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明》2006年第02期
栏目:中篇小说
春山家住在小胡庄的最东头,紧贴着小胡庄通往外面的那条路。
可是,春山家那一亩多的金针菜田却在西湖里。
西湖当然不是那个很有名的许仙遇着了白娘子的西湖——小胡庄人习惯以小胡庄为中心,分别把周围的责任田叫做东湖南湖西湖北湖——西湖就是村子西面几百亩大的一片土地。
和其他湖不一样,西湖地势高,雨水留不下来,渠水灌不上去,不适合栽水稻种麦子,是块旱田。凡是在西湖里有责任田的人家,大多种山芋土豆花生芝麻一类的耐旱作物,俗称种懒汉田,意思是这样的田懒汉也能种得,春天种下去,秋天收上来,中间只要锄锄草,或者干脆连草也不锄一下,多多少少总会有些收成。
可是,春山家种的和别人家不一样,春山家种的不是懒汉田,春山家种的是一种既要自己出力还要老天赏脸才能有所收成的作物。
这种作物有一个很好听很高贵的名字,就叫金针菜。
据说晒干的金针菜营养特别丰富,口味非同一般,城里人常常把它们和仔鸡放在一起烧,那味道鲜美得不得了。春山没有吃过传说中城里人爱吃的金针菜烧仔鸡,但是春山曾经吃过妈做的金针菜炒辣椒,可是感觉一点儿也没有别人传说的那般好。
也许,是因为那都是些卖不出去又舍不得扔掉的霉菜的缘故吧。
另外,金针菜又叫安神菜,据说具有很强的安神功能,对那些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的人,效果很好。
既是美味,又能当药,金针菜的身价就非同一般地高起来,高得足以让那些同是土里生土里长的山芋土豆花生芝麻一类的东西羞愧难当。
可是,从枝头的鲜品到口袋里的成品,一枚金针菜的成长过程却异常艰辛且充满风险。因为,金针菜的生长和成熟期正值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而金针菜的采摘时间,又必须是一天之中最能热死人的晌午。早了不行,早了花蕾色暗个小;晚了也不行,晚了花蕾就变成了花朵,就成了所谓的花菜。变成了花菜的金针菜,就像是丢了节操的女人一样,不值钱了。
种了金针菜的人家,到了夏天那人就不叫一个人了,应该叫一片云。因为,无论是在采摘还是在蒸馏的时候,身上的汗珠子都会扑簌簌地往下掉,雨点儿似的。
而且,采摘下来的金针菜要马上上锅用蒸笼蒸熟,然后摊开在太阳底下暴晒,一时一刻也耽误不得,一点阴雨天也遭受不得。
可是,六月的天,孩子的脸,雨说来就来了。
雨说来就来了,但是雨不是说走就能走了的。不要长,只要半天的光景,金针菜的灭顶之灾就降临了。蒸熟的金针菜不能半天见不到太阳,半天见不到太阳,它马上就腐烂变质,发霉发臭。
金针一样值钱的东西,顷刻之间一文不值,只好像泼刷锅水一样把它们泼掉。
当初决定在那一亩多旱田里栽种金针菜的时候,爸看到的不是这些艰辛和风险,爸看到的是金针菜可观的效益。
而且,更重要的是,金针菜不必像山芋土豆花生芝麻那样,要等到秋天才能收获。金针菜的好处是来得快,在暑假结束之前,就可以变成实打实的一把纸币。
而这些纸币,正好可以用做刚开学的春山和弟弟妹妹们的学费,或者其他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