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6200000061

第61章 科学巨人(12)

因为马可·波罗的父亲手中有一块忽必烈皇帝赠送的雕刻有大雕符号的金牌,所以,他们的旅行相对比较安全。但是遇到天灾人祸,暴动战乱,他们仍然没办法避免,他们带去的教皇选出的两位传教士因受不了旅行的辛苦和恐惧,中途退缩又回去了,只把教皇的信和礼物交给马可·波罗一家来处理。

聪明好学的马可·波罗对所经各地都热心地进行研究和考察,他每在夜晚休息的时候,都跑到商队里边去,打听各国的故事。每到一个城市,马可·波罗就会跑到寺院和大会堂,询问有关它们的故事和来历。他详细调查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生长什么动植物,出产什么特产以及买卖、居民的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等情况,而且还把它们都记录在笔记本上。于是马可·波罗一路下来,听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像诺亚方舟、会移动的山岳和城市、蒙古王爷偏爱肥胖且鼻子扁平的王妃、热死大队人马的城市、夜里活动的豺狼、血色红宝石的故事、暴风雪和沙漠的幽灵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故事,远比探险小说刺激得多。当马可·波罗看到元朝每隔40公里就设有一个驿站的制度时,他非常佩服,也把这种驿传方法详细地记了下来。

他们历尽千难万险,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1275年来到大蒙古高原上的上都,拜见了忽必烈皇帝。

这时的马可·波罗已经是一个彬彬有礼、聪明且见多识广的年轻小伙子了,忽必烈很喜欢他,当即就要他在元朝宫廷里当了自己的侍从。聪明好学的马可·波罗,很快便掌握了汉语、蒙古语等多种语言文字,并逐渐熟悉了当地的风俗礼仪。忽必烈知道马可·波罗喜欢旅行,便委派他出访南方各地,调查民俗,回来时便高兴地听马可·波罗讲述所见或听说的有趣的故事,他还曾让马可·波罗当了三年的扬州总管。马可·波罗在元朝大都期间,正好赶上忽必烈准备征讨日本,他了解到日本国内积蓄有很多黄金,连宫殿的屋顶、石基、房间的地板、门窗,都铺着厚厚的黄金,他还听说日本生产很多桃红色的美丽大珍珠,日本人在死了以后,习惯在火葬前,让死人嘴里含着一颗珍珠和其他很多稀奇的宝石,马可·波罗对此感到十分吃惊,便把这事也记录下来。由此,后来欧洲人都认为在中国的东方,有个叫日本的黄金国。哥伦布探险的目的之一,也是在寻找这个黄金国。

马可·波罗在中国住了17年,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写了大量笔记。后来,由于思乡心切,又加上父亲身患重病,希望落叶归根,他们便以护送阔阔真公主西嫁波斯为由,向忽必烈辞行。忽必烈对马可·波罗的离去感到十分惋惜和不舍,但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临走的时候赐了他很多的金银财宝,并吩咐他和故乡的人们会面后,赶快再回来。马可·波罗一路护送阔阔真公主到波斯后,辗转回到威尼斯。

马可·波罗成了威尼斯甚至意大利全国闻名的百万富翁,他所讲述的神奇的东方故事吸引了许多人去听。他在威尼斯娶妻生子,幸福地过了三年,后来却发生了威尼斯和另一个城市争夺世界海上霸权的战争。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所有商船都必须改为军舰参战,马可·波罗作为威尼斯的富商,也不能幸免。可是这场战争却以威尼斯的失败而告终,马可·波罗不幸被俘。不过,这也促成了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的诞生。

当时和马可·波罗同一牢房的囚犯中有一个名叫鲁斯齐开罗的人,他是东罗马帝国传奇故事《圆桌武士传奇》《特立斯丹传奇》等名著的作者。他对马可·波罗的冒险故事极感兴趣,建议两人合作,把马可·波罗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马可·波罗同意了,便写信叫家人把自己以前的笔记本都寄来。于是由马可·波罗讲述,鲁斯齐开罗根据他所讲的内容,加以润色著述下来,半年以后,终于完成这部闻名于世的巨著《马可·波罗游记》。不久,交战的双方讲和,交换俘虏,马可·波罗又回到了故乡威尼斯。

据说,欧洲的地理学家,根据这本书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后来,这本书记载的事件更成为促成哥伦布去探险的一大动力。还有人曾经拿着《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一一查对核实,认为这本书的记载非常正确。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加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是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以前,更准确地说是在13世纪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在这种中西交往中,中国一直是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外的地方,特别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尽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和神话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已开始去了解和认识西方。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但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问世以来,700年来关于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一直不断有人怀疑他是否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是否伪作?并形成了马可·波罗学的两种观点:怀疑论者和肯定论者。

早在马可·波罗活着的时候,由于书中充满了人所未知的奇闻异事,《马可·波罗游记》遭到人们的怀疑和讽刺。关心他的朋友甚至在他临终前劝他把书中背离事实的叙述删掉。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对东方的知识越来越丰富,《马可·波罗游记》中讲的许多事物逐渐被证实,不再被目为荒诞不经的神话了。但还有人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发生怀疑。

直到19世纪初,学术界开始有人站在学者的角度批判此书,并质疑马可·波罗。德国学者徐而曼是最早提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的论证,认为所谓他在元朝17年的历史完全是荒诞的捏造,是为了传教士和商人的利益,借以激发感化蒙古人的热情以便到中国通商而创作的。19世纪90年代,英国的马可·波罗研究专家亨利·玉尔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中一一列举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他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中国的记载有多处缺陷,如根本没有记载任何关于长城、茶叶、妇女缠足、用鹭鸶捕鱼、人工孵卵、印刷书籍、中国汉字及其它奇技巧术和怪异风俗等等,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等等。到了20世纪中后期,1965年,德国汉史学家福赫伯则列举了许多疑点,如扬州做官、襄阳献炮等疑点加以印证。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翻检《马可·波罗游记》全文,撰成《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内证中看到问题》一文提出质疑。1982年,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英国学者克雷格·克鲁纳斯《探险家的足迹》的一文,提出四条疑问对波罗到过中国一说提出质疑。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学者也有不少人质疑马可·波罗。不过都是写些短文或在其他论文中附带提及。1995年,英国学者吴芳思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把所有的疑问写成了一本书《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而成为“怀疑论者”的代表。

法国的东方学家伯希和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为《马可·波罗游记》作了大量的注释,但对马可·波罗书中的疏失也是表示谅解的,基本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无论如何,这些争议本身就已经让《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许多中世纪很有价值的地图,是参考游记制作的。许多伟大的航海家,扬帆远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当时欧洲人相信,中国东面是一片广阔的大洋,而大洋彼岸,便是欧洲老家了。

马可·波罗东方之旅已经过去70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震撼着人们心灵,激励着人们不断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进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在由他所开辟的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上,并使之不断延伸拓展,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走向一个和谐的世界。

《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评论家

他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创造了亚洲。

——梅斯菲德

护士之神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英国女护士,基督教徒,欧美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创始人。

南丁格尔受过高等教育,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她学识渊博,读遍文学名著,通晓历史、哲学、数学、信仰宗教,擅长音乐与绘画,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却为从事什么职业而犯愁。

在我们完成学业、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关系一生命运的选择呢?在这一点上,南丁格尔与今天的我们在心灵上的距离更近。

1837年,南丁格尔17岁了。摆在她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定位自己的一生?这可是个大难题。因为,她的学识、智慧及优越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她有多种选择。

她的父母希望她在文学、音乐方面发展。她为自己列出方向并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

她选择前两条路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毕竟,在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春女孩身上,谁没有那种成家立业、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渴望呢?而护士可不意味着这些。在19世纪上旬,护理工作“肮脏而低贱”,护士身份等同于仆妇,为上流社会所鄙视。

于是,从1837年开始,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到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地旅行。

只是,父母没有想到,这次旅行反而令家里这位千金小姐对贵妇人生活更加厌恶了。她甚至觉得这种不工作、不劳作的生活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寄生生活”,于是在旅途当中她总是不停地发牢骚,抨击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妇女参加劳动,而且她经常跑出去,去验证自己第三条路的可能性。在英国,她偷偷进入医院里,她看到医院的护理状况极为恶劣,大部分医院的病房多半都是大统房,病床紧紧相连,十分拥挤,墙壁和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种情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感到,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于是,她做护士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于是,她开始为终生从事这一职业做准备。她一面潜心研读,吸取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有意结识那些赏识她的理想与抱负的人。她很幸运,结识了两位对她以后的事业有重要影响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麦恩斯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

我们今日没有具体的文献资料来记录南丁格尔的学习过程,只知道从她17岁开始,一直到她24岁,她花了7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读万卷书”的过程。然后,在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行万里路”,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1848年初,她在罗马会晤了另一位重要人物——希德厄·海伯特。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他后来当选英国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力支持。

1849年10月,南丁格尔与友人再次远游埃及,次年4月到达雅典。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当地的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

然后,在1850年,她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前往德国的凯撒斯韦特接受护理训练。此时,她已经是30岁的老姑娘了,她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需要一个爱人,是否需要和某个人结婚,过甜甜蜜蜜的小日子。

如同世上众多伟人一样,对她来说20岁到30岁之间也是个充满暴风雨的时期,是为她以后飞跃前进作准备,并对她进行考验的年代。她自30岁以后,开始向自己的人生课题挑战。构筑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生是与年龄无关的。而且伟大的人生没有男女之别。一旦发现并认识到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伟大使命,即便是30岁开始新的挑战也决不为迟,南丁格尔就是最好的例证。她在日记中说:“我脑海中充满有关人间痛苦的思索……。”

在理智与情感交锋中,她靠信仰超脱了这种人类永恒的困境。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年刚好30岁,正和耶稣开始出来传教,奉行他的使命那一年的年纪相同。从今以后,我不能再作儿戏的事,不能再有无谓的思想,不能再谈恋爱和婚姻。主啊!求你使我从今以后,常能想到你的旨意。”

第二年,南丁格尔写信给父亲说:“我高兴我的青年时期,已经过去,更喜欢它永不再回来。这完全是无知和受束缚的时期,准备着不能成功和幼稚的思想,希望今后我真正能占领我自己。”

在她的日记上她写了这几句: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沟通非洲与世界的桥梁:“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名人传记丛书:丰臣秀吉

    名人传记丛书:丰臣秀吉

    名人传记丛书——丰臣秀吉——日式“刘邦”发家史:“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这就是马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就是马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马云唯一授权官方传记,由马云亲笔作序,马云助理陈伟历时七年,精心撰写:最近距离的观察,最真实的呈现,最详尽的讲述,那个真实的马云。
热门推荐
  • 都市之怒杀死神

    都市之怒杀死神

    他是唯一不知道家族秘密的乡下小子,外出闯荡却总是怪事频出,一把黑镰在手,天下尽归我有。权利,财富,女人...老子不稀罕!!!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重生之凰途天下

    重生之凰途天下

    前世的荀太后逼宫造反,弑帝废太子,天底下大逆不道的事她做了个遍,顶着惑乱江山的骂名为不受宠的养子铺就了一条锦绣皇途,小皇帝却为她精心布下一场歹毒的诡局,抄了她国公府满门,亲手将她掐死在了慈宁宫。一朝重生,她誓要做那搅动风云的手,要这京师再无宁日,要这天下改朝换代,要亲手将那人从高悬的帝位上拽下来!
  • 银河系最强机师

    银河系最强机师

    一张宽大的古董红木桌,光滑的长方形桌面上有不少划痕,所幸中间那块黑色的皮质包面完好无损。据说,这块包面是用早就灭绝了的非洲野牛皮制造而成。此时,牛皮上并排摆放着两张绝密信息打印纸。它们以相似的格式,记述着同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信息。只能从星盟仅有的七台根服务器发出,经由量子网络层层加密后定向传输,然后用绝密级信息终端接收、打印的这两张纸,信息格式和页面布局大同小异,只不过第二张右下角多了四个字——阅后即焚。
  • 网游之星魂神话

    网游之星魂神话

    神对我说:因为有我,所以才有了这世界。世界对我说:因为我,才出现了人类。人类对我说:正因为我们,所以有了电脑。电脑对我说:因为我,所以出现了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对我说:因为我的存在,才发现无论是游戏里,还是游戏外,你都是可以追杀神的。神对我哭泣:对不起,我错了!我对神微笑:那......就让我来谱写新的神话吧!
  • 好女十八嫁

    好女十八嫁

    那啥,把书名想歪的人统统面壁去……捂脸……偶只是说好女十八了,好嫁了而已……老爹是大侠,叔叔是高手,听来这个家世不错啊!可等等,为啥这一家子个个都这么面黄肌瘦?什么,家里连锅都揭不开了?怒啊,既然当大侠如此没钱途,何不做个小地主?且看史上最有潜质的一代未来侠女如何发愤图强,誓奔小康!
  • 农门丑媳:山里相公甜宠妻

    农门丑媳:山里相公甜宠妻

    叶熙穿越偏远小山村,成为冲喜小村姑,直接从未婚变成了寡妇。前有无赖亲戚闹腾,后有弟弟妹妹要护。她撸起袖子种田养蚕,织布发家,却忽然发现她好像有个活相公?出征两年的相公归来,可他身上隐藏的秘密似乎有点多……说好一起种田的,他怎么还步步高升了……各种狂蜂浪蝶蜂拥而至,他却一心只宠着家里毁容的小媳妇?
  • 酸酸甜甜故事集

    酸酸甜甜故事集

    写几个酸酸甜甜的短篇故事吧一章一个故事,质量不保证
  • 学渣逆袭套路校草36计

    学渣逆袭套路校草36计

    主要人物:韩奕程,范满满他是圣德一中的一块招牌人称少女杀手的韩大校草所有玛丽苏男主所有的条件他都具有。而她则是网络上人气极高的漫画家,而现实中的她却是个学渣,虽然网络上的她风光无限,但现实中的她,却因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到处受到老师同学的凌辱。因此她立志要逆袭成学霸,给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一点颜色瞧瞧。她和高高在上的韩大校草,本身没什么交集。可谁能想到,帅气又儒雅的韩大校草居然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她的补习老师,两个人每天都要在一起朝夕相处互相探讨学习。可是突然的某一天,韩大校草突然对她这个小平民说:“我们交往吧!”妈呀,谁能告诉她?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新坑求填,谢谢各位小可爱了。
  • 傅爷你人设又崩了

    傅爷你人设又崩了

    她逃出狼窝,却又招惹上一个高冷矜贵却比恶魔还危险的男人。传说,他冷漠无情,残忍嗜血,极度厌恶女人,主动接近他的女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小女人委屈控诉:“造谣,都是造谣,我要告他们!”“我讨厌女人,但不讨厌你。”某个男人深情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