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6200000047

第47章 艺术名流(9)

在《美丽的恩琪拉》一画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调。这是一个美妇的肖像,画家在这个肖像上完全是按照色彩结构的要求确切地修酌着她的形——脸、手、衣服。玫瑰色、绿色和淡蓝色借助形象本身和背景上的蓝色和红色衬托出来;菩萨偶像上的金黄色和橙黄色使这些色彩显得更加多样。因此,这里的形是服从面的,这就可以使观者更好地欣赏那些纯色的区域。但是,画家虽然颇感兴趣于这个肖像本身,他却并不仅限于画一个一般的肖像。为了赋予肖像以一种超自然现象的色彩,他把肖像安置在一个虚幻的圆圈里;他在画的左侧,安上一尊模糊不清的佛像,暗示肖像本身所给人的印象也与这个偶像一样,同时也显示了画家对东方神秘主义的尊崇。这一切都没有任何理性的价值,但是,甚至是在许多年过后的今天,艺术家的这一幻想仍然以其色彩的力量,以及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以其对神秘事物的活灵活现的造型表现而使观者迷惑。马拉美说高更的这句话颇可用于这幅画:“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的奥妙竟能容纳在这么鲜明的形式之中。”

当曾是交易所经纪人的高更刚刚开始把作画当正事来干的时候,他疯狂地爱上了17岁的美丽少女马德琳·伯纳德。1888年夏天,高更经人介绍在朋厄温认识了马德琳。朋厄温是一个小镇,自1860年以来,许多画家在那里聚居。

马德琳是高更的朋友、艺术家埃米尔·伯纳德的妹妹,她甚至曾为埃米尔和高更当过裸体模特。格勒诺布尔博物馆中至今还收藏着高更所画的《马德琳·伯纳德肖像》。按照雅努茨扎克的看法,高更对马德琳情深一往,但她对此却无动于衷。

雅努茨扎克说:“高更喜欢她,但是又得不到她。在他的画中,马德琳长着尖尖的耳朵和眼睛,就像是一个魔鬼或是恶魔般的情人。”

1891年,高更创作的肖像画《塔希提的年轻姑娘》,是一幅真正的杰作。他喜爱塔希提妇女的那种粗野但却健康而强烈的美,他喜欢她们的天真、直率的性格,他欣赏她们肌肤上的炙热而又丰富的色调。他太为他的模特儿所陶醉了,以致他无法为了他的综合法而牺牲模特儿。因此,他以综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但决不搞综合。形象上没有丝毫抽象因素,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赞美和喜悦。高更那种绝望的、悲哀的调子,在这幅画上已全然消失。他在远离文明、远离首府巴比埃城的森林之中,重新获得了平静、人性和快乐。随着欢乐,他重又找到了准确的明暗对比调子和安稳的,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狂乱的色彩和谐。褐黄色的皮肤、蓝黑色的头发、青紫色的衣服(稍被几块玫瑰色和白色所间隔),展现在上半部为橙黄色,下半部为红色,散布着一些绿树叶的明亮的背景前面。甚至某些结构上、比例上、体积和光的表现上的缺陷,也竟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因为它们反映了表现手法的新鲜和生动,反映了艺术家创作的无拘无束。高更往后也创作了一些像这样美的作品,但比这更好的作品却从此未能再见。

这位充满传奇性的画家,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巴黎文明社会,憧憬原始与野性未开化的自然世界,向往异乡南太平洋的热带情调,为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舍弃高收入职业与世俗幸福生活,远离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与岛上土人生活共处,并与土人之女同居。在这阳光灼热、自然芬芳的岛上,高更自由自在描绘当地毛利族原住民神话与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强烈表现自我的个性,创作出他最优异的油画,同时写出名著《诺亚·诺亚》,记述大溪地之旅神奇的体验。

1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用他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

后来他在悲愤苦恼中死在马贵斯岛。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

由于高更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又由于受当时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使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更难于理解。但是,他画中那种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以及具有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与他在大溪地岛上描绘原始住民的风土人情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20世纪以来,对原始艺术的再认识与研究极为盛行,更为艺术发展带来新活力,高更是先驱者之一。他主观感受强烈、色彩阴郁的作品,影响后来许多艺术家,更使世界人类产生无比的勇气与喜悦。

简单而透明的人生其实是复杂而暧昧的人生。

——高更

有色彩的绘画将进入一个音乐的时代……一个人当他还没有搞明白一幅画所表现的是什么之前,他也会立即被其富有魔力的色彩和谐所吸引。

——高更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一度随父亲居住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做杂货买卖,自幼就厌恶学校,视学校为“监狱”,他像个流浪汉一样成天流连在海边。他说:“我愿永远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涛之巅。”

莫奈喜欢画画,15岁画的画就已挂在法国画家欧仁·布丹的画框店展出,并得到布丹的忠告:“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

19岁时,莫奈来到巴黎,父亲希望他进美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画家,而他的叛逆性使他拒绝学院派教育而流连于各种画展,并和一些反学院派的青年画家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莫奈没有逃避兵役,他被编入非洲军团,在阿尔及利亚度过了虽极为艰苦,但对青年画家来说是美好的两年。后来因病被父亲赎回法国,又在家乡阿弗尔海滩作画了。从那时候起,他完成眼睛观察事物的教育,也是那时起,他开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正如他所说的:“我从没见过天使,所以我不会画它。”

在巴黎莫奈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以及爱德华·马奈等人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

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

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账,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

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1865年在一次官方举办的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

1866年,莫奈用了几天功夫完成并展出了他未来夫人的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同年夏天,莫奈创作的《庭院里的女人们》,但在1867年举行的官方沙龙中落选。1866年的秋天,为了避开讨债的人,莫奈自毁了约二百幅作品后,回到阿弗尔。这时他的经济状况十分不妙,原因是父亲对于他和卡缪的关系很反感,从而断绝了经济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销路又尚未打开。为了解决继续创作用的画布,他不得不将业已画好油画上的油彩刮掉,重复使用。

1867年,怀孕的卡缪为莫奈的父亲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缪生下第一个孩子,只好请在巴黎的巴齐依作教父代为照顾。此后的几年中,莫奈始终在阿弗尔及其附近,与布丹、琼康,有时与库尔贝一起作画。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与父亲的关系紧张,经济拮据,生活艰难。为此,莫奈曾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

1869年,他回到巴黎,参加了盖尔波瓦咖啡馆里艺术家的聚会。可能因为很早就离开了学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参与争论。这时他的穷困程度,从8月间写给巴齐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于雷诺阿送来的面包,才没有饿死。一个星期屋里没有炉火,没有照明。到了该月月底,颜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画。这时候的巴齐依也穷得典当了自己的表,雷诺阿连寄信的邮费都凑不齐。对于莫奈也是爱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与卡缪正式结婚。9月,莫奈将妻、子托付给画家欧仁·布丹照顾,只身一人去了伦敦。在那里与杜比尼、毕沙罗相会,然后,和毕沙罗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园中作画。在参观美术馆时,英国画家透纳、康斯太勃的作品,使其为之倾倒。为了给莫奈的作品找到销路,经杜比尼介绍,莫奈在这里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他们对于穷画家们表示了同情,在经济方面从此一直在支援着莫奈他们。

1871年初,父亲去世,莫奈离开英国。在杜比尼的动员下,到了荷兰并滞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之后,其中色调极富生气的风景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后,他曾说到:它们的精致,使我欣喜。我赞成它们的美学原则,利用阴影引起实感,利用片断引起整体感。荷兰的港湾、运河、教堂、人家,特别是那里的风车,使他着迷。回到巴黎后,在马奈的帮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让特伊定居。对水情有独钟的这位画家,于1873年在塞纳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画室,此后,他经常在船上作画。充分运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颤动的空气来描绘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过鲜明的轮廓,阴影以及闪动的亮点,创造了一批作品。

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一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视觉观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非凡的,是他创造了色彩的神奇。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去理解什么是美,甚至伪装成很理解美的真谛。其实,真正的美无需要去理解,只要学会去爱惜,已经很足够。

——莫奈

蔑视荣誉勋位本身,就是一枚一极荣誉勋章!

——莫奈

喜剧表演大师卓别林

从贫苦自卑的童年到成功地塑造了无数成功的银幕形象,卓别林的一生是向艺术高峰不断探索、追求、创造的一生。他不愧是最伟大的喜剧大师和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电影大师。

1889年4月16日,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ie Spencer Chaplin,1889—1977)诞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杂剧场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出生一年后,他的父母便离了婚。此后,他和哥哥同母亲生活在一起。

小卓别林长得聪明伶俐,非常喜欢唱歌跳舞。母亲每次演出都要把他带到剧院,让他站在舞台幕后观看演出。卓别林3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正在台上演唱时,嗓子忽然哑了,唱不出声来。不幸的是,她再也没能恢复,不久,她便失业了。

自从母亲失业后,家境越来越贫困,他们一再搬迁,最后,他们不得不住进了贫民收容所。三周后,兄弟俩又被送入汉威尔贫民孤儿院,此后,母子三人更是难得一聚。

同类推荐
  • 高莽(学术名家自述)

    高莽(学术名家自述)

    高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翻译家,为将俄苏文学介绍到中国可以说居功至伟,他翻译的作品曾经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他还是美术家,举办过画作展览;他也是编辑家,主编《世界文学》多年,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沟通做出重要贡献。本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如同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构成了高莽先生作为翻译家、美术家、编辑家的生命组图,其彰显的是学者毕生的执着追求与人生哲学。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本书生动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57年的完整一生,通俗而准确地阐述了心学的奥义所在。王阳明其实是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个“神”,只因“龙场悟道”,达到了觉悟和解脱,开始“知行合一”,之后“致良知”,再之后“四句教”,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被后世无数军政领袖人物奉为精神导师。这是一部用丰富的内容作支撑,能够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的传记。它充分地展开对大明王朝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情态细节的充分讲述,并以王阳明一生的修为与功业缔造为材料,从普罗大众之“心”出发,将“知识合一”解读得淋漓尽致,极接地气,借鉴性也更强。能让我们对王阳明多一份了解,对心学多一份感悟,人生多一份修行。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点,让内心更加强大。深刻了解王阳明的生平,领会“知行合一”的精髓,自能临事不乱,心静如水,答案源源从内心而来!
  • 金岳霖回忆录

    金岳霖回忆录

    哲学家金岳霖晚年亲笔撰写的颠覆世人印象的人生传奇段子。金岳霖一眼望去就是哲学家,浑身“散发着哲学的味道”,内在却流淌着魏晋风流,传奇色彩极为强烈。
热门推荐
  • 我能复活1000次

    我能复活1000次

    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许飞被外星飞船炸死后,发现自己获得了死而复生的能力,每一次身亡都会回到最开始的时候。第一次,强大的激光降下,他直接没了……第二次,外星螳螂追着他杀……第三次,他被关了起来…………直到有一天,他遇上了剑圣韦登禹。“教练!我是练习时长……”“滚!马上给我滚!”
  • 天魔恩怨录

    天魔恩怨录

    一个众人眼中的废柴,斩妖兽,历劫难,终获绝世功法!但问鼎修真的顶峰,妖兽肆虐,魔怪横行,他将何去何从?修真路上邂逅了人界公主和妖界的女妖,在恋人和情人间他又该如何抉择?
  • 染蛊

    染蛊

    统子:女人,no作no“代”懂不懂啊!某女:因为老子可爱所以不管怎么作死都不会死。[善良的微笑]统子:不怪你不怪你,但是你不能崩人设啊,你在这个位面的人设是个软妹子。某女:so?统子:咱先把拳头放下来……(统子摸了一把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枕奇

    一枕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梦万千界

    大梦万千界

    超脱之路始于脚,天地自由在何方。方朔借助仙种遨游诸天万界,探索无人知晓的道路。他持子看尽世间沧海化桑田,一梦万千岁月而叹息。法外之地的诸神,上苍之地的仙帝,苍茫虚空之中永存的虚树,神鬼妖魔仙佛......颤抖吧!(PS:各类世界与原著剧情或许不同,没有阅读过亦不影响剧情阅读!)书友群:666538458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明伦汇编宫闱典宦寺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宦寺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号世界

    二号世界

    这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随着人类愿望的分析和研究,答案就是时间的停止但只有梦才能成就悲惨的补偿,只有让时间停止在梦中寻找另一个理想化的真实世界——二号世界。
  • 医哲仁馨

    医哲仁馨

    相差十二岁的苏哲,医生苏;任馨,销售任。爱情是会动的,不是你来找我,就是我去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