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100000016

第16章 1899~1910年:成型(上)(4)

以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等,组成一所文理型综合性大学,仍名南京大学。校址由四牌楼迁至金陵大学原址。

南京大学工学院独立,并以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工程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电机、工程两系,以及江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农化系,组建成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南京工学院,即今东南大学。校址为四牌楼原国立中央大学校址。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与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水利组、浙江大学水利组、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工专修科合并,组成华东水利学院,即今河海大学。此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有关系科并入。校址设在西康路。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以该院和金陵大学教育、儿童福利两系为基础,并入震旦大学、岭南大学、南京师专的有关科组,组建南京师范学院,即今南京师范大学。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分别从原所属大学划出,并入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组建南京农学院,即今南京农业大学。后搬至东郊新址。

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系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即今南京林业大学。后定址锁金村。

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后来成为南京气象学院,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迁往西安,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医学院1951年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1952年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往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今第四军医大学。

南京大学商学院后迁至上海,与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组成上海财经学院,即今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政法专业后迁至上海,与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组成华东政法学院。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迁至北京,是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部分。

此外,金陵大学影音部后成为中央电影学校,即今北京电影学院;

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成为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医学院;

中央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后成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1956年成立,与哈工大、上海交大等曾并列为“我国最早的7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现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国立音乐学院,即今中央音乐学院。

1958年前后又衍生出3所高校:

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化工、农机3个系,成建制分离,创立无锡轻工学院,后称无锡轻工大学,今江南大学。

同年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2001年5月合并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组建南京工业大学。

1960年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系独立为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更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复更名为江苏大学。

[附文1]红色南大

南京大学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她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

早在“五四”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

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先驱便在这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此举行。

抗战时期,以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潘菽、梁希、金善宝等为主体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科学座谈会”,高扬民主、科学精神,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奔走呼吁,不懈斗争,后来发展成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九三学社。而沦陷区的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也冲破白色恐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当年参加此次运动的江泽民,1998年还撰写了《忆厉恩虞同志》一文,深情回忆“禁毒运动”的壮观场面。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始终站在爱国民主运动的前列。1947年5月20日,中央大学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爱国学生运动。

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以后,这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得到继承发扬。

1976年3月,南京大学师生在全国率先发起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史称“三二九南京事件”。该活动震撼全国,成为“四五运动”的先声。

1978年5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经修改后,冲破重重阻力,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

[附文2]南大名人榜

一百余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李国鼎、罗家伦、顾毓琇、李方训、吴宓、朱光亚、赵忠尧、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程千帆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

南京大学建校以来,培养了多达2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4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共达250余位,院士校友总人数遥遥领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外的其他所有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国1/4的两院院士学习或工作过的地方。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有史以来几乎所有物理学泰斗:吴健雄、吴有训、严济慈、闵乃本和冯端。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6位(黄纬禄、赵九章、钱骥、程开甲、朱光亚、任新民等,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南大物理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设计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杰出校友。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总设计师徐舜寿(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特别研究班)。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架客机总设计师徐鑫福(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钱骥(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化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一位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艾肯伯里(毕业于南大历史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民国时期总共8位华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的3位:吴健雄(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冯元桢(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李卓皓(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民国时期总共21位华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的3位:沈申甫(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王国金(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系)、易家训(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民国时期总共7位华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的1位:蒋彝(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唯一A类教会大学,培养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赛珍珠。

南京大学培养了一位差点就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核物理开拓者赵忠尧。

南京大学培养了比清华、北大两校加起来还多几位的中国科学院院长、所长。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颗应用卫星、第一颗传输型对地遥感资源卫星“资源一号”总设计师陈宜元(1954年毕业于南大物理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个空间探测计划(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1955年毕业于南大气象学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现任民盟中央主席蒋树生(1963年毕业于南大物理系,南大前校长)。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7位联合国副秘书长中的3位,其中一位是现任副秘书长沙祖康(1970年毕业于南大英语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首位博士外长杨洁篪(毕业于南大历史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当前最年轻的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所长吴岳良(南大物理系82届)。

在国际上,航空领域的中国杰出人才都出自南京大学:陆孝同、陆孝彭、沈永忠、冯绥安等。

南京大学培养了100多位省部级领导。

在国内,南京大学的毕业生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国际学术界,有7位南大的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以南大研究生及其导师姓氏命名的科学成果,有“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等。田刚、夏志宏更被杨振宁教授誉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中最杰出的2位。而在英国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南大学子先后2次获得冠军。1994、1995年,南大学生辩论队技压群雄,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

[附文3]最精致的风景

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被我誉为“中国高校十大风景名盘”之一。

南大位于山川壮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人文荟萃的长江之滨六朝古都南京,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主要有长江大桥、玄武湖、雨花台、总统府、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秦淮河、中华门等。其市内鼓楼旧校区(我1999年出差南京,便住在该招待所)为原金陵大学旧址,古色古香、精巧质朴;江北浦口新校区风景优美,规模宏大。碧水青山、红墙绿瓦、飞檐画栋、水榭亭台,构成了一道美仑美奂的校园美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南京师范大学为原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小巧玲珑,依稀可见旧都繁荣模样,虽是承袭金陵女校风俗,胭脂气息略显隆重,仍不失为江南名校之典范,被称为“中国校园最漂亮的10所大学”之一。

南师大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其校本部随园与南大毗邻,堪称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最精美的大学,回廊彩绘,曲径通幽;古木蓊郁,碧草如茵;楼宇整饬,巧构雅致;风花雪月,景色秀丽,丝毫不亚于苏州四大园林。本人1999年前曾亲往慕名瞻仰,叹为观止,默默难语,庆幸她当年没有毁在日本鬼子手里。

6、1902年C:汉唐气象

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在本土最早创建的一所院校,屠仁守是主要筹办人,吴树棻1905年前任总办;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张凤翙任创设会会长;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建国初期,学校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归属陕西省政府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西北大学雄踞古都西安,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西北大学注重文科,与同处一城、偏重理科的西安交通大学,构成高等教育的又一“双子星座”现象。

西北大学校歌(刘卫平作词):“汉唐胜地,人文渊薮;西北上庠,科技殿堂。风雨设帐历沧桑,滋兰树蕙满庭芳。公诚勤朴传薪火,旧学新知融四海,团结民主弦歌昂,鸿儒俊彦聚八方。葱茏嘉木盛,与终南巍巍;锦绣凤藻昌,共河汉泱泱。春秋代序, 蜚英腾茂;懿德远扬!山高水长!”

在百年办学历史上,西北大学名师云集,群贤毕至,水利大师李仪祉、教育学家马师儒、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物理学家岳劼恒、史学家侯外庐等曾在此主政,和平老人邵力子、文学家曹靖华、语言学家黎锦熙、早期著名革命家罗章龙、地质学家张伯声、物理学家江仁寿、唐文学家傅庚生、历史学家陈直、热化学家冯师颜、数学家刘亦珩、地理学家傅角今等均执教于此,康有为、鲁迅、于右任、李四光、华罗庚等曾在此讲学。这些大师的风范激励着一代代西大学子。

今日之西大,俊彦济济,英华荟萃,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如中科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学家高鸿,中科院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理论物理学家、“侯氏理论”创立者侯伯宇,数学家、“王氏定理”创立者王戍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古生物学家舒德干,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无机化学家史启祯,学校名誉校长、历史学家张岂之,有突出贡献专家、经济学家何炼成等。

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西大人一直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于1938年10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第45次会议上提出),始终以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为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铸就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形成了“团结、进取、民主、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该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多年来,严格贯彻“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注重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其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7、1902年D:了不起的母亲

山西大学根植于华夏古老黄河文明的沃土中,诞生于中华民族觉醒的20世纪初,是清末欧风东渐、兴学育才的产物。学校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点燃了中国近代科技文明的火花,积极倡导和兴起历次爱国民主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5月8日,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前身)正式开办于山西省会太原,是我国创办最早的3所国立大学之一,当时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等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山西大学堂最初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校址在太原市侯家巷(现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民国初(1912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于1937年至1939年停办,1939年复校,1943年称国立山西大学。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大学迅速扩充为文、理、医、工、法5个学院,成为当时全国规模较大的高校之一,著名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1953年院系调整,取消山西大学建制,其文、理两院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师范大学),工、医两院独立(今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法学、财经等专业划归中国人民大学(而今天人大的这两个专业在全国一直是数一数二),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可见这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母亲”,生了这么多杰出的“孩子”。

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山西大学形成了“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文化传统和“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同类推荐
  • 谍战在黎明:毛泽东访苏前后反间谍纪实

    谍战在黎明:毛泽东访苏前后反间谍纪实

    本书是一本惊心动魂的纪实小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围绕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而发生的特务爆炸案,情节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 两地书

    两地书

    本书是鲁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
  • 陶然斋选集(第二卷)

    陶然斋选集(第二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拾忆

    拾忆

    这么些年,写写停停,停停写写。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写了不少的文字,几乎没有间断,各级报纸刊物也发表了不少,并贴到网上,渐渐引起一些网友的注意,得到了一些前辈的指导和认可。可是信息传递方式更新有些迅速,一些文字的载体换了,电脑硬盘也崩溃过,很多作品的原文底稿都找不到了,内心曾经有略过一丝想法就是把文字用纸质媒体保持下来。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这就是《拾忆》。
  • 为了心中的梦想

    为了心中的梦想

    作者高文瑞用心灵感受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用神经觉触及社会,体察纷繁的生活;用身心走出家门,接受大千世界的雨露阳光。笔者深入到社会的各层面,《为了心中的梦想》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真情中体会社会,品味艺术人生。《为了心中的梦想》是“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系列之一。
热门推荐
  • 流浪银河系

    流浪银河系

    磨难地球起,流浪银河系,强敌环伺觎,一刀净天地!欢迎移驾新书《我真的只想写这小说》:扑街作家梁暮何被现实毒打,意外重生,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高三毕节生,一个只能读大专的毕业生.......2010年,小说的发展还不成熟,凡人流、系统流、赘婿流、灵气复苏皆未出现,曾经的扑街作家,自然一洗前辱,以小说崛起,然而一书封神之后,梁暮何的轨迹偏了,成了一名叱咤风云的渣男!
  • 重生农家逆袭计划

    重生农家逆袭计划

    穿到贫苦农家,缺衣少食,日子苦也就罢了,为啥还要被唯一的亲人算计?不是亲生的,那又怎么样,嫌弃?最好别后悔!何以解忧,唯有致富。
  • 从斗罗开始的综漫世界旅行

    从斗罗开始的综漫世界旅行

    大概也许可能是主角经过许多世界的旅行或者经历吧。会写的世界应该会有小说和动漫,顺序大概是斗罗,秦时,然后学园都市,海贼,柯南之后其他的再说。顺序看情况改变,主角因为作者不太会写打斗场面,所以本书是无敌流。
  • 给反派当妹妹

    给反派当妹妹

    爱财如命的华鑫穿到男主YY文里,成了身无分文的乞丐,摸不到钱的她,每天都痛不欲生。后来华鑫不小心发达了,被迫伪装成青阳公主和丞佐公的女儿郁陶。如果华鑫没记错,郁陶是原文里渣货男主的老婆。如果华鑫没记错,郁陶是原文里大反派的妹妹。
  • 屋顶上的小丑

    屋顶上的小丑

    银行的屋顶平台接连发生坠亡事件,死者中既有处于热恋中的幸福女职员,也有宣称“我绝不会自杀”的青年。留下大量盆栽、上吊离世的女演员,穿成圣诞老人模样的银行抢匪,竞相购买豪车的佛具店老板与拉面店老板……在著名的“奔跑青年”广告牌下,看似不相关的人们被奇妙的案件联系在一起。侦探御手洗洁能否看透真相,找到隐藏的凶手?
  • 神医悍娘子:国师追妻忙

    神医悍娘子:国师追妻忙

    她前世惨死,一朝重生,看她如何搅动这天下风云?斗庶女,斗仇敌,斗小妾。敢欺负她和娘,这一世再不忍着。她修粮仓,买粮食,收药材,学医术,香粉,美食,酒庄,她把祖父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她既是神医,也是首富,权贵公子们再不笑她都争着娶她。可为何只有那个前世她辜负却为了救她而死的宋珏不理她。她气得在他的被子里放蛇了,在他沐浴的时候拿走他衣服,在他被罚的时候故意刺激他吃东西想激怒他,可是宋珏太讨厌了,竟然这样都不生气。“阿珏你再不理我,我去嫁给别人了。”宋珏慌了,紧张的抱住了她,“顾凌薇,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除非我死,这一生你休想离开。”
  • 墙里的宝刀

    墙里的宝刀

    失败的抓捕西边的天际阴阴的,黑云只在天地相连的一条线上留下一丝淡漠的霞光。然而,毕竟只是六月的下午,毕竟大半的天空只有一层薄云,所以天还是很亮的。江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运动室里只有唐尧一个人,他赤着上身正挥汗如雨地击打着沙袋,每一次挥拳带动头部的摆动都会有汗珠甩出。他已经很累了,但仍没有停下的意思,依旧近乎疯狂地击打着。五分钟后,他累得倒下了。倒下的唐尧不停喘息着,除了紧盯天棚锐利的目光,他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疲惫的。
  • 攀登成功的阶梯(教育篇)

    攀登成功的阶梯(教育篇)

    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别辜负父母苦心,做人必须要有志气,立志要以德为本;不要在年轻时享福,不要父母的溺爱,学会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凡事从小做起,期待未来,立足今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本书以货币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价值的尺度,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为研究视角,考察、梳理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涵盖了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拓展、充实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涵,是一部颇具创新思想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而史话体的结构体例和行文风格,以及300多幅首次发表的珍贵图片,又使这部中外古代“货币交流史”极具可读性,适合大众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