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012

第12章 摧毁偶像:现代文明的罪恶(2)

理性关于世界的观念,是对世界一种加工的产物。语词的存在替代了物质性的存在。整个世界不过是用来表示我们作用于它的不同方式的总和的一个词。而这种替代是以人的自己的价值观为中心的,“这是什么”这个问题总是以“这对于我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基础的。这样,一切的存在要在人的价值体系中获得存在的许可。如果,某种存在物不能进入人的需要的眼光中,那么它的命运只能是被放逐或灭亡。“物只有当一切存在都对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什么’之时,才能得到完全的显示。”世界永远是透过一定的意识结构、价值系统的棱镜给予人的。

逻辑正是衣冠禽兽的一个棱镜。“人头脑中的逻辑从何而来?当然来自非逻辑”。“把相似物当作相同物处理这种占优势的癖好,这种非逻辑的癖好——因为本来并无相同之物——最初创造了逻辑的全部基础。”尼采自己出场,解构这个概念的世界。他宣布废除这个“真正的世界”。只有一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生成变化着的现实世界。

为了向生活回归,尼采不惜与世界的两大领袖为敌:一为理性,二为基督教教会。不过他并不是要反对对这个世界进行概括和把握。他反对的只是按照人类自身的理性本性去构造一个合乎理性的世界模式,然后又用这样的世界模式来看待人的现实生活。尼采并非要我们抛弃这些理性手段,他是要我们如实地把它们看作手段,而不是看作真理,甚至看作世界的本性,把相对性绝对化了。

对于我们的一切观念,只应从意义的角度来考察,即看它们表现或掩盖了我们的什么需要,服务于什么目的,是何种欲求的标记。他这是用一种更高层次的合理来否定了理性层次的合理性。他是以酒神为惟一的审判者。这种合理就是人的真正需要,就是人的意义这个问题。

尼采强调人的需要,人的全部认识过程都依赖于人的生命需要,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纯粹认识。因此,对于认识过程的考察不能局限于认识过程本身。“认识只能是什么?——只能是‘描述’,放进意义——并不是‘说明’。”“我们在知识和科学上优于古人的,我们称之为‘说明’,其实是‘描述’。我们描述得较好,解释则和古人一样少。”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逻辑、理性范畴都只是“有用的伪造”。不过,即使是伪造,仍有其功用。仅仅只有理性并不能成为合理的理由,理性在世界上所看到的不过是它自身。逻辑把自己的界限当作世界的界限,人类认识活动的工具被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冒充为形而上学的真理,进而冒充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于是,生命被贬值,本能受压制,法则统治一切,人生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和乐趣。

二、现代文明的悲哀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商业的社会,商业只问消费,不问人的真正需要,它甚至可以制造消费。供求关系决定一切事物的价值,市场价格的支配成了整个文化的特性。似乎金钱成为一切的等价交换物,金钱也成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媒介。

现代教育的弊病同样是扼杀本能和个性。现代教育的原则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第二天性,却忽略了人的第一天性。在这样的世界当中人拥有了一切,又是一无所有。因为我们失去了作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创造性的生命力。尼采的理想的教育是人的培养,是培养健康的人,不仅有健康的身体,最为重要的是培养旺盛的生命力。

1.金钱与国家:现代人的迷失

我们的世界就像一个闹哄哄的大市场。人们匆忙地活动着,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这一切都是为了增殖财富和赚钱。财富本身成了目的,为了财富,人们表现出一种盲目的发了疯似的勤劳。尼采这样描述这个铜臭的时代:

一切时代中最勤劳的时代——我们的时代——除了愈来愈多的金钱和愈来愈多的勤劳以外,就不知道拿它的如许勤劳和金钱做什么好了,以至于散去要比积聚更需要天才!

今天的一切——堕落了,颓败了:谁愿保持它!而我——我要把它推倒!

尼采生不逢时,他所向往的是精神的独立与自足,他对这个时代是完全地失望。“这时代是一个病妇——让她去叫喊、谩骂、诅咒和摔盆盆罐罐吧!”

在尼采眼中,物质性的财富与人精神崇高是无法比拟的。追求财富却损害了机体的美好,是得不偿失。在精神上,无头脑的匆忙,使人总是处在疲劳之中,不复讲究优美的风度和高尚的礼仪,独处时不再有静谧的沉思,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有温馨的交往。金钱成为他们惟一的藏身之地,人们迫不及待地把脑袋藏到每一个可以发财的地方。

国家的崛起,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复兴的希望,同时又给人们套上了另外的一副锁链。庞大的政治机器需要动力,它占用了过多的人力,浪费了宝贵的人才。“一个人把自己花费在权力、政治、经济、世界贸易、议会、军事利益上,向这些方面付出了理解、认真、意志、自我超越的能量(他就是这种能量),那么在其他方面就必有短缺。”与其占用大量的优秀人才,还不如让这些机器闲置腐朽。

可是,在现代,经济和政治几乎压倒了一切。俾斯麦政府热衷于政治扩张,带来了财富与光荣,“新的偶像”——国家——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可是同时也带来腐朽的气息。在尼采看来这正是德国文化衰落的原因。尼采认为国家使一切人都丧失了自己,只有消灭了国家,才开始有人。“文化和国家——在这一点上不要欺骗自己——是敌对的:‘文化国家’纯属现代观念。两者互相分裂,甚至是反政治的……”

《不合时宜的考察》的第一部题为《大卫·施特劳斯》集中描述了国家机器对人的控制。它开头这样地写道:

德国的官方舆论好像几乎禁止谈论战争的危险恶果,尤其是一次以胜利结束的战争的危险恶果。有些人就更加乐意倾听那些作家的话。这些作家并不知道比那种官方舆论更为重要的舆论,因而竞相努力颂扬战争并欢呼着战争对道德、文化和艺术的影响的巨大奇迹。

尽管如此必须说明,一次巨大的胜利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人的本性忍受这些胜利比忍受失败更加困难;甚至取得这样一种胜利比忍受这种胜利而不由此产生严重失败似乎还容易一些,但最近同法国进行的战争所带来的一切恶果中,最坏的结果也许是一个广泛散布的一般性错误:官方舆论和一切官方舆论者的错误,说是德国文化在那个战斗中也取得了胜利,因此现在必须戴上与如此非常的事件和成就相适应的花环。

这种错误是非常有害的,这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错觉——因为有些错误是最有益的和最富有成果的——而是因为它能把我们的胜利转变为一种完全的失败,即为了“德意志帝国”的胜利彻底毁灭德国精神。

尼采在其中说的“官方舆论和一切官方舆论者”,其代表就是施特劳斯。施特劳斯是19世纪德国最活跃的一位思想家。他27岁时写的《耶稣传》一书震撼了当时的德国思想界。施特劳斯反对神学,对基督教进行了毁灭性的批判。尼采正是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开始考虑是否放弃基督教的问题。

但是,当《耶稣传》再版时,作者却以《为德国人民修订的耶稣传》为题又回到了神学。新版本拥护当时德国那种乐观的生活情感,宣传起人性和神性的结合,把人归于精神、理性和基督,以迎合当时的社会舆论。这使得当时以批判基督教为自己使命的尼采由厌恶上升为愤怒,他抨击施特劳斯就是德国庸俗文化和市侩文化的代表者,批判他,也正是对这种思潮的批判。

大机器的出现是人们生产能力的延伸,理性借助这一工具将人牢牢地攥在手中,因为一旦人发现机器的妙用,他便决不会轻易地放下手中的工具。在工厂奴隶制度下,工人是奴隶,资产者就不是奴隶么?

在尼采的时代,欧洲的男子因生活负担而被迫从事固定的职业,结果使自己的命运完全受偶然性支配。工厂犹如奴隶的工房,人们成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当了人类发明技巧上的弥缝物,被消磨了一生。工资的提高,可以减少贫困的程度;待遇的改善,可以避免工作中的危险。可是这些都无助于消除人的奴隶地位。只要机器工业的格局不变,工厂奴隶制度的实质就不会有变化。人们不会有机会去思考人生的问题,“倘若你们不知道什么叫自由呼吸,你们的内心价值何在呢?”只是在外在事物的目的上牺牲了多少内心价值。这种状况的结局就是文化的消失。

那就是说使人的世界达千年之久的事物看来正面临着眼前的崩溃。而已经出现的新世界则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机器,它迫使一切事物、一切人为之服务。它消灭任何它不能容纳的东西。人看来就要被它消灭掉,成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成为没有目的或意义的东西。但是,在这架机器中,人不可能达到满足,它并不为人提供使人具有价值和尊严的东西。那在过去的贫穷和困苦之中曾经作为人的存在之不被争议的背景而持续存在的东西,现在处于被消灭的过程中。虽然人正在扩展自己的生活,但是它似乎也在牺牲个体自我的存在。

财富是他们的共同的目的,只有财富才能令他们眼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倒成为无人理睬的演员。尼采认为,古代的奴隶比现代的“主人”——资产者更高贵。资产者也是奴隶,是机器的傀儡,是19世纪文化卑劣的记号。“他们获得了财富,却变得更加贫乏了。”大机器终于成了非精神化和文化衰落的又一重要因素。

下面就是国家劣根性的一些切面: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一年后,德意志帝国迫使法国签署了法兰克福和约,从法国掠得了50亿金法郎的赔款,并用于加强兵力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建立起了铁与血基础上的军事专制国家。

对于俾斯麦的强权政治,尼采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异议,他在1866年7月初给母亲的信中说:“俾斯麦具有勇气和不可动摇的冷酷之心,但是他低估了人民的道义的力量。”同月17日,他在给友人平德尔的信中说:“高尚的目标是绝对不能通过邪恶的手段来实现的。”可以看出,当时的尼采赞赏俾斯麦的勇气和德意志的统一,但又痛惜奥地利的失败,是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1869年5月22日,尼采在巴塞尔给瓦格纳的信上,表露了他对德国知识界危机的困惑和忧虑。

1870年7月中旬,尼采听说法国对普鲁士宣战,在给母亲的信中认为:“我们的文化正处在危急之中。”

1870年7月19日,尼采在给罗德的信中,表示对普法战争爆发的震惊,并指出:“我们这早已贫困的文化,正倒栽下去,被一个可怕的恶魔扼住了咽喉。”

1870年9月11日,尼采在给瓦格纳的信中,叙述了他在普法战争中护送伤员的悲惨情景,深深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对生命的威胁。

1870年10月下旬,在普鲁土军队连连胜利的欢呼声中,尼采开始对德意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问题感到忧虑,他劝罗德“从那个要命的、反对文明的普鲁士逃出来”。

1870年11月7日,尼采在给戈斯多夫的信中,表现出他对德国的看法因为战争有了重大的改变。他说:“我很担心我们将来的文化情况。我认为现在普鲁士对所有文明国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势力。”

1871年1月18日,巴黎投降,尼采在当时的信件和笔记中,几乎没有提到这个对于普鲁土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反而认为文化上的问题才是重要的。

普法战争中的胜利使普鲁士民族当中弥漫着傲慢的气息。德意志民族再也不甘心一个二流国家的地位了。同时,战争的胜利使他们的将军们眼红,军事上的胜利没有带来文化上的胜利,相反,普鲁士民族因其盲目的扩张倾向对所有国家构成了一种非常威胁。而它自己也在胜利中迷失了自己,它不再有以前的豪气了,而是像一个穷困的乞丐一样失去自己的尊严:一旦他看到了面包,他立刻会想要奶油,有了奶油,他又会要红酒。外表上的虚荣并不能掩饰无穷的贪婪。透过人的忙乱的生活场景,你还会发现人其实是些“狂奔乱突的高级猛兽。……他们建国立城,你争我斗,彼此践踏,他们在困境中哭喊,在胜利中狂欢——这一切都是动物性的延续”。为了强调人的动物性,尼采还将人称为“开化了的食肉动物”、“人是最优秀的动物”、“人是最残忍的动物”。

同类推荐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上颇具研究性和争议性的哲学家做了简明的介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有一定比较,表达了其写作时的“中国人的立场”,除了在体例上附以中国年代外,还将中西关键节点的人物的进行比较,这让当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的文人很容易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现在的中西哲学文化研究。
  •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高谈阔论的时期,通过辩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玄妙的思想又都是阐发和辩论老子、庄子和列子的玄学思想为主。本书通过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魏晋时期的名家学说,其中有崇尚有的,也有崇尚无的还有主张非无非有的,亦有辩论名和心、言与意的,等等。是一本关于魏晋玄学的通俗读物。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热门推荐
  • 蛇王选妃,本宫来自现代

    蛇王选妃,本宫来自现代

    做梦遇见蛇,当然,这只是做梦而已——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做梦都会怀孕?她发誓,她一定要找到那条该死的色蛇,然后将它拆骨扒皮。可是怀孕三月,她竟然生下来一条,蛇妖宝宝……*“我爹爹很帅!”“我爹爹很有钱!”“我爹爹是贝勒!”……一大早,某女就听见了孩子们拼爹的声音,她抬眸看去自己的儿子,只见他大声的道,“我爹可以把你们的爹爹都变成渣!”*“我娘亲是皇上的嫡妹长乐公主!”“我娘亲是当朝的一品夫人!”“我娘亲是太后侄女儿!”……傍晚,某女又听见孩子们拼妈的声音,她低头笑着,摸了摸腰间的手枪,谁料,某宝钦羡的说道,“哇,太厉害了,让我娘亲去给你们娘亲做丫鬟好不好?”
  • 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

    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

    历史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历史启示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紧紧抓住机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引领时代变革,是我们应尽的使命。历史的歌谣不断传唱,东方的歌手将谱写下一个崭新的乐章。真理的长河不歇奔流,中华民族的如椽巨笔,将描绘又一幅壮美的蓝图。怀揣强烈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去拥抱民族复兴的灿烂太阳。
  • 掬红妆

    掬红妆

    被好姐妹抢了男朋友的窦小菜,愤怒中撞墙而亡,穿越到汉朝初的窦家,在大伯和爹爹的宠溺下过着无忧的米虫生活。吕后为太子选妃?关她何事,那么多人去争一个男人不是自己找罪受?还好她顶着痴儿的名字不用选妃。传说太子俊逸非凡,传说太子有一颗慈悲之心,传说太子已经有了心上人,传说太子已经选妃成功了。传说代王俊美无双,传说代王冷漠无常,传说代王对痴儿动了真心这些都不关她都小菜的事情。可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人早在最初相见的那瞬间便注定了无休无止的纠缠。如果时光倒回,她宁愿选择不曾遇到他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电竞之甜心很忙

    电竞之甜心很忙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电竞时代。全民皆电竞,乔雅顶着赫赫有名的电竞甜心这个名头,和一个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产生了复杂而温暖的羁绊。当她和队伍一起踏上辛克莱时代的电竞争霸之路,牵一发而动全身,个人、队伍、家族、学院、帝国、世界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息息相关。为了生存,为了家族,我们不死不休。为了信仰,为了梦想,我们至死方休。为了爱,我们——至死不休。(架空背景,和现实一切无关哦。主角很多地方三观不正,请勿联系实际呐。女主恃美扬威,恃宠而骄,有些性格扭曲心理病态。)
  • 你若天长,我敢地久

    你若天长,我敢地久

    因为爱,所以许安宁心甘情愿走进了婚姻的牢笼。她以为幸福是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的,可直到顾逸凡将一份离婚协议书丢在她面前,许安宁才明白,原来,她不过是另一个女人的替代品,只要那个女人回来了,她就理所应当的要被抛弃。在爱情的深渊中苦苦挣扎,到最后,她流产,就连子宫都保不住。在他面前,或许许安宁是卑微的,可在爱情里,她却又是骄傲的。所以,最后她选择了骄傲的结束这份感情,也结束自己的生命。
  • 魔法铁匠

    魔法铁匠

    山村里快乐的小铁匠,本来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却因为国难家仇走上了魔战双修的道路。
  • 我的系统有秘密

    我的系统有秘密

    那一天,每个人的脑海都觉醒了系统,燃魂大陆成了人类向往的世界。权力与荣耀,征服与变革,力量与长生,两个世界因交汇而产生激烈动荡。在人类猎杀魂兽之时,巨大的危机也一步步显现……三百年后,一名住在桥洞下的少年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 撩仙之珠珠不好欺

    撩仙之珠珠不好欺

    她,来自二十一世纪,却被屡次误认为别人!故人的相逢,唤醒四世的记忆,引出灵魂碎片的秘密!他,天生烈火却性冷如冰。尊贵上古的太子却生长在极寒的雪域荒原?陵木城收复木行珠,原可安享尊荣,却为她只身犯险;灵魂错乱,又让误会频生!眼看五珠将齐,魔族间谍显露真身。他殒身为苍生,为五界,更为她!重回二十一世纪,原本磨灭的灵魂,永世封存,又是谁,换来他们重逢的机缘?“丫头,此生再不为苍生,只为你!”
  • 紫薇仙尊

    紫薇仙尊

    他本是一介凡人却得到紫薇大帝的传承,自此踏上修仙之路!得神兵四门,化天地玄黄,开创一个崭新的宇宙世界,且看他如何凭借一副神秘的金色卷轴,衍化出鸿蒙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