。你盗梦成功,复制剑神三觉,万剑归宗。你盗梦成功,复制儒道战诗,言出法随,一口浩然正气,覆灭无数邪魔。你消耗梦源力,融合金刚之体、不坏之身,蜕变为不灭金身。你消耗梦源力,推演烈日诀,衍化为大日如来真经。大梦三千界,一梦一轮回,入灵台方寸,以梦寻大道,得不朽道果。
  • 特工狂妻:长官太霸道

    特工狂妻:长官太霸道

    "她是国家隐秘特工,妖娆百变,却在一夜扑倒他后,留下一元‘嫖资’扬长而去。他是铁腕特种队长,冷血无情,却在被扑倒后,对一个不知姓名的女人痛恨上瘾。为了任务,她藏身部队,却发现冷血教官不止面熟身体也很熟?训练新人他铁面无私,却处处针对一个女兵,动不动就拉她到墙角“以身试教”!新兵考试,她又一次被逼入死角。“报告长官,我不搞个人‘特殊’!”眉峰紧皱,他避开看热闹的视线,“腰力检测,是‘常规’训练任务!”"
  • 灭秦(全十册)

    灭秦(全十册)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 剩女相亲保卫战

    剩女相亲保卫战

    为了保证恋爱质量和个人隐私,她在父母的建议下,毅然启用了沉睡已久的“接头暗号”。一个代号为“气昂”的当代美女小白领开始了自己的相亲保卫战……经过几年的坎坷经历和遭遇,面对重重陷阱和伤害,她决定正式寻求婚姻幸福前,制定一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软刀子方案,她还笑称这次行动代号为“带刺的玫瑰”!相继接触了多位相亲对象后,不得不周旋在众多男性之间,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点小小的失误,但是保密工作却做得滴水不漏。经过严格筛选和对比,她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接头暗号“相见时难别亦难V千里姻缘一线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