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400000020

第20章 1899~1910年:成型(上)(7)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2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3月17日,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教育部马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2年学校正式迁往吴淞镇。

根据《宝山县志》记载:民国6年(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迁入吴淞中国公学。民国8年(1918年),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由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民国11年(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

1924年5月20日,学校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因此,5月20日定为校庆日。

1927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该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就是当时在上海设立的一所国立综合大学。直到1949年,国立同济大学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综合大学。

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一批国立大学,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牌大学之一。原因主要在于,同济在德国人建立和控制期间,由于继承德国大学传统,建立了完整和齐备的医学和工学,学风严谨。当时,同济的工科学生在德国享有和德国大学毕业学生同等的声誉和待遇。同济的医学当时已经在国内外闻名,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并流传“北协和,南同济”的说法。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同济大学虽然经历从德国人管理到私有最后收归国有,但学校基本建制没有变化,在民国早期中国大学环境剧烈变化的时期,同济在德国人的管理下相对比较稳定,在1927年又较早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国立大学。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9月1日,日本空军为清理日军前进道路,轰炸位于吴淞的国立同济大学。辛劳经营近20年的同济校舍被日军炸为平地。

抗战期间,国立同济大学被迫迁往内地。于1937年9月起,从上海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县、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1940年迁到四川南溪李庄。战争期间继续发展,达到最鼎盛时期。

学校迁至江西赣州时,医学院院长德国人柏德辞职。皮肤科专家宁誉接任院长,他是同济历史上第一位任医学院院长的中国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迁回上海。

当时的国立同济大学属于强盛时期,系科齐全,师职出色,学风扎实,是国内外闻名的著名大学。除了医学院一直享誉盛誉之外,其他专业也是实力雄厚。

1947年,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为黄衡禄教授。该系还增设了制造部、化验部。不久,化学教授汪浏先生出任国立同济大学理学院院长。化学系其他教授也是一时上选:汤腾汉、张忠都是药物界权威;戴恺生、陈苍虬、朱镜心是从各大学请来的台柱教授;黄有时、黄宇常等都是知名学者;而且还有巴尔泰等德国教授在此任教。教授阵容的完整,沪上无出其右。

同济大学化学系以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优良的教学质量蜚声国内,成为众多青年学子向往的殿堂,并为中国造就了大批化学、化工专家。该系毕业学生里后来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就有唐有祺、卢佩章、黄志镗、曹楚南、邓景发、戚正武等多人。

1948年8月之前,国立同济大学拥有医、工、理、法、文5个学院。

1949年6月25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10月成为新中国高教部直属院校。从这年开始,同济大学就经历多次院系调整,由一所学科齐全、各系均强的综合大学变成一所土木和建设类专长的学校。

1949年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后来又随复旦支援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建设。

1950年,为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部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大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又改名同济医科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后将上海铁道医学院并入同济大学。

1951年,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化学、物理等系除了保留基本的工科教学以外,全部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学校。

1952年,工学院著名的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等并入上海交通大学,还支援了南京工学院等学校;后来一部分随上海交大西迁,建设西安交通大学。

1952年,水利系与其他高校水利专业在南京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1952年,上海交大、复旦、圣约翰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

1956年,原校长夏坚白带领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参与建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并入武汉大学。

同济大学的学校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同济大学的办学理念:济世兴邦,爱国奉献

同济大学的学术风格:脚踏实地,不鹜虚名

同济大学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附文]同济名人榜

一、曾在同济任教或工作的院士:

梁伯强、贝时璋、沈其震、裘法祖、朱洪元、陶亨咸、王守武、唐有祺、吴式枢、卢佩章、王守觉、吴孟超、吴旻、黄志镗、俞鸿儒、曹楚南、丁大钊、许厚泽、何友声、宁津生、涂铭旌、陈新、钱易、叶可明、李同保、钟万勰、倪嘉缵、张涤生、潘镜芙、朱能鸿、张祖勋

二、同济今日院士:

汪品先、孙钧、马在田、姚熹、郑时龄、项海帆、李同保、郭重庆、戴复东、范立础、卢耀如、沈祖炎、裴钢

三、杰出校友

李国豪: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从周:著名园林建筑学家

裘法祖:中国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忠弼:著名病理学家

倪超: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首任校长

罗云平: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前校长

林同炎:国际著名桥梁大师

乔石: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冯至:著名诗人

黄杲炘:翻译家

叶可明: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

钱信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卫生部部长

张涤生:整复外科开创人,被称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

梁伯强:原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

夏穗生:著名医学家,国内较早开展现代典型性肝切除术研究者之一

贝时璋:现在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守武、王守觉: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唐有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吴孟超:二军大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李同保: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院长

张祖勋: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

李荣兴:曾参与火星登陆探索计划,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华裔教授

李金城:青藏铁路总工程师

程京:长江学者,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潘云鹤:原浙江大学校长

唐登杰:上海市副市长

陈虹: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裁

孙文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钢:同济大学校长,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部长

冯纪忠:建筑学家,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

戴复东: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作燊: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创始人

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郑时龄:著名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小慧:著名摄影艺术家

吴志强: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严庆龄:台湾汽车业创始人之一

张象贤:台湾机械工程大师,有“台湾工学之父”的美誉

宁津生:大地测量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在德:外科学教授

金士翱:麻醉专家

夏坚白:天文测量学家

吴熙瑞:人类生殖学家

梁文灏、刘建航: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

江欢成:土木结构专家

童第周:著名生物学家

陈星弼:电器工程专家

董石麟:空间结构专家

张锦秋:高级建筑师

丁士昭:工程管理专家

尤彭熙:医学专家

曾乐:焊接专家

胡茂元:上汽集团董事长

陈志鑫:上海大众公司总裁

李桓英:麻风病防治专家

宋林:华润集团总经理

周纪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来兴:上海实业集团总裁

孟凡辰:西门子一体化总裁

周厚健:海信集团总裁

严晓海:美国特拉华大学遥感中心主任

张红军,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

谢家祺:获“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季向东: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侯云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张惠新: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副书记

张耀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肇经:中国水利界元老

吴祥明:上海磁浮工程总指挥

白云: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李国机:著名律师

杨槱:船舶设计学家

邹德慈:城市规划专家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张彩珍:中国软式网球协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汪光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长

陈铁迪: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

谢国忠:著名经济学家,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顾安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得主

徐植信:中国地震波与爆炸波传播研究的开拓者

杨益言:著名作家,《红岩》作者

郭文叁: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饶斌:一汽及二汽主要创始人,号称“中国汽车业之父”

宗白华: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美学家

戴望舒:著名诗人

11、1908年:谁说女子不如男?

成立于1908年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1913年改名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建立大元帅府,把国立九院校合并于京师大学校,改女师大为京师大学校内的师范学院第二部。

国民党时期,北京改名北平,1928年该校改名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同年7月设立北平大学,学校改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1931年与北平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其校址在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现已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旧址建筑校舍,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这是一套由4座楼组成的校舍。

民国成立后,1913年学校改为教育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已改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到1918年期间,积极筹建女高师。1919年秋招收国文部、图画专修科、家事科等科学生。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学生反对校方镇压学生运动,学潮愈演愈烈。1925年8月7日,教育部竟然下令,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闹学潮为借口,予以解散并封闭其校舍。校方临时雇佣三河县的老妈子(今保姆)多人,每两人挟一学生出校,强行登上汽车,押运到西四牌楼以北,分批后又强令下车,并监视其回家,企图使其不能再团聚。

教育部又认为学潮是在该校任教的鲁迅鼓动的,即下令免去鲁迅在教育部的佥事、科长及其兼职。另组建北京女子大学,即在女师大原校址招收新生。

鲁迅于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课;1925年8月任女师大校务维持会委员;1926年1月任女师大出席国立各校教职员联席会议代表;1926年3月任女师大评议会成员等职。

被迫离校的女师大同学,经过联系,最后在宗帽胡同租房上课,鲁迅等人为她们义务上课。

1925年11月28日下午,北京的学生、工人及市民3000余人齐集神武门,然后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后到吉兆胡同段祺瑞住宅,支持北师大复校,反对段祺瑞政府的高压政策。经过斗争后,段琪瑞同意北师大复校。但石驸马大街校舍已被占,改在教育部东院(今教育街1号)上课。

1926年3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军舰侵入大沽口并开炮轰击,打死打伤我军人员10多人。事后,日本帝国主义者竟联合英美等8个帝国主义国家,向北京政府提出在津沽地区停止军事行动和撤除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还狂妄地限48个小时内答复。

面对帝国主义的这侵略行径,北京学生非常愤慨,纷纷集会抗议。3月18日下午,在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各界群众组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游行示威活动。游行群众数万人先在天安门前集合开会,然后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请愿示威,要求拒绝8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无理要求。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走在队伍的前头。

但当游行群众刚到执政府门前时,反动军警竟赫然开枪,当场枪杀游行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在这次游行中英勇牺牲。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3月25日,鲁迅先生撰写了《纪念刘和珍君》和《无花的蔷薇之二》等文,歌颂几位女大学生的巾帼豪情,猛烈抨击反动派。中共中央为此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号召人民行动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为死难者报仇。

[附文]刘和珍、杨德群的故事

刘和珍(1904~1926年),生于江西南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3年入北京女师大英文系,后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她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步学生的杰出代表,是反帝反封建的英勇女战士。

杨德群(1902~1926年),湖南湘阴人,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入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

1931年,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师生筹资,在校园的西小院为刘和珍、杨德群二烈士立碑。纪念碑高约2米,碑座由两块方形石基叠而成,上为正棱柱形碑身。纪念碑正面刻有“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背面刻有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士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诗句。碑的两侧,分别刻有“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十八日立”和“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12、1909年:枕黄河而学

同类推荐
  • 城乡大裂变

    城乡大裂变

    报告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辛勤地建设了城市,并促使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乡创业,有效调整了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三位女性在日本截然不同又同样坎坷的经历。她们中有的逐渐坚强,最终自立;有的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有的无怨无悔,笑对生活。三个为不同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经历迥然不同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体味世间冷暖的中国女人;三个为未来重新开启人生的中国女人。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一个词人的好时光

    一个词人的好时光

    宋代的词人在山水中寻求精神家园,在桃源,酒肆,江湖之上寻找知音,在这一点上现代人也是一样。打开我们的阅读视野,体味古人精神世界的百味人生。当你进入了这个世界,你的喜怒哀乐,就会有了更深切的情感包含在其中。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热门推荐
  • 甲骨文解读之痛

    甲骨文解读之痛

    文字,是文明的表征,甚至是枢纽。它记录历史,也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中国人对“甲骨文”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给甲骨文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却不容易。甲骨文到底是什么?商代的文字?一种古文字?一种上古文字?一种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全部认识的上古文字?卜辞?占卜的记录?对祭祀的卜录?依赖神意做决策的工具?古代的书法?一种以刀代笔的古代书法?比两周铭文更早的书体?《辞海》在“甲骨文”条目下的解释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愿无岁月可回首

    愿无岁月可回首

    “苏念,你不要太过分了!”某人气急道。“是谁当年不告而别,是谁私会前女友!”苏念一脸理直气壮。“苏念,你可以侮辱我,请不要侮辱我的感情!”某人开始咬牙切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这个异界有点暖

    这个异界有点暖

    陈静,一个升斗小民,重生到异世界后,原本想要愉快的学学魔法,练练武技,轻松又愉快的恋爱和冒险。然而无尽深渊魔潮的爆发却让这个世界逐渐迎来了灭世级别的浩劫,当长夜来临,万魔现世,百鬼夜行,他又该何去何从?最深沉的黑暗中,那些可爱的人们固执的坚持,就是照亮他前行的明灯,显得尤其温暖。
  • 读心少女有点萌

    读心少女有点萌

    高中毕业生东方明珠去补牙,无意中和万能石安安合为一体,拥有了传说中古老而神秘的异能,从此来了个咸鱼大翻生,捉鬼、破案、治病、看风水、鉴宝、品茶、喝酒……谁说女子不如男?天生我材必有用!看我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弱小女子怎样逆天,一步步地变强,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要本领,瓦有;要金钱,瓦也有;要帅哥美男,瓦更是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瓦做不到的,怎一个“爽”字了得?(女强+言情+异能,绝对的创新,各位亲亲,来吧,欢迎跟作者一起跳进深坑……)
  • 帝少强宠:千金影后,求翻牌

    帝少强宠:千金影后,求翻牌

    众叛亲离步步为营,送他至世间高位;傲骨弃尊血染铠甲,为他展一朝太平。待她的,是难产之时,他与姐姐的洞房花烛夜,欢鼓声声,遮不住一尸两命的哀痛。起誓:来世宁负天下不屈心再次睁眼身居异世,莫名其妙就成了个戏子,一个低贱职业,不,好像地位还凑合,上辈子为渣渣奋斗了一生,搞不懂肿么还要奋斗?一个个进我的后宫?心很累好不好!不过,这车祸现场是神马情况,还有这小豆丁,怎么缠自己,表示不要老牛吃嫩草某男:不嫩,我来某女气: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头老黄牛某男傲娇一躺:行,你尽兴某女呆:怎么忘了就剩他一个了“粑粑,妈咪说要重振后宫”顾潇廷:“一天不教育都不行”此后三天大门难出二门难迈
  • 自强女人最好命

    自强女人最好命

    "七年前,我23岁,丈夫出轨,婆婆刁蛮,我和女儿被赶出门,成了弃妇。七年后,我30岁,事业有成,婚姻美满,我在城市有房有车,人称女神。我相貌平平,出身农村,学历不高。当我离婚后,嫂子为了得到彩礼,想尽办法劝我嫁给一个老光棍的那一刻,我毅然离开家乡,走向灯红酒绿,冰冷残酷的城市。流过多少泪,受过多少伤,遭过多少白眼,遇到过多少困难,我踏着荆棘仍在前行。因为,从离婚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不能哭,我再也不是活在童话故事里的姑娘了,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23岁的女孩可以软弱,但是,一个23岁的母亲必须坚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