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2900000004

第4章 对这段历史的救赎不应该止于探索真相和细节的报道

密支那的老兵杨子臣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好多和老兵有关的事情,都由他出面奔走。在众多华侨以及中国驻外机构的帮助下,杨子臣等老兵联名向缅甸政府提出的在密支那重修中国远征军纪念碑的申请,终于在2009年初获得了批准。为了这一批复,他们奔波了十多年时间。但因为经费问题,这项工作依然进展缓慢。

为当年的战友建一座纪念碑,是杨子臣此生最后的心愿。筹划这项事情的时候,留在密支那的老兵还有100多名,但在我2008年4月到密支那采访的时候,这里只剩下四名老兵。

在缅甸境内,其实还有两座未遭损毁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其中一座位于缅甸北部的果敢地区,另一座纪念碑在缅甸同古。1942年3月20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率领下,与侵缅日军第55师团两个联队在同古城外发生激战,第200师在此次战斗中伤亡2343人。

1951年,同古的华侨杨光汉等人筹资,在当时的中华学校校园内建立了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但后来由于学校被缅甸政府收归国有,给祭祀带来诸多不便。此情此景让生活在此的老兵杨伯方忧心忡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华人会馆的财神庙旁边,将原来的纪念碑迁出重建。

二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曾一一考察过这些纪念碑,但当他在仰光郊区一个叫做Taukkyan的地方,看到了一座气势宏伟、面积颇大的英国阵亡将士公墓时,突然黯然神伤。那座公墓有6374座墓穴,墙壁上镌刻着27000多名在缅甸战役阵亡的英军士兵的名字,其中相当部分是印度、非洲、缅甸籍军人,整个墓地有专人管理。

而守卫同古纪念碑的,只有年迈的老兵杨伯方。

2009年3月,就在我抵达缅甸准备迎接这些老兵回家时得知,仅仅两个月前的1月2日,这位在同古孤守数千亡灵的老兵与世长辞,终年89岁。他最终依然没能逃脱客死异乡的命运。

在采访完密支那的老兵回国后,我在供职的《□望东方周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文章《腾冲远征》,由一条路及人,及历史。

文章发表后,引起网友极大关注。趁此机会,我将李锡全找家的信息整理出来,于5月8日发表在博客上。

5月9日下午,我突然接到湖南网友“桃源热线”打来的电话,说他基本可以确认李锡全的家在桃源县青林乡。当日下午3时许,他们便联系到了李锡全的侄子李谷伯。当天晚上,李谷伯给我打来电话,从一口浓重的湖南话中,我还是听出了他的激动。一场战争,让这个家庭四分五裂。李谷伯说,他的父辈兄弟6个,其中后面3个兄弟都去当了兵。其中四叔死在了新疆;五叔则在抗战结束后在云南安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和家里有过联系;唯独六叔李锡全一直没有消息。

放下李谷伯的电话,我立即打电话给缅甸密支那的华侨董宝印,因为李锡全家里没有电话,我让董宝印向他转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那一夜,我始终难以入眠。

5月10日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再次拨通了华侨董宝印的电话,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董宝印在电话里告诉我,李锡全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哭不止,没有我想象中的兴奋,反倒是更加痛彻心脾。董宝印或许更能体会症结所在,“他都老成那样子了,他哪敢再去想回家的事啊,年轻的时候想回去,但找不到,也不敢回,现在年老了,没有体力了,更没有钱,不去想这事了,死心了,家却找到了,你说他能不伤心吗?”

作为一名中国的年轻记者,对这段历史的救赎不应该止于探索真相和细节的报道,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具体的事件之中。在没有任何思索和筹划的情况下,我坚定地告诉董宝印,让他转告李锡全,我来帮他回家。

随即,我就向云南腾冲一家国际旅行社的朋友了解李锡全入境的相关手续办理问题,并着手经费的筹集等一些准备工作。

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零4秒,让我们失去8万多名同胞的汶川地震发生了。事发一小时后,我在西安的大街上接到赶赴地震灾区采访的命令。

我清楚地记得在5月15日的傍晚,我正在安置灾民的绵阳市九洲体育馆采访时,手机响了,传来一个颤抖而又急切的声音,“祖国发生地震了,我还回得了家吗?”

在我的面前,是数万名失去家园或者失去亲人的灾民,他们脸上是让人心碎的茫然。我毫不犹豫地告诉那位老人:我一定要接你回家,一定!

同类推荐
  • 你又回到我心上

    你又回到我心上

    内心深处的记忆是铁箫声幽,还是栀子花开?我们活在未来,却无法忘怀过去。真挚感人的怀旧故事,直击灵魂深处的那份最深沉的感动。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的温情记忆都会在你的天空里闪烁。——枕边书系列之怀旧卷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暗色的家园

    暗色的家园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这是字典上的解释。进一步说,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些具体的内容,譬如,窖内温度低,适于储存蔬菜,过去,萝卜,白菜,葱,都是应季上市,存放在窖里,接续供应的空白,随吃随取,吃一冬天,水分不散失,也不腐坏。窖具有隐蔽的特点,不易被发现,金的银的,藏窖里,增加安全系数。有的酒,像红酒,像白酒,经过窖藏之后,才性能凸现,口感佳,才能升值,尤其是葡萄酒,一定得装橡木桶,存放在阴暗潮湿的酒窖里,不到时间,是不能启封的。
  •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此书堪称亚洲现代作家及作品的博览会,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痴醉青春

    痴醉青春

    白小沫,从校园到毕业,范有着诸多心事,这期间的无奈,还有第一次对乔宁的接受,外表冷静内心却胆小的白小沫,开始了她的故事。终归终究,她还是感受每一天有太阳的美好时光,每一天对自己的青春痴迷与感情的无奈。
  • 回到古代当海盗

    回到古代当海盗

    回到十七世纪,刘骁“光荣”地成为一名南洋海盗......
  • 逆天予凌寻

    逆天予凌寻

    以武侠悬疑为主导,通过以五行为导体的江湖八大神秘门派来牵引,带你进入神秘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谜踪,去追寻重重谜点的同时待您发现背后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惊现……
  • 开放你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开放你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变幻,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偶尔一两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什么,挺起胸来,你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打破禁锢,开放自我,充分相信自己的未来充满阳光,不断超越自己,做好现在的工作,做最好的自己,你将踏上更高、更广的舞台!
  • 大海无垠

    大海无垠

    未来海洋世界的人类生活——移居海洋开展人类未来生活的新世纪
  • 办事艺术大全集

    办事艺术大全集

    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交流要点,对说话前的准备、说话技巧、说话尺度、说话场合、说话对象、说话语境、说话效果,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说好话办好事等方面做了精辟总结,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提高说话水平的方法和技巧。《说话艺术大全集》内容涉及同事间的说话办事,和朋友交往、与领导下属共事、与爱人或恋人相处,批评、赞美或说服别人、求人办事及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方面,将最实用、最常用、最具操作性的说话技巧倾囊相授。
  • 诱夫入帐:绝宠金牌毒妃

    诱夫入帐:绝宠金牌毒妃

    初次对上,她一颗十全大补丸,让他欲仙欲死,险失清白。再次杠上,他还她一颗“仙药”,让她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她,宫泠羽,二十一世纪金牌特工,惊世无双,毒步天下。一朝穿越,绝地重生!一箭穿心?满门被屠?冷暴前夫?恶毒女配?心机好友?人这一辈子,谁敢说没遇到个渣渣?谁身边还没个白莲花?!她从前不是什么好人,以后就更不会是了!你害我一次,我加倍奉还!你灭我满门,我毁你江山!云忆寒:“你进,我陪你出生入死。你退,我陪你归隐山林!你胜,我陪你醉笑花间;你败,我就是你的退路!”云忆寒:“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情诗,当得了情郎;洗得了尿布,奶得了萌娃;抵得住诱惑,哄得了娘家人。”
  •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也许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正在不同形式的跨界艺术里,漫无目的地徜徉着,无边地沉醉着,全力以赴地超越着,优哉游哉地活着。2015年末著成《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随笔集,以不同形式的文字纪念跨界的思维和跨界的自我存在。本书这种行云流水的状态,在离乱的光影中任意漂流,熠熠生辉,又潺潺流淌,便是生活的美学和无限惬意的缘由。本书收录了作者70余篇文化与生活类随笔,以纪念那些已经远离和正在发生的情怀,与读者共勉。
  • 快穿之系统只保我小命

    快穿之系统只保我小命

    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大龄剩女,每天做着一样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每月为房租生活费发愁,梁凉终于感觉活够了。梁凉觉得要是能重来一回,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谁来告诉她,这重来的怎么不止一回。。。
  • 球为我狂

    球为我狂

    这是一本激情四射·演绎青春之歌的书,绿茵场上,他们挥洒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青春期的烦恼和迷惑,收获了成熟,懂得了理解、关爱和团结。青春无悔,一如流光溢彩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