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8000000001

第1章 浒湾再访金溪书

我要前往浒湾。

当地朋友一次次纠正我,说“浒”字在这里不读“hu”,读“xu”。他们对这个字是很认真的。他们不厌其烦地强调,词典中就特别标注了浒湾这个地名的读音。

屡屡犯错,不禁有些惭愧了。其实,我是不应该误读的。十多年前第一次来浒湾,我就被人再三告知“浒”字的来历。面对这个字,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都是乾隆皇帝惹的祸。传说,乾隆下江南,由鄱阳湖入抚河,到得油墨飘香的浒湾,不知是波光耀眼,还是酒旗敝目,楞是把个“浒”字认作了“许”字,脱口便呼:许湾。皇帝金口玉牙,谁敢冒犯?那就只好把它看作钦定,将错就错吧,是非因此颠了个个儿。

传说是当不得真的,不过,乾隆皇帝应该知道浒湾这个地方。因为,明清时期的金溪浒湾镇已经以雕版印刷名扬天下,所谓“临川才子金溪书”就包含了对它的赞誉。镇上有平行并列的前、后两条书铺街,其街口石拱门的匾额上分别刻着“籍著中华”、“藻丽嫏轘”,盛名之下的浒湾,居然敢以天帝藏书处相比拟,当年的风雅由此可见一斑。

我在长长的雨巷里辨识着旧日的书香。

我始终不肯相信,那么儒雅的历史在告别这个古镇时,不会留下它的墨宝、它的赠言、它的叮咛和缱绻。我把自己对浒湾的十分贫乏的模糊记忆,归咎于第一次造访的匆忙和草率。是的,我宁愿怪罪自己,也不肯接受历史杳无踪迹的事实。我浪漫地怀想,历史也许会像个顽皮的孩子,突然从他藏身的某个旮旯里蹦出来,或者,像个沉默的老人,在警惕的打量之后,会悄悄地向我展示他的珍藏。

历史对于浒湾,应该就是一册册发黄的书籍,一块块黢黑的雕板,一件件我们可以想象的印刷工具,以及一幢幢建筑在书山学海上的老房子了。

在我被雨丝扰乱的目光里,书铺街显得更老了,仿佛有银丝纷纷飘落。建筑的苍老,就像人的衰老一样,里外都顾不得讲究了,任由作为脸面的门面华落色衰,任由显示襟抱的室内装饰腐朽了去、破败了去。然而,几乎所有的老房子里都胡乱地悬挂着、堆放着许多什物,这也颇像老人,脑子里装满散乱的记忆,却是无从梳理了。

来浒湾之前,我去过同属金溪县的竹桥村。那里尚存的上百幢明清建筑有一个特点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墙体的墙裙部分多以大块的青石垒砌,在三四层坚硬的青石之上再砌青砖,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盗贼破墙入室。铺着青石板的村巷,贴墙处则留着深而又窄的明沟,夜里若是不小心跌落下去,会摔得很惨,所以,村人也有理由认定它同样具有防盗的功能。建筑对防盗功能的重视,披露了男人们外出经商的历史信息,由此,也可以想见竹桥当年的富庶;而此村的“养正山房”、“苍岚山房”等处,正是过去的雕版印书作坊,它证明经营文化曾是财富的来源之一。

浒湾的青砖大屋也保留着以大石块为墙裙的建筑特点,但在这繁华喧闹的街市上,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基业坚固的象征。

这是光宗耀祖的基业。自南宋出了陆九渊兄弟三人,金溪一带就被誉为“理学名教之区”,谓之“理学儒林裒然冠江右,忠贤相比,人文兢爽”,崇文重教的传统在百姓的血脉里代代相袭,对读书藏书的喜好酿成了广布民间的社会风尚,刻书业正是在如此儒雅的土壤中逐渐萌生,而后蓬勃发展。

这是盛极一时的产业。浒湾在最盛时竟聚集刻字工匠六七百人,书铺街上的店铺达六十多家,并且,它们顺着水路把生意做到南昌、长沙、芜湖、安庆、南京,甚而远至北京。书籍里有衣食温饱,有滚滚财源,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约到了这份上,才能真正成为现实吧?

那些满腹经纶的文人有许多是精明能干的。比如,三让堂的主人吴会章,因为喜好书籍,遂以书肆为业。他于乾隆初年在湖南衡阳创办三让堂书局,道光六年又在长沙开设分店,同时在老家创办三让堂。在他的作坊里,“梓行经史子集,镂板堆积如山”。三让堂经营二百余年,所印书籍如《韵府群玉》等,被海内推为善本。

那些家财万贯的老板有许多是学富五车的。那位吴会章与儿子都“知书识礼,广交游,结纳名俊,终日与探讨剖析古今典籍,野史稗乘,毫无倦容”。红杏山房的创始人赵承恩更是学养深厚。虽然,他在咸丰、同治、光绪朝曾三次被荐举为孝廉方正皆不就,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学者勤奋地著书立说,其一生著述颇丰,有《周易诸言》、《诗註辨误》、《性理拾遗》等多种。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为了便于自己著述付梓行世,而创办红杏山房的,既刻书销售,又藏书自娱。从咸丰年间起直至清末,红杏山房刊刻了大量抚州乡贤遗著,如《抚州五贤全集》、《陆象山全集》、《汤文正公全集》等,其刊印的《赵氏藏书》、《汉魏丛书》等,则为多种多卷本的大型丛书,素来为学者所重视。

为了自己出书、藏书的方便,不惜开个书铺,办个印书作坊,如此嗜书成癖,真是叫人叹为观止。看来,在浒湾乃至金溪,这印书业原来是种心养心的产业,人们在木板上播种文字,为的是收获天下的书籍、天下的才情!我觉得,他们应该称得上是真正的儒商,这些儒商把生意做得潇洒极了。比如,竹桥村的余仰峰回乡开办印书房,他“刊书牌置局于里门,昼则躬耕于南亩,暮则肆力于书局”,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学会了经商的古人依然割舍不了对土地的眷恋,或者说,人们在经营土地、经营生意的同时,其实也在经营着自我的内心,经营着传统文人的人格理想。

引我去竹桥村的吴老师,是县文博所的所长,喜爱收藏。不过,只收藏古籍和古钱币,用他的话说,“也只能收得起这些东西”。看得出来,言辞之间,对全县历史文化遗存如数家珍的吴老师,面有窘色,心有隐痛。但是,当他把自己的藏书打开来后,却见满脸自豪。

每册古籍也许都有一段颠沛流离的经历,都有一个阅尽沧桑的故事。我小心翼翼地翻开它的封面,翻开它的身世,我看到由浒湾旧学山房藏板的《诗经集註》、《古文观止》,看到由旧学山房仿两湖书院精本校刊的《地球韵言》和仍是由旧学山房梓行的《鑑略妥註》,看来,这个旧学山房在浒湾、在当时应是十分的显赫。

果不其然,凭着刻在匾额上的“旧学山房”四个大字,我在浒湾的前书铺街上很轻易地找到了它的高墙深宅。听说前书铺街的临街门面均为店铺,印书的作坊则在宅院的后面。站在街上探望旧学山房的内部,我的视线穿过窄小的前院,穿过昏暗的厅堂,经天井再往里去,是一片深不可测的黢黑。我不知道,那位叫谢甘盘的书商,是摇着蒲扇在前院里摆着书摊子呢,还是闲坐厅堂品茗研读,且等舟船泊岸顾客盈门?

旧学山房广罗旧刻版本,精心校印,其刻印的《天佣子全集》、《太平寰宇记》、《谢文贞公文集》等,也是被学界所珍视的古籍。然而,旧时的书香门第大约早就换了主人,曾经的儒雅只在建筑中留有蛛丝马迹。

当地的朋友领着我四下寻找两副被县志所记载的对联。问了青年问中年,或漠然摇头,或茫然乱指,串了好几户人家,最后幸亏问到了一位坐在竹椅上养神的老婆婆,这样,我才在寻常人家杂乱的厅堂里,揭去新贴的红纸对联,读到了刻在房柱上的文字。其一曰:“结绳而后有文章,种粟以来多著述”,其二称:“玉检金泥广国华,琅留宝笈徵时瑞”。寥寥数字,却是一部浩若烟海的文化史,透过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先人们面对书山学海那谦恭而勤勉的情状。

可惜,在偌大一个浒湾,能够鲜明地印证历史的文化遗存已经十分稀罕。想来,这里最富有的该是雕板了,过去的六十多家店铺,哪家不曾是书板盈架呢?然而,如今要想在这里找块雕板看看,却是不易了。

当地朋友把我带到他的老师家,说这位老师收藏有《康熙字典》的雕板。不料,主人最近已把雕板全都卖光了,卖的是“跳楼价”,一共只卖得区区二百元钱。横下心来处理它的理由是,经常有学者登门来看书板,还要耐着性子听任他们拍照,主人嫌烦了。当我为之惋惜时,主人便有些羞恼,嘟哝着抱怨道,你们光来看又不开发。也许是毕竟当过老师的缘故吧,他接着理直气壮地声称,雕板遭虫蛀快烂掉了,一抹便是一层的朽木屑。也是,毕竟闲置了许多年。

是印刷业的进步决定了雕版印刷业的凋零,新兴的铅字印刷成为雕版印刷历史的终结者。清末以后,浒湾的书铺街就门庭冷落日渐衰微了,大约艰难撑持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是免不了曲终人散。如三让堂便于1935年继长沙书局倒闭后,接着关门大吉。但是,在为我担当向导的当地朋友的儿时记忆里,家家都有成堆的雕板,家家都拿雕板当柴火烧锅。他大概四十多岁,也就是说,尽管雕版印刷早已寿终正寝,但浒湾人家仍将书板保存了几十年,直到三四十年前才迫不得已填进了灶膛。

我惊讶于这个事实。原来,文化的情感始终盘桓在浒湾的记忆之中,缠绵在书乡子弟的内心深处。几十年的默默相对,几十年的依依不舍。世上还有什么样的情感,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无助地守望这么久,无奈地缅怀这么久?

从此,一旦走进古村镇,我将叮嘱自己:面对已消亡或被破坏的民间文化,不要轻率地归咎于那里的人们,不要想当然地指责人们的麻木和无知,其实,珍视的情感天生就存活于人们的血脉中,否则,很难解释当线装书作古之后人们保存书板的那份自觉,只是拗不过漫漫岁月,躲不过凛凛世风,人们心灰意冷罢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的内心一定会随着书板被扫荡净尽而变得空虚落寞,曾经的骄傲灰飞烟灭,曾经的儒雅斯文扫地。

听说,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省里来金溪收购古籍图书,是在浒湾集中打包而后运往南昌的,那一次就装满了二三条船。我不知道在此之后浒湾是否还有古籍这么隆重地登船离去,若然,它们便是十分幸运的了。

我总禁不住自己,想象吃饱了油墨的书板在灶膛里火色怎样。它会像含有油脂的干柴那样哔剥炸响吗,会像潮湿的松毛柴那样浓烟弥漫吗?或者,像烧透的木炭,红红的火光里舒展着蓝蓝的火苗?

燃烧文字蒸出来的米饭,会不会有某种异样的气息?燃烧著述熬出来的菜汤,会不会有某些苦涩的味道?

雨淋湿了抚河,也淋湿了河边的古镇。空空的长街上,只有雨在行走。偶遇行人匆匆穿过,恍惚之间,我不知道眼前的景象如梦,还是我的怀想如梦。

二十多年前,金溪县文联曾经办过一份文学刊物,刊名就叫《金溪书》。在某个职称评审会上,当讨论到一位曾任该刊编辑的金溪人氏时,有评委啧啧赞叹:这人了不得!金溪书原来是他编的,金溪书谁不知道啊,可有名啦!

我无意取笑别人。他的赞叹其实很生动地道出了一个叫人心酸的事实。虽然,“临川才子金溪书”的标榜像一个文化口诀广泛流传,但是,究竟有多少人了解它的内涵,甚至具体所指呢?因此,有人把特指古代雕版印刷的“金溪书”,当作一本在猴年马月产生过影响的书刊,也就不奇怪了。

前书铺街那自诩“籍著中华”的拱门外,两座墨池长满了丰茂的水草;后书铺街那夸耀“藻丽嫏轘”的拱门中央,刷在凉亭墙上的“洗澡”广告分外抢眼,那字迹和指示箭头血一样鲜红,藏在哪个旮旯里的澡堂子不会拿过去贮墨的石盆当作浴盆吧?

看来,寻访旧日的书乡,只能前往梦乡了。

同类推荐
  •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本书收录了阿兰重要的随笔短篇,从不同角度阐释如何拥抱我们想要的幸福。人生的烦恼,杂乱的事情,繁芜的情绪……是什么,让我们辜负了那些岁月?你可以喝杯茶,细细品味。
  • 劳者自歌:丰子恺散文

    劳者自歌:丰子恺散文

    《名家散文典藏·劳者自歌:丰子恺散文》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丰子恺的经典散文,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作品风格雍容恬静,亲切率真,幽默风趣,构思精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 地下鲍勃·迪伦与老美国

    地下鲍勃·迪伦与老美国

    本书是美国著名乐评人、作家格雷尔·马库斯的代表作,以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为入口,以迪伦及其乐队在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为主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奇异的老美国的故事。本书除了详细、深入地剖析了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及其乐队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中的珍贵歌曲的创作过程及其深刻意义,更耐人玩味的,莫过于透过这些鞭辟入里的解析,使读者得以一窥1960末期作为另类文化偶像的鲍勃·迪伦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古老而奇异的美国在那个时代的暗涌中是如何的起伏跌宕。作者消除了音乐、文学与社会文化的疆界,以机锋处处的精准之刃,描摹了迪伦所处的动荡时代,也映照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每一次分开都要好好告别

    每一次分开都要好好告别

    这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珍惜的书。人生就是不停地告别,与亲人、与朋友、与过去、与自己。面对每一次的别离,我们都要好好告别。因为每次分开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相见时,要心存感激,像第一次那样。书中记录了50余个生活中的平凡故事,从这些朴实的文字中,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不论是爱情、婚姻还是亲情,都需要我们有耐心并付出时间去探索、去守候、去珍惜。生命原本是一场远行,谁与你相知,谁与你相爱,谁与你相处,谁与你擦肩,都是一场美丽的缘分。缘在,珍惜。就算终有一散,也不要辜负彼此的相遇。
热门推荐
  • 回眸

    回眸

    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我相信,我们前世一定回眸超过五百次。所以我不要跟你道别,也不要跟你约定。将来某天,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 线人名单

    线人名单

    一个身份不明的温公子,带着活宝跳脱的薛仁,搭上老谋深算,武力值爆表的老黄,组成了不务正业心理咨询室。三人一个沉稳,一个耐揍,剩下一个喜欢拿枪指着别人头。布局二十年的线人计划,名单中又隐藏着什么秘密?三人又将面对什么样的对手?集团究竟为什么存在,温总又因何消失。这是一个,温公子找爸爸,薛仁找乐子,老黄找女儿的故事。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我们未到。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而潦草度过一生,而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则莫过于没有去发现、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生存优势,最终与精彩的人生擦肩而过。女人生来就有独特的生存优势,这些并不仅仅是人们传统眼光中的漂亮、姿色、风情等,而来自于女性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总结出女性的二十种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如果你能够对自身的这些资本加以运用,就能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女性的成功依靠的不是天生的容貌和魔鬼的身材,而是源自她美丽的心灵,《女人的资本大全集》系列,蕴涵着巨大的内在力量,可以帮助你实现内心的升华。
  • 焚天帝皇

    焚天帝皇

    一代守护者石炎,重生在灵火大陆却惨遭灭门,凶手更是青梅竹马的女子,这让他一怒焚天,血战六合八荒,踏上崛起之路。他的经历印证了灵火大陆上流传万古的话:举头三尺为王,三尺以上为神明!
  •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禁忌题材电影作品,按照时间排序,每个电影单列一章,内容包括电影基本资讯(名称、海报、演职员表、所获奖项和内容简介)和影评。并插入于该影片中影响颇广的音乐(如《加州旅馆》)、场景、演员的小链接、经典台词等,使之成为兼具欣赏性和资料性的电影艺术类图书。
  • 体验式写作游戏

    体验式写作游戏

    我李想就算是死,从楼上跳下去,也不会再写小说了!这是一个白金崛起于微末的故事。……本书又名《再写小说我是狗》、《小说世界的私人定制》、《我要当大神》、《白金写作指南》
  • 四季家常菜:春季菜

    四季家常菜:春季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集作者多年实际操作之经验,吸取多家之长,以“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为要旨,融合中医养生学、西医营养学知识,坚持科学料理、合理搭配,以期使人们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化。 本书为该套菜谱中的其中一本。该书以春季顺时养生为主,再根据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向读者介绍了几百种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烹饪的家产菜,简单易学,一看就懂,菜谱的搭配又符合人体的营养需求,是非常实用的一本家庭常用菜谱。
  • 宝贝,谁敢娶你!

    宝贝,谁敢娶你!

    第一次,薄先生发怒!林以凉被架着送去了他身边。薄先生生气?那找她何用?他们明明是不相干的两人,抓错人了吧?第二次,薄先生发烧!几个黑社会打扮的人深夜闯进她的寝室,众目睽睽之下将她带走,送到了昏迷不醒的他身边。薄先生生病,不找医生找她干嘛?但是看在他病重,长得还挺好看的份上,她没有挟持“人质”离开。反倒是陪睡了一个晚上。第三次,薄先生不肯吃饭!这个是个人喜好,她能管么?!第四次,薄先生想生孩子……***——我们结婚吧。给我生个孩子。——玩笑开大了吧,薄先生想要孩子,多的是女人往你床上挤。——我只要你生的孩子。目前来说,他是她第一个动心的人。如果他的语气再深情点,如果他的眼神没有那么冰冷,她也许就答应了。——给你一个星期考虑。——不用了,我不会嫁给一个不爱我的人。——不爱你?他凝着她笑了。她忽然有种错觉,他不是不爱,而是藏得太深了。可是怎么可能?盗窃,错恋,豪门地下情,失业,闺蜜被送出国……他没有推波助澜,只是袖手旁观。他等着她往他铸好的牢笼里跳。***每夜将她抱在怀里,梦里有个声音在耳边:“阿凉,阿凉……”她一直不解,他对造孩子有严格的要求,独特的时间和地点。却在得知她生不了孩子时,他说:“生不了孩子,球球怎么办……”难道,他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球球……阿凉,球球,他的生命里,究竟哪个才是不能触及的存在。一场事故结束了她的一切。包括生命。当她再一次站在他面前,她说,好巧,你和我都是活了两世的人,你比我幸运,回到了时间的过去,如果我可以,我一定是那个先离开的人。薄先生,你不再值得爱了。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偷渡世界的虫巫

    偷渡世界的虫巫

    虫者,诸天之蝼蚁也。巫者,通达天地之人。PS:本书更新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