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800000018

第18章 支持父母的黄昏恋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儿不嫌母丑”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如今的一些子女却开始嫌弃自己的父母了。最近就听说这样一个事情:郑州的一位母亲想给三岁的儿子找一个家。这位母亲的脸部被烧伤,三年前,丈夫离她而去。她的儿子现在上幼儿园。最近她每次去幼儿园接儿子时,儿子都很不开心,在家也没以前那样爱说话了。原来是幼儿园里有小朋友取笑他“妈妈长得丑”。这毕竟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还来不及接受应有的教育。而现在的一些成人子女,所做的和这个三岁孩子也没什么差别。在一项针对全国10400名农村老人的调查中显示,45.3%的人与儿女分居,85%的人自己干农活,97%的人自己做家务,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这些农村老人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后,因儿女的嫌弃和拒绝被迫独居的比例较高,当今中青年农民对父母感恩、报恩情感的淡化和淡漠可见一斑。人总要老,“老来福”才是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小陈是北京人,因为他很开朗,所以组里的人都很喜欢他。今天,下班前小陈扔给我们每人一盒红塔山和一包怡口莲巧克力,我惊讶地说:“呦!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怎么铁公鸡也下蛋了!”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小陈说:“我说兄弟姐妹们,你们能不挖苦我吗?今天我请大家吃喜糖抽喜烟,因为今天我妈结婚……”“你妈结婚?”众人不解。

小陈的母亲姓秦,是一位知青,52岁时离婚,带着儿子回到北京,住着父母留下的一居室房子。小陈和女友在大学时认识,恋爱五年了,婚事不能再拖了。因没有购买新房的能力,秦阿姨想到了再嫁,给儿子腾地方。后来经局里人介绍,她认识了66岁的公安离休干部老刘。老刘每月2000多元离休费,有住房,儿女也都已结婚另过了。老刘不会做饭,老伴儿去世后,生活无人照料。认识秦母以后,生活有条有理,身体健康了许多。秦母一向苦闷的脸,也呈现了笑模样。小陈结婚的事有了眉目,马上要过上幸福的小日子了。老刘的儿子十分感谢秦阿姨,照料自己的父亲。经过半年的相处,今天他们终于结婚了。

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同时我又为我那故去的母亲而感到愧疚。

母亲守寡时才42岁,兄弟姐妹都还在读书。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靠父亲单位的那点抚恤金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紧张,母亲就常常在外面揽些洗衣、针线活来贴补家用。

就这样,母亲一个女人辛苦地拉扯了我们十年。除了小妹在读书外,我们都工作了,一天邻居大婶悄悄问我,母亲是不是要改嫁了,听说是经常来我家的王叔,还说:“你们不都工作了吗,应该养得起她,怎么还要这样给你们丢人呢。”那个年代,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思想植入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我觉得没有面子。于是,我和弟妹们联合起来,坚决反对,母亲还没有来得及说出的想法就这样打消了。

王叔是个大高个儿,身板硬朗,为人和善,对我们也很好,以前经常来我家帮我们。自那以后就很少见到他。事情过去了,之后的几年,我们都陆续成了家,搬了出去。

母亲最快乐的几年,就是她给我们带小孩。当小孩都上幼儿园以后,母亲又没什么忙的了,她坚持回老房去住,说白天我们上班,她一个人闷,回老屋可以和老邻居在一起打发时间,自己也随意些,在儿女家总还是不自在的。我们挽留不住她。

一周后,我回去看望母亲,她戴着老花镜,一个人在家随意地翻着眼前的报纸。我问:“你们没有下下棋,打打麻将什么的?”母亲说:“总是凑不齐人,不是这个家里有事,就是那个忙着呢。”我又问:“怎么不看看电视?你们这些老太太不都爱看电视剧吗?”她摇着头说:“没有兴趣。”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母亲依旧一个人,我们只是周末带着孩子去看她。

那天晚上,我到地方开会,在外吃完饭,顺路我去了母亲那儿。打开门时,屋里静静的,没开灯也没开电视,黄昏的房间很暗。母亲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里,呆呆地望着窗外,一动不动像一尊塑像。我站在门外注视着她的孤独背影,好久,我无法再忍受这黑暗的寂静,打开灯,母亲这才注意到我。“今天怎么来了?吃饭了吗?”母亲问我。我点点头说:“找个老伴吧。”“咳!我都70多岁的老太太了,找啥!”她淡淡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逐渐开放,我心里一直为当年阻止母亲的再婚而后悔。“妈,要不请个保姆,可以帮你干活,还能陪你说话。”“我自己能有多少活干,用不着。”母亲肯定地说。不能再让母亲一个人住了,我寻思着找机会和小妹说说,她现在也成家了,房子大,把母亲接到她那儿去住比较放心。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在班上接到电话,是母亲的邻居打来的,说母亲中风了……

母亲脱险出院后,就住到小妹家。母亲行走越来越困难,住进小妹家就再没出过大门,一晃两年过去了。

二弟单位给他分了三室一厅的新房,他给母亲准备了一间,说是装修好了就接母亲去住。于是,母亲每见到二弟,就要问问装修得怎么样了。将到一个新的环境居住,母亲的眼里好像有了一点生机。

好消息终于传来了,二弟说下个星期就接母亲过去享福。可就在第二天晚上,接到小妹的电话,她哭着说:“哥!妈去世了……”我呆了,太突然了,没有一点准备。不经意间,母亲的愿望已经永远不能实现了。

整理母亲遗物时,我看到压在母亲床铺底下的一本旧相册,相册里载着我们全家的快乐时光。我心酸地翻到最后一页,看见了王叔年轻时候的一张英俊照片。我痛彻心扉,泪如雨下:“妈!我们对不起你啊……”

此时,我强忍住懊悔的泪水,点起一根小陈给的红塔山,深深地吸了一口。

“少年夫妻老来伴”“孝顺的儿女不如无义的夫妻”“儿孙满堂不如老有一伴”因为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于生计,要抚育下一代,无法与老人朝夕相伴,再说老人有老人的人生乐趣,难与儿女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只有老伴互相倾诉,日子才会过得幸福。因此,老人再婚是一件好事,我们都应从法律、观念上接受并给予支持。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天才的命运是一再被误解和一再被重新发现。尼采是属于年轻人的,愿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在本书中,尼采开创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 人的哲学镜像

    人的哲学镜像

    本书在逻辑层次上从人的原始性(兽性)谈至人的进化性(人性),再进至人的崇高性(神性),通过对抗战历史的反思、文字文化的求索和宗教实相的追问等,以递进的哲学分析,劝勉人们向往崇高而不是流于恶俗、广爱于物而不是堕于自私,让人清楚认识“人”自身,使人少在欲望的驱使下犯下罪愆,由此引出本书的结语——回答“人性会好吗?”的问题,并阐明全书的思想核心:由“良知”为出发,向“慈悲”而迈进。
热门推荐
  • 神级建国系统

    神级建国系统

    很多人穿越,都像带本百科全书,动不动就领先两千年的科技水平。李封穿越到了古代乱世,却有一个声音在脑海挥之不去。“宿主您好,争霸世界,逐鹿中原,欢迎使用神级建国系统!”“请问是否开启争霸建国之路?”“否吧”“……”随身系统当机ing
  •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面条、米粉、米线百变做法任你选。面条、米粉、米线是广受欢迎的家常食材,只要发挥创意,传统食材也可以改头换面,做出新花样,一碗热腾腾的好吃面条、米粉、米线上桌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OP杀神

    TOP杀神

    一个平凡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看主人公一步步走上战盟荣耀的顶峰
  • 魔法数字

    魔法数字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根本,它由简单的数字构成,但却包罗世间万象。事物的客观规律都可由数学解释并描述。林水水,一个来自中国的数学天才,在一次平常研究中,发现了数学的终极意义。
  • 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彗星撞地球是一个缘分巧合,但是余下的念想却成就了青春的痛楚。谁也不是王宝钏,不能一直苦守寒窑。也许爱情,到了最后也只是对过去的一点点念想。平静的生活,每个人都甘之如饴。但也许有一天,遇见曾经的念想,会生出一股遗憾,然后各归各位,再也不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仙要系统干什么

    修仙要系统干什么

    作为一个穿越修真世界的土鳖,叶沧澜以为踏踏实实修炼就能稳步长生,鬼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宝贝,出道后碰到的都是自带系统的牛人,更要命的是还宰了一个,这下各路系统不干了,带着宿主就怼上了叶沧澜。。。
  • 开局错过一百万

    开局错过一百万

    重生十年前,重回少年时,一切都还可以挽救,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文抄公也好,搅局者也罢,为了美好的生活,苏远愿意为之努力。他将成为互联网的弄潮儿,操控帆船乘风破浪。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网游之精分世界

    网游之精分世界

    一个离奇的网游世界,现实里每个人都在这个游戏里,他们分饰两角。女主是身轻萝莉,可是却在游戏里扮演一个冲锋陷阵的骑士,霸气凛然。男主本身邪魅,可是扮演的npc却单纯可爱,用那绝世美颜,迷得众人神魂颠倒。看女主如何用双重身份玩转游戏~
  •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收集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2008、2009年博客上的文章,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如瑞法师一些零散的文章,包括对母亲的思念、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身边景物的描写等。下篇收集了如瑞法师对《净行品》(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讲解,《净行品》是生活的祈祷文,通过通俗易懂地解读,如瑞法师教大家用心体悟其中的胜妙功德,并付之于行,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