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400000013

第13章 1879~1898年:萌芽(10)

当时北大预科第一类新生约二百多人,分四个课堂上课。每个课堂约有座位四十至五十。至于宿舍(译学馆),楼上楼下各两大间,每间约有床位十来个。学生都用蚊帐和书架把自己所居围成一个小房间。楼的四角,是形成小房间的最好地位,我到时已被人抢先占去了。现在记得,一个是毛子水,浙江江山人,另一个是胡哲谋,浙江宁波人,后来上课时才知道他是我的同班生而且同年。胡哲谋有个叔父在大学本科教数学,他希望胡哲谋也像他自己那样,成为数学家。但胡哲谋喜欢文科,他的叔父为之不悦,有“让他试一年再说”的话,这是胡哲谋自己告诉我的。

在沙滩,另有新造的简便宿舍,二三十排平房,纸糊顶篷,两人一间,甚小,除了两人相对的床位、书桌、书架之外,中间只容一人可过。取暖是靠煤球小炉,要自己生火;而译学馆宿舍则是装烟筒的洋式煤炉,有斋夫(校役)生火。

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理科院长胡仁源(湖州人,留美)代理,预科主任是沈步洲(武进人,亦是留美的)。教授以洋人为多。中国教授陈汉章教本国历史,一个扬州人教本国地理,沈尹默教国文,沈兼士(尹默之弟)教文字学,课本是许慎《说文》。陈汉章是晚清经学大师俞曲园的弟子,是章太炎的同学。陈汉章早就有名,京师大学(北大前身)时代聘请他为教授,但他因为当时京师大学的章程有毕业后钦赐翰林一条,他宁愿做学生,期望得个翰林。但他这愿望被辛亥革命打破了,改为北大以后仍请他当教授。他教本国历史,自编讲义,从先秦诸子讲起,把外国的声、光、化、电之学,考证为我先秦诸子书中早已有之,而先秦诸子中引用“墨子”较多。我觉得这是牵强附会,曾于某次下课时说了“发思古之幽情,扬大汉之天声”。陈汉章听到了,晚间他派人到译学馆宿舍找我到他家中谈话。他当时的一席话大意如下:他这样做,意在打破现今普遍全国的崇拜西洋妄自菲薄的颓风。他说代理校长胡仁源即是这样的人物。记得有一次,本科有个学生问及“经今古文”之争该如何看待,他作了回答,并发给我们参考。这是一篇骈文。每句都有他自己作的注解。全文记不清理了,大意是:他推重郑康成,主张经古文派和今文派不宜坚持家法,对古文派和今文派的学说,应择善而从。他对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很不满意,说刘歆(本名秀,后汉时为避光武帝讳而改的)怎能编造春秋左氏传如此其完整,全书没有破绽。(按:康有为是今文派,他的《大同书》是根据何休《公羊传》的学说而加以推演的。)

教本国地理的是扬州人,他也自编讲义。他按照大清一统志,有时还参考各省、府、县的地方志,乃至《水经注》,可谓用力甚劬,然而不切实用。

沈尹默教国文,没有讲义,他说,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我们自己。他教我们读庄子的《天下》篇,荀子的《非十二子》篇,韩非子的《显学》篇。他说先秦诸子各家学说的概况及其互相攻讦之大要,读了这三篇就够了。他要我们课余精读这些子书。他又说《列子》是伪书,其中还有晋人的伪作,但《杨朱》篇却保存了早已失传的“杨朱为我”的学说。

至于文学方面,沈老师教我们读魏文帝《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彦和)《文心雕龙》,乃至近人章实斋的《文史通义》;也教我们看看刘知几《史通》。

清朝末年,江西诗派盛行,江西诗派的始祖是黄山谷,沈老师抄示黄山谷的《池口风雨留三日》,诗是七律,其辞如下:“弧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人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他又说,山谷自言,欲仿庄周,分其诗文为内外篇,《池口风雨留三日》见外集。沈老师说他自己也喜欢黄山谷的诗,但他不是江西诗派。他还把他作的诗抄给我们看,可惜我现在一首也记不起来了。

同学中有问沈老师是不是章太炎的弟子?回答:不是。但又说沈兼士曾从太炎先生受“小学”要旨。同学中又有人问:听说太炎先生研究过佛家思想,是不是真的?回答是真的。沈老师又说,你们想懂得一点佛家思想,不妨看看《弘明集》和《广弘明集》,然后看《大乘起信论》。我那时好奇心很强,曾读过这三本书,结果是似懂非懂。现在呢,早已抛在九霄云外,仅记其书名而已。

茅盾(1896~1981年):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开始主持《小说月报》编务工作。1921年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此后曾在上海大学等地任教。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直接投身群众革命运动;参加国民党二大,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宣传部任秘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腐蚀》、《虹》等。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执行书记。1939年在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抵达延安,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地讲学。建国后,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部长等职。

张申府则回忆道:

我在(北大)第二类预科上了一年,觉得并不太吃力,便想去考本科,可是北大的理工科有严格的规定:凡报考本科者,必须有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的文凭。初期读文科的人并不太多,因此报考文科只要求同等学历,并不注重文凭。我升学心切,暑假改了一个名字,考上了文科。

北大文科分哲学、历史、国文学、英文学四个学门(后改称为系),我上了哲学门。照北大原定的计划,哲学门分为中国哲学、西洋哲学、印度哲学三类,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只是混合设立一个哲学门。我虽然入了哲学门,却一心不忘数学。那时,我见知于数学系主任兼代理学长冯祖荀先生,在哲学门不到两个月,又转入了数学门。

可是转了数学门,我又放不下哲学。在哲学门两个月的学习中,时间虽然极短,但眼界大开,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我上的是数学的课,读的却多是哲学的书。从那时起,我主要研究的都是哲学及其有关科目。当然,数学书始终不断在我的涉猎之中,只是数学题从不肯做,化学实验更是绝少动手。

有一天,我发现了一本装潢精美的书,是一个精装本,一九一四年美国出版,书名是《我们的外界知识》,英国罗素著。翻看一遍,觉得很有意思,又坐下来接连看了两遍,真有点爱不释手了。由此我发现了罗素,并对之产生了兴趣。三十年代,我一度再任北大讲师,专讲罗素哲学,这也可以说是与北大藏书楼的帮助分不开的。

张申府(1893~1986年):中国共产党3位主要创始人之一。原名张崧年,河北献县人,哲学家张岱年之兄。1908年在顺天高等学堂中学班学习,与梁漱溟等成为至交。1913年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翌年考入北大哲学系。1917年以助教名义留北大工作,教预科数学和逻辑(3年后提为讲师),认识李大钊、陈独秀。几次担任北大图书馆代主任,1918年毛泽东由伦理系教授杨昌济介绍来担任登陆室工友,在他领导下工作。又担任《新青年》编委,还是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的团员;并与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张国焘由他介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又是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并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首次向国人介绍罗素、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西方进步思想家、科学家。1920年冬以蔡元培秘书的名义到法国深造。1925年退出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黄埔军校、暨南大学、大陆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31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经常利用讲坛宣传爱国主义,并投身于抗日运动,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的游行。

[附文3]永远看不够的未名湖

湖其实并不大,充其量一两百亩的水面而已,视野有限,风光欠佳;对于生长在南方或沿海的人们来说,譬如鄙人,看惯了八百里洞庭、见识了白茫茫东海,眼眸里它不过是个小水塘罢了。而且湖是个死水湖,没有活源,光靠老天下雪或人工注水,与星罗棋布的江南水乡泽国比,焉见杏花春雨?焉见杨柳依依?焉见草长莺飞?倒是时而飞沙扬尘,处处残荷败叶,令吾等不以为然。某位当代女作家在其一部获了大奖的著名小说中,竟用“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这样的俗艳之词来形容它,真是贻笑大方,也害得鄙人曾在多篇文章里奚落之:抑或没见过真正的大江大湖,孤陋寡闻;抑或用词不当,基本功太差。

但就是这么一片小水塘,仍让人永远看不够,也永远写不够,它的无穷魅力是来自人肉眼之外的。记得多年前,我从南方跨长江、过黄河,“蹩”进京城,在离它不远的另一所名校念书,每逢周末、假日、晚上,总要一个人瞅空来这儿走走、看看,感受它的博大、厚实、宁静与典雅。或者,有外地、外校的老乡、朋友来访,我第一站也要陪他们到这里来徜徉一番,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后来我回到了南方工作,每逢进京办事,行色匆匆、风尘仆仆,但再忙也得挤出时间,打个的,赶往这儿旧地重游,把脚步放慢,不计早晚地到处走,见物是人非、思绪翻飞,未免感慨万千。

不久前我就又到了这湖畔,留足了时辰,信步四顾,最后竟然拐弯抹角地去了湖后的林子里。那儿隔绝了围墙外的车水马龙、林子外的喧嚣物欲,只有一排排老式平房,掩映在目光的前方,旁边是虬曲的枫杨、干枯的池沼、蜿蜒的小径、昏黄的路灯,它们全肃穆于朦胧而又幽远的星空下,是如此的纯粹,如此的古朴。偶尔传来一两声蛙鸣、蝉吟、鸦喳,却显得更清寂、沉静。这哪是在繁华的现代都市间,分明像一座偏远的村庄。我当时便是这样想的:“将来若有一天能老死于此,这一生也无憾矣!”

在这个小湖边,曾上演过许多动人的故事,曾留下过许多英杰的足迹,曾为许多名篇佳作所抒述。湖虽小,本校的才子才女们却感其精髓而喻之为“一片海洋”,“诗人们住在它的水底沉思”。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一段凄美爱情,发生地也是在这。耄耋学者季羡林多年来一直栖身于此,其《清塘荷韵》即是为它而写的一篇美文。再早些,哲学家冯友兰、经济学家陈岱孙、国学宿儒张岱年、人口学家马寅初等一大批学术泰斗就住在附近的燕南园;再早些,当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到湖滨漫步时,自视甚高的天之骄子们马上停止其高谈阔论,噤若寒蝉一般;再早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堪德加·斯诺仙逝后,遵其遗嘱,让他长眠在对岸的茵茵花木处;再早些,陈独秀、李大钊们曾在这里激昂陈词,毛泽东、邓中夏们曾在这里博览万卷,鲁迅、沈从文们曾在这里奋笔疾书;再早些,“五四运动”的熊熊圣火也是最先从这里燃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学何谓,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孔老夫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日夜涌动不息的湖水,具有非比寻常的灵性,给人以丰富的感受,这是文艺创作、文化探究得天独厚的极佳条件,所以才有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也才有优美得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的《瓦尔登湖》(梭罗的原作与徐迟的翻译堪称珠联璧合)。未名湖虽小,湖水虽浅,却依然灵气横溢,内涵博雅。湖光塔影中有遏抑不止的才情,荷塘月色里有丰厚静远的学养,它源远流长,继往开来,就像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汩汩滔滔,咆哮前行,又哪里看得够呢?

唯其朴素而伟大,唯其沉静而伟大,唯其陈久而伟大,这就是未名湖之魂啊!

同类推荐
  • 日本随笔双壁:枕草子+徒然草(套装共2册)

    日本随笔双壁:枕草子+徒然草(套装共2册)

    《枕草子》是一本文学散文随笔集,大约成书于1001年。作者在宫廷任职期间所见所闻甚多,全书有三百余篇,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雅的东西”,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文中可了解到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以及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可见其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徒然草》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全书共243段,既有处事警语、经验感悟,又不乏奇闻逸事、四时风物。以其淡泊文字间所透露出的遁世真理而闻名于世,成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是日本文学的入门经典,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诗人的心

    诗人的心

    本书共46篇诗歌评论,既包括1984年版《诗人的心》的30篇文章,又包括《开明少年》中刊载的其他16篇讲诗词的文章。作者从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一角度出发选取诗歌,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新诗,也有古代、国外的经典作品。对诗歌的鉴赏也细致入微,从字词含义、句式韵脚,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歌蕴含的价值意义。
  • 徒然草·方丈记

    徒然草·方丈记

    《徒然草》是一部内容广博的散文随笔。作者吉田兼好将一生的丰富阅历和明达见识融入到简短随性的文字中,既有处事警语、经验感悟,又不乏奇闻逸事、四时风物。当这幅由243段短文构成的长卷缓缓展开时,日本镰仓末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吉田兼好汰尽浮华的禅悟之心跃然纸上。《方丈记》成书于1212年,被誉为日本隐士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作者鸭长明回忆生平际遇、叙述天地巨变、感慨人世无常的随笔集。这部作品对日本的文学、历史、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被日本珍视为文化瑰宝。
  • 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徐志摩诗文精选

    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徐志摩诗文精选

    这是一本徐志摩的作品诗文集。他的诗歌既浸染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愫,又受到外来诗潮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派的影响。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除了创作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内容包括生活感悟、旅行游记等。而本书精选了徐志摩的代表性诗作、散文、书信等,基本涵盖了徐志摩作品的精华,有助于了解徐志摩的作品与写作特点,从中感受到诗与文的魅力。
  • 求变记

    求变记

    这是一部叙事诗,讲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非洲部落的故事;在那之后很久很久,才有第一批欧洲人踏足他们的土地。它将带领读者神游那片遥远的大陆,见证那些在其他地方从未发生过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世界末日是你我的纽带

    世界末日是你我的纽带

    哪怕世界末日,我也一定会救你!哪怕我会死去,我也心甘情愿。哪怕被你误解,哪怕被你讨厌,只要你活着就好!世界末日,或许是一场灾难,但也是我与你相遇的纽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培养小学生爱心的情感故事

    培养小学生爱心的情感故事

    学生时代是个需要故事的时代,尤其是小学阶段,一个个不同时空、不同事物、不同经历、不同结果所组织而成的美好故事,像一阵阵风吹过,不经意闻,触动孩子们的心弦,让智慧和真理在眨眼间变成一个个小精灵。基于这样的创作构想,我们精选了很多感恩故事僠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加工整理,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于小学生面前。希望能作为一份精美新鲜的小快餐,给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生活增添一份新鲜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们点燃一盏心灵的的灯。书中的故事紧跟当今社会的步伐,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古老的童话传说,更有鲜活的当代名人轶事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小故事,而且这些故事也不会超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
  • 超级科技提取器

    超级科技提取器

    ??我叫方昊,我被老鼠霍霍了,幸运的是,我获得了一台科技提取器。蚂蚁的外骨骼装甲我要了。蝾螈的断体重生这个必须有。蜂后扇动着翅膀,指挥着工蜂们对敌人展开了无尽的追击?很好,信息素指挥系统稳了。水熊虫能在太空中漫步,享受太阳风暴的吹拂?这个我……等等!你说什么?绿毛龟是神龟,能延寿千年!呃……那个啥,我头顶不会也带色儿吧?…………欢迎入群聊骚:688242721
  • 妖火(卫斯理珍藏版)

    妖火(卫斯理珍藏版)

    生活中所应该发生的,但是,却又偏偏发生在卫斯理的身上。卫斯理接受张海龙委托,寻找其儿子张小龙的下落。万料不到看似平凡的生物学家离奇失踪,背后竟隐藏了一个大阴谋﹕张小龙的发明如被野心家所利用,不但足以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更可併吞世界﹗《妖火》是第一个以卫斯理为主的科幻故事,开始了日后一连串的科幻故事的创作。可以看到数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极大,一些当时认为可以写进小说中的「大事」,现在已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了;当时所作出的、幻想到的设想,现在看来,仍然十分新鲜。——倪匡(卫斯理)
  • 负甲天下

    负甲天下

    (女强+美男+搞笑)大师一言,注定一生不凡。前世军人女,后世将军子!是顽劣愚钝、还是冷静睿智。无人能懂!她问他“在你心里是皇位重要?还是我重要!”他答“一样重要!”她笑而不语,心却冷凉似寒冰。世人皆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的是她,还是他?
  •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寻仙之路几人还

    寻仙之路几人还

    仙,是否真的存在?满天诸神又身在何方?在那遥远的过去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传奇?未知,才值得人去追寻!新人新书,求支持!
  • 十二盛夏

    十二盛夏

    盛夏烈日般的犀利文字,让你遍历爱的饥饿跟冷!我们的友谊被命运开成三色堇,败了忧郁蓝,颓了寂寞白,伤了晦暗紫。
  •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3卷)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3卷)

    本书是当下中国散文诗创作精彩状态的年度展现。既有老一辈散文诗作家的年度佳作,更加注重了活跃在散文诗坛中青年散文诗人的年度力作。既有主流报刊的重要作品,又有地方报刊的精品,同时关注了海外报刊和网络平台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散文诗创作的年度状态和发展走势,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权威性,是散文诗不可或缺的年度档案,值得阅读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