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400000013

第13章 1879~1898年:萌芽(10)

当时北大预科第一类新生约二百多人,分四个课堂上课。每个课堂约有座位四十至五十。至于宿舍(译学馆),楼上楼下各两大间,每间约有床位十来个。学生都用蚊帐和书架把自己所居围成一个小房间。楼的四角,是形成小房间的最好地位,我到时已被人抢先占去了。现在记得,一个是毛子水,浙江江山人,另一个是胡哲谋,浙江宁波人,后来上课时才知道他是我的同班生而且同年。胡哲谋有个叔父在大学本科教数学,他希望胡哲谋也像他自己那样,成为数学家。但胡哲谋喜欢文科,他的叔父为之不悦,有“让他试一年再说”的话,这是胡哲谋自己告诉我的。

在沙滩,另有新造的简便宿舍,二三十排平房,纸糊顶篷,两人一间,甚小,除了两人相对的床位、书桌、书架之外,中间只容一人可过。取暖是靠煤球小炉,要自己生火;而译学馆宿舍则是装烟筒的洋式煤炉,有斋夫(校役)生火。

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理科院长胡仁源(湖州人,留美)代理,预科主任是沈步洲(武进人,亦是留美的)。教授以洋人为多。中国教授陈汉章教本国历史,一个扬州人教本国地理,沈尹默教国文,沈兼士(尹默之弟)教文字学,课本是许慎《说文》。陈汉章是晚清经学大师俞曲园的弟子,是章太炎的同学。陈汉章早就有名,京师大学(北大前身)时代聘请他为教授,但他因为当时京师大学的章程有毕业后钦赐翰林一条,他宁愿做学生,期望得个翰林。但他这愿望被辛亥革命打破了,改为北大以后仍请他当教授。他教本国历史,自编讲义,从先秦诸子讲起,把外国的声、光、化、电之学,考证为我先秦诸子书中早已有之,而先秦诸子中引用“墨子”较多。我觉得这是牵强附会,曾于某次下课时说了“发思古之幽情,扬大汉之天声”。陈汉章听到了,晚间他派人到译学馆宿舍找我到他家中谈话。他当时的一席话大意如下:他这样做,意在打破现今普遍全国的崇拜西洋妄自菲薄的颓风。他说代理校长胡仁源即是这样的人物。记得有一次,本科有个学生问及“经今古文”之争该如何看待,他作了回答,并发给我们参考。这是一篇骈文。每句都有他自己作的注解。全文记不清理了,大意是:他推重郑康成,主张经古文派和今文派不宜坚持家法,对古文派和今文派的学说,应择善而从。他对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很不满意,说刘歆(本名秀,后汉时为避光武帝讳而改的)怎能编造春秋左氏传如此其完整,全书没有破绽。(按:康有为是今文派,他的《大同书》是根据何休《公羊传》的学说而加以推演的。)

教本国地理的是扬州人,他也自编讲义。他按照大清一统志,有时还参考各省、府、县的地方志,乃至《水经注》,可谓用力甚劬,然而不切实用。

沈尹默教国文,没有讲义,他说,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我们自己。他教我们读庄子的《天下》篇,荀子的《非十二子》篇,韩非子的《显学》篇。他说先秦诸子各家学说的概况及其互相攻讦之大要,读了这三篇就够了。他要我们课余精读这些子书。他又说《列子》是伪书,其中还有晋人的伪作,但《杨朱》篇却保存了早已失传的“杨朱为我”的学说。

至于文学方面,沈老师教我们读魏文帝《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彦和)《文心雕龙》,乃至近人章实斋的《文史通义》;也教我们看看刘知几《史通》。

清朝末年,江西诗派盛行,江西诗派的始祖是黄山谷,沈老师抄示黄山谷的《池口风雨留三日》,诗是七律,其辞如下:“弧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人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他又说,山谷自言,欲仿庄周,分其诗文为内外篇,《池口风雨留三日》见外集。沈老师说他自己也喜欢黄山谷的诗,但他不是江西诗派。他还把他作的诗抄给我们看,可惜我现在一首也记不起来了。

同学中有问沈老师是不是章太炎的弟子?回答:不是。但又说沈兼士曾从太炎先生受“小学”要旨。同学中又有人问:听说太炎先生研究过佛家思想,是不是真的?回答是真的。沈老师又说,你们想懂得一点佛家思想,不妨看看《弘明集》和《广弘明集》,然后看《大乘起信论》。我那时好奇心很强,曾读过这三本书,结果是似懂非懂。现在呢,早已抛在九霄云外,仅记其书名而已。

茅盾(1896~1981年):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开始主持《小说月报》编务工作。1921年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此后曾在上海大学等地任教。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直接投身群众革命运动;参加国民党二大,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宣传部任秘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腐蚀》、《虹》等。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执行书记。1939年在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抵达延安,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地讲学。建国后,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部长等职。

张申府则回忆道:

我在(北大)第二类预科上了一年,觉得并不太吃力,便想去考本科,可是北大的理工科有严格的规定:凡报考本科者,必须有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的文凭。初期读文科的人并不太多,因此报考文科只要求同等学历,并不注重文凭。我升学心切,暑假改了一个名字,考上了文科。

北大文科分哲学、历史、国文学、英文学四个学门(后改称为系),我上了哲学门。照北大原定的计划,哲学门分为中国哲学、西洋哲学、印度哲学三类,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只是混合设立一个哲学门。我虽然入了哲学门,却一心不忘数学。那时,我见知于数学系主任兼代理学长冯祖荀先生,在哲学门不到两个月,又转入了数学门。

可是转了数学门,我又放不下哲学。在哲学门两个月的学习中,时间虽然极短,但眼界大开,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我上的是数学的课,读的却多是哲学的书。从那时起,我主要研究的都是哲学及其有关科目。当然,数学书始终不断在我的涉猎之中,只是数学题从不肯做,化学实验更是绝少动手。

有一天,我发现了一本装潢精美的书,是一个精装本,一九一四年美国出版,书名是《我们的外界知识》,英国罗素著。翻看一遍,觉得很有意思,又坐下来接连看了两遍,真有点爱不释手了。由此我发现了罗素,并对之产生了兴趣。三十年代,我一度再任北大讲师,专讲罗素哲学,这也可以说是与北大藏书楼的帮助分不开的。

张申府(1893~1986年):中国共产党3位主要创始人之一。原名张崧年,河北献县人,哲学家张岱年之兄。1908年在顺天高等学堂中学班学习,与梁漱溟等成为至交。1913年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翌年考入北大哲学系。1917年以助教名义留北大工作,教预科数学和逻辑(3年后提为讲师),认识李大钊、陈独秀。几次担任北大图书馆代主任,1918年毛泽东由伦理系教授杨昌济介绍来担任登陆室工友,在他领导下工作。又担任《新青年》编委,还是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的团员;并与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张国焘由他介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又是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并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首次向国人介绍罗素、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西方进步思想家、科学家。1920年冬以蔡元培秘书的名义到法国深造。1925年退出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黄埔军校、暨南大学、大陆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31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经常利用讲坛宣传爱国主义,并投身于抗日运动,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的游行。

[附文3]永远看不够的未名湖

湖其实并不大,充其量一两百亩的水面而已,视野有限,风光欠佳;对于生长在南方或沿海的人们来说,譬如鄙人,看惯了八百里洞庭、见识了白茫茫东海,眼眸里它不过是个小水塘罢了。而且湖是个死水湖,没有活源,光靠老天下雪或人工注水,与星罗棋布的江南水乡泽国比,焉见杏花春雨?焉见杨柳依依?焉见草长莺飞?倒是时而飞沙扬尘,处处残荷败叶,令吾等不以为然。某位当代女作家在其一部获了大奖的著名小说中,竟用“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这样的俗艳之词来形容它,真是贻笑大方,也害得鄙人曾在多篇文章里奚落之:抑或没见过真正的大江大湖,孤陋寡闻;抑或用词不当,基本功太差。

但就是这么一片小水塘,仍让人永远看不够,也永远写不够,它的无穷魅力是来自人肉眼之外的。记得多年前,我从南方跨长江、过黄河,“蹩”进京城,在离它不远的另一所名校念书,每逢周末、假日、晚上,总要一个人瞅空来这儿走走、看看,感受它的博大、厚实、宁静与典雅。或者,有外地、外校的老乡、朋友来访,我第一站也要陪他们到这里来徜徉一番,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后来我回到了南方工作,每逢进京办事,行色匆匆、风尘仆仆,但再忙也得挤出时间,打个的,赶往这儿旧地重游,把脚步放慢,不计早晚地到处走,见物是人非、思绪翻飞,未免感慨万千。

不久前我就又到了这湖畔,留足了时辰,信步四顾,最后竟然拐弯抹角地去了湖后的林子里。那儿隔绝了围墙外的车水马龙、林子外的喧嚣物欲,只有一排排老式平房,掩映在目光的前方,旁边是虬曲的枫杨、干枯的池沼、蜿蜒的小径、昏黄的路灯,它们全肃穆于朦胧而又幽远的星空下,是如此的纯粹,如此的古朴。偶尔传来一两声蛙鸣、蝉吟、鸦喳,却显得更清寂、沉静。这哪是在繁华的现代都市间,分明像一座偏远的村庄。我当时便是这样想的:“将来若有一天能老死于此,这一生也无憾矣!”

在这个小湖边,曾上演过许多动人的故事,曾留下过许多英杰的足迹,曾为许多名篇佳作所抒述。湖虽小,本校的才子才女们却感其精髓而喻之为“一片海洋”,“诗人们住在它的水底沉思”。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一段凄美爱情,发生地也是在这。耄耋学者季羡林多年来一直栖身于此,其《清塘荷韵》即是为它而写的一篇美文。再早些,哲学家冯友兰、经济学家陈岱孙、国学宿儒张岱年、人口学家马寅初等一大批学术泰斗就住在附近的燕南园;再早些,当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到湖滨漫步时,自视甚高的天之骄子们马上停止其高谈阔论,噤若寒蝉一般;再早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堪德加·斯诺仙逝后,遵其遗嘱,让他长眠在对岸的茵茵花木处;再早些,陈独秀、李大钊们曾在这里激昂陈词,毛泽东、邓中夏们曾在这里博览万卷,鲁迅、沈从文们曾在这里奋笔疾书;再早些,“五四运动”的熊熊圣火也是最先从这里燃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学何谓,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孔老夫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日夜涌动不息的湖水,具有非比寻常的灵性,给人以丰富的感受,这是文艺创作、文化探究得天独厚的极佳条件,所以才有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也才有优美得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的《瓦尔登湖》(梭罗的原作与徐迟的翻译堪称珠联璧合)。未名湖虽小,湖水虽浅,却依然灵气横溢,内涵博雅。湖光塔影中有遏抑不止的才情,荷塘月色里有丰厚静远的学养,它源远流长,继往开来,就像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汩汩滔滔,咆哮前行,又哪里看得够呢?

唯其朴素而伟大,唯其沉静而伟大,唯其陈久而伟大,这就是未名湖之魂啊!

同类推荐
  • 2016中国年度报告文学

    2016中国年度报告文学

    由何建明主编的2016年度报告文学,是从全国当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报告文学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报告文学。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只有允许那些巨大灵魂作为向导的人,才能听见前路传来的歌声。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到金宇澄的上海,“城市”一辑的文章始于文学文本,终于文化探讨。“她们”一辑是关于女性的表达与被表达,“人民”一辑的目光则投向底层文学。三个维度,不仅仅是蒐集旧作,更是新的展望。《追随巨大的灵魂》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城市”为题,探讨文学如何书写城市,并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研究,包括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书写、金宇澄与吴亮对上海的书写等,同时也探讨更宏观的文学写作与城市现代性的问题;第二部分以“她们”为题,主要是对女性性别意识、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第三部分以“人民”为题,探究关于社会普通民众的“底层文学”,也有对现实主义写作等问题的探讨。此外,作者对上海的文学与文化也给予了一种特别的关注和思考。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无声戏(古典文库)

    无声戏(古典文库)

    《无声戏》之名,取与“有声戏”即戏曲相反之意,意在描绘一出出人生舞台上的活剧。其中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以日本尊经阁文库所藏《无声戏》刻本(十二回)为底本,校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无声戏合集》。
热门推荐
  • 魔女欠我晚安吻

    魔女欠我晚安吻

    “要是知道现在会这么喜欢你,当初就不会对你那么冷漠了。”她是冷漠没错啊,对他这种人就应该如此。但是一语成谶,居然要自己说出口吗?明明六年前把自己当成游戏一样玩过就忘,现在那么难看幼稚的死缠烂打什么意思?宁相戈一脸无辜地看着她。“你是灰白色,不是因为我才看见彩虹吗?”但是,你是我的命运,这却是自己没说出口的秘密,你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
  • 爱倚萧墙

    爱倚萧墙

    前世,钟铃儿总想着自己贵为嫡女,就算母亲死了,母亲那边还无人肯关照,自己依然尊贵,最起码应该嫁个身体健全的王公贵族,可却被许给了半身残疾的明世谦。成亲以后,哪怕那个人对自己再用心再体贴,她始终不满足,一有点事情就把火发在他身上,打他骂他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把他从轮椅上推下去,让他在下着大雪的晚上自己挣扎着爬回房间。直到被诬陷与侍卫私通,被游街示众三日,被明世谦暗中放过,钟铃儿才知道当初的她有多傻多蠢。这一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代家书

    历代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代家书》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清的一百余份家书,堪为家书中的佳品。其中当然有部分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识不相符合之处,但去芜以存真、披沙以见金,唯看读者朋友鉴别与取舍。
  • 青青那些事

    青青那些事

    R苒羽,原名茜一苒,一名活泼小妹子,请大家多多关照。
  • 王的丑妃(全本)

    王的丑妃(全本)

    上部:悦夕,美丽聪慧,年仅九岁,身为郡主却必须背负国家的命运出塞和亲。她知道她将来的丈夫是敌国被她父亲打成植物人的王,她也知道这将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丑丫头,一心爱着王。但是面貌丑陋身份卑贱的她有什么资格站在王的身边呢?拓达,在他沉睡的九年里,只有他的王妃在他身边。在他醒来之后,他的王妃却失踪了。他的心里已经被王妃占据了,是否还容得下一个丑丫头呢?拓恒,他见证了悦夕悲惨的命运,却无能为力。在丑丫头出现在王身边的时候,他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但是他是痛苦的,他似乎一直爱着那个王妃,他的嫂子。命运的作弄,对爱情的执着是这个故事的主线;爱情、誓言、责任和恨是这个故事的主题。一起来看丑丫头在滚滚大漠上演绎的爱情悲歌。下部:战争再起,你认为的好人也许才是最残忍的人。部族遇到了前所未有地危机。是谁在后面操纵着这一切。这个城池只留下了一群妇孺,丑丫头如何带领她们保卫家乡?在听到拓达受重伤的时候,丑丫头丢开了人民、责任,跑到他的身边。失去王城的保护,她又将迎来痛苦的人生。一个用自己的血和泪为拓达王奠定了王朝的女人,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呢?花开花落,只留下空中淡淡的悲。请继续关注《王的丑妃》下部,关注丑丫头传奇的一生。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的新作《宠爱养女》http://m.pgsk.com/a/81451/她从小犹如公主般被宠爱着长大,甚至一直奇怪地和养大自己的爹睡在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她的世界全变了。没有了欢笑,没有了疼爱,只有无休尽的辱骂、折磨和虐待。可是她无法逃开,她就像一直养在华丽囚笼中的小鸟一样。即使笼门打开了,她也不会飞走。他抱养了比自己小十二岁的恋人的女儿,给了她天真快乐的童年。他本以为这将是幸福的开始了,可是一封信却打破了这幸福。他开始讨厌她,虐待她,看着她受苦的时候,他的心却无法平静。其实,他更恨他自己啊!至于《魔鬼棋盘》很多人都问到啊,因为《魔鬼》是我精心,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轻易下笔。而它的大纲出了点问题,不得不延后一段时间了。一些看过《魔鬼》广告的读者都很期待,我只能和大家说对不起了。我只是想把最好的呈现给大家。估计《魔鬼》将在《丑妃》完结之后,就能开坑了。
  • 月满乾坤

    月满乾坤

    五年前,一朝国破家亡,柳晴月从云端跌入泥沼,从此,她心无余暇,只为报仇.......喂喂......那谁躲开点,不要影响我报仇。(备注:本书无穿越,不重生,复仇+甜宠正文,女主高冷,男主妻控)。。。。。。。。。。。新书非常需要大大们的支持!!!请容我大声呐喊三声:求支持!求支持!求支持!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末世之神圣牧师

    末世之神圣牧师

    奇异的穿越,是前世今朝之旅还是阴谋诡计末世降临,水星再次回到原始状态,凶猛可怖的丧尸异兽,是天灾也是机遇。
  • 大决战:平津战役

    大决战:平津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情况。平津战役以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战斗作为明显的起始点,其余都是对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且围而不攻,仅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尤其是北平,通过我党艰苦细致地对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做工作,得到和平解放。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为标志。该次战役,与辽沈、平津战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力量经过多年较量之后的决战;是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前夕的决战。不同点是战役发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驻地西北坡周围,又以我国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北平为中心。这一战役中,有40%的国民党军队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统帅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而是当时国民党军内部非嫡系的代表人物傅作义将军。上述的相同之处,决定了这一场决战的残酷性和重要性;而上述的不同处,又决定了这场决战的灵活性和重要性,使得这场战争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并不都是冲杀与血战,还有大量既复杂又紧张的另一条战线的斗争。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则是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
  • 乡野小书生

    乡野小书生

    我们时常幻想穿越到古代会是怎样的生活,帝王将相、逍遥王侯、寒门潜龙、乱世英雄,他们的一生大多是光彩夺目、精彩曲折、波澜壮阔的。人们向往着那种光彩,追逐着那种壮阔。普通人的一生与之相比,便如那皓月与萤火,沧海与尘沙。那么,那萤火尘沙的一生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试着抛开YY,书写一段光华之下的小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