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痛苦得捂着脸,激动的大声道:“我渴望以前的无忧无虑,不用勾心斗角,我想卸任逃离这可怕的压力,可是我不能,叔祖也不会允许我这么做。
我真的很羡慕你们!”
“阿信!”方明拍着赵信的肩膀,每个人都承受了不同的东西,看似风光的表面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无妨,这些事压在我心头好久了,办法总会有的。”
赵信又恢复了平静,像是没发生过的人,有些东西失去不会再来。
方明沉默,心底默默盘算也没想到什么针对阴兵的好办法,药石圣本身修为不弱,成天和阴兵待在一起根本没有机会下手,而且有元婴老怪为其策应,想将他手里的阴兵军魂毁掉难度太大。
赵通玄出手对方的元婴老怪会第一时间出来阻止,没有靠近药石圣的机会,一时间方明也有些头疼。
……
三日后
“别人炼飞剑,我有斩魔刀,愿斩心中魔,成就自在身。”
方明在屋中凝炼斩魔飞刀,运转太清五德真经的时候偶尔能听到耳边传来的魔呓,充斥诱惑,引诱灵魂进入九幽。
这让方明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心魔生,神明动,何为心魔生,神明动,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心魔。
所以人才有欲望,当欲望达到临界就会做出与理智不相符的事这就是心魔的影响,普通人的心魔潜藏在心中不显山不露水。
而修士的心魔因为不断吸纳天地精气会被激发出来,不加以控制心魔就会引人走上歧途,为什么会有邪魔歪道一词,就是有修士被心魔控制,剑走偏锋成为魔灵。
太清五德真经中记载的是炼制一口斩魔飞刀只要心魔被牵引出来,就能斩灭心魔,心魔就是前进的障碍,心魔一灭心动境界自然就水到渠成。
随着修炼方明的心魔已经有露头的迹象,在干扰引诱方明。
方明心无旁骛,一心凝聚斩魔飞刀,飞刀的刀身出现花纹,纹路相间勾勒出一尊威严法相,头戴玄冠,眉生三眼,肩有四臂,四臂各持宝剑,宝珠,金刚琢,金绳,一身甲胄腰缠赤龙,这是大威五德天王法相。
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镇压十方,好不威风,修炼太清五德真经有成,日后就能凝聚大威五德天王法相坐镇元神,再无心魔入侵。
大威五德天王法相一成斩魔飞刀光明大作,隔着老远就能感受到飞刀的锋锐之气,而后光华内敛静静悬浮。
方明心下一喜,斩魔飞刀终于大成,再想法牵引出心魔一举斩灭就能晋升心动,方明怎么能不喜。
“笃笃笃!”
“大人!大人,皇叔祖传讯御书房有事相商。”
门外响起急切的敲门声,方明推开门是一名暗龙卫来传信。
“请大人快些,皇叔祖说十万火急。”
初时方明还有些疑惑,赵通玄为何要找自己,而且是在御书房,想到赵通玄都感到十万火急,那肯定出事了,眼神一凝,不敢耽搁迅速去了御书房。
到了御书房,除了赵通玄外还有两个老者一个中年,三人似乎是宫里的供奉,此时都汇聚在这里,看来真的出事了。
此时赵信躺在御书房的床上一动不动似乎睡着了,只是脸色潮红似乎发烧了。
“前辈阿信这是怎么了。”
这三日方明一直在闭关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看情况问题应该是出自赵信身上。
赵通玄拧眉看着赵信,眉头皱成了八字形,白胡子抖了抖道:“小信子被人下毒了,这种毒如附骨之蛆,法力都难以驱逐,而对帝王有奇效。”
“帝王绿?”
方明如遭雷劈,两眼发懵,不确信的道。
看到赵通玄点头,方明转头看了看面色潮红的赵信叹了口气,万物有生有灭,相生相克,不知在哪个朝代有采玉人在开采玉石的时候,凿穿了玉脉,挖出了璀璨夺目的翠玉,这种翠玉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隐隐有液体在其中流动。
有人将翠玉凿开,取出了这种液体,美其名曰玉液,这是天生地养之物饮用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并进贡给了当时的帝皇。
却没想到这捅了大篓子,皇帝中毒了,又不知道如何医治,饮用了玉液的帝王七天之后重症不治就嗝屁了。
进贡玉液的人直接被诛灭九族,帝王绿也名声大噪,皇帝也怕死啊,自然会让投靠的修士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了医治帝王绿的仙草,不过帝王绿难求,医治的仙草更难求。
帝王绿这种奇毒,普通人即使服食随会中毒过不多久就会好转。
为什么会对帝王是致命毒药,因为帝王绿能散去帝皇龙种身上的龙气,要知道像赵信这种身怀龙气的人,长时间的蕴养,魂魄早就和龙气融为一体,龙气散去就是魂魄散去。
魂魄一散自然就灰飞烟灭了,这种奇毒深入骨髓依附灵魂,法力触碰不到,也驱赶不了,修士也只能干瞪眼。
“完了。”
看着赵信,方明说不出什么滋味,千年难求帝王绿,万年难得龙虫草。
龙虫仙草就是能治疗帝王绿的仙草,这种仙草比帝王绿更加难得,为龙脉所孕育,这种龙脉必须是将成龙脉而胎死腹中的才有机会孕育龙虫仙草。
龙脉乃是大地山川之气所孕育,有的山脉有机会进化成龙脉,积攒无数年,一朝化龙,越过去即是真龙,越不过去龙就胎死腹中。
死于山腹,龙气也积存在山腹,山上的草木就有机会成为龙气寄存,进化成龙虫草,有多少山脉能进化成龙脉?少之又少,龙虫草自然更加稀有。
“我要坐镇皇宫,不能离开,小明子你帮我去一趟苗疆,苗疆中的冷家寨即有龙虫草这种仙草,年轻时我与冷家寨前寨主有微薄交情,向冷家寨借龙虫仙草一用。”
“好。”
方明木然的点头,赵通玄说的什么也没听进去,机械的点头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