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3600000001

第1章

来源:《南方文坛》2017年第06期

栏目:文坛钩沉

我至今仍清楚记得:1993年4月5日,“张光宇艺术回顾展”在中央工艺美院的展厅开幕,满头银白、76岁高龄的张仃在众人簇拥下,现场讲解,如数家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在“张光宇艺术研讨会”上,张仃首先发言,开门见山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张光宇先生逝世30周年,但他的艺术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我们欠张光宇先生的账!”说到最后那句话时,老人声音有点哽咽,全场肃然。接下来,张仃质疑迄今为止中国现代美术史讲述的一个大漏洞——“主要篇幅叙述正统艺术与艺术家,中国画、油画、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而大批杂志画家很少接触。张光宇以及一批老艺术家的作品深入千家万户,其社会影响之大,较之中国画油画有过之而无不及。”[1]

通过张仃,我知道了张光宇;也是通过对张光宇的研究,我对中国现代美术的丰富性、复杂性有所了解,为自己的无知羞惭,也为历史的“不公”而困惑。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张仃已停止漫画、装饰性绘画创作多年,正尽全力于焦墨山水的艺术探索,变成一个“国画家”。然而,他依然念念不忘张光宇。

事实上,自张光宇逝世以来,张仃一直魂牵梦萦,不能忘怀,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写下的那样:“在逝去的故人中,人与作品最令我不能忘怀的就是张光宇了——他逝去二十年,恍如昨日。一方面感到他不在,生活中失去了极为重要的砝码,一个合成因素,无论是友情、艺术、事业……意识到失去的是真实的,无法弥补的;另一方面,光宇又似一直存在,他与他的艺术影响,一直在起作用,有如陈酒,愈久而愈醇,活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是句虚话了。”[2]东北汉子的张仃,很少写这样缠绵的文字,足见张光宇在他心中的分量。严格说来,张仃与张光宇属于两代人,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一南一北,文化背景大不相同,论政治身份,一为民盟,一为中共。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如此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今天的“我们”,到底欠了张光宇什么样的“账”?所有这些,都是本文想追问和探讨的。

在《亚洲的骄傲》一文中,张仃这样回忆他与张光宇相识的经过——

1936年我17岁(实际应为19岁——笔者注),因参加进步活动入狱,刚从监狱出来。一无所有,靠画谋生,但屡被一些漫画刊物退稿。当时的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十分活跃。我在北京见到张光宇画的《十日谈》,凭直感相信他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艺术家。他的漫画政治性很强,专攻打偶像。主要矛头直指蒋介石和日本人,很有勇气。手法模仿珂弗罗皮斯,丑化对象好极了,很有装饰性。与张光宇思想和趣味投合的自我感觉,使我开始向张光宇办的漫画杂志投稿一试。我将《买卖完成了》和《春劫》两幅漫画配合一篇短文一并寄给他后,也并没有把握。一天,我在南京开架书店里偶然见到这些漫画出现在张光宇办的杂志上。张光宇为这组漫画制了铜版,并加标题列在“全国漫画名作选”内。张光宇一次给我15块银元的稿费是我给报馆画画的月收入的总和。我敲开了张光宇的门。叶浅予即是看了这组漫画后知道我的,我们在南京一见如故。鲁少飞也来信约我为他主编的《时代漫画》画封面。继我的《皇恩雨露深》和《同志》等作品之后,我在“时代派”的杂志上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漫画,竟有30块银元的稿费存在张光宇处。抗战爆发后,我到上海,由同学韩烽陪同找到时代图书公司。张光宇一见我,就从里屋高兴地迎出来说:“原来是个小赤佬![3]我还以为你是东北大汉,原来是个小张学良!”当晚他打电话约来叶浅予、鲁少飞、胡考等人相聚通宵。当时张光宇是时代图书公司的经理,更是中国漫画的奠基人,很有名望。第一次见面,他却是这样平和爽快。[4]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张光宇与张仃素昧平生,在他尚未出道,处境十分艰难时发现了他,提携了他,使他的人生发生了质的飞跃。当时的张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介“京漂”,卖漫画插图为生,寄居在南京城外的一座破庙里,每天为吃饱肚子到处奔走,晚上在烛光下画画,有时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就是这个时候,他把父母赋予的姓名“张冠成”改成了“张仃”,孤苦伶仃的“仃”。值得说明的是,文中没有说明的“屡被退稿”的那家刊物,就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左翼漫画杂志,叫《生活漫画》[5],主编黄士英,上面经常发表左翼漫画家蔡若虹、张锷等人的作品。这家杂志因进步的倾向和严肃的内容得到过鲁迅的赞扬和支持。自以为是左翼的张仃,挑了两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寄去,一幅揭露帝国主义勾结反动当局,鱼肉中国人民,另一幅表现农民暴动,没想到全退了回来,连个说明也没有。张仃惶惑了:我不也是左翼的吗?何以遭到拒绝?不发表作品,没有稿费,何以生活?困境中,张仃将画稿寄给了张光宇主编的《上海漫画》。张光宇是当时上海自由漫画界的领军人物,正与其弟张正宇一起主持上海最大的出版公司——时代图书公司,后台老板是新月派诗人邵洵美,同时出版五大期刊:《时代画报》(叶浅予主编)、《时代漫画》(鲁少飞主编)、《万象》(张光宇、叶灵凤主编)、《论语》(林语堂主编)、《时代电影》(席与群主编)。张仃在北京私立艺专读书时,喜欢读张光宇《十日谈》上的漫画,对其高超的艺术手腕很是佩服。说实在的,把画稿寄给张光宇主编的刊物,张仃心里并没有底,这位来自东北的毛头小伙子,当时并不清楚自己的艺术潜力。然而张光宇一眼看中了张仃,就像伯乐相中了千里马。由于张光宇的提携,张仃在中国漫画界一举成名,其结果,就像叶浅予形容的那样:“张仃这个名字在30年代初露头角时,漫画刊物的编者们好象发掘到一座金矿,舍得用较大篇幅发表他的作品。”[6]

笔者曾当面请教张仃:“既然你那么崇拜张光宇,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向他投稿?”张仃这样回答:“当初自己比较幼稚,认为只有左翼是为劳苦大众的,自己虽然很喜欢张光宇的艺术,相信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艺术家,但又觉得他是在用自己的本事为资本家服务,他经营的时代图书公司,后台老板就是新月派诗人邵洵美,邵是大买办盛宣怀的女婿,鲁迅先生讽刺过他,这对我也有影响。现在回想起来,是自己犯了左派幼稚病。”

张仃敲开了张光宇的大门,给他带来复杂的后果:在上海漫画界一炮走红,使他获得了安身立命的资本,而加盟以张光宇为核心的自由漫画家团体,给他打上了一个灰色的政治烙印。两年后,张仃满怀热情投奔延安,却受到冷遇,后来执教鲁艺,被当作另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视为“党内民主派”,一再受到警告;直到“文革”抄家,红卫兵小将逼他交出所谓的黄色漫画。所有这些坎坷,都可以追溯到这段经历。

七七事变后,在同仇敌忾、全民抗战的氛围中,张仃带领抗日漫画宣传队,辗转西安、榆林、内蒙古,最后去了延安,张光宇去了香港。这一人生的分道,对于两人后来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张仃因投奔革命圣地,以自己的才艺服务于革命事业,后来又加入中共,因此获得组织的信任。张仃日后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席艺术设计师,出国主持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接管旧国立北平美专,任中央工艺美院的业务副院长、院长,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然而,有一个插曲不能不提:1940年9月,应国民政府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聘请,张光宇偕丁聪、徐迟等人赴重庆中国电影制版厂任场务主任。而此时,正是张仃到延安后最苦闷、最彷徨的时候。鲁艺执教一年零四个月,动辄得咎,画几张变形的肖像漫画,被说成是丑化革命同志,请单身汉同事吃顿牛肉,被说成是拉拢群众,甚至连喜欢毕加索的作品,也成了大家的笑柄,最后不明不白地被下了课。桀骜不驯的张仃,如何忍受得了这种屈辱?得知张光宇到重庆的消息后,张仃马上作出决定:投奔张光宇,办一本《新美术》杂志,介绍解放区的美术创作。

关于这次重庆之行,张仃这样回忆:“尽管从延安去的人都带有某种‘危险性’,张光宇并不避嫌,热情接待我们,对出《新美术》推动美术事业的想法也很支持。”[7]当时他们一起住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宿舍里,天天聚在一起,聊艺术,有机会还去中苏友好协会画素描。真是一段难得的黄金时光[8]。作家徐迟记录了张仃的诗人气质和叙事的艺术才能。一个晚上,两人相对而坐,一个谈,一个记,陶然相醉,忘了时间:“他先谈了一连串的长白山的森林故事,熊瞎子的,东北虎的,以及身穿红肚兜的小孩在林中跳舞,用木棒子一打,她往地里一钻,然而刨开那地,可以挖出人参来。我听了,记录了,情绪逐渐高涨。接着。给我讲了一家三代的故事,也许可以说,这就是他自己的家史了,这段故事他谈到深夜还没谈完,第二天又接着谈,又谈到深更半夜,我记了满满一本笔记本,简直精彩极了。”[9]

一张历史老照片,见证了那段愉快的时光,那是张光宇、张仃、丁聪、胡考、特伟的合影,背景是重庆中国电影制片的布景棚,五个艺术家随意而处,个个神情自如,一派潇洒,看上去像一张舞台艺术剧照,其中张仃坐在地上,两腿舒展,笑得灿烂。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合作破裂,形势骤然紧张,左翼文化人在中共地下党安排下纷纷离开重庆。据张仃的回忆:在周恩来的授意下,他来不及同张光宇告别,就带着艾青、罗烽回了延安。张光宇与丁聪、徐迟不久绕道缅甸回到香港。《新美术》胎死腹中。

同类推荐
  •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本书是译述的纪实文学作品。是韬奋先生的师母自述的,是关于老师与师母的故事,每节后附有作者撰写的“译余闲谈”。
  •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一生为爱枯荣。爱之繁花,绽放心头,她“半笺娇恨寄幽怀”。相思无处,她唯有看尽“花自飘零水自流”。她绚丽的人生,婉转如歌, 她在寂寞的深处浅浅吟唱。她就是——李清照。朱丹红编著的《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精)》为“倾城 才女系列”中的一本,《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 精)》评述了宋代才女李清照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
  • 四世同堂(全集)

    四世同堂(全集)

    《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是老舍作品中最长的一部。整部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描写了北平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的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的心理和遭遇,他们的沉浮荣辱、生死存亡、所受的精神折磨及深重苦难,再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北平人民由惶惑苦闷、忍辱偷生到逐渐觉醒、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名家人文之旅(套装共4册)

    名家人文之旅(套装共4册)

    本套装包括:《美国手记》是一本富有文学和历史价值的游记。《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青年时期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法国和比利时游记》是雨果在法国和比利时,以及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一带旅行时的书信、札记合集。《那几年,卡夫卡》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
热门推荐
  • 莫然的那些案子

    莫然的那些案子

    民国年间,江北地界。因为一场意外,我认识了一个人,莫然。他是一个聪明且有才华的人,我们一起工作,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一生只中意一件事,探案。他破了很多案子,这些案子有些很诡异,匪你所思。有些则很现实,很巧妙。太多太多,而我很荣幸参与其中。
  • 2016中国随笔年选

    2016中国随笔年选

    《2016中国随笔年选》一如既往地精选2016年度于各大报刊或新媒体公开发表的随笔精品力作,尤其是汇聚了不少名家的佳作,像余光中,白先勇,董桥,陆文虎,王安忆,余华,刘亮程,张宗子,止庵,孙郁,叶兆言等等。
  •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花草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被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意义,对一栋草、一朵花的参悟也便有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玄妙和广阔。所以,养几盆花草,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意义。且不说从花草的世界里会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单是花草本身的清新和美丽就会为我们带来洁净和愉悦。沒有人会拒绝用一片绿色或者一袭清香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刘畅旸编著的《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介绍了给你沾福气、财气、喜气的植物种类。你的好运从种植物开始。
  • 落入你的岛屿

    落入你的岛屿

    他说过最浪漫的一句话,应该就是毕业后的那句“我想你啊!”毕业后唯一一次遇见,便是初中故事的结束。老人说:“遇见是福气,不遇见也是。”虽然很遗憾,渐行的时光里没有他,但我还是很感谢他,在我最失望的时候闯进我的世界,带来所有光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我们所熟知的国粹经典,比如古代图书典籍、种类不同的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烹饪等,根据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它本身的特点,发掘国粹中所蕴藏的传统智慧,探寻个中滋味,让读者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魔帝小妖妃

    魔帝小妖妃

    柒时本是不懂世事的小妖,奈何遇上了普度世间万物的善初,他是世人口中的真佛之人。柒时:小和尚,你叫啥啊?善初敲着木鱼不予理会。柒时:哎!你怎么不说话啊?闷不死你善初:……柒时:哎!你说我是妖怪还是人?善初:眼睑微抬,淡淡的撇了她一眼。柒时:(化成一只小狐狸)哈哈哈,吓着没?善初:无聊。嘴角却向上微扬着,淡淡的看着眼前这只瞎蹦哒的小狐狸。
  • 情深不悔,季先生别来无恙

    情深不悔,季先生别来无恙

    谈云舒与季庭安的渊源要从一辆公交车说起,“徒手勒脖子”事件后,季庭安对那个一头卷发的小姑娘印象深刻。后来,他看着她被接回谈家,成了谈家的养女,和他成了亲密的好朋友。他自己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放不下她的,也许是夜晚回家的公交车上,他看着她微红的脸出神;也许是那次他们被困在山顶,谈云舒第一次对他吐露心事;又也许,是一起演奏的时候,他对上她的双眼……他一直耐心等她慢慢长大,最后却等来一场惊天的事故,家仇母命,他们被迫走到两个对立面,再也无法牵手。五年之后,当所有的迷雾层层拨开,他们还能否并肩如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