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51000000006

第6章 衣裳的花样

在一个物质过剩的年代,衣裳是穿不完的,而且没有一个补丁。

如果有,那些补丁不过成了装饰,那些破烂不过成了炫耀。

小青叮嘱我,离预产期两个周左右的时候,要腾出一个周末专门用来浆洗葫芦娃的衣裳。按照小青的要求,葫芦娃的东西不能混在大人的东西一起洗,而且是不能使用流衣机的,那样的话不仅不干净还会把好好的东西洗坏了,所以必须是一件件地用手去搓。

九月十三日,天气出奇的好,高温已经远去,早晚二十多度,天蓝得让人发疯,阳光稠稠的,风凉爽得有些醉了。早上六点多,窗外响起了老人们晨练的舞曲《好日子》。平时觉得有些吵闹,如今却成了很好的背景音乐。我随着伴奏轻手轻脚地爬起床,把阳台与房间的窗户全部打开,把外边的阳光与风请进来,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准备开始清洗葫芦娃的东西。

我问小青,要洗的衣裳呢?她指了指沙发说,不太多,就这么一堆吧。我朝沙发上看去,上边摆着四个大箱子。一个绿色的,两个红色的,一个蓝色的,把葫芦娃的衣裳分门别类地装着。我吃惊地问,都是葫芦娃的吗?小青说,是呀,这才几件呀,我们同事还没有怀孕,准备的衣裳、鞋子和围巾早就花了几万块,我们相比之下哪有做父母的样子?

小青常常说,谁谁谁又网购了奶粉,谁谁谁又从国外代购了纸尿裤,谁谁谁连孩子上学的书包都准备了两个,一个红的,一个绿的,最后用哪个,看孩子到时候的心情。小青是不喜欢网购的,为了葫芦娃,照样在多个网站注册了账户,购物车里添入了好多东西,有小袜子,有小鞋子,有儿童专用纸巾。同事购买了一个美国品牌的吸奶器,她就说,我们怎么可以让葫芦娃用得比人家差呢?于是四处打听有谁出国,终于逮到一位中学同学去美国旅游,让人家花了一百五十美元外加一张抵用券,代购了一台原装的美德乐。

小青原来在大街上,遇到有人发小卡片就躲,如今竟然主动上前要,而且经常与一帮子准妈妈们交流一些促销信息。我们家免费领到的东西,有一袋子产妇用品,有几包纸尿裤,都是在中环百联商场领的。有一个婴儿摇椅,像一个高档的提篮,是在港汇广场交了三百块钱押金排了一个小时领的。一年后归还的时候,那家店铺已经搬家,好不容易在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除了一张告示之外,门是锁着的。

在妇婴医院做胎监的时候,有位护工模样的阿姨问小青,你家有婴儿奶粉吗?小青以为是搞推销的,立即拒绝了。后来与其他孕妇一交流,才明白阿姨在免费赠送奶粉。小青耿耿于怀了几个月,在我面前念叨了不下五遍。她再碰到阿姨的时候,希望能把两包奶粉讨回来。据小青说,这位阿姨遭到拒绝之后,自此态度就变了,要么不冷不热,要么横眉冷对。我觉得莫名其妙,后来从行业人士那里找到了原因——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下个林妹妹,之所以有人愿意免费发放奶粉,那是在控制婴儿的第一口奶。

成人总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哪怕是稀饭,哪怕是酸菜,哪怕是土豆,都认为是天下最好吃的,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总想回去再尝尝过去的味道。婴儿比任何成年人都敏感,都忠贞,也许人生第一次吃到的东西,都会化入生命之中,成为生命的一分子,所以在接下来的成长中,尽管他们会尝尽百味,但无论苍老成什么样子,仍然可以准确地辨别出当初的味道。可见那些想左右婴儿饮食习惯的人,是多么的狠毒。

我一直怀疑,一个孩子赤条条地来到人世,是不是立刻需要穿衣裳,是不是需要一块遮羞布,是不是需要打扮与装饰?当小青要给葫芦娃网购两顶帽子的时候,我说,一个孩子要那么多帽子干什么?小青十分生气地说,葫芦娃马上出生了,一切都得从头准备,别说是帽子了,你给他买过一根针吗?

有一天,我有急事要回单位处理,便把小青独自留在医院里,爬楼梯,排队,化验,取报告,付费取药。而人家每一个孕妇,身后都是成群结队的,老公、父母、公婆、姑嫂,又是递水,又是搀扶的。临离开前,我心里有些不忍地问,你想吃什么吗?小青说,想喝水了,你买瓶水就走吧。我在超市买了一瓶脉动,又买了一瓶矿泉水,当路过几个儿童用品商店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小青的话,于是在眼花缭乱的商店里,选择了一顶巴掌大的帽子。

帽子十分单薄,带着白色小花。小青接过那顶帽子十分开心,不像孩子得到了一顶帽子,而是得到了一个镶满了钻石的皇冠。她当着一大群孕妇不停地追问我“多少钱”,因为太低廉了,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我吞吞吐吐地回答她,十块!但是,一群女人羡慕地说,天蓝色的好看呀,十块钱这么便宜呀,在哪里买的呀?我走出医院的长廊时,感觉像个威武凯旋的英雄。而小青则抚着肚皮,得意而幸福地微笑着。

这顶帽子在我印象里,葫芦娃出生后戴过一次,也就三五分钟,恐怕太小了,恐怕不得体,就不知所终了。在一个几十年不遇的寒冷的冬天,我又买过一顶羊绒帽子,帽子上有一对猪八戒式的大耳朵,可以保护葫芦娃的耳朵。但是戴在头上尤其像日本鬼子,葫芦娃第一次戴着出门的时候,看得小青捧腹大笑。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担心,再没有给葫芦娃买过衣裳了。无论到哪里开会或者是出差,我只好带点当地的特色食品。

自从小青怀孕的消息被不断地扩散,许多朋友同事亲戚都松了一口气。随着我头发不断地苍白,牙齿一颗颗地脱落,脸上皱纹不断地加深,脸上的表情日益地疲倦,他们对我的繁衍能力失去了信心。有位朋友还安慰我说,做丁克很时髦的。如今突然听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说,我老婆怀孕了。这种意外与冲击力,不像我射出了一枚小蝌蚪,而是在这个世界上投放了一颗原子弹。

比我大的,已经抱了孙子,比我小的都已经为人父母。为了表示祝贺,他们一波波地快递礼物给我,开始送一些育儿手册和怀孕须知,前前后后达到了二十多本,最厚的竟然有六百多页,后来就会提着大包小包给我,全是孩子的衣袜鞋帽,而且全是新的。这些新东西,极少数是刚刚花钱买的,大多数是自己孩子当年剩下来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样样艳丽;西装唐装旗袍裙子,款式样样奇特;绒的毛的线的皮的,面料五花八门;一月半岁三岁五岁,各个年龄都适合。

丈母娘有个一起跳广场舞的朋友,让人从新疆捎了几十斤上等棉花,撕了几丈全棉的布料。布料上印着天鹅、企鹅和北极熊,专门给葫芦娃做了两床被褥。之所以要棉花的,而不要蚕丝的,据丈母娘介绍,桑树都见不到一棵,哪里会有蚕呢?蚕怎么会吐丝呢?所以那蚕丝全是假的。选个黄道吉日,我开车把被褥拉回来的时候,用手摸了摸,哎呀,那个绵呀,那个软呀,是我这辈子感觉到的最暖和的东西了,超过了四月的阳光十月的火苗。

其中有人送了两双鞋子,都是半岁前穿的,一双米黄色的,一双黑色的,比一只肉包子还小。小青看了,点点头又摇摇头,说竟然是真皮的,那么光亮柔滑,应该不是牛皮,而是狐狸皮,或者是兔子皮。

那两双皮鞋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拥有人生第一双皮鞋是十八岁。十八岁之前我穿着的,全是姐姐一针一线给我纳的布鞋,更小的时候没有布料纳鞋底子和鞋帮子,我穿着的是用葛条或者玉米衣子编成的草鞋。有一年,我考入城里一所学校读书,学校对面是一家皮鞋厂。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工厂,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那么漂亮的院子。房子一排一排的,多得几乎看不到边,都用红砖砌成的,房顶不再是倾斜的,神秘得像一个童话城堡。每次放学后,从皮鞋厂经过时,我都会使劲朝里看,对两个门卫肃然起敬,觉得天下最了不起的人,不是老师,而是门卫了。我常问同学们,皮鞋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皮鞋的皮子真是从牛呀羊呀身上剥下来的吗?

我放过牛喂过猪,也杀过牛杀过猪,觉得牛皮与猪皮,不像肥肉那么油腻,又不像瘦肉那么干巴,嚼起来是味道最香的。我想象不出来,这么香的东西怎么会做成皮鞋。那么光亮,那么漆黑,形状那么漂亮,而且是臭兮兮的。如果真用牛皮猪皮做的,岂不是可以煮着吃了?这事儿,从几本关于万里长征的书中得到了答案,说革命前辈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太饿了,把皮鞋和皮带放在锅里煮了。

当时除了我还是布鞋之外,同学们脚上基本都是皮鞋,每天晚上他们脱掉皮鞋,成双成对地摆在架子床下边,尤其是有月光透进来洒在皮鞋上,感觉像两只停泊着的小船。我想,皮鞋穿在脚上应该很舒服吧?所以晚上起夜时,有意无意地踢踏着别人的皮鞋,试一试。来这所学校之前,我是没有看到过皮鞋的,或者说已经有皮鞋了,也许我们老师就有皮鞋,但是除了作业本与课本,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包括女同学踢毽子,穿着绣花鞋还是什么鞋,我一点都不清楚。

天天从皮鞋厂经过,看到从皮鞋厂进进出出的男女,我真是羡慕极了。那年夏天,有个穿着一双暗红色高跟鞋的女孩,每当她从我们宿舍外的小径上悠悠穿过,我的心就莫名其妙地跳了起来。我给她写过信,信中表达了爱慕之情,也表达了对她那双高跟鞋的赞美。我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用她的皮鞋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我发誓要买一双皮鞋穿穿。有一个周末,我像一个小偷似的,拐进皮鞋厂门外的门市部里,问一双皮鞋多少钱?一个女服务员说,你要多大的?我伸出手比画了一下,意思是两拃长吧?服务员说,三七的?还是三八的?要不你先试试吧。我不明白这个数字代表着什么,所以又问了一句,需要多少钱?服务员说,十二块左右吧。听到“十二块”这个数字,我几乎有些崩溃了。第一次逛鞋店,也可以说是第一次逛商店,我几乎没有敢正眼打量里边,碰到那些出售的东西眼睛就挪开了,真像一个小偷被识破了似的,一下子溜了出来。

十二块,在如今几乎算不了什么,顶多一盒档次不高的快餐,一包不上档次的红双喜香烟。但是在那个年代,尤其放在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穷孩子身上,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举个例子吧,我们村的孩子大部分因为交不起两块五毛钱的学费辍学了,我之所以还能继续念书,全靠着自己放学后砍柴与采药。从山上砍下松树枝子,以一百斤三毛钱卖到镇上,让人烧砖烧瓦盖房子;采天麻那些名贵药材,常常得挖遍一座山,运气不好还会空手而归。常规情况下,夏天采五味子,秋天采柴胡与苍术,应该一两毛钱一斤吧。我考上的那所学校是国家供应的,每个月三十二斤饭票,女同学吃不完,会拿着去小卖部换卫生纸——那个年代还没有卫生巾。我也不明白什么是卫生纸,擦屁股少数时候用的是作业本,多数时候用的是树叶子。

有几次回家,见到父亲吃不饱穿不暖,我张了张嘴什么也没有说。拥有一双皮鞋的梦想并没有就此破灭,而且越来越强烈,因为马上要恋爱了,严格意义上说是暗恋了高跟鞋。她是我的学妹,属于同县的老乡,家住贺家村,所以姓贺——如今已不知长相的一个漂亮女孩。最后我下定决心,要靠着自己挣一双皮鞋回来。

那年暑假,我留在了学校。父亲左顾右盼,见我没有回家就十分担心,骑着一辆自行车翻了几座山,蹚过了丹江河,来回一百八十里,撵到了学校里。晚上,父亲住在宿舍里问,你为什么不回家呢?是嫌弃家里穷吗?我说,不是的,是想挣钱呢。父亲说,城里要柴没有柴要药没有药,你一个孩子能挣什么钱?

我确实茫然极了,放假时学校已经停伙了,连开水也不供应了。我白天借了个煤油炉子,自己下一点白水面条,晚上则像兔子似的,摸入学校外边的庄稼地里,偷吃生的西红柿与卷心白。碰到有月光的晚上,认得哪些西红柿红了;如果没有月亮,只好黑灯瞎火地挑一些比较大的,不管青红皂白地坐下来啃。

父亲在学校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又骑着自行车走了。临走时,父亲说,我明白你想买一双皮鞋,但是我只能给你十块钱。父子两个在学校外边推让了一阵子,我趁着给父亲绑裹脚布的时候,把十块钱悄悄塞到了他的裹脚布里。我明白,在一百八十里路上,父亲口渴了会趴到河边喝生水,肚子饿了会跑到地里啃几根玉米秆子,十块钱应该是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这样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买皮鞋呢?

父亲走后,有位老师找到我问,有个累活愿不愿意干呢?我问,什么活?老师指了指对面说,皮鞋厂里边有个烤胶厂,专门制造鞋底子的。有一大堆的橡胶渣,对他们来说是废物,对学校来说是宝物,可以用架子车拉回来,等到开学后给学校烧锅炉。我听了,两眼放光,这有什么累的呢?所以什么也没有问就答应了。

正值三伏天,气温很高,橡胶渣刚倒出来还冒着热气,所以就特别不容易。从皮鞋厂到学校又是一个斜坡,那年暑假一个月时间,我一个人在这条倾斜的道路上挣扎着。老师要给我开工钱的时候,我说,给我一双皮鞋吧。老师当时十分吃惊。不明白是工钱不值一双皮鞋,还是这个学生的要求有点怪。九月开学,我就穿着一双皮鞋,敲门撞进了高跟鞋的宿舍。我不明白从哪里来的勇气,也许正是人生中拥有的第一双皮鞋吧。那双皮鞋我穿了三个学期,鞋帮子就裂开了,鞋底子磨出了洞。有一次回家,干脆扔在了家里。随后又被父亲补了补,穿在自己的脚上——同样是父亲一生中的第一双皮鞋。

除了皮鞋之外,在我身上还发生过许多有关穿戴的故事。比如在衣裳方面,一岁之前,基本是光着屁股的;十岁之前,我穿着的总是别人淘汰下来的,已经补丁加着补丁;十七岁之前,我只有一套衣裳,每个周末回到家,换上大人们的衣裳,把自己仅有的一套衣裳,拿到河里洗干净,晒干了再穿一个星期。逢到阴雨天,晒不干,只好连夜烧火烘干。

最让人痛苦的是裤带了。小时候没有裤带,穿的是开裆裤子;长大了比较雄壮,懂得羞耻了,就得用裤带系着。那时候整个村子,没有一个人有皮带,清一色的是麻绳子,好一点的是用旧布搓的。麻绳子好处是摔跤呀干活呀不容易断,坏处是难解开。有时候想拉屎撒尿了,一慌乱就拉成了死结,扯又扯不断,脱又脱不掉。因此尿湿裤裆是大有人在的,光我身上就有三五回吧。

我第一条皮带,是带扣环的那种,是我大姐夫送我的。在我进城上学的第三年,大姐夫去韩城煤矿挖煤,带回来两条皮腰带,把其中一条送给了我。那条皮带两指宽,一头是亮晶晶的扣环,一头打着四五个眼眼。我系着皮带上厕所的时候,脱下裤子总是磨磨叽叽的舍不得系上,专门等着让其他人看。晚上睡觉时,我就把皮带解下来,挂在宿舍的床头上,有几次吓得同学以为挂着一条蛇。而且在我屁股后边总要露出那么半截,像一条尾巴。有几个同学见了,都羡慕地问,是不是牛皮的?我会拉过尾巴说,当然是牛皮的,黄牛皮的。

那天,连午饭也没有吃,一家人一起清洗葫芦娃的衣物。直到太阳落下的黄昏,才把葫芦娃的生活用品全部清洗了一遍。包括婴儿床、儿童椅,还有几十个尿片、几件毛巾和浴巾。看着阳台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裳,有裙子,有褂子,有短衫,有长裤,真像一面面生活的小旗帜。我在想,这些衣裳,葫芦娃每天换一件,起码能穿半个月吧?恐怕有些衣裳还来不及穿,葫芦娃就长大了,长高了,长胖了,不合适了。有些衣裳是五六岁孩子的,等葫芦娃长到五六岁会不会褪色呢?会不会过时了呢?葫芦娃会不会又有一大堆更新更好的衣裳呢?

对比那个贫穷年代,有关衣裳真是刻骨铭心。有些是伤感的,有些是欣慰的,有些则是心酸的,让人忍不住直掉眼泪。但是这种记忆,其实与衣裳的款式、花色没有太大关系,现在能够记住的已经不是穿了什么,而是怎么穿的,冷不冷,热不热。

不管是衣裳、鞋子,还有裤带,它们之所以诞生,从树皮草叶,到布,到皮,再到披金挂银,原本是为了遮羞的,保暖的,护体的。无论发展到什么时代,衣裳的本质应该不会变的。当物质生活发展到富足甚至是过剩的年代,人们对孩子是爱得起的。但是衣裳穿在孩子们身上,对于孩子而言,除了保暖和干净之外,赏心悦目的应该不是孩子。

小青看着阳台上滴着水的大大小小的衣裳,对我说,葫芦娃真是太幸福了。

孩子生活的富足,或者说是过剩,是幸福还是负担呢?谁也说不清楚了,只有等着孩子长大了,把这些衣裳都穿过了,再一件件地抛弃了,也许才会有答案的吧?

同类推荐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我是这样看到、听到的。作者通过整理自己多年的记者采访稿,按照类别分出几部随笔集。这些文章有的以人物采访为主,有的以历史探究为主,有的以景物感怀为主,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热门推荐
  • 夏夜遇流星

    夏夜遇流星

    那一年,她不经意间闯进了他的生命驱走了他的寒冬她说,少爷坐好,我送你入云端多年之后,他在万众瞩目的颁奖典礼上,手里晃动着金光闪耀的奖杯深情款款的说,回来吧,我的女王殿下
  • 清风舞云裳

    清风舞云裳

    生前爱而不知,死后求而不得,萧影不敢相信今生竟还能相见,哪怕只是一缕残识半根白骨,你依然是我此生唯一的期盼……想起沈严的话,便叫炼羽裳如芒在背“如今的您失了原身又如何,坤灵之上帝赜在侧,屠的了仙门暖的了君床,属下委实羡慕着呢”这简直是银琰此生最大的耻辱!
  • 都市神人续

    都市神人续

    人间界,修真界,几大仙界算什么,刘宇飞灭世天火一出,谁敢争锋。几百年前,灭世天尊传音:“小子,你的能耐不是用来玩这种没有挑战的游戏,不要再跟这边的这些小孩子瞎折腾了,记住你是我看中的人,眼光放远点你的舞台远远不止这些。”这缕声音深深的刻在刘宇飞的意识深处,直到另一场战事打响,到那时,这群孤儿,补天宫众人,刘宇飞家人都将会一一亮相,刘宇飞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强者,且看刘宇飞如何演绎强者天下。
  • 人论:迷误与救赎

    人论:迷误与救赎

    本书在指出人的的常、迷、悟这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个体生命由迷返常并进而转迷入悟的觉醒、行动的路径、契机和方法,尤其对生命之悟这一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具体样态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体现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观照、透析。本书稿的风格特点是力图吸纳、涵容不同时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诗意,打通不同学科、领域的间隔,将其相渗互融,勾连交织,但又不是进行简单地混搭、杂拼和碎片组合,而是创造一个生气灌注的、让生命、灵魂浴火重生的有机整体。尽力摆脱学院式的机械呆板的理论构架、枯燥乏味的学术规范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风的窠臼,植根于民间、现实的大地沃土,发源于现代人生、时代潮流的源头活水,将哲思的睿智和诗意的灵动结合起来,究风俗与制度,察人性与人心,启生命之感悟,发个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说。
  • 云桂飘香

    云桂飘香

    杜凌晗,其父为昆曲大师,自小对昆曲耳濡目染,奈何抗战时期父母双亡,乱世中结实曼宁,二人情同姐妹,后同到上海,以唱昆曲为生,偶然结识顾子煜,机缘巧合下投身革命,以天生的昆曲才华周旋于日本人中间展开地下工作,热血抗战,保家卫国,就在杜凌晗与顾子煜暗生情愫之时,杜凌晗却遭遇了最大的变故,伤心难过、爱恨纠葛,其后又该如何面对生活与情谊。。。
  • 《中庸》通解

    《中庸》通解

    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儒学家杨朝明教授对中国儒学经典著作《中庸》的通俗性解读作品。全书分为“中庸之为德”“人生难得中庸”“儒家,耕耘在社会中”“哀公问政”“至诚与至圣”等五章,从为人之德、为政之道、治世之法等方面对《中庸》中蕴含的儒学思想进行了详实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儒家文化,为现代人修身正德和现代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 “蔷薇蕾”的凋谢(二 )

    “蔷薇蕾”的凋谢(二 )

    土谷荣一郎唯一的兴趣是,到旧书店买书。虽然这与他的警官身分不太相称,但在不值勤的日子里,他总是到小街小巷中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旧书店里去。一闻到旧书特有的霉气味,他就感到特别快慰。说是买旧书,却不是要寻找珍本和孤本。他专门喜欢到人们不太去的书店里,从人们不太去翻阅的书架中,寻找一些没有人买的、甚至没有人摸过的盖满尘土的书。有一天,土谷在一个胡同里的旧书店里随意浏览着旧书。这个书店他以前没有来过,因为它距离土谷平时散步的路线较远,所以不经常到这边来。
  • 谁在云归处

    谁在云归处

    小狼狗前男友,霸道总裁款,要求自己放弃事业,跟随在他身后就好小奶狗练习生,阳光大男孩款,愿意退出娱乐圈,和自己在一起两个人身上都有深深吸引她的点,选择权在自己,但过程太难
  •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数千年形成的民族性格成为制约中国人更加富有的阻碍。突破它,需要强大的中产阶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产之前先要树立中产意识。这是物质上富有之前先必须做好的精神准备。
  • 时空穿梭:幕后boss坏透了

    时空穿梭:幕后boss坏透了

    绯烟是个普通的大二学生,平时除了学习看看书就没有什么了。唯一的爱好呢就是看小说,管它是现言还是古言什么的,不说看了有几千也是有几百!套路都知道的差不多了,本以为人生就会过的如此平淡,却没想到因一场意外让她的人生发生了转变…片段一:“女人,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绯烟听到后毫不吝啬的给了面前的人一个白眼。“你以为你是霸道总裁啊,白痴。”…片段二:“皇上,在下不过是游走江湖的一名小女子罢了,配不上皇上。”“朕说你配的上就是配得上,我只要你,无论以何种手段你只能是我的!”“那既然这样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在下告退!”…本文1v1女主认准一个人便是永生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