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4900000040

第40章 古典散文的涅槃之路(3)

这是船民奔走逃生的情景和被淹死、烧死的种种惨状,另外还有灾民之间仗义互救的感人场景,在熊熊大火的无情烧灼之下,这一切行动虽然收效甚微,却富有感天动地的悲壮情味,作者由此把题目中一个“哀”字落到了实处。汪中此文用笔细腻,描绘逼真,既有夸张之笔,又有含蓄之致,把描述和抒情融为一体,可谓“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李详《汪容甫先生赞序》),同六朝骈文中的抒情名篇大有神似之处。汪中写出这样一篇精彩文章的时候,竟然还只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人。他的老师、著名学者杭世骏读到了汪中的这篇文章,非常赞赏,还专门为此文写了序,称赞它说:“采遗制于《大招》,激哀音于变徵,可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矣。”

三、近代散文:惊雷响处闪新光

乾隆统治的六十年,号称盛世,然而盛世之下的危机,在乾隆后期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很多官员贪污腐败到惊人的程度,和珅就是典型的代表;土地兼并严重,广大农民在重重盘剥之下无法维持生计,如果遇上灾荒,只能卖儿鬻女,流离失所,挣扎在死亡的边缘。阶级对立越来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白莲教等民间组织的反抗行动让朝廷大费心机。到了嘉庆、道光时代,危机重重,愈演愈烈,破败的局面已经让大清国的皇帝和官僚们难以收拾。这个时候西方各国却相继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经济实力飞速发展,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到处寻找海外殖民地。地域广大的中国自然被他们看成一块大有油水的肥肉,于是很快就把罪恶的黑手伸向大清帝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压迫,清朝统治者继续闭关锁国,对内加强专制统治的力度,压制言论,禁锢思想,文字狱有增无减,希望通过这些手段阻止一切变革。全国一片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此后中国同西方列强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虽然都属于正义的自卫性质,却多半以失败告终。清朝的统治者在长期的封闭之下,习惯了自高自大,竟然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一旦被迫打开国门,就变得束手无策,只好任人宰割。

其实早在鸦片战争之前,早已出现了变革的呼声,龚自珍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率先觉醒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用他的诗歌和散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发起挑战,表现出昂扬的战斗精神。虽然在腐朽势力的残酷打压面前,他的呼声还显得那么孤单,那么微弱,却是掀起近代思想世界燎原巨焰的星星之火。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经担任过内阁中书、宗人府和礼部主事等职,四十八岁辞官南归,五十岁的时候病死在江苏,以一个地位卑微的下品京官终其一生。龚自珍明显受到明代中后期张扬个性思潮的影响,反对压制和束缚,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倾向。他虽然没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却极富政治敏感性,在清王朝灭亡的半个多世纪之前,已经深刻觉察到这个帝国危机四伏和即将全面崩溃的命运。如果就生存条件说,龚自珍远比一般百姓优越,但他在精神和思想上却是一个非常苦闷的人,他的命运是很悲苦的,因为他是那个没落社会中极为罕见的觉醒者,他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联结在一起,在万马齐喑的时候,他在孤独地摇旗呐喊(图2-14)。

龚自珍是个思想上早熟的人,在二十五岁以前,他已经写出《明良论》、《尊隐》、《乙丙之际箸议》等富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揭露时弊,呼吁变革,闪烁着耀眼的锋芒。正因为耀眼,所以特别容易引起腐朽势力的忌讳,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龚自珍在中年以后,迫于多方面的压力,加上生活阅历的增长,文采锋芒收敛了不少。不过无论给他怎样的打击,一个真正的思想家,绝不会改变他见识的深刻和锐利,只是在文章的风格上变得更加深沉,更加讲究迂回曲折的斗争策略。《病梅馆记》就是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文章讽刺病态文人为了自己矫揉造作的特殊癖好,刻意将健康的梅花加以芟剪、扭曲,造成“病梅”。文人画士以扭曲为美,龚自珍却认为是一种病态。实际上是采用比兴的手法,拿梅花来作比喻,说明一个走向没落的社会对自然人性的种种压迫和扭曲。他誓言要解开所有“病梅”的束缚,让其恢复自然的生态,循着本性自由生长。文章首先描写梅花的病态道:

江宁之龙蹯,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一般老百姓没有扭曲梅花的心思,也没有这个能力,作孽的正是那些有知识又有特殊癖好的文化人。这就是在暗喻,摧残人性的正是那些社会制度的建立者和维护者。接下来,作者写下自己治疗病梅的过程,以此申明对制造病梅者的抗议,实际上就是表达了改造社会制度、恢复正常人性的决心:

予购三百瓫,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瓫,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又广贮江宁、苏州、杭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泣之三日”,可见痛惜病梅之深切;“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可见抗争、改造现实的愿望之强烈。通过《病梅馆记》,可以窥见龚自珍散文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揭露专制统治的腐朽及其必然没落的命运,表达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抗争到底的意志和决心。

龚自珍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重新唤起了经世致用的文风,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志在经邦济世,深切地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虽然龚自珍的散文中还经常出现儒家经义内容,形式上还没有脱离骈散相间的句法,仍然带有古典散文的特质,没有超越传统散文的范围,但他首先开启了晚清的经世文派,魏源、林则徐、包世臣、冯桂芬、王韬等人继之而起,逐渐打破了“古文辞门径”的束缚,也不再把“代圣人立言”作为为文的宗旨,这是古典散文转化为现代散文的关键一步。龚自珍短暂的一生,恰好结束在中英鸦片战争结束的那一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碎了无数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把无数具有进步思想和高度觉悟的知识分子从迷茫中唤醒,他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放眼世界,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鼓吹变法图强,同时也一步步把散文向通俗化和社会化推进。龚自珍去世半个多世纪以后,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交会点上,世界大潮风起云涌,一个剧变的时代终于到来。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创立一种半文半白的“报章体”、“新民体”散文,龚自珍的散文对这种新的散文体式的形成起到了启迪作用。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交上一直遭受挫折和失败。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再次败给日本,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终于引发了戊戌年(1898)的维新变法运动。领导这次运动的中心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戊戌变法前夕,形势发展极其迅速,思想上出现的都是新问题、新内容,要表达这些东西,传统的古文、骈文都难以胜任。所以新文体的出现,梁启超文章的异军突起,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时势使然,是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需要催生出来的。

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就在那里跟随康有为学习,后来又追随他参加政治活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他参加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要求满清朝廷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来又赞助康有为创立强学会,次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这时期的文章以《变法通议》为代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逃往日本,创办《新民丛报》,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提倡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倡导民权。这些活动也激发梁启超决心把文学变成思想启蒙的工具,因此,他不仅成为散文革新的倡导者,也成为诗歌、小说、戏曲革新的全面倡导者,被称为“新思想界之陈涉”。后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回忆流亡日本的经历说:

自是启超复专以宣传为业,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畅其旨义,国人竞喜读之。……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为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自从清代中期以后,散文领域就为桐城派古文所领导。桐城派所建立的古文写作规范,虽然有它的积极意义,长此以往,就难免限制散文的活力。所谓新文体,就是一种打破古文规矩,扩大用词范围,不避俚语、韵语、外国语法的新型文章。它平易明晰,读者容易理解,也容易效法;它的文笔又带有情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便于描述新事物,表达新思想,容易对维新变法起到一种鼓舞和宣传动员的作用,所以很快就流传开来。比如梁启超的《罗兰夫人传》有一段说:

罗兰夫人何人也?彼生于自由,死于自由。罗兰夫人何人也?自由由彼而生,彼由自由而死。罗兰夫人何人也?彼拿破仑之母也,彼梅特涅之母也,彼玛志尼、噶苏士、俾斯麦、加富尔之母也。质而言之,则十九世纪欧洲大陆一切之人物,不可不母罗兰夫人;十九世纪欧洲大陆一切之文明,不可不母罗兰夫人。何以故?法国大革命为欧洲十九世纪之母故。罗兰夫人为法国大革命之母故。

这种文体其实并非梁启超无端的发明,它的渊源是中国古代佛教经典的翻译文体,这种文体为了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要层层铺开,不避相似逻辑结构的频繁重复,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艺术上也颇显气势。特别是类似“何以故?以……故”之类的设问句式,在汉译佛经典籍中极为常见。所谓报章文体,很多情况下都是那边等着出报纸,这边才开始动手写文章,如果按照一般文章一板一眼的写法,多半会来不及交稿,这种佛经翻译文体里面相同文字的高重复率,非常适合这种应急文章的写作。梁启超在佛教经典上造诣颇深,不可能不受到这种特殊文体的影响。所以无论对这种文体的出现有多么冠冕堂皇的解释,我们还是要把它放在新闻生产的实际环境里面去考察、研究。梁启超自己说:“每为一文,则必匆迫草率,稿尚未脱,已付钞胥,非直无悉心审定之时,并且无再三经目之事。”除了仓促草率、来不及构思之外,报章文体对这种语句多有重复的特点的形成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清代桐城文派的奠基人方苞主张写文章要“雅洁”,首先就要求“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梁启超的新文体把这些古文禁忌一扫而空,熔合多种文体于一炉,在散行的古文中,夹入许多整齐的类似八股文的排比句、骈文的对偶句。而带有浓重异国语法色彩的文句,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大胆突破。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梁启超为躲避清廷的追捕逃亡日本。刚到日本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他同日本人交往还需要借助笔谈。随后的几个月他集中学习了日文,达到可以随意阅读书报的程度。1898年12月23日,《清议报》创刊,梁启超开始大量撰写文章,日本文体的影响从此显现出来。不过当时刻意模仿的痕迹非常明显,比如在1899年6月,梁启超应日本某政党机关报《大帝国》的征文,发表了一篇名为《论中国人种之将来》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的“撰者自志”中就明确指出该文仿效了日本文体。比如“欧人中国分割之议”,按照汉语语法,应该是“分割中国”,但日文语法中宾语放在动词之前,所以会这样表达。郑振铎说新文体文章“不再受已僵死的散文套式与格调的拘束”,是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

梁启超的散文,在同时代人的眼里就已经树立起极高的威望。近代学者钱基博在1930年所写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中说:

迄今六十岁以下三十岁以上之士夫,论政持学,殆无不为之默化潜移者!可以想见梁启超文学感化力之伟大焉!

如果说龚自珍的散文从思想内容上改变了古典散文的路数,那么梁启超的新文体则进而在形式上打破了古文的传统家法。借助广泛发行的报章的力量,新文体的影响更加广阔、深远。从龚自珍到梁启超,一代一代的思想家兼散文家正在逐步瓦解着中国古典散文的旧规范。

时代的脚步很快迈进了二十世纪,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开始荡涤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散文领域更是发生了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新民体文章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以后,“五四”新文学运动接踵而起,白话文应运而生,上千年言、文分离的时代宣告结束,言、文合一的新时代从此开启,中国古典散文舞台上的种种精彩和辉煌,到此落下了帷幕。

同类推荐
  •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讲述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讲述了: 有一只小蜜蜂,太害羞了。不论见了谁,她的脸都羞得像苹果一般红,而飞起来也是东躲西藏的。小 蜜蜂妈妈很着急,想让她到人多的地方去,多和大家接触接触。但小蜜蜂总是不肯,这可把蜜蜂妈妈愁坏 了。蜜蜂妈妈终于说服小蜜蜂跟着自己一起去采蜜了 。最后,小蜜蜂变得开朗了。
  •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家麦家说,“我一直都有这么个梦想,开一个三合为一的书店,有人读书,有人谈论文学,更有人进行文学创作。两年了,这个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便有了麦家理想谷。理想谷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同时具备创作封闭性和思想流动性的作家交流据点和文学交友栖居地,一个所有文学爱好者和阅读者的精神枢纽,一个能够孕育文学灵感的母体。散文集《遇见更好的自己》,由麦家理想谷青年作家周佳骏、黄双双主笔,代表着理想谷五年来与自己、与读者的一次诚意对话。“生活,理想”“人生,感悟”“浅说,深思”“谈书,话影”,一部作品,四十一篇深情手记,承载着理想谷与广大读者的多年付出,也记录下了理想谷的成长历程,传递出了理想谷的最大心愿:将生活的温暖回馈广大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回到温暖的家。一如谷主麦家常说的,“读书就是回家”。
  • 金代诗论辑存校注(全2册)

    金代诗论辑存校注(全2册)

    金代诗论内容丰富,别具特色,以《风月堂诗话》、《滹南诗话》、《论诗三十首》等为代表。该选题努力汇集金代所有诗文评文献,加以注释。除了传统的诗话、序跋、论诗诗之外,还收集一次散见的资料,首次为元好问《中州集》作者小传、刘祁《归潜志》作者小传作注。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热门推荐
  • 逮个毒妃当宠妻

    逮个毒妃当宠妻

    “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头,我可曾遇见过你······”一场莫名其妙的穿越,她成为丞相府人人欺压的京城第一丑女。太子狠绝拒婚,她被当成一种耻辱嫁给了残暴的不举王爷,进门当晚就被当成细作严刑拷打致死。岂料同样的躯壳下竟换了灵魂,身着血红嫁衣的她邪魅一笑:世人欺我辱我,我必加倍还之。宁可我欺天下人,也绝不让天下人欺我。额……那个什么王爷,为什么……她就下个毒,他怎么把解药给销毁了?她去杀个人,他怎么还跟着去放火呢?她去盗件宝贝,他居然把人家整个国库都搬空了!
  • 十万里风鹏正举

    十万里风鹏正举

    她,是2019年的黄金剩女,机智率真,勇敢无畏,本着逃离之心,竟来到1930年的上海滩。他,是1930年上海滩首屈一指的熊家当家人,正气凌然、独宠专情。且看他们萌甜守护对方,再看他们热血挥洒疆土,扶摇直上,风鹏十万里! 新书《异轨物语》已出,感谢支持哦!
  • 仙途之花神传说

    仙途之花神传说

    莫默从科技发达的现代穿越异界大陆,原本以为是种田经商发家致富的田园生活。突然出现一只妖兽,这个世界玄幻了吗?修行者,妖,魔,仙逐一登场,这不是她熟悉的世界!仙魔两界有一个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传说中魔帝和花神……
  • 潘多拉星球历险记9:破解的光黑洞

    潘多拉星球历险记9:破解的光黑洞

    幽灵齿的秘密已经被完全揭开,地球和潘多拉星球的战争一触即发,为了避免战争,孟小南他们想到了运用时光黑洞。使地球时光逆转,回到200年以前。可是打开时光黑洞入口的钥匙,幽灵齿圆石却已被损坏……孟小南又该如何面对?
  • 快穿女配:男神,撩一个!

    快穿女配:男神,撩一个!

    作为一个经常没事找事的人,云明兮的报应终于来了。“宿主,恭喜你成功绑定本系统!”从此,云明兮开始了自己的苦逼做任务之路。【1v1,有固定男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蝴蝶翩翩难为鸟

    蝴蝶翩翩难为鸟

    历史已经令创造历史者生厌;子女已经令父母生厌;妻子已经令丈夫生厌;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也开始令自己生厌,小小的眼睛望向下了大海及那绿色的名山大川。
  • 爬行动物梦想秀

    爬行动物梦想秀

    爬行动物都有什么?《爬行动物梦想秀》一书中不仅仅是一本具有科普内容的童话,它用巧妙的构思,把地球上的爬行动物编织一个神奇的故事里。由一个小猴子来当记者,为动物电视台做一个有趣的专题节目。这个节目可真是太有意思了,连记者小猴子也被迷进去了。本书有强大的趣味性,知识性,有很大的可读性,值得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们的阅读欣赏。
  • 唯愿心若初时

    唯愿心若初时

    十七岁,真是个悲伤又开心的年纪,那时的我们以为时间很漫长,我们人生中不仅有高中三年,还有很多个三年在等着我们,我们却忘了,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啊。“十年,若那时你未嫁,我想我……,我想和你一起走下去。”“有时候我走在路灯下,多想回首,你便在那灯火阑珊处等我,可你没有,一次都没有,我便已失去了回首的勇气”“我爱你,自始而终,从未忘过。”
  • 衍天控运

    衍天控运

    孤儿杨萧自幼被清然居士收养,习得紫薇斗数,随后下山给人逆天改运。但最终遭受天谴,妻女双亡,他心灰意冷在昆仑山之巅准备跳崖,但被他师傅清然居士遗物——一张古卷所救.....后因古卷之因领悟《衍天控运决》。然天道不允许有人掌控命运,遂降下雷劫...古卷护主与雷劫相抗最终引起混沌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