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是她的小名。据说她一生下来没有哭,而是咕咕地仿佛唱着什么。
鸽子还在幼儿园时就充分表现出了她的歌唱天赋,鸽子长大到适当的时候当然地就被歌舞团连哄带抢地揽去了,于是鸽子成了余福里名正言顺的歌星。余福里几个混沌未开的少年只要看见鸽子走来或离去,都要齐声喊:“鸽子星、鸽子星……”鸽子总是身板挺直,目不斜视,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似的,高跟鞋不慌不忙敲击着地面,冷脸而过。
鸽子最辉煌的日子是演出著名歌剧《卡门》,不过余福里人除了冷老师以外,几乎都不知道“卡门”是一种什么样的“门”。其实不光余福里,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几个老百姓知道《卡门》,所以鸽子并没有成为芸芸众生心中的明星。曾经有一家很有点名气的大舞厅的老板亲自上门来请鸽子去他的舞厅唱歌,鸽子冷冷地谢绝了。鸽子的父亲说:“你看人家谁谁、谁谁谁,唱一次就几千几万的,你怎么就不行呢?”鸽子起初听父亲这么说很生气,往往饭还没吃完就筷子一扔,扬头而去。后来听多了,习惯了,也就跟没听见一样,并不理睬父亲,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后来鸽子大病了一场,那是上头要求的为了庆祝一个什么政治活动的一场专场演出。半夜演出结束后突降寒潮,很多女演员都给冻病了,鸽子也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是鸽子竟发起高烧,住进了医院,三天后高烧退了,却发现嗓子倒了,沙沙哑哑如同一面裂了缝的锣。
鸽子痛哭一场,心里连死都想过了。
这期间,余福里的几个小伙子看鸽子又是住院又是养病的,便在巷子口编排了不少鸽子的传说。鸽子全然不知。
鸽子病愈后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曾经天没亮就去公园深处练嗓子,但终于放弃了那毫无希望的努力。
不久,那家舞厅的老板又上门来了,还是请鸽子去唱歌。鸽子凄然一笑:“你不是来笑话我的吧?”老板笑道:“我是真心相邀,诚心相请。实不相瞒,我要的就是你这个沙哑的嗓子。不过你得改通俗唱法,再别来什么美声不美声的了,咱是中国,不兴西方那一套。”
鸽子的父亲坚决“支持”鸽子去舞厅唱歌。
鸽子终于去了。
鸽子万万没有想到她那倒了的嗓子居然赢得了满舞厅俊男靓女疯狂的掌声。鸽子简直搞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老板笑嘻嘻地递过一沓钱。
鸽子接过那钱时心里一阵颤抖,又一阵恶心。
后来慢慢就自然了。
再后来,鸽子在好几家大舞厅唱开了。为了赶场子,鸽子不得不每天晚上包下一辆出租车。
不久前,鸽子一家搬出了余福里。听说是住到某某小区的商品房,听说布置得很豪华。鸽子没让邻居们帮忙,而是请了搬家公司。
鸽子的父亲还常常回余福里,他总是对老邻居们说:“到我家里去玩呀!”老邻居们也总是说:“好,好!”
鸽子很少回余福里,鸽子父亲说她晚上太累,白天得好好休息。
余福里没有了鸽子的歌声,显得有些空寂。余福里人好长一段时间都适应不了,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