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048

第48章 生与死:人类无法摆脱的一对矛盾(1)

一般来说,本能是一种有伸缩性的生物体,一种要恢复某种曾经存在过,但由于外界干扰而销声匿迹的情境的冲动。从复旧的强迫性的现象中,就可以看到本能的这种基本的保守性。在这个意义上,生命给我们展现的图像,就是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相互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传》

一、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弗洛伊德根据对各种冲动及其本源的研究,把人的本能分为两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注重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而死的本能则遵循超快乐原则,注重来自机体外部的刺激。生的本能是对死的本能的破坏;死的本能是一种恢复事物某种最初状态的需要、欲求,因而更原始、更基本。

1. 本能:一个秘密的发现

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本能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候,人们在对自身本性的认识中,一般是从人的躯体中寻找动机的根源。在这些探索者中,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影响最大。

恩培多克勒认为,宇宙万物的生化是由“火、水、土、气”这四根(元素)形成的。这四种元素互相穿插,按不同比例混合就形成了各种不同质的东西。人的产生和灭亡,不过是这四种元素结合和分离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元素能够结合和分离呢?恩培多克勒认为是爱和憎。“爱”使几种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万物;“憎”则使各种元素分离开来,使万物分解。

根据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试图说明人的心理现象。他认为,人的思想本能与构成事物的各种元素的结构有关系,人的心理是凭借着元素的结合而进行的。人是用血液来思想的,血液是人的思想力,心是思想力的所在地。人们的聪明和愚笨,也在于元素混合的均等或不均等。恩培多克勒进一步指出了人体内各种不同体液同人的个性气质的关系。

弗洛伊德精心研究过古希腊哲学,深受恩培多克勒哲学思想的影响,他把恩培多克勒看作是“希腊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提出了人的本能的快乐说。如本瑟姆指出,追求快乐是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的行为总是追求快乐与幸福,逃避痛苦与不幸,这种趋利避害的苦乐感受,是人们一切行为的主要根源。本瑟姆还认为,人们感受到的苦乐程度是可以加以量化的,它能够从快乐与痛苦的持久性上加以测定。

这一思想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后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对这些观点表示赞同,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动机,也是解除生理心理紧张的基本方法。所以,快乐和痛苦的感受能推动个人的行为,从而缓解痛苦,增强快乐。

然而,快乐原则虽然能支配和影响人的一些行为,但绝不是人的行为的惟一原因。因为,快乐原则只是生理性的苦乐标准,是以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为前提的。所以,20世纪初,麦独孤又指出,快乐原则只能是人的本能的指标,趋利避害不是人类本能的表现。

麦独孤认为,人的本能会影响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兴趣、情操、行为等,人的本能是其行为和思想的动力。他举出求食、拒绝、求新、逃避、斗争、性、母爱、群居、支配、服从、创造、收集等12种本能,并说明每一种本能都包含着认识、情感、意志三个先天因素。本能是一切行为的基础。

这一本能理论对20世纪初的心理学影响很大,但也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反对。现代心理学中虽然不常使用本能,但愿望、需要、动机等都与本能密切相关,本能仍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应该指出的是,在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进化论和遗传学曾给予他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在青年时期,就深受达尔文影响,在维也纳大学读书时,便对生物学很感兴趣。他常常听许多生物学、生理学、神经学教授的课,这为他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建立了稳固的生物学基础。

另外,遗传学的创立,说明了本能的躯体或肉体基础是一定行为模式的倾向,这些模式是经遗传的反射“链”传递的。在有机体发展的特定阶段,一定的刺激模式引起一系列行为,这实质上是一种本能的驱使。这种观点,在19世纪后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中曾经盛行一时。弗洛伊德创立本能理论,也无不受此影响。

以前人们认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主义原则,即寻求快乐和满足,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弗洛伊德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本能中,还有超出唯乐原则的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则。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这种本能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因而具有保守性。像人这样的有机体,最初的状态是无机状态,人身上那种具有保守倾向的本能,所要恢复的正是这种无机状态。弗洛伊德把这种本能称为死的本能。

除此以外,在人身上还有一种抗拒死亡,使生命得以保存和更新的功能,弗洛伊德又把它称为生的本能。从根本上说,生的本能就是性本能,因为它导致人的繁衍生息,使人类的生命历程得以延续。而死的本能只是破坏性的。由于这两种本能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才奏出了人的生命运动历程,那动荡不定的交响曲。

在弗洛伊德早期著作中,论述无意识学说、性学理论时,就曾涉及到本能问题。《本能及其变迁》一书对本能的原动力、目的、对象和根源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到了20世纪20年代,在弗洛伊德后期著作中,则更加集中地论述了他的本能理论。弗洛伊德1925年在《自传》中说:

在我后期一些著作中如《超越快乐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等等,我一改长久以来的自我克制状况,尽量地让自己去沉思默想,我还考虑了解决本能问题的新方法。我用“厄洛斯”的概念把自我保护和保护人类两种本能结合在一起,使之与默默地起作用的死亡本能相对应。

一般来说,本能是一种有伸缩性的生物体,一种要恢复某种曾经存在过,但由于外界干扰而销声匿迹的情境的冲动。从复旧的强迫性的现象中,就可以看到本能的这种基本的保守性。在这个意义上,生命给我们展现的图像,就是厄洛斯与死亡本能相互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弗洛伊德首先揭示了本能与刺激的关系。他认为,本能与刺激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本能是对心理的一种刺激,所以刺激概念里也应包含本能的概念。但是,本能与刺激又有区别,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是本能,除了本能刺激以外,还有心理刺激。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刺激的来源不在于外部世界,而在于生物机体内部。本能刺激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及解除它们的行为和方式,均不同于外部刺激的作用。本能刺激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动,而是一种固定的力,它存在于生物机体内部,通常用“需要”来表述。满足这种需要不能靠消除的方式,只能靠适当地调整内部刺激的途径。

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本能刺激与外部刺激的区别,还在于二者对于神经系统作用的不同。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神经系统的目的就是控制刺激。当外部刺激作用于生物机体时,生物机体的惟一功能是用行动来摆脱它。而对于来自生物机体内部的本能刺激,就不能用这种机制来处理。因为这种刺激对神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复杂的结构和协调的行动,以对刺激的内部根源提供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机体不是消极地摆脱刺激,而是积极地应付刺激。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外部刺激有助于生物机体自身的完善,所以本能自身也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

弗洛伊德指出:“本能——这个词代表了所有产生于身体内部并且被传递到心理器官的力。”它可以被看作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所谓本能的原动力,就是趋动它的因素,是本能存在所需的力的大小,或者量的多少。弗洛伊德把人体的需要或冲动称为本能的根源。一种需要或冲动就是人体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兴奋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把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

例如,饥饿的本能就是由饥饿的生理状态和能量所激起的。这种能量从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方面,指定了摆脱饥饿的心理过程的目标和方向。所以,当人在饥饿时,总是回忆以前获取食物的地点,以及思考怎样获取食物的行动方案。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一旦需要得到满足,本能根源中的刺激条件也就消除了。比如,饥饿本能的目的是消除饥饿的生理状态,当这一目的实现后,刺激条件也就消除了,机体的生理能量也就停止释放。

随着饥饿本能的消失,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也就恢复了平静状态。弗洛伊德除阐明本能的原动力、根源和目的外,还对本能的对象作了说明。本能的对象就是本能为实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采取的手段。饥饿本能的对象是吞吃食物,性本能的对象是性交,攻击本能的对象是拼搏等。由于本能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行动和手段,因而对象常常是易变的。一个对象可以同时满足几种本能,这种现象就是本能的汇合。

根据以上分析,弗洛伊德指出,本能具有保守性、倒退性和重复性的特征。他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说:“要求我们在本能中去认识一种恰恰相反的东西,即生物体所具有的一种保守性质。”弗洛伊德进一步说:

我们立刻就可以联想起动物生活中的某些例子,例如,有一些鱼类在产卵期间,为了到某一个远离他们惯常栖息的特定水域中去产卵,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根据许多生物学家的解释,它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找那些它们的祖先曾经栖息过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后来成了其他鱼种的栖息地。人们相信,这一解释也同样适用于说明候鸟的迁徙性飞行现象。

那么,本能又是如何与倒退性和强迫重复性相联系呢?如前所述,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一种要恢复某种曾经存在过,但由于外界干扰而销声匿迹的情境的冲动”。由此可见,本能总是向早期状态倒退,倒退到动物那里去。所以,人的本性就是动物性,它遵循动物本能的一切规律。这种由激奋到平静的反复循环的倾向,就是本能的强迫重复性。例如,一日三餐间的周期性循环,睡眠与觉醒之间的轮换交替,性欲满足后又产生新的性欲等。弗洛伊德特别指出了这一本能特征在幼儿早期心理活动中的突出表现。

他认为,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在儿童游戏中,儿童喜欢重复那些已经发生的经历。这是因为,被动地体验一种强烈的印象,比处在主动地位使他们更能彻底地掌握这种印象。而每一遍新的重复,好像都能使他们寻求的这种掌握更加巩固。

弗洛伊德说,对于成年人来说——

如果一个笑话第二次被听到,它几乎不再会引人发笑。一个剧本第二次上演从未给观众以如首场上演那样强烈的印象。事实上,我们简直不可能说服一个刚刚津津有味地读完一本书的成年人立即去再将这本书重读一遍。新奇始终是快乐的条件。

但是,儿童却会不厌其烦地一再央求大人去重复他曾教过他们或和他们一起玩过的游戏,直到这个大人累得无法进行下去才肯罢休。如果一个孩子听大人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就会三番五次地要求大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故事,而不愿换一个新的。而且他还会严格地规定,大人必须把故事重复得一模一样,并且会纠正说故事的人所作的任何更动——哪怕后者作这些改动实际上是想要赢得小听众的新的赞许。

那么,本能究竟有多少种呢?弗洛伊德认为,有多少种身体需要就有多少种本能,因为一种本能只是一种身体需要的心理代表。弗洛伊德说,关于本能有多少种的问题,应该由生物学家来回答,但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把它分为两大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弗洛伊德早期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后来在研究中,他认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尽管直接的目的不同,但它们最终都与生命的增长相联系,因此都可以用生的本能来概括。与生的本能相对应的就是死的本能。这样,弗洛伊德就把人的深层次中的两种本能区分开来了。

2. 生存还是死亡

文明的发展培育出人的生存本能,也形成了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矛盾运动。生存本能是追求保存和联系的,叫作厄洛斯,即性本能,它的扩展便形成爱的本能。厄洛斯本能代表了生存的努力,它力求使人类永远存在下去。而与之相对的正是人的死亡本能,它充满毁坏和杀戮的欲望,破坏本能极力把生命带回到毁坏状态,并把它还原为无机物,所以称之为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对死亡本能借助于特殊器官而被指向外部对象时,即转变为破坏本能的阐述,说明人生来具有死亡本能或破坏本能。这是个令人陌生的事实,即人类并非温和的动物,并非天生即是完全善良的,其本身即包含了兽性残忍的一面,包括了进攻性、破坏性的一面。人对人是狼,这是一个残酷的但却必须面对的现实。

死亡本能或破坏本能的存在,是扰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坏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迫使文明付出了极高的能量代价。“由于人类的这一原始的互相敌视的缘故,文明社会永远存在着崩溃的危险。共同的工作利益不会把人们联合在一起,本能的情感要比理智的利益强大得多。”只有创建人类文明并使人类的统一与联合形成的生存本能的越来越发达,才使人类得以持久地存在下去。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是人类的一对矛盾,它们互相对立互相冲突,又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二者的对立已经很清楚:生存本能的活动是维护延续生命的存在,它决定了在个体生命生存的过程中,人类不断的繁衍与生存。相反,死亡本能的活动则总是使生命回归到无机状态即死亡状态,总是使一个个的具体生命物分解,形成了各个个体生命内部不断的死亡过程,最终导致各个体生命的彻底死亡。

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又是互相结合、互相统一的,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不能成立。

比如,吃喝行为是生存本能的要求,它包含了对食物的破坏。而“爱的本能当它指向一个对象时,如果它要在任何情况下拥有那个对象,它就需要来为控制本能(攻击本能)作某些贡献”。说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又是相互统一的,即说任何一个行动都不是单独一个本能冲动的作用,而是两种本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的行动直接源于动机,而动机又总是人的两种本能的意识反映。

总之,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即互相对立、冲突,又相互并存、结合和渗透。这种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生命运动的基本内容,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二、生的本能: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聆听东方智慧,启迪当下生活。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康与大同……听周桂钿教授为你,答疑解惑,点亮人生。
  • 宽容

    宽容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高度浓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人们的智慧精华,从中提炼出一条条人生哲理,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从事何种职业的读者均能找到相应的哲理来指导自己。全书分为“小故事大道理”等4部分。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老王的极限游戏

    老王的极限游戏

    当我第一次知道要玩极限游戏的时候,其实我是,是拒绝的,我跟作者讲,我拒绝,因为我觉得,你不能让我玩马上就玩,但是作者跟我讲,玩完加特技,变得很强很装逼,我现在呢,每天都有在玩,加了很多特技……无限流暂定:《尸兄》《超神学院》《镇魂街》
  •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1937年到1941年,苏联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空军志愿队2000多名飞行员。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正面战场,击落日军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谨以此书,纪念中华民族与苏联空军志愿队为赢得反侵略战争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 鸣人家的精灵

    鸣人家的精灵

    从娘胎里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成了漩涡鸣人?等等?我身体里的九尾哪里去了?怎么变成阿尔宙斯了?等等,我通灵出来的东西怎么不是蛤蟆了?小精灵又是什么鬼?皮卡丘我求求你了,你别吃了,再吃就真成肥丘了,你看看你的技能表,高速移动都被泰山压顶替代了。喷火龙你胆子能不能大一点,你是一只飞天龙,不是一条地行虫,你怎么能恐高呢?妙蛙种子,你使用藤鞭就使用藤鞭,你这触手play,别说敌人了,就是我也架不住呀!!!咳咳,以上内容纯属虚构,我们都是正经的成年人。喵喵:呸,你个瓜娃子正经起来根本不是人。o(?^`)o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某漩涡鸣人著。
  • 当我被卷入小说世界

    当我被卷入小说世界

    我被刺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在我自己写的小说里面......
  • 庶女难为

    庶女难为

    一朝穿越到不受宠的小女儿身上,算计阴谋接踵而来,拜托拜托!她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丫头,要文没文,要舞没舞,怎么还被那么多人惦念着。主母想利用她来结亲,祖母利用她来制衡,姐姐利用她来攀比。还好,嫡亲哥哥护着她,同胞哥哥念着她,只是有个讨厌鬼经常出现讽刺她。这坑爹的古代生活,什么时候才能顺风顺水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寻圣光的人

    寻圣光的人

    这本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终选名单的小说,作者玛蒂娜·莱维特(Martine Leavit)讲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少年卡尔文,深信著名漫画家比尔·沃特森(Bill Watterson)可以将自己治愈,条件是只要他再创作一幅《卡尔文与霍布斯》(Calvin & Hobbes)漫画。整个故事充满触人灵魂的哲思,主要讲述了少年“卡尔文”的寻圣之旅,因为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脑海中充满着奇思异想,这个在常人眼中与众不同的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展开了自己的“朝圣之旅”,开始了自我心灵的成长与进化,最终在追寻的路途上,达成了与自我、与世界的和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末世之千年传承者

    末世之千年传承者

    沉睡千年的吸血鬼顾真懿醒了。还没等她研究明白千年后的世界,末世来了,丧尸横行。丧尸来了,吸血鬼也要流浪。东方传说中的传承者,每当陷入灭绝危机的时候,便会回忆起前世的一切。丧尸横行,末世降临,传承者们也将回来。
  • 了不起的盖茨比(英文版)

    了不起的盖茨比(英文版)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确是一部20世纪20年代的故事,故事背景正是当时资本主义最繁华都市纽约市及纽约长岛。小说所描述的,是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的奢侈糜烂的生活。应该说,菲茨杰拉德正是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的发表,奠定了自己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优秀地位,也使他成为那个年代“迷惘的一代”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百年英语文学最佳百部小说”评选排行榜中,《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位居第二。这说明,它已成为英语世界里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严格地说,应该算中篇小说。但现在人们经常将其列入长篇小说之中。本版本是美国最流行的权威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