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格莲花山
历史,充满必然与偶然的历史,永远将“中国与地球上另一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中国市场经济最前沿”、“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些字眼与武警深圳市支队的青年官兵联系在了一起。
透过某种联系,透过特区攀行的路径,人们发现每一个让人无论是颤抖还是震撼的时刻,无论是光荣还是辉煌的瞬间,记载历史的文字背后,都以立正的姿势矗立着橄榄色的背影……
2000年11月14日。北国已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冬之景象,南方却依然暖意如春,随处可见清纯少女们裙袂飘然。
深圳莲花山公园里,松柏常青,花团锦簇,彩旗翻飞,鼓乐声声。
邓小平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深圳纪念特区成立20周年最重要的一项庆祝活动。
最后一次彩排结束后,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对参排人员说:“到时候,全部给我穿上节日的盛装。”
对于参与揭幕仪式的武警深圳市支队的官兵来说,军人之盛装永远与装点大地的草木同染一色。
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来到了莲花山公园。
江泽民同志当天中午刚刚结束对柬埔寨的国事访问,乘机飞抵深圳。
晚上,江泽民还将离深赴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出席在那里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4时15分,揭幕仪式开始,江泽民迈着稳重的步伐,迎着站立在小平塑像左侧,手握缎带的青年武警警官走过去。只见年轻的警官1.75米的个头,身着崭新的武警礼服,肩披金黄的武警绶带,脚蹬乌黑锃亮的武警马靴。当江泽民走到与他相距1.5米左右时,他正步迈出75厘米,靠腿,双手庄重地将揭幕的红缎带递给江泽民。随后,往后撤步35厘米,向首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出现在这一历史时刻的武警警官,是时任武警深圳市支队三大队大队长成河。
14时18分,江泽民拉动手中的缎带,覆盖在塑像上的红色绸布缓缓揭开,神采奕奕、目光坚定、呈步行状态的邓小平塑像展现在人们面前。塑像基座下面是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五个大字:邓小平同志在《春天的故事》的优美旋律里,武警礼仪兵王军和诸志强抬着芳香四溢的花环,缓步走向小平。人们注意到,武警礼仪兵从起步到台阶是齐步28步,接着两人同时迈上四级台阶,换成慢正步21步。共1分30秒,武警礼仪兵将花环敬献给了小平同志。
随即,出席揭幕仪式的领导同志:江泽民、李长春、钱其琛、曾庆红、邹家华、吴阶平、叶选平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中央军委委员曹刚川,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政委刘书田等与600余名各界群众在《国际歌》声中向小平塑像行注目礼。
人群中,武警深圳市支队党委“一班人”及100名官兵代表肃立现场。
他平塑像长久地致以庄严而又凝重的军礼,他们内心激动,目光充满豪情。
望着眼前这位历史伟人那凝聚成永恒的笑容,武警官兵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亲切而又深情的声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一代伟人的政治表白,也是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典论述。
揭幕仪式结束后,武警深圳市支队马上组织部队重温邓小平理论的经典论述,学习江泽民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回忆,又让所有官兵的思绪无法控制地飞向另一个事关中国改革开放、事关特区前途,又紧紧和这支部队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光辉的时刻。
2.南巡,东方风来
邓小平同志曾在中国改革开放最紧要的关头,两次“南巡”深圳。武警深圳市支队也两次担负了邓小平“南巡”的警卫任务。
第一次是984年。
当时,有两种声音进行着激烈交锋,争论的焦点是深圳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深圳向何处去?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
1月24日,邓小平来到深圳。
邓小平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决定的,究竟对不对,我要来看一看。
据当时担负警卫任务的武警官兵回忆:这一天天气特别冷,80高龄的小平同志身体很好,穿着中山装,神采奕奕,步履稳健,工作人员要他穿上大衣,他摆手说不要不要。
邓小平先参观了市容,那时的深圳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当老人登上深圳最高的20层的国际商业大厦时,旁边的国贸大厦还在建设施工之中,他听说53层的国贸大厦将成为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显得非常高兴。
翌日,邓小平又参观了靠近文锦渡的渔民村。
渔民村的对面就是香港,是深圳最快富起来的一个村子,当时就造起了小别墅,家家户户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小平参观了村支书的家后,风趣地说,你们比我们部长还富啊,看来精神文明要来源于物质文明。
村支书对小平同志说,村民们对这个会那个会都说不上来,唯独记得十一届三中全会,都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好。
邓小平同志边走边看边想,最后以一个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挥笔题写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武警官兵们说,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意义极为重大,他肯定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他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前途问题,他吹响了全国范围改革开放的号角。也就在邓小平视察深圳两个月后,北京召开了沿海城市领导干部会议,小平同志接见了全体与会人员。这次会议决定,南到北海,北到大连,沿海4个城市进入改革开放的行列。后来,邓小平同志还说,我们要搞更大的特区。
这就是以后海南建省的经济特区。
邓小平同志另一次“南巡”是在1992年。
1992年元旦,广东省委接到中央办公厅发来的绝密电报,上面只有短短两行字:“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看到电报后,一些同志认为小平同志是来休息的,主张按照休息的思路来安排。
张高丽2000年8月26日发表关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纪念文章中提到:“苏联、东欧相继发生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疑虑与思考。”
又是一个重大时刻,邓小平同志又一次来到深圳,武警深圳市支队官兵又一次为他老人家担负警卫任务。
邓小平同志这次来,仍然坚持他注重实际调研的一贯做法。他不听汇报,稍做休息后就乘车出去视察。他边看边谈,在谈话中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和基本经验,并就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多年来困扰人们思想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明确看法。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那天邓小平同志说了这些话之后,现场气氛不免紧张。他的女儿邓林这时候和他站在一起,当即想出办法把气氛缓和一下。她指着火车站上的“深圳”两个大字,扶着父亲的一只胳膊说:“看,您的题字。人家都说,写得多好。”
邓小平笑了,所有的人都笑了。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心里明镜似的:“这老人根本就不是来休息的,他是冲着989、1990和1991年发生的那些事情来的。”
10天以后,香港《大公报》的文章说:“邓小平鼓励大胆改革,称谁不改革谁下台。”
10年以后,一名叫“过客”的人在互联网上也谈到这件事:“人们要在很多年以后,才能完全明白他南巡时的力挽狂澜。如果没有他,我们还要在黑暗中痛苦很长时间,那不是‘文革’的痛苦,而是在看到现代化的曙光之后又被打瞎的痛苦。”
邓小平还要求深圳要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
离开深圳时,邓小平亲切地与武警深圳市支队官兵合影。据说,这张合影是全国武警内卫部队目前能找到的,邓小平与武警官兵不多的几张合影之一。每次武警总部和武警广东省总队拍摄有关题材的影视片时,都要借用这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