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8900000001

第1章 一本二本两分开

来源:《山西文学》2016年第07期

栏目:非虚构

一 重建家庭头绪乱

婚姻,应该是一件允许人们“试错”的冒险。

婚姻,本是人生大事。婚前相互了解,卿卿我我、海誓山盟,婚后小心呵护,磨合协调,唯愿能够白头偕老,地久天长。即便如此,由于性格不合,最终情感破裂而劳燕分飞,所在多有。或者夫妻中有一方亡故,生者再婚,也很常见。

有过婚姻经历的人再婚,是为“婚姻重组”。

而婚姻重组,毕竟是少数人的人生体验。对于局外人而言,成了一个颇为考验想象力的概念。对此,有人怀了几分可望而不可即的艳羡;有人生出带有几分暧昧的联想。婚姻重组到底怎么回事?却又是“譬如饮水,冷暖自知”。

对此,我是一个过来人。有点个中体验。

张溥1995年三月份出生。因为要设法赚钱,好养家糊口归还外债,孩子出世三五天,我就起身出发奔了北京。有一件不大的活路,参与一个关于民歌山曲儿的光盘制作,负责整体策划、文化定位和文字把关。小贾在娘家坐月子,一共待了两个多月,孩子长大好多,她也恢复得满好,我才下晋城将老婆孩子一道迎回太原。

爹妈知道我重新结了婚,并且又有了一个孩子。我妈知道了,也仅仅是知道了,表情和心情都淡淡的。不关痛痒的样子。老爹知道了,还满当一回事。他从老家回来,专门到作家协会来探视他的这个小孙女。老太爷有严重的哮喘,喘吁吁地爬上三楼,还给小孩子买了一个银锁。当年我打离婚,老太爷声称要收拾我,要打到作家协会来,那也只是一个姿态而已,并没有真正打来。这回探视他的孙女,是老人家第一次踏足作家协会。怎么说呢,算是我的婚姻重组得到了家族的认可和祝福吧。

在此之前,我带着一帮朋友包括小贾,曾经回我们老家红崖底游玩。当时没有明说,老爷子已经多少看出来我和小贾不很一般的关系。后来,他到山大二院全面检查身体,是小贾全程陪同的。找关系插个儿,透视取药什么的。他对小贾的印象非常好。对于这个儿媳的认可,不仅仅止于外在礼仪,应该是内在的肯定。

自打有了张溥,年里节下,只要老爹在太原,我都会带上老婆孩子去探视二老。在我是由衷行孝,在小贾则是当媳妇的礼数。张溥有血脉基因管着,和爷爷奶奶特别是爷爷,有一种天然的亲情。盂县土话,小贾至今听起来好生费劲;张溥学会说话了,从来没听过家乡土话,但头一次和爷爷对话,压根就不存在什么障碍。

就是在那前后,我的老爹说:这个小的,我看一点儿不比那两个大的差。日后,也是个博士!

照这么说,我的婚姻重组,几乎没有什么问题,简直就是顺风满帆,一路都是鲜花和掌声。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单说一个过年,对我而言,其中就有种种作难。

自打有了张溥,那年的春节,包括后来的每一个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几乎从来没有在一块过过春节。说来不合常理,在我却是不得不然。

我的第一次婚姻,丈人家在邯郸,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几乎每年都是去邯郸拜年过春节。我当然不能扔下亲爹热妈不管,哈哈地去给司令员岳父拜年。一家子过年,不在一搭。

我的第二次婚姻,我还没有来得及将伊蕾引荐到我父母跟前。她春节不好来太原给公公婆婆拜年,我更不能大年初一就慌着奔天津。两口子过年,还是不在一搭。

到了我的第三次婚姻,有道是“事不过三”,这咒语在我身上不灵验。小贾父母年老患病,最是牵挂他们最小的女儿,大年节下,小贾总不能不回去探视老人。同样的道理,我一向和父母共度大年初一,我不能到了知天命的岁数,反倒在大年春节不陪古稀之年的父母过年。

那么,小贾不能先在太原给我父母拜年之后再回晋城吗?说来完全应该,也完全能够做到。但情况不允许。

我前头两个孩子张沛张源,在外求学念书,寒假暑假都要回太原来的。张沛是奶奶看大的,和奶奶情感最深。假期回到太原,他一般是住在爷爷奶奶那儿。张源则是住在她妈那儿。一来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偏向些张沛,二来张源看她妈妈孤单,她要多陪陪。两个孩子分头给两辈人尽孝,到底长大懂事几分。

至于我这儿,自打我和小贾成婚,张沛张源就不愿意登门。我的老爹认可了我的第三次婚姻,对此我的两个大孩子却要另当别论。他们的态度,对于我的再婚当然无可奈何,但做出的姿态显然有几分不认可。假期里,父子们见面,还得在我爹妈那儿碰头。

对此,张溥小时候不能理解。两三岁的样子,小家伙问过爷爷。

她问道:我哥我姐,在学校,理他们的同学、和他们的同学说话吗?

爷爷答:同学嘛,还能不说话?那是要理的。

张溥又问:他们理他们的同学,为什么不理他们的妹妹?

这第二问,就把爷爷问了个大喘气、干瞪眼。

过了好半天,爷爷才应答上来:他们两个不理你,你也不用理他们!

我妈怀疑,小小的张溥,哪里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莫不是小贾教的。其实,张沛张源那两个孙子小时候的聪明劲儿,奶奶该是记忆犹新。这时候,怎么就怀疑开第三个孙子的智商了呢?这不是无端怀疑人家小贾吗?

但这个话,我不能向母亲分辩。老婆受了一点委屈,我怎么可以针锋相对和母亲较真呢?

至于张溥的种种疑问和不解,包括张沛张源的种种表现,我到底是他们的五十知天命的父亲,有了一种深层的理解和应对的从容。

我的离婚,如果是在争取自由,自由却有着它严格的定义。《人权宣言》这样讲: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

一桩婚姻,如果双方已经有了孩子,那么在这个时候讲说“离婚的自由”,情况就会异常复杂起来。

我曾经无师自通地悟到:如果自由是一块饼,我在和我的孩子残忍地来分食。事实上,我的离婚,对张沛和张源造成了严重伤害。

于是,对于我,对于我的再婚,他们无论采取怎样的态度,我都必须理解。他们暂时不能认可我的再婚,不能够哪怕仅仅在形式上予以认可,我又能怎么样?我必须有足够的韧性和耐心。我要过好我的婚姻重组的日子,我还要养护我已经极大伤害过的父子血缘亲情。

这就回头说到过年问题。比方说,大过年的,我带上小贾和张溥去给父母拜年,张沛张源会怎样面对这样的场面?弄不好,岂不是给爹妈添堵、让几个孩子都作难、包括令小贾尴尬吗?

所以,对于小贾和张溥这一头,与张沛张源那一头,我暂时只能“分而治之”。

于是,小贾和张溥不能在大年初一给我父母拜年、不能和我一起过年,看着是扔下了我,其实倒是为了我、不得不配合我。

结果,连同第三次婚姻,我的前后婚史毛算有四十年,打着单身过春节,说起来就有三十七八年。

这便是我的生活中,包括“婚姻重组”之后,曾经亲历的一点过往。就此而言,委实没有什么值得人们艳羡之处。

这么说吧,世俗生活,总有我们必得面对的种种问题。婚姻重组,又安能例外。倒是重组的婚姻,遇到的问题往往会更加复杂。

我想,我的岳父和岳母重组家庭,也必定会有他们必得面对的种种问题。

关于他们如何开始交往最终达成重组家庭的细节,小贾他们兄妹知道的非常少。老太爷不爱多言,老太太能说却又不肯说。再者,大人长辈,一般也不会给孩子们讲说自己的恋爱经历。但两人重组家庭,相濡以沫已经有五十年,种种过往,到底有迹可寻。

记得我和小贾婚后不久,她就给我讲过她爹妈最初交往的一个细节。

小贾透露说,她曾经见过她父母相识之初,母亲原青娥写给父亲贾建唐的一封信。信件的开头,称呼是“贾建唐同志”。信件的内容,有一页多,最是有几句话印象深刻。

信上这样讲:“关于我们两个之间的事,你想好了没有?如果你不同意的话,你下次回阳城,我会把你几次来阳城的路费还给你。”大致是这样。

通过小贾的转述,信上短短几句话,信息量满大的。贾建唐在晋城钢厂工作,是筹建钢厂的负责人,鳏居后虽然有两个孩子,看来“原青娥同志”对“贾建唐同志”,相当中意。书信的口气,能感觉到女方非常自尊,但性子比较急,而且能听出几分催逼要挟的味道。

贾建唐从晋城回阳城,带着和女方相亲的任务,但同时也是回乡探视母亲和两个孩子,哪里用得着“原青娥同志”来支付路费呢?

后来事情的进展,看来“贾建唐同志”对女方也相当认可中意。否则,一个成熟稳健老成练达的贾建唐,哪里是几句催逼和要挟就能随便就范呢?

原青娥,当年28岁。在建国后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出家庭,求学读书。先是在成人速成小学结业,接着考入阳城县高小,取得了高级小学毕业证。正因为学到了文化,得以在建国初参加工作,成了阳城县国营后则窑陶瓷厂的会计。要知道在那时候,除了早年参加革命的,出来工作成了公家人的女性几乎是凤毛麟角。

除了有工作、挣工资,那原青娥还是一表人才。阳城县出好女人,原本不是夸张之词。如果那武鸾英曾经是演礼镇周边说得上的端庄贤良的传统女性,那么这原青娥则是阳城县城里数得来的靓丽新潮的知识女性。

往下,两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时间跨入1957年,进入谈婚论嫁组建家庭的具体程序。

婚姻重组,对于贾建唐和原青娥来说,首先有着必须立即面对的具体问题。

先说贾建唐这头。他和前妻生有两个儿子绑住和二绑。对此,原青娥爽快表态,愿意和两个孩子一道生活。孩子们没了母亲,自己能体察那份苦楚,会好生待承他们。但贾绑住八九岁了,有了一个少年自己的主张。不敢和父亲直说,闷葫芦似的就是不言语。奶奶说:咱绑住在村里住惯了,就叫他和我在演礼吧。演礼的学校也是好学校,一样念书。再说,人家还带着孩子,还是个有工作的公家人,也忙不过来。二绑和他哥哥也亲,前家后继的,要不,也给我留在演礼?

儿媳不幸病故,儿子要重组家庭,老母亲表态说要看护两个孙子,对此贾建唐有自己的主张。一来,老娘五十好几了,土改当中还挨过吊打,身体受了损伤,不能让老娘太累了。二来,自己重组家庭所为何来?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不能前妻刚去世,自家就甩下两个娃娃不管。武家那头会有说法,村人也难免议论。绑住非要跟奶奶,二绑那就跟我,就这么定了。

往下,哥哥绑住的户口迁回演礼。自幼受到奶奶和妈妈娇惯大的贾家头生子,从此继续幸福地生活在奶奶的庇荫呵护之下。弟弟二绑留在了父亲身边。

二绑当年五周岁,原青娥像养育亲生儿子一样养育二绑。这儿用了个“像”字,亲娘后妈,哪里能一样呢?没有血缘亲情,两个陌生人,一个是别的孩子的妈妈,一个是别的妈妈的孩子,如今乍然成了名义上的母子,有六七分“像”,就不容易了。

至此,从未分开过的一本二本,名义上属于同一个家庭,却各自身处城乡两界。绑住的身份成了农民,二绑有城市户口,算是市民。

后来,绑住从演礼农村应征入伍,复员回阳城参加了工作,这才脱去那层“农皮”。二绑先是在晋城的大阳铁厂学徒,从工厂应征入伍,复员后也回阳城参加了工作。一本二本分开将近二十年,两兄弟这才合流归宗,重新聚首。两人手足情深,同气连枝,相互照应支持,皆是后话。

同类推荐
  • 侠义神枪(下)

    侠义神枪(下)

    日寇近来加紧了对抗日武装的军事打击,疙瘩山几年来夹缝中偏安一隅的局面恐怕再难维持下去了。这几天,罗洪哲不断接到线报,日伪联合攻山的计划已经拟定,疙瘩山上空战云密布,山雨欲来。从目前的敌我双方态势看,山上的防务顶住百八十人的进攻是不成问题的,让罗洪哲不放心的是这一仗打胜了,下一仗咋办?谁能保证这支土队伍能胜不骄、败不馁?毕竟这原本就是一群见利忘义的“胡子”啊。让他烦心的还不止这些——可能是疙瘩山这几年来太顺了,方汉超竟渐渐生出骄横之气、懈怠之心。
  • 一场相逢,一场心动,一场春风,一场天真:易术作品精选(套装3册)

    一场相逢,一场心动,一场春风,一场天真:易术作品精选(套装3册)

    本套装共3册。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许愿和柏千阳是大学最好的兄弟,两人同时爱上同级的女生苏暮雪,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接近了她。大四时,苏暮雪不告而别,从此杳无音信。随后,这群意气风发的80后大学毕业生,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北京,那时他们年轻而坚定,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时代剧变下,他们走向不同的命运。十年后,许、柏二人已经成为事业上的竞争伙伴,苏暮雪带着当年的秘密,再次闯入他们的人生……不再让你孤单:5篇爱情故事,温暖而美好、感动而治愈。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借我春风如少年:这里有十篇不同的故事,来自于一些人的秘密与誓约。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
  • 七七级

    七七级

    师大有个附属中学,只有留校的高材生,才可能到附中实习。金建功和外语系的钱云,在附中实习两周还不够,他们要在那里工作到期末。郭彩虹凭学识和能力,是可以留校发展的,同学们估量她有这个可能。然而,似乎不全凭学识和能力。金建功留校,或许是借了钱云的东风。钱云入学后,她的父亲就认真考虑她的前途,争取留在大学教书。邵泉和我回家做教员,还是原来工作的学校。王力刚有他父亲的关系,到这个城市的党校工作。我第一次寒假回家过春节,路过钱云家,记得门上的一句对联:“古越雏燕已奋翮”,另一句记不得了。钱局长是浙江人,浙江古称越国。现在钱云和金建功比翼双飞了。直到毕业时,郭彩虹仍然是独身。
  • 七一

    七一

    很小的时候,圆圆不知道后岔口那片树林后头还有人住,她以为林子后面也是田,那片树林很大,被包裹在田野之中,四周一亩亩绿色的田块连起来,望过去平整而舒展。她和伙伴们从没往那里去过,宁肯规规矩矩沿田埂走很远,一路走一路玩,走一会,再换条小路走回来,那片树林大了,又远,他们不敢去。圆圆第一次去后岔口,是婶婶带她去的。婶婶嫁在邻村,是母亲娘家那边的亲戚,因为隔得近,常来走动。婶婶每回来,都带些零嘴吃食给圆圆和哥哥。开春的时候,婶婶来了,一进门,说来迟了,拜个晚年。母亲迎婶婶进屋,说不晚,正月不来就准定这个月要来。
热门推荐
  • 熊猫明历险记

    熊猫明历险记

    这篇名叫《英国老人的最后心愿》的文章,讲述了英国老人大卫·特纳到成都看大熊猫的故事。特纳之所以不远万里来成都,是因为身患重病可能不久于人世的他,想起了童年时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并帮他度过难关的大熊猫——明。1938年至1944年期间,在战争阴霾笼罩的伦敦,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明,成了整个英国人的精神偶像,支撑着他们勇敢抵抗法西斯的侵略。
  • 战族传说系列(二)

    战族传说系列(二)

    岳晃的脸色变得煞白如纸,但他仍坚持住了,以略颤的声音道:“我岳某已……残,不……不配再……再做刑……刑堂堂主,请……楼…楼主另……另谋高……高人吧……
  • 古代军事著作合集(全集)

    古代军事著作合集(全集)

    本套书包括《春秋时期军事著作:司马法》;《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战国著名军事著作:吴子》;《兵家传世之作:三略》共4册。《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作为皇家钦定的《武经七书》之一,出自西周早期,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是目前流传下来极早的军事著作。《司马法》从卷帙浩繁的兵学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七书”之一;到了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朝廷从“七书”中精选出三本,号称《武经三书》,《司马法》入选其中,成为“三书”之一。能够挺进不同时期皇家钦定的“七书”乃至“三书”的方阵,《司马法》是古代兵学极高水平的代表,是一般兵书所难以企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一部兵学专著,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被誉为“兵学圣典”。《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兵学家吴起所作。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有些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远非全璧。《兵家传世之作:三略》是一部关于兵家谋略的经典传世之作,是秦时黄石公撰,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牡一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本书虽以兵书著称,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其文不长但意蕴深远,兼容博采先秦诸家之意旨,对刚柔、贵因、用将、赏罚、尚贤、礼士、泽民等方面都有着切中肯綮的论述。历代学者为它作注和解说的也有很多,受到很高的推崇,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在这里遇见一自称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说是《黄石公三略》),其后此公便不见于史载。张良得书,潜心研究,后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但据考证,《黄石公三略》的成书当不早于西汉中期,它是后人在吸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假托前人名义编纂而成,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 姜家赘婿

    姜家赘婿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你这么优秀……唐远,一个不断给姜家解决危机的小小赘婿,有人怀疑,他读小学时,偷偷上补习班了……
  • 恶魔大佬在线撩汉

    恶魔大佬在线撩汉

    世界在变化,人类也在变化。妖,魔,鬼亦或者是人。莫君迁手指动动,一拳挥出,管你是个啥,按在地上摩擦再来好好说话!
  • 时光不长,我想你陪

    时光不长,我想你陪

    在花一样的年纪初遇,谁知在他们正甜蜜时期,他被结婚,她的离开,五年后他再去找她时,是虐恋还是甜宠呢。“被你那可爱无邪的笑容,干净透彻的眼神吸引,那时我想的不只是二十岁,而是和你的二十三十四十岁直至一百岁”“可能我很俗气,喜欢你那帅气的外表,与众不同的气质,但你是我在十八岁就想到我们一百岁的人”
  • 异山海世界

    异山海世界

    神秘的经书,传奇的故事,江羽,得神秘古经,河图画卷,踏上逆天之路。
  •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不是消失,只是迟到了,只不过这样的末世跟人们猜测的并不太一样,好像还透着股‘脉脉温情’?林南从十天后重生回来,回到了末世当天,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让前一世选错了职业而死去的兄弟重蹈覆辙,这一刻,数据化的末世展现了它的狰狞。
  • 海鸥

    海鸥

    成为新晋微博红人,郭炜凭的是一部叫《失语者》的微电影。而当粉丝数到达七位数时,他也开始意识到,制作微电影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职业。于是,在拿到桥梁工程的硕士学位后,郭炜放弃了导师推荐的好工作,并用《失语者》赚的钱买了专业的摄像器材,开始独立制作城市题材的小纪录片,当然,也拍摄一些软广告性质的视频在网络发布。郭炜很满意这种工作状态,时间自由,兴趣所致,还能赚得盆满钵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