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47000000001

第1章

来源:《延河》2013年第10期

栏目:小说榜

河东古魏这个地方,虽然西南两面都靠着黄河,但在历史上,一直比较干旱。你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非常明显,陕西的西安有雨,河南的洛阳有雨,但就是夹在这两者中间的晋西南黄河三角洲,很少有雨,即便有,也是雨过地皮湿,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今年说来奇怪,雨水特别多,从立秋前就开始下,隔三岔五就是一场。往年过了秋分,就是小麦播种的时候,但今年雨下得一直进不了地,直到寒露前后,才勉强把种子撒到地里。

这天蒙蒙亮,明礼和红云老两口就被雨声吵醒。红云先起来,一边洗脸一边嘟囔着:还下啊,这都快遭灾了。明礼因为昨天一腿两脚泥的,刚把南沟的八分地种上,就放心多躺了一会。红云把外屋收拾完,又进来打扫里屋,明礼紧着从炕上爬起来,免得老伴唠叨。

但红云还是说:你得赶着和满仓叔说说,这房子的后背墙要紧着拾掇啊,再这么下两天,肯定是个塌。

这个话提起来,明礼头就大。满仓是明礼的本家叔叔,就住在明礼家东侧,今年都七十四了,腰不驼,背不弯,走路落地有声,年轻时据说一天能吃一屉蒸馍,如今的饭量也抵得上小伙子。见天推着小推车上地干活,即便到了冬闲时节,也很少见他歇着。早上带一包蒸馍,一出去就是一天,晚上回来,小推车上是小山一样的柴禾。

满仓的老伴叫改改,明礼和红云叫姨的。这个姨长得,咋说呢,很喜剧,小眼睛,倒八字眉,塌塌鼻,突突嘴,额低颌阔,大耳稀发,以前只是长相,上了年纪,背再一驼,就整个一猪八戒了。中庄的三有老汉会看风水和面相,说改改就是一头猪的命,只是这一次投错了胎。三有老汉摇摇头:阎王爷也有犯浑的时候。

改改嫁到这个村里也有五十多年了,很少上地干活,每天主要的活路就是骂人。年轻时一村两巷被她骂遍,为此也吃过苦头挨过打,但架不住本性难移,坚持不懈骂下来,一村人都被她骂怕了,见了都躲。只有满仓躲不开,所以后来主要就是骂老伴。

满仓年轻时脾气躁,也曾经打过几次。改改是一打就上吊跳井,时间不长,就把满仓镇住了。改改再和村里人发生矛盾,满仓反而帮起老婆,光是动嘴满仓不管,改改嘴里出来的难听话三天都不带重样的,要动起手满仓就不让了。满仓又是一身蛮力,所以在这只有四五百人的小山村里,这两口子就成了一大祸害,一村人没有敢和他打交道的。

只有元方是个例外。元方是本家小辈,今年也四十多岁了,比满仓低了两辈,比明礼低了一辈。北京办亚运会那一年,元方就从村里搬出去,到离村五里地的阳庄街上开了一间小铺面,专卖寿衣寿材。今年是2011年,二十多年经营下来,小铺面换成了三间两室的大铺面,还在街西头买了一块地皮,院墙圈起来,盖了满院的房子。

元方在村里的时候,年纪还小,住得也远,没受过改改的折磨;手头宽裕以后,出手就大方,不论在阳庄街上看见了,还是回村里来,很少空手,或者一包点心,或者一瓶罐头,或者两个肉夹馍。改改高兴得,说起来,世上只有我这孙子元方好。

改改一般是早上眼睛还没有张开,嘴就张开了,一直骂到晚上上炕才歇嘴。至于骂的由头就多了,村里谁家起了新房,娶了媳妇,孩子考上了大学,甚而至于地里的庄稼长得好,收成比较多,她看见了都不舒服,都要骂。

明礼和红云就在所骂之列,同是农村中的老两口,虽然明礼小了满仓整整十岁,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丁也兴旺,三个孩子都有出息,两个女儿一个在街上小学教书,一个在县城制药厂上班,儿子河东大学毕业以后分到外地工作。满仓和改改呢,四十多岁上才生下一个儿子,取了个名字叫壮壮。可恰恰相反,壮壮出了满月还像个耗子,长到两岁才会开口,三岁才会走路,好不容易长大了,一直病病怏怏的,走路老是缩肩塌背,小伙子看起来像个老头。村里人都说奇怪,满仓那么好的身体,咋壮壮身子骨那么弱?就有压抑不住的兴奋,说报应啊,改改那张嘴把老天爷都惹恼了,就换来一堆低低的笑声。

这么一个儿子,托红云做媒,费了天大的力气,从中条山脚下娶了一个媳妇。媳妇进门不到三天,受不了改改的骂,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改改照自己的嘴巴抽几下,让儿子去叫媳妇。回来不到两天,改改老毛病又犯了,就这么三天两头地折腾,不到半年,媳妇就坚决不过了,要离婚。山脚下的人就是硬茬,娘家一个拖拉机直接开到家门口,下来一帮小伙子就把新房里的东西往上搬。满仓和壮壮刚冲上去就被人家控制住了。改改扑上去骂,被娘家妈和嫂子照嘴抽了十几下,打得血淋呼啦。改改骂人有瘾,但是并不傻,跑到巷里去找人。但一村人谁愿意帮她呀,一个站出来说话的都没有。新房里的东西,除了那铺大炕和一套劣质家具,大到电视电风扇,小到便壶梳妆盒,被打扫得一干二净。

和尚跑了寺庙在,媳妇跑了媒人在。改改就去找红云闹,先是要人,红云说人肯定是回不来了;又要当初下的聘礼和彩礼,红云硬着头皮到媳妇家去了一次,被人家骂了个灰头土脸,“我女子在他家过了半年,白过了?”改改不管这些,见天坐在明礼院里骂。红云熬不过,和明礼商量了几夜,赔了改改一千块钱。当然,那也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从此,红云见了改改再没有话说,明礼则不然,当面还是叔呀姨呀地叫。毕竟是本家长辈嘛,明礼说。

壮壮不结婚还好,一结婚知道了女人的好处,如今媳妇被母亲骂跑了,浑身难受。听人说母亲这是一种病,精神病,也就是村里人常说的神经病的一种。壮壮就要带改改上县医院去检查,一句话没说完,改改扑上去连哭带骂,连咬带抓,儿子就灰心了,一心想着离开家。出外打工吧,没人愿意带他,就到阳庄街上,找到门面最大的“运宝大酒楼”,在那给人端盘子刷碗,逢年过节才回来转一圈。

明礼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烦了改改那张嘴,催着生产队,早早圈了一副院子,搬离了柳家的老屋。但过不了几年,满仓也找生产队圈了一副院子,还和明礼做了邻居,以前是西邻,如今是东邻。

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但如果是个恶邻呢——还不如没有!明礼一听说满仓又和他做了邻居,就禁不住发愁,窝在椅子上抽着烟发愣。

红云看不过,说:难打搅就不打搅了,家家的独门独院,他过他的,咱过咱的,难不成还把咱吃了。

明礼说:我是后悔啊,当年盖东厢房,后背也应该用砖砌的。

红云说:砖砌后墙,钱多得花不出去啦——你见谁家那样烧包?土砌的又咋?他总要讲理吧。

明礼苦笑一声:讲理就好了,你还不知道改改,她压根就不和你讲理啊。

明礼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他家的东厢房,盖了总有二十年。那时盖厢房,都是用砖砌了地基,三六的砖竖着砌起来做了梁柱,厢房的前墙和两侧为了好看,用二四的砖一溜砌上去。后背墙因为不在面上,也为了省钱,都是用土坯垒上去,再用混杂了麦秸的泥巴厚厚地涂抹平整了。河东地面上的厢房,一般都这样盖,以厢房的后墙作为两家的界墙,左邻右舍相互依靠,一来保温取暖,二来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满仓家搬过来也有十多年了,像样的房子只有三间东厢房,也是为了给壮壮娶媳妇盖的。其他三面就搭了些大大小小的窝棚,有用作厨房的,有用作老两口卧室的;靠明礼家的西侧,三间窝棚做了牛舍,养了一头牛,还放些杂七杂八的农具。

厢房高且阔,窝棚矮又小,所以明礼家东厢房的后墙有近乎一多半就在露天里晾着。这种无所依靠的土墙,只能四五年再用泥巴涂抹一遍,维修加固。虽然是自家垒的墙,但因为是界墙,在满仓家院里,做这个活计就需要得到邻家的许可。

上一次维修后墙还是十年前的事。从大前年开始,明礼就不止一次和满仓商量,想着找两个匠人,一天的功夫就干完了。就是在院里弄个泥坑,再靠着西窝棚搭个架子,明礼说,完了我给你收拾好。

满仓说:你改改姨的脾气你知道,我得先和她商量。

明礼拿一包“永乐”烟递过去。再见了面,满仓说:不行,你姨不情愿。

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明礼还是忍不住问:为啥?

满仓眼睛看天,不看明礼,说:你改改姨说,你这样一折腾,我那三间窝棚保不齐要塌架呀。

回来一说,红云冷笑,说:她想得美,两家共用的界墙,一点力都没出,靠着我的墙,还不让我修。咋!我再给她把窝棚翻修了?

红云就去找满仓,说:叔呀,你看咱两家的界墙,我先垒起来的也就罢了,不能不让修啊。后墙淋了这么些年,墙皮都掉了,万一塌了,我这边住的是人,你那边养的是牛,压到那边都不好。

满仓同样不看红云,看着天,说:你改改姨的脾气你知道——不是我不让修——你去和她说。

红云也不敢去捅马蜂窝,就找了生产队。因为明礼当过多年的村支书,村委会很当回事。当天晚上,妇女主任大春就去了满仓家说合。看在大春进门提的两盒糕点上,改改客套了几句,一说到正事,就耐不住发作起来,说:我就不让他修,咋?犯法啊?

这一带村里的规矩,年龄小的对了年龄大的,凡是说话没有白张口的,必须带称呼。所以一村的人聊起来,都是爷呀奶呀,伯呀娘呀,叔呀姨呀,哥呀姐呀——真正论起来,像柳家这种有血缘关系的不多。大春抱着改改的胳膊撒娇,说:奶呀,你咋会犯法呢?咱不就是商量嘛。

改改说:商量个屁!没商量!

大春呵呵地笑,说:咱总不能眼看着人家房子塌吧。你说说你的条件吧。

改改正襟危坐了,说:对嘛!如今干啥事都要讲条件。我的条件就是,明礼想修他家的后背墙可以,别用我家的院子;想用我家的院子也行,就得捎带着给我把窝棚翻修了。

那三间窝棚搭起来也有七八年了,当时就为了凑合,如今的架势就不用提了。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下小雨,里面下小雨。外面停了雨,里面还能嘀嗒半个时辰。遇上大风天更惊心,窝棚“吱吱扭扭”地东摇西摆,没有趴下就是个奇迹。所以村里人提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想着老两口胆子真大,窝棚一旦垮塌下来,里面的那头牛,死不了也得受点活罪吧。

大春忍不住,说:奶呀,看你那三间窝棚,都成啥样了。你说是捎带着翻修,其实就是想让人家给你重盖嘛。自家的房子,让别家给你盖——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

改改翻了脸,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啥是道理?我说的就是道理!

大春也掉下脸,说:这世上不光讲道理,还要讲法律的。你这样做,影响了别人的权利,人家是可以告你的。

改改就咆哮起来了,一把揪住大春,说:好啊,让他告,老娘我最喜欢打官司了。他不告他不是人。还有你这个骚娘们,整天挺着个奶子和男人们混在一起,屄毛才黑了几天就给我讲法律。法律咋了?法律是你家开的呀……

改改一旦开骂,不仅情绪激动,思维也非常活跃,东拉西扯,南辕北辙,常人是根本对付不了的。大春一看这阵势,心底发虚,挣脱开了,落荒而逃。改改就对了西院的明礼家开骂,因为明礼和红云没有直接找她,所以也就没有点名。骂到满天的星星都出来了,身上都凉飕飕的,那边一句也不接,无趣地回到屋里,觉得不尽兴,对了墙角闷声抽烟的满仓又是一通骂,将满仓的祖宗八辈一一问候过,才鸣锣收金。好些日子没这样酣畅淋漓地骂了,改改感觉很踏实,所以也就睡得格外香甜。满仓多年下来,早已修炼成精,虽然圪蹴在墙角,但也在骂声中酣然入睡。

大春第二天就到了明礼家回话。大春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憋了一肚子气,说:明礼叔,我看你就去镇里告他,我给你作证,让派出所过来,给她咔咔戴上铐子,吱吱再捅她两电棒,让她再骂!

红云说:对!我明个就去镇里。大春你说像这种事,应该找谁呀?镇政府,还是派出所。

明礼却是不同意。他认为都是本家,这样闹下去让别人笑话。不行咱退一步,就给他把窝棚修了,能花几个钱?明礼捏着指头算,花不了几个钱。

红云不答应,说:这不是钱的事。这家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能沾惹的。窝棚你给他搭起来,他就赖上你了,再出了事咋办?万一把牛压死,咱给他赔牛呀?

大春也瞧不上,说:叔呀,咱让是给好人让,对了这号恶人,蹬鼻子上脸,让到啥地步是个头。再说了,知道的,说你高风亮节,息事宁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胆小怕事,软弱可欺。

红云说:就是。啥一笔写不出两个柳,人家都不顾忌柳家的脸面,就你整天还掂量着本家长本家短的。本家说起来,还不如二姓旁人。又对大春说:你晓得你明礼叔,一辈子了,遇到事面子里子都要考虑到,就落个自己受气。

大春说:姨呀,你这话也不对,咱这方圆一片,谁不说我明礼叔是个讲究仁义、知书达理的人,光咱村的支书就当了多少年。如今村里有事,我们也还是要找明礼叔商量的。

这样扯了一通,最后以红云说的为准。红云的意见其实就是沉住气等,咱这边是正儿八经的房子,他那边是窝棚,不信熬不过他,等他的窝棚塌架了,咱们再整修。

主意是这么定的,但明礼心里总是不踏实。这几年,还找过满仓几次,满仓却总是那句挡箭牌:我没意见,你改改姨说行就行。

说话就过去了三年。想不到今年雨水这么稠,明礼不止一次搭梯子看过,后背墙已经被淋透了,房子里面都能看到一坨一坨的水印。

明礼知道再找满仓也是白搭,就和红云商量:这房子不敢睡了,咱换个地方吧。

明礼家这副院子在村里说起来,也算个讲究的人家。北房和门房都是满院子扯开,整整五间的格局。北房供了祖宗牌位,靠墙立了四个大木柜,存放粮食;中间的空地一般是家里有啥大事,招待客人的地方。南边的门房,大门开在左侧,占了两间;其余三间一隔为二,一边做了夏天用的厨房,一边做了库房,堆放了蒸笼、篦子,以及暂时用不着的锅碗瓢盆。五间西厢房,中间隔开,大间是明礼父母住的,小间放满了农具。十几年前,明礼的父亲先过世。两年前,明礼的母亲也做了古。虽然没人住,但农家杂物多,也被塞得满满当当。就剩下明礼如今住的东厢房,也被隔开了,小间是儿子河东回家住的——虽然一年回不了几天,还是按村里最好的样式收拾出来。大间再隔成套间,外屋是厨房,里间他和红云老两口住。这种布局最大的好处,在于灶台后面连着烟道,烟道七曲八拐就铺在炕底下,冬天一烧火做饭,整个大炕都热了。

红云说:是得换个地方,可往哪儿搬呢?

老两口看着满院的房子,发起了愁。明礼一间一间寻思过去,说:咱把门房里间收拾出来吧,那是前几年盖的,四周都是砖砌的墙,结实着呢。

红云想一想,也只有这个法子了。老两口简单吃过饭,就快到中午了。雨天也上不了地,一般情况下,红云血压高,是要中午眯瞪一会的。明礼不睡午觉,就夹着象棋袋子到后巷里找几个同龄人下棋。

因为要倒腾着搬家,老两口就改了往日的惯例。明礼到南房里间去归置东西,一摞一摞地往北房转。红云还在卧室里收拾,先整理靠窗的桌子上,药瓶,老花镜,针线包,茶杯,还有电视机,闭路线和电源线一个个都拔下来。忽然——“轰”的一声,一股巨大的气浪扑过来,把红云一下压倒在桌子上。

同类推荐
  • 回归家庭 学习生活

    回归家庭 学习生活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的演讲是专门为大家准备的,也就是说不打算重复我以前所做过的任何一场演讲。同时力争这个演讲能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是我事先只知道听众们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听众都是女生,第二个是大家的年龄可能都在20岁左右,所以我的演讲的针对性就是建立在这两种属性上的。最后选择了这样的一个题目,怪怪的,叫《回归家庭,学习生活》。可能在这里讲这个题目有一点挑战的意味。演讲的内容有点超前,但大家的年龄在20岁左右,都有漫长的未来,思想超前一点,或许会帮助大家在未来社会中去应对变化的生活。演讲包括四个部分。
  • 评论家论温亚军

    评论家论温亚军

    身为武警,温亚军是带着陕西人特有的拗劲、闷劲,带着对于西部乡土的记忆和文学的执著登上文坛的。正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言,他“不是那种暴得大名的作家,他是靠自己的韧性,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探索获取对小说的理解和成就的,他从新疆一路走向北京,在红尘滚滚的文坛杀出重围”(孟繁华:《作为文学资源的伟大传统》,《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温亚军17岁参军到喀什,一待就是16年。
  • 你别说,你听我说

    你别说,你听我说

    下了车,易老倌朝越来越小的班车屁股啐了一口。他挑起两个蛇皮袋回来过年,一副穿了好衣服生怕别人看不到的样子。他的面颊早就变成了一张钱纸,枯黄干燥。村委办公楼像指挥塔般武高武大立在村道旁。三只乌鸦正在啄一具毛茸茸的乌鸦尸体。一只呆鹅伸长注定要被宰杀的脖子,嘴巴一张一合,嘎嘎地叫个不歇气,一身喷臭。还没走开几步,淡淡的过滤嘴烟气,夹着大蒜的呛味,附着女人的胭脂体香,丝丝缕缕飘进了他的鼻腔。这是村长的味道。前面一个细手细脚的人,大蚱蜢一样地拦在路中间,一定是村长了。他高大的影子向后倒扑过来,压在易老倌的身上。
  • 和痞子抱头痛哭

    和痞子抱头痛哭

    痞子是龙潭中学的教师对来学校寻衅滋事的不良青年的统称。龙潭镇,历史文化名城阳楚所属的十大古镇之首镇,解放前还设过龙潭市,和古城阳楚平起平坐过,可那是水路交通主宰经济的时代,解放后,龙潭镇是阳楚县城镇户口最多的镇,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城镇户口的青年,一毕业就安排工作,粮管所,供销社,邮电局,医院,当城市兵,都可以消化掉的。后来粮管所改制了,供销社解散了,城市兵也不安排工作了。
  • 致命诅咒

    致命诅咒

    在这个大雾弥漫的上午,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四驱越野车蜿蜒行驶在距高州市区一百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上。车上只有两个人,一是丁石富,一是黎昕。丁石富是高州巨富,身家数亿,作为高州铅锌矿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控制着大西南一带开采特色矿的命脉,并以此为经济基础,发展衍生出多个分支机构,涉及房地产、百货连锁、金融股票、旅馆餐饮等数十个行业,资本扩张十分迅速,且丁石富又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公益事业,历任市政协委员,挂有高州市企业家协会理事长、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等多个耀眼的头衔,在高州市是个手眼通天、叱咤风云的人物。黎昕则是他的助手兼司机,四年前就跟在了他的身边。
热门推荐
  •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本书在充分展示口才的巨大威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基本途径、必须知道的各种说话技巧,以及口才在面试、推销、谈判、与同事和上司相处、恋爱、交友中的实际运用,帮助读者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练就高超的沟通技巧,提前进入成功之途。
  • 重生之嫡女谋嫁

    重生之嫡女谋嫁

    重生而回,夏梓晗才发现,自己上辈子过的有多窝囊和愚蠢,被渣男欺骗,被继母哄骗,还被继妹抢走未婚夫,自己最后却落得一个身败名裂,嫁赌鬼又毁容的下场。重生归来,夏梓晗只有三个愿望,一,做个天下最有钱的贵女,二,让所有害过她的人,全都得到应有的报应,三,再嫁得一只金龟婿,生几只小包子,过着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幸福生活。为了实现这三个愿望,夏梓晗努力强大自己,开铺子,学武功,赚银子,闲暇时间还不忘记虐虐继母继妹渣男什么的,把前世他们欠她的债,十倍百倍的一一讨回来。
  • 我从不骗人

    我从不骗人

    骗天骗地骗众生,骗神骗世骗万古。我墨玄来到这个世界上,有谁没有骗过?骗过至强仙帝,骗过无上至尊,骗过太古圣人,连天道也忽悠过,唯独没有骗过你。系统提示:你撒一个谎,积分+10
  • 紫月银狐

    紫月银狐

    神魔自古势不两立,却逃不开宿命的安排……妖界至尊银狐王vs女娲后人洛月,不该交错的两人被宿命牵扯,身世的颠覆、情仇的跌宕、介于女娲魔族间的左右为难。从踏出苗疆的第一刻起,她的宿命便开始悄然转变,亲情、友情、爱情,是否愿意为一个面目全非的她而停驻?
  • 梦境中的我们

    梦境中的我们

    梦族和人族,两个不同世界,两个不同种族。夏梦,夜银。他们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 女子十三衙门

    女子十三衙门

    故事围绕清朝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大战展开,避开众位皇子之间的男性争斗,将主要战场搬到康熙皇帝设立的一个内廷机构——十三衙门里,主角换成了十三衙门下属机构的头领们。她们是一群女子,有的武功超群心思缜密,有的绝代芳华心如止水,有的遗世独立心似古井,有的热情奔放忠贞不二。随着朝堂上夺嫡大战的越演越烈,她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被迫裹挟入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于是,她们内心里不为人知的一面开始逐渐显露。或狰狞可怖、或温柔动人、或阳光明媚、或包藏祸心……千姿百态。她们的人生就在此刻被重新改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民阅读经典:谈修养

    国民阅读经典:谈修养

    青年人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这是本卷所探讨的内容。《谈修养》于1940年至1942年间陆续发表于《中央周刊》,1943年5月由重庆中周出版社以《谈修养》为名结集出版。作者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谆谆引导,总结出做人的道理。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毫无居高临下、教训人之感。作者虽自谦这些文章“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我们已经发现,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文章仍是那样地笃诚、丰富,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 有钱也是烦恼

    有钱也是烦恼

    作者失联,更新待定。静静等待,一切随缘。
  • 洪荒乌云仙

    洪荒乌云仙

    当吴云贤穿成截教乌云仙,他还会被捉去八宝功德池当宠物吗?当成为乌云仙截教还会没落吗?一切尽在洪荒乌云仙
  • 夫人请三思

    夫人请三思

    ?成亲?跟蓝怀瑾?她宁愿嫁给村里的傻四,也不愿意跟这个装逼到起飞的种马在一起!娶妻?是姜小鱼?他对这个吵架从来没输过,打架却从来没赢过的野丫头可一点兴趣都没有!吃瓜父母:不成亲,就等着给我们收尸吧!姜小鱼把某男拉进小黑屋:成亲可以,但你要答应我三个条件!“说吧!”某男淡漠开口。“第一,成亲后,我们要分房睡!”“可以!”“第二,成亲后,不可干涉彼此自由!”“可以!”“第三,成亲后,你的所有财产都归我!”“可以!还有吗?”“没有了,你的条件呢?”“以上的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你,我也只有一个要求!”“什么?”“给我生个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