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4900000098

第98章 《左传》 《国语》 《战国策》:情节与人物解绎的文史经典(1)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周代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也编写了不同的史书。国君身边还有各类瞽史,经常讲诵历史故事和民间传闻,这些内容后来也被编入史书中,促进了历史散文的文学化。官学下移,士人地位的提升,促进了私人著述风气的盛行,《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各具特色的史传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它们或叙事详赡,或以事带言,或以人带事,摆脱了言事分记的幼稚,故事情节完整而曲折,人物描摹细腻而生动,许多篇章引人入胜,堪称文史交融的典范。《左传》等已经用人物和情节来演绎历史,从这种意义上说,史传文学已开始走向经典。

一、《左传》:以故事耸立起来的丰碑

1.左传是怎样写成的

上一章我们已经了解了《春秋》,可在这儿又不得不再次提起它。提起它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接下来所要说的《左传》,跟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的意思,相传《左传》为解释《春秋》而作,它同《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一起合称为“春秋三传”。正如前章所说,《春秋》的“简而有法”是出了名的,它不仅记事简要,对义理的阐发也是相当的隐讳,孔子从来都是意在言中,不轻易点破玄机的,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不少解释这部经典的著作。《公羊传》、《榖梁传》都是从符合本群体利益的需要出发,重在解释、阐发《春秋》经义,以议论为主,是名副其实的解经之作;而《左传》却不一样,说它跟《春秋》有关联,是因为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要,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在《春秋》记事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摹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它把历史事件写得更加完整细致,更加明白晓畅、引人入胜,让人物更加丰满逼真、活灵活现,从这点上来看,说《左传》是解经之作也未尝不可。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跟这个性质却不太一样。汉哀帝时,刘歆为《左传》争名分,想把它立于学官,认为它和《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一样,都是解释《春秋》的作品,并称之为《春秋左氏传》。西晋时,杜预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把它和《春秋》合为一书。这实际上有点乱点鸳鸯谱,《左传》与《春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它们在内容上有联系,但却不是一回事。

《左传》并不是经学著作,而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一部自成一家的编年纪事体著述,是继《春秋》之后又一部编年史。《左传》的记事,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还附录了一些鲁悼公四年(前463)至十四年(前453)韩、魏、赵三家灭智伯的史实。可以说,《左传》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有各路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与此同时,它还生动反映了春秋时期风生水起的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

春秋是奴隶制度走向瓦解崩溃,封建制度趋于确立的时代。旧的制度即将谢幕,新的制度刚刚唱出序曲,使得周天子感到了巨大的动荡不安。子杀父,臣弑君,陪臣执国命,你看看,儿子杀父亲、臣子杀主子的事情出现了,就连原来的家臣,也能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心机,来支配诸侯国的政治事务了,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呢?在周天子无能为力、沮丧落泪的同时,各个诸侯国却忙得不亦乐乎,争夺霸主地位的斗争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左传》对这些个波澜壮阔的战争作了尽情的渲染和描摹,中间穿插着井然真切的叙事,叙事中又有着鲜明的人物刻画,这中间,有了传说,虚构成分也增加了,文学色彩越来越浓厚。

周朝天子的权力向下转移,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运动崛起,人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左传》诞生了。它一出世,便履行起了自己的义务,忠实地反映整个大动荡的同时,也记录了人们的新认识和新观念。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但又不只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翔实的罗列,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总而言之,它对急剧变革的社会作了一次很重要的总结。

虽然《左传》的特色显而易见,但它的作者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班固赞同他的说法,并且进一步指出,左丘明就是“鲁太史”。但自唐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左传》作者实难确指。它大约是儒家一派学者根据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的,并非成书于一人之手。但从常理上讲,既然它以“左氏”作为名字,应该与“左氏”有某种关系才对,如果说左丘明曾传诵过其中的部分史料,可能就比较可信了。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与《国语》成书同时或稍后。内容比《春秋》增多了二十七年。虽然《左传》是取材于旧的史料,但经过精心的加工整理,全书具有统一的风格,在艺术上比《尚书》、《春秋》、《国语》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晋代范宁说它“艳而富”(《春秋而榖梁传序》),唐代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刘大櫆则称赞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论文偶记》)。要之,《左传》的文章细密详赡,富于文采,给人以具体生动之感,同时又微婉蕴藉,意味深长,使人寻绎不倦,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记言,都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点。不管怎样,《左传》的“典美博奥、委婉含蓄”是否认不了的。

2.保守与进步的矛盾交融

《左传》有着鲜明的思想倾向,虽然复杂,但很清晰,笔者把它总结为“保守与进步的矛盾交融”。至于有多么进步,又有哪些保守的地方,咱们还得从文本本身出发,实事求是地来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左传》大概是战国初期的儒家学者写成的。很显然,作者面对这样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有点左右摇摆。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人的重视,而天命、神权观念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文中的那些民本思想,显出他们的进步性。而另一方面,他们对旧制度的崩坏和旧贵族的衰微,又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和同情,其保守之处已不言而喻。

在讲它的进步性之前,我们先看看下面几段典型的言论和经典的例子。桓公六年(前706),季梁与随国国君讨论是否追击楚国的军队。当时,随侯听信少师的话,打算追赶。季梁制止说:“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又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春秋初期随国人,具体生卒年代不详。随国失兵败于楚国之后,随侯对季梁说“孤今以国听子”,意思是把国家政事托付给他,以此来推断,季梁应当高居相位。他的话并不难理解,他的意思是说:所谓的道,就是要忠于老百姓而取信于神灵;人民是神的主宰,所以,有道德的圣君总是先安抚好老百姓而后才敬奉神灵。从季梁的身份地位来看,他的话是有分量的,并且也代表了当时的潮流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革日益加剧,传统的天赋神权的观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人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肯定和提倡。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史躄的话比较有说服力。他说:“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在这里,较之唐太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言论,不知提前了多少年,而且已经作了充分的演绎和概括。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记载的大量史实中,很多都形象地表明了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统治者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僖公二十七年(前633)的城濮大战,楚国被晋国打败,楚国的荣季说:“非神败令尹,令尹不勤民,实自败也。”他的“不勤民而败”的论析可谓是一针见血。哀公元年(前494),吴国想攻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子西说:吴王夫差“视民如雠,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安能败我?”陈国的逢滑也曾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果然,夫差不久便身死国灭。不是子西、逢华他们未卜先知,而是他们看得透彻,所以才分析得到位,预见得准确。

另外,他们还宣扬“民为邦本,民重于君”的思想。作者对历史上不勤政不爱民的暴君昏君给予批判,并对驱逐这样的国君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襄公十四年(前558),晋悼公对师旷说:“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师旷却答道:“或者其君实甚。……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于民之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昭公三十二年(前510),史墨针对鲁君被季氏所逐而死于国外一事发表评论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些极具时代特色的进步观点,在与维系宗法等级的旧礼制的斗争中,无疑是大胆的鲜明的,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左传》作者看来,有德才能为上天所庇护;得民或失民,被有识之士当做兴国或灭国的重要条件。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与民的关系中,民的地位提高了。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兴亡,他们因此告诫统治者要尊重民意,重视舆论,过则改之。

在这样的观念主宰之下,书中还深刻揭露了“残民”、“困民”的统治者,赞扬了“恤民”、“用民”的政治家。子产就是人们拥戴表彰的典型。有郑人的歌谣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子产为政能够尊重舆论,曾主张“不毁乡校”,让百姓自由地讨论国家政事,使百姓得到实惠,对此,作者是拍手称快。书中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忠良正直之士极力赞颂,对大国对小国的侵略事件和卖国害民的小人猛烈抨击。宣公二年(前607),宋国羊斟为泄私愤,故意让宋国打了败仗,《左传》在记载此事时,通过“君子”之口,大骂他的非人之举。

事物的存在本来就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不能因为它的好而忽视了它所有的不好,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其实,《左传》的民本思想很不彻底。在提倡人重于天和神的同时,还宣扬散布了天命、占卜和鬼神等十分迷信的思想。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当时的史官还掌管着巫术和占卜,而这样的记载正是出于史官们的传诵,他们不否定妖神的存在,说明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摆脱有神论的影响和桎梏,当然这也是历史的局限。就连刚才笔者一再强调的“民本思想”,也是有一点需要交代的。统治者把“民”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不是完全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也不是专门为了人民着想,归根结底,在春秋战国那个大兼并的时代,“民”是徭赋和士兵的主要来源,人口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国力的盛衰强弱。当时的北方各路诸侯,缺乏的恰恰是这种宝贝,他们的国家地广人稀,人民可以自由地流动和迁徙,所以采取有利措施争取民众是他们的当务之急。说到底,它还是从统治者的利益来考虑问题的。

另外,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作者的态度相当矛盾。他们一面对新的时代有期望和希冀,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即将没落的奴隶制的依依不舍。昭公三年(前539)叔向和晏婴的一段对话最能够说明问题。当时,齐景公派晏婴请求晋国国君继续娶齐国的女子,事情完毕之后,两人就非常有感慨地交谈起来。叔向说:“齐国怎么样了?”晏婴回答说:“现在是末代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齐国恐怕是陈氏的了。国君抛弃他的百姓,使他们归附陈氏。齐国原来有豆、区、釜、钟四种量器。四升为一豆,各自以四进位,一直升到釜,十釜就是一钟。陈氏的豆、区、釜三种量器,都加大了四分之一,钟的容量就更大了。陈氏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粮食,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格不比山里高;鱼盐蛤蜊等海产品,价格也不比海边高。百姓把劳动收入分成三份,两份归公家,一份用来维持自己的衣食。国君聚敛的财物已腐烂生虫,人们却挨冻受饿。国都的各个市场上,鞋价便宜而假腿昂贵。百姓有了痛苦疾病,有人乘机去安抚。百姓拥戴陈氏如同父母一样,归附陈氏像流水一样。想要陈氏不得到百姓拥戴,哪里能避得开?陈氏远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戏,他们随着胡公和大姬,恐怕已经在国接受祭祀了。”叔向说:“是的。就是我们的公室,现在也到了末世了。兵车没有战马和人驾驭,国卿不率军队;国君左右没有好人才,步兵队伍没有好长官。百姓疲病,但宫室更加奢侈。道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而宠姬家的财物多得装不下。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逃避仇敌一样。栾、卻、胥、原、狐、续、庆、伯这八个大家族的后人已经沦为低贱的吏役。政事由私家决定,百姓无所依从。国君一天比一天不肯悔改,用行乐来掩盖忧愁。公室的衰微,还能有几天?”晏子说:“您打算怎么办?”叔向说:“晋国的公族全完了。我听说,公室快要衰微时,它的宗族就像树的枝叶一样首先落下来,公室跟着就衰亡了。我的一宗有十一族,只有羊舌氏一支还在。我又没有好儿子,公室没有法度,能够得到善终就是万幸,难道还会指望得到后代的祭祀吗?”齐晋两国的状况正是春秋末期奴隶主贵族“季世”的真实写照。身为旧贵族的晏婴和叔向,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而又无能为力。作者清醒地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民心的向背以及旧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趋势,但其同情又显然在晏婴、叔向这一类人物一边。

正是由于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处处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书中常以“礼也”、“非礼也”作为评价人物的标准,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话语来谴责一些违背礼义的行为,提倡“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伦理规范。还有,书中虽然不惜笔墨对诸侯争霸的战争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但对齐桓、晋文等霸主漠视周天子的权威,擅自征伐很有看法。作者在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的同时,又反对“犯上”与“弑君”,想维护周天子的威严。再者,书中对岌岌可危的旧事物极力维护,对顺应历史潮流的革新措施却直截了当地予以批判和否定,都暴露出了作者的局限性,如鲁国施行初税亩,郑国作丘赋、铸刑书,晋国铸刑鼎等,实际上都是变革图强的好办法,但作者或直接斥责为“非礼也”,或借孔子等圣人之口加以非议。

其实,把我们放在当时的社会里,作者的这种自相矛盾也可以理解。他们存在保守思想是必然的,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对它痛批到底。想想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在谈论他们的先人的时候,如果拿他们那时候的理论来要求我们,我们能愿意吗?不是不能对古人评头论足,而是要把这些评论放到当时的大环境中,适当地加以批判继承。《左传》诞生在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上,它的作者们具有进步而又保守的思想也是无可厚非的。

3.井然真切的精彩叙事与写人

同类推荐
  •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初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却将他们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同时,又牵连了军队营以上、地方县以上许多中高级干部被逮捕,其中200多名被活埋和杀害。就在这十分危险、千钧一发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及时纠正了陕北的错误肃反,挽救了陕北危局。
  • 不装

    不装

    王小柔最新段子《不装》延续以往“把日子过成段子”叙事风格,全书文字与日常息息相关的话题直抵人心,涉及话题从都市白领的职场生活到从侧面观察教育及亲子关系,从互联网包裹的游戏人生到闺密的相处。每一个话题由头都是从大众关注点出发,不失热度,把最真实的百姓日子用风趣幽默的态度呈现出来。
  • 胃知的乡愁

    胃知的乡愁

    本书用由“我”的体验式讲述,时光推进式手法,分时令记述了“春夏秋冬”四季里具特色的美食,文章以淮河流域的风物流变为推进方式,阐释了这里的小吃、养生菜肴,也透过美食阐释和美食相关的人情冷暖,以回忆为切入点,描摹浓郁的地域特色,渲染饱满的乡愁。
  • 守望

    守望

    《守望》共收录了刘剑近两年来创作的新作百余篇,记录了他旅行的足迹,也记录了他为公益事业奔波的身影。这些诗歌,充满驳杂而丰盈的诗意,展现了作者的大胸怀、大气魄。诗基调平正,情景交融,语言流畅好读。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逗逼农女忙翻天

    逗逼农女忙翻天

    oh,no!猝死的人有穿越福利?可是确定这不是惩罚吗?这个破系统,简直了,吃饭要走路,上厕所要跑步,总而言之,一切以劳动换取,这么下去,她会不会死啊?懒到人神共愤的漫画家顾双穿越了,彻底变成了大钱国的小村姑!家中四面漏风,还有一堆大小包子,极品亲戚三天两头上门找茬……看她如何发家致富虐渣打脸,走上人生巅峰,迎娶古代高富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毒妃归来

    重生之毒妃归来

    轩朝睿王独揽大权,预除掉所有人坐上皇帝之位,母亲皇后更是和当朝丞相勾结,痛恨势力庞大的苗疆巫蛊之家-北氏一族,因北氏一族血脉特殊,睿王为了得到圣女血脉不惜欺骗圣女,圣女失忆被惨遭陷害,临死之际悔恨终生,利用苗族秘法回到过去,一心复仇而来,前世你在我临盆之际剖腹取子,待我重生归来,必让你血债血偿。
  • 苍溟

    苍溟

    坠落山崖,意外的偶遇,自此她的生命不再普通,为了报答苍冥,陆琦把他带出了森林,想要他过的向人一样。可事实并不简单,因为一些迫不得已,苍冥显露出了自己非凡的力气,可能,事情并不简单,遭到了人们的排挤,被人丢出了陆府,本以为可以安静的度过这生。却因为要就陆琦,彻底暴露了他的身份,贪婪的人类,编织牢笼准备追杀,为了护他周全,舍身,打开了妖界之门。
  • 全民练武

    全民练武

    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举重,羽毛球,这里,都没有!想成为社会精英吗?想有钱有势有权吗?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时代,奥运会上拿金牌,你想要的都有!一场武者的较量开始了……
  • 快穿之拯救反派100式

    快穿之拯救反派100式

    这个大佬反派小时候死了娘,差点被亲爹摔死,是个小可怜。这个伪装者反派因为omega体质,从小遭受各种人格和身体欺侮,是个小可怜。这个灭世反派没有感情,被剥夺了五感,活着就像一具尸体,依旧可怜。……童谣:为什么每个世界狂炫酷霸拽破天的反派大BOSS,在我面前全部都是小可怜!“反派小可怜,别怕,本公主宠你!”#恋爱小甜文#【不精分不切片,互宠无男主】
  • 凤策长安

    凤策长安

    狐狸窝系列之二看血狐女神如何叱咤乱世!别人穿越是宅斗宫斗打脸虐渣,迎娶皇子王爷走上人生巅峰。楚凌穿越是逃命、逃命、还是逃命!一朝穿越,楚凌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世间。皇室女眷屈身为奴,黎民百姓命如草芥。以血狐之名立誓:天要亡我,我便逆天!既然当皇室贵女没前途,那就揭竿而起吧!*****************************************轻轻旧文盛世系列三部曲:《盛世嫡妃》墨修尧vs叶璃《盛世谋臣》容瑾vs沐清漪《盛世医妃》卫君陌vs南宫墨狐狸窝系列一:《权臣闲妻》陆离vs谢安澜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巨星竟然从女团开始

    巨星竟然从女团开始

    李星泽想过很多,关乎自己的未来。商人、歌手、演员,甚至是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女团一员。一个铁血真汉子,火爆大男孩,竟然成了女团一员,还是队长-----麻烦其她几个女队员让一让,我要开始跳舞了------群号:891323566,希望大家都能进来聊一聊,验证说书名或者我的笔名就行。
  • 北京潭柘寺清拳

    北京潭柘寺清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匹雪白的马(中国好小说)

    一匹雪白的马(中国好小说)

    一部纯乡土文化的反腐小说,由主人公“侯震东”偶遇一匹雪白的马,牵出一系列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人物背景,以及乡镇生活的腐化与人情世故,故事贴近生活,是一部原生态的“人情”小说,作者最后道出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的意义,这个社会需要正义,需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