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015

第15章 不做“好人”:重估一切价值(2)

或者它有可能出现另外一种相反的情况,即引起可悲的衰竭和自卑感。这同样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人格。因而尼采认为这种状况“更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恰恰是惩罚最有效地阻止了负罪感的发展,至少从惩罚机器的牺牲者的角度看是这样的”。惩罚的真正效用是增加了人的恐惧感和仇恨心理。它驯服了人,而不是改进了人。只要看一看一个人在惩罚他人时的嗜血激情和受惩罚者所受的痛苦,就可以清楚地明白这一点。

良心谴责在尼采看来是一个人性的、太人性的主题。自从有了良心谴责这种东西,健康的人已经不复存在。人类被禁锢在理性那狭窄的天地中,一切欲望不能随意宣泄。于是,那涌动的意志像地壳里的岩浆在炽烈的高温中躁闷自己、迫害自己、啃咬自己、吓唬自己、虐待自己。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由于无法冲出囹圄而用身体猛撞笼子的栏杆,以自伤来宣泄自己多余的力量。

被禁锢在理性囚笼中的人,同样是用自伤的方式宣泄多余的力量。这种自伤就是发明良心谴责。因此,人“这个渴望而又绝望的囚徒变成‘良心谴责’的发明者”。而良心谴责引发了最严重、最可怕的疾病;“人为了人而受苦,为了自身而受苦”,人类至今没有治愈这种疾病。自从基督教问世之后,原罪说更使人感到自己罪孽深重,人的生命简直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人仅仅因为出生便有罪,生命使人感到耻辱。这种负罪感使人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意志错乱。

人情愿承认自己是负债的、是卑鄙的、是无可救赎的;他情愿想像自己受罚,而且惩罚也不能抵消他负的债;他情愿用负债和惩罚的难题来污染和毒化事物的根基,从而永远地割断他走出这座“偏执观念”的迷宫的退路;他情愿建立一种理想,一种“神圣上帝”的理想,以此为依据证明他自己是毫无价值的。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可怕的疾病。这是人类的疯病,自从基督教问世以来,地球就是一所疯人院!有关道德的种种嗫嚅,只不过是疯子们的幻想狂而已,因此,道德皆是偏见!

《论道德的谱系》的第三篇“禁欲主义理念意味着什么?”指出出世思想产生于生命意志之衰弱、虚空而无望。在这本书中,尼采指出所谓的道德家们都有一副“大憎恨者的面孔”,道德是他们吓唬他人的工具,是他们的虚荣心的源头。他们希望别人一听到道德一词就生起对自己的尊敬。他们用道德抬高自己,只是为了侮辱别人。“正义”、“善良”与“责任”是他们照明的灯笼。他们却不知道这灯笼经不住轻微的秋风的“抚慰”。他们的所谓正义就是要使世界布满他们复仇的暴风雨。

一切时代的道德家们都是满口仁义,心中却最缺乏爱,有的只是怨恨。尼采说:“当我最因一个人受苦时,我并非苦于他的罪恶和愚蠢,毋宁是苦于他的完美。”这班善人,也许你真的说不出他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尽管除了他的道德以外,你也说不出他有什么像样的优点。一个真实的人,一种独特的个性,相反必有突出的优点和缺点,袒露在人们面前,并不加道德的虚饰,而这也就是他的道德。

4.价值的转换:从奴隶到主人

扬弃奴隶的服从,免除怜悯与憎恨,转向自主的道德。这便是尼采有名的“价值的转换”。“一切价值的转换”乃是从基督教的道德观,进而是从以往的文化价值观转向超人的道德观,以生命力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在创造当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

对于批判对象的束缚的锁链,尼采力斥懦弱谦让,热烈地称颂刚毅果决,将道德分为“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奴隶道德是消极的、卑怯的,必然以自我颓废为后果。价值转换是转向超人道德,尼采这“超善恶”的道德观是要重建人的尊严,发挥人的个性,使人能主宰他自己,使人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自我背离的奴隶,不要做神的奴隶,不要做别人的奴隶——这就是尼采的“主人的道德”。

与奴隶道德相反的正是主人的道德,这也是尼采期望中的强人的形象。所谓主人道德,即“高贵的道德”、强者的道德,是指生命的自我肯定,个体意志的充分体现,富有创造精神,是对自己胜利的认可。尼采认为“在所谓道德价值这个狭窄的领域,找不到比主人道德和基督教价值观念的道德更为巨大的对立了:后者生长于完全病态的土壤……相反,主人道德……倒是发育良好的标志,上升生命的标志,作为生命原则的权力意志的标志”。

主人与奴隶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方,一是决定者一是服从者。前者的决定是后者行为的指标,而后者永远是跟随着的。这两者的区别在他们有不同的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强弱是惟一的标准。尼采所说的主人和奴隶的分别在于生命意志的强弱。有坚强生命意志的人是主人,反之,就是奴隶。生命意志的强弱代表了生命的两个方向,即上升和下降。上升是进取、争斗、支配,它体现了生命意志,奉行主人的道德;下降是虚弱、怯懦、懒惰,它是生命意志的衰退,奉行奴隶的道德。

同时,由于尼采作品语言的风格,他不屑于对这两种道德进行论文式的分析。并且在他的作品当中这两个概念是重复的出现,配合箴言式的言论,解释也显得有些多余,这样也就固定下来了。

对于尼采的一种批评就是说他强调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的区分,并用作种族优越性的论证,其实这是歪曲。尼采的两种道德一方面是指精神领域中的贵族,是指那不停的追求超越的人,同时是对现实中人们浸沉于物质而不能自拔的一种批评。尼采问题权威考夫曼曾经指出,对于尼采所说的主人的道德和奴隶的道德,“不能进行种族主义的解释。尼采所关心的,只是两种人的对比,一种是有权力的,一种是缺乏权力的。他不是通过团体的权力而是通过个体之间的权力比较进行研究的”。

正如考夫曼所说的,尼采的这种议论是一种深层心理学意义上的。如果我们进行自我心理的反省,也会发现自己内心中有着两种声音。当我们在非此即彼的选择当中是如此的明显。尼采并不讳言自己的学说具有的强烈的歧视:

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

我把生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奋发有为的生活,另一种是堕落的、腐化的、软弱的生活。难道我们不该相信有必要在这两种类型之间提出等级的问题?

上等人有必要向群众宣战!

人应该按上升的路线行走,一步步升高时,他的主人道德激励着人们不断奋斗,自强不息;在他讲只有像他那样有贵族血统的人,才有坚强意志时,让人感到他确实是一位贵族气味十足的道德论者,带有强烈的贵族主义倾向。尼采并不讳言持有主人道德的上等人与持有奴隶道德的下等人,是两种生活和两个等级,尼采所欣赏的是上等人的主人道德,谴责的是下等人的奴隶道德。

主人的道德是给予的道德,它像金子一样放射着柔和的光辉,它的光辉缔结了太阳与月亮的和平。

最高的道德是稀少而无上的,它放射着柔和的光辉:给予的道德是最高的道德。

这新道德便是权力;它是一个主宰的思想,与一个绕着这思想的聪明的灵魂:一个金色的太阳与一条绕着太阳的知识的蛇。

这种道德有如一张新的榜文,它上面分明地写着:

看哪,这里是一张新榜!但同我持着它到峡谷里、到人类之心的我的弟兄们在何处呢?

我对于遥远的人们的伟大的爱如是要求:别姑息你们的邻人!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

因此你看:有着这么多超越之不同的道路和方式!但仅仅一个丑角知道:人也能被跃过!甚至于在你的邻人中超越了你自己:有力量夺取的,你不当接受给予,这便是你的权力!

你对人所做的无人能对你做。看哪,这里并没有报酬!不能命令自己的人就不能服从自己。许多人能命令自己,但于自己服从仍然差得很远。

高贵灵魂之族类如是愿望:他们愿意一切不白得,至少是生命。流氓才愿望着白得的生命:在我们则生命已自给,我们永远想到什么是我们所能给予的最高的还报!

真的,那是一句高贵的格言:“生命所期许的,我们愿意对于生命保持着那期许!”自己不当在没有贡献的地方愿望着享乐!自己不当愿望享乐!

因此寻求享乐和无垢是极可耻的事。两者都不愿被寻求。自己当有着它们——但自己宁肯寻求罪恶和苦痛!

要真实——少有人能真实!能真实的人仍然不愿真实!但至少善人是能真实的。唷,那些善人们!善人们永不说出真理。因为如是修善便是心中的一种疾患。

那些善人们,他们退让,他们自己屈服;他们的心复述着自来所说过了的,他们的深处的灵魂服从:但服从的人,并不听自己!

善人所谓的一切的恶必须汇拢来产出一种真理。哦,我的兄弟们哟,你们的恶足以产出这种真理了吗?勇敢的冒险,长久的怀疑,残酷的否定、厌恶、当机立断,一切这些都没有汇拢来!但真理是从这样的种子产生的!

在坏良心的旁边生长出一切的知识!你们的求知者哟,粉碎,粉碎了这陈旧的榜!

它嘲笑一切旧的道德命令,你不当偷盗!你不当杀戮!从前这样的诫命被称为神圣:在这诫命之前人类屈膝而低头,并脱去了自己的鞋子。但我问你们:在这世界上还没有比这神圣的诫命更凶的强盗和杀戮者吗?在一切生命中没有强盗和杀戮者吗?称这样的诫命为神圣,因此他们不也是——杀戮了真理了吗?

那反对和劝阻了生命而被称为神圣的,不是一种死之教言吗?哦,我的兄弟们哟,为我粉碎,粉碎了这古旧的榜!

二、千年呐喊:上帝死了

尼采驳斥上帝的存在并不是简单地用理性代替上帝,不是打破上帝的偶像而代之以理性。他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他蔑视认知和理性,甚至也不关心上帝存在和不存在的科学事实。他是从生命意志的意义上,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的意义上不允许上帝的存在。立足于生命意志这一概念,是为了生命意志的张扬,是为了突破一切对生命本能的束缚。在这个没有上帝、价值翻转的世界里,尼采在否定了以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为基点的一切传统价值之后,想要建立新的价值观。

1.上帝的死亡

上帝的死亡是一件可怕的大事:以往的神失落了,一度是绝对的价值彻底破产了!这如夏日惊雷一样的震慑,将导致虔诚的信徒们的慌乱。尼采却借一狂人宣布了这件事:

你是否听说过,有一个疯子大清早手持提灯,跑到菜市场,不断地大喊:“找到上帝了!我找到上帝了!”由于四周的人均不信仰上帝,遂引起一阵骚动;怎么搞的!他失魂了吗?其中一个说道。他是不是走错路了?另一个说。还是迷失了自己?他害怕我们吗?他在梦游吗?人们议论纷纷,哄然大笑。这个疯子突然闯进人群之中,并张大双眼瞪着大家。

“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叫,“我老实对你们说,我们杀了他——你和我!我们都是凶手!”但我们是如何犯下这案子呢?我们又如何能将海水吸光?是谁给我们海绵而将地平线拭掉?当我们把地球移离太阳照耀的距离之外时又该怎么办?它将移往何方?我们又将移往何方?要远离整个太阳系吗?难道我们不是在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赶吗?当我们通过无际的时空不会迷失吗?难道没有宽阔的空间可让我们呼吸与休息吗?那儿不会更冷吗?是否黑夜不会永远降临且日益黯淡?我们不必在清晨点着提灯吗?难道我们听到那正在埋葬上帝的掘坟穴者吵嚷的声音吗?难道我们没有嗅到神的腐臭吗?——即使上帝也会腐坏!

尼采之否定上帝,是在道德价值的名称下行使的。尼采这一思想,实乃对于西方文化的价值根源之强烈的否定。

尼采说上帝是因嫉妒心和怜悯心而死:

关于上帝,我比查拉图斯特拉更清楚——他是个隐匿的上帝,充满了诡秘。

有人称赞他为爱的上帝,然而对于爱的本身却无高意。这上帝岂不也想做裁判官吗?但是真正的爱者是超过赏与罚而爱的。

当他年轻的时候,这神来自东之晨洲,他严酷而好复仇,为自己建立了一所地狱,以娱其爱徒们。

但他终于老了,变成软弱,而且爱好怜悯,不像一位天父,却像一个祖父,更像一个震颤的老祖母。

于是他坐在屋角的火炉边,憔悴地,忧愁着他那软弱的腿,意志衰颓,倦于世间,有一天,遂因过多的怜悯心窒息而死。

2.是谁谋杀了上帝

中世纪是一个上帝的黄金时代,属于上帝和他的仆人——僧侣。上帝是一切真理的源泉,真理埋藏于圣经中,所有的论证都是在上帝的面前舞蹈。

在尼采之前有许多思想家对上帝的存在表示过怀疑,他们提出了上帝不存在的种种论证,成为一股醒目的异端。文艺复兴是西方思想解放的先声。它像一个沉睡中被捆缚的巨人,猛然地、彻底地挣断了绳索向世界宣告它的力量,用理性的光芒照耀这个世界。古老的神祗们渐渐地销声匿迹,教父们在宗教裁判所的各种酷刑,也不能挽回其必然的颓势。

通过文艺复兴,人们发现了自己,于是有了反映主体性的文学作品。主题思想是用科学来代替圣经的权威,用人性代替神性。

人们新奇地发现了奇妙的自然,人们用理性的语言来解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天文学家哥白尼著有《天体运行论》,从科学角度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把旧世界的旧信念击得粉碎,一位值得骄傲的英国人向全世界提出了一个骇人的大题目:“人是否由进化而来?”达尔文努力打破物种不变之说,英勇地宣称人类祖先的种属,而《旧约》明明记载着上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那末我们岂敢推想上帝乃是一只跳跃的猿猴!尊严扫地,莫此为甚!然而教士们的怒吼与抗议,仍然不能阻止人们对于事实的探究。

牧师说过“信仰是不能怀疑的”,但近代人却偏偏喜好怀疑。笛卡儿最初高呼:“一切都可怀疑。”他由怀疑入手,而建立心物独立的二元系统,最后必须证明上帝之实质存在为共通基础,以使含摄其他存在。斯宾诺莎将神等同于自然,主张泛神论,抛弃了“超自然”的上帝。康德的出发点不仅推翻了上帝的证明,而且推翻了基督教形而上学的基础,但旋即回头“假设”神与灵魂不朽,为费希特和理想主义铺下了道路。其后叔本华力斥基督教,然而却从佛教思想中接受了奥义书的形而上学。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 大家小书·译馆:西西弗神话

    大家小书·译馆: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是一部哲学随笔集,原书的副题是“论荒谬”。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不是作为结果,而是作为起点来提出的,他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探索。这正如西西弗的命运,他受到诸神的惩罚,要不断将滚下山的巨石一次次推上山顶,西西弗明知自己是徒劳,但依然推巨石上山。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
  •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简单好读,可以一次啃完。不晦涩,不枯燥,激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欲望,让自我的哲学探索变成轻松的阅读消遣。看冯版、胡版《中国哲学史》,罗素、梯利《西方哲学史》前,不可不读的哲学入门书。走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邂逅一场轻松而美妙的思想盛宴。快速读懂哲学3000年发展过程,轻松掌握120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师的智慧,已经并正在改变无数人的思维方式。罗素、胡适、冯友兰等大师推荐阅读哲学史。
热门推荐
  • 红玫瑰,白玫瑰

    红玫瑰,白玫瑰

    主人公范希文被父母和大舅舅定了去舅舅设在深圳市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在几个舅舅的庇护和帮助下,范希望炒股每次都很顺利,如鱼得水的他发了一笔大财,从此他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言道,男人有钱就变坏,那么他还能与他那位大学的女朋友在一起吗?他们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什么?
  • 竹马非君子

    竹马非君子

    就算拥有再多的钥匙,也无法打开所有的房间。相亲失败,公司倒闭,无依无靠的袁青只能投奔自己的竹马——腹黑而神秘的悬疑作家吕白。在同一屋檐下的日子,她渐渐发现了他的秘密……
  • 情深以似琛灿希

    情深以似琛灿希

    一个练习玩舞蹈完早晨,林灿希慢慢悠悠的骑着自行车往学校方向开去,哪知道遇到一名变态黑衣男子,沉着冷静的他成功将男子赶走。谁料,那人的身份却很是不一般。
  • 基德殿下的潘多拉

    基德殿下的潘多拉

    传说中的KID再次出现于世界,这次他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魔术,还是月光。青子与他能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 德安守御录上

    德安守御录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落入凡间的羊

    落入凡间的羊

    散文集《落入凡间的羊》包含《比早晨还早一点》《还过着牛日子的牛》《家里的燕子》《邻居麻雀》等精短散文47篇。作者用心描述和记录了家乡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乡风民俗。对花草树木、世间万物及生命的敬仰和尊重,对一些小人物的悲悯和同情,对生存与死亡的思索以及亲情友情和所有世间真情的记录和思索。
  • 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饮食小窍门

    饮食小窍门

    本书的作者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食方面的小窍门。
  • 清爽素菜666例

    清爽素菜666例

    本书将烹饪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操作简单,力求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叙述了每一道菜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