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400000023

第23章 1911~1918年:成型(下)(1)

1、1911年A:水清木华,钟灵毓秀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抗战时期迁移到昆明,与北大、南开合成西南联合大学。解放后定名清华大学。

在中国的逾千所大学中,清华被公认为真正的实力“第一”。她还有许多的美名:“中国理工科类院校排头兵”, “中国工程师的摇篮、院士的摇篮、官员的摇篮、富翁的摇篮、医学家的摇篮(指其已合并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她与毗邻的北京大学构成中国大学之林最著名、最璀璨的一对“双子星座”,并合称为中国大学的“泰山北斗”。她当年的校长梅贻琦,在清华的发展历史上影响巨大,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10个大学校长”之一。她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有深厚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又有浓郁的西方科学色彩,成为中国校训最精彩的10所大学之一。

清华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

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8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清华校风:“行胜于言。”来源于1920级毕业纪念物——位于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的铭言。

清华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去世两周年,研究院师生在二校门北边小山下设立纪念碑,陈寅恪先生撰写碑文,这是最广为流传的一句,化作了一代代清华学人的精神风骨。

清华校歌(1923年前后,汪鸾翔作词):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就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锺,水木清华众秀锺,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清华校庆:4月最后一个星期天。

清华是“中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所大学”之一。她的起源记载着中国近代苦难历史,作为美国庚子赔款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她为20世纪的中国培育了一大批有世界影响的具有现代文明头脑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20世纪、21世纪之交的前后近30年,这所学校的一大批毕业生正掌握着全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中国在未来世纪该怎么走,很大程度上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清华是“中国校园最漂亮的10所大学”之一。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竭尽玲珑剔透,令多少执着青年着迷;穹顶礼堂,东门主楼,尽显规模气派,使无数狂生少年扼腕;最喜新图书馆,中西合璧,科技与传统之结晶。

清华是“中国十大高校风景名盘”(我评定的)之一。她毗连北大,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著名皇家园林遗址上发展而成。学校周围高等学府、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绿草青青,水光山色,景色优雅;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如果说北大的建筑是古典派的代表,绚丽幽深;则清华的建筑是西洋派的代表,雄伟空旷。水木清华、荷塘月色,高楼挺拔、环境静谧,有大家风范。那也是我在京读书4年时常去徜徉、濡染的地方。因为清华的地盘大,广场多,空间开阔,有朋自远方来,或老乡聚会,我们都是“杀”进清华,好生热闹一把。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华校园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地域大约二顷六十一亩,始建于清朝中叶康熙年间,其历史已有300多年,当时是北京西郊圆明园的附属园林。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为东、西两个园子。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赐于五子奕综,俗称“小五爷园”;西边的园子起名为“近春园”,赐于四子奕詝(即咸丰帝),俗称“四爷园”。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并亲题匾额。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清廷曾有重修圆明园的计划。因近春园在其近旁,所以园内的斋堂轩榭尽被拆卸,准备重建圆明园。后来未果,而近春园却因此沦为“荒岛”。近来流传的关于近春园毁于圆明园大火的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

据史料记载,清华园内曾有皇帝御题匾额11块,她是目前西郊仅存的少数圆明园时代的建筑。另外,今天清华大学校园西北角一块,曾是圆明三圆之一“长春园”的一部分,当年长春园与熙春园之间曾有天桥走廊连接。这就不难看出,保护清华园的意义非常重大。

1911年,用庚子赔款建造的“清华学堂”(留美预备学校),即位于清华园内。如果说俄国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帐篷,清华大学的起源就是那座历史悠久的工字厅。彼得大帝从帐篷里开拓了一座城市,清华大学从工字厅开始,奋斗成中华名校。

今清华园工字厅后面的匾额题有“水木清华”4字,两旁有对联一副曰:“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在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水木清华”4字出自晋朝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咸丰登基后,曾据此将工字厅一带由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并御笔题写清华园3字,至今仍悬挂于工字厅门额上方。这便是清华园和清华大学得名的由来。

清华校园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东区校园20世纪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楼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1909年,清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开始招考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同年,内务府将皇家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并开始动工建设。这一时期是清华的前身和雏形,校友们称之为“清华的史前史时期”。

1910年清华第二批庚款的70名学生中,出了胡适、赵元任、竺可桢、张彭春等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影响的人。

1911年,游美肄业馆在清华园建成,更名为“清华学堂”(留美预备学校),周自齐任监督。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唐国安由监督改任校长。

1913年,周诒春接任清华学校校长。周任职期间,于清华建树颇多:硬件如四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的兴建,软件如“人格教育”和“三育并举”的倡导等。特别是他1916年呈文外交部,请“逐步扩充学校,设立大学部”,此为清华成为中国独立教育事业之开端。

在1959年公布的中科院学部委员中,清华这一时期学生达28人之多,如竺可桢、马寅初、梁思成、金岳霖等大师。

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和“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最早都是从清华开始的。清华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和教育史上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1928年,在北大毕业生、清华校长罗家伦的努力下,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其中一个工程系)。

罗长校期间,盛情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废除董事会,整顿基金,使清华改归教育部,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年轻气盛,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后被迫辞职。

罗家伦在1929年提出,一个国立大学的存在应尽两种义务:(一)对于人类知识的总量有所贡献;(二)能够适应民族的需要,求民族的生存。

罗家伦又说:“要大学办好,首先要师资好,为青年择师……必须以至公至正之心,凭着学术的标准去执行。”他又说:“研究是大学的灵魂,专教书而不研究,那所教的必定毫无进步。”此可视为其后继者梅贻琦办学的滥觞。

如果说1917年是“北大年”,则“1928年是清华年”。1928年以后,清华、北大互相学习,所谓“北大清华化,清华北大化”。

潘光旦回忆说:清华高等科的教育虽没有标榜什么,事实上已经走上英美所谓“自由教育”或“通才教育”的道路。也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机器”。

从此年前后开始,直到1937年抗战前夕,清华达到办学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30年,设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研究生院,同时停办国学研究院。

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一直工作到1948年(包括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在他任职期间,强调以大教授为中心治校,并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推崇学术自由,对政治持中间立场,对学生学习严格要求,坚持“通才(德、智、体、美、群)教育”,清华继续发展。

1932年,增设工学院(由土木、机械、电机3个系组成)、法律学系、农业研究所。

1933年,设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研究所。

1934年,在江西南昌设立航空研究所,在湖南长沙成立无线电研究所,为此后长沙临时大学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1935年,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爆发由清华等校学生领导的“一二九”抗日运动。

1936年,停办法律学系。

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再迁昆明,三校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几位校长张伯苓、梅贻琦(他是张伯苓的学生)、蒋梦麟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

西南联大期间,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41年清华大学在昆明庆祝建校30周年时,美国大学曾致函称誉清华“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惊叹她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大学千年的路。

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时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师生2400多人。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特务有一次要来清华逮捕学生,先送来了一个名单,大概有几十个人。这个名单本来可以不给清华,因为负责人是清华毕业生,对梅贻琦有相当的尊重,事先秘密通知了一下。学校为此开了校务会,梅贻琦极力主张通知黑名单上的学生马上离开学校,使这些学生免遭逮捕。

1948年,冯友兰任校务会议临时主席。

1952年,经全国高校仿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清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失去文、法、理、农学院及航空系等,保留建筑、土木、机械、电机4个系)。这一做法对清华大学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同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58年,增设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系,恢复化学工程系。

1999年,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6年,并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55年,台岛的清华大学在新竹地区复校,由梅贻琦校长主持,并沿用原校名,先设立原子科学研究所招收研究生,1957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恢复为一所完备的大学。梅贻琦既担任过北京清华大学的校长,也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创校校长。

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校花和学校精神、文化传统。如今,台湾的清华大学已发展成具有理、工、文、法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从1980年代开始,两岸清华各项交往日渐频繁。

[附文1]清华名人榜

梅贻琦(1889~1962年),著名教育家,字月涵,天津人。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1908年入保定高等学堂,获“庚子赔款”留学美国,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于1916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先后任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贡献最大的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将清华大学复校,并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1958年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1962年当选中研院院士。为人重实干,时人称之为“寡言君子”,几乎无人对他有异议,是为罕见。其“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名言身为世人推崇。

冯友兰(1895~1990年),哲学家、教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8年毕业,翌年赴美国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从1928年开始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院长、秘书长等职,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才离开水木清华,对她有着特殊的贡献和感情。

同类推荐
  • 学理与诗意的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

    学理与诗意的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全面而系统地收录了安徽大学教授、博导、评论家赵凯自2000年至今撰写并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45篇。赵凯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专家,这部评论集的文章主要针对安徽本土的文艺现象有感而发,正是作者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成果展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收录的评论文章曾陆续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艺报》《文艺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安徽日报》《安徽文学》等报刊,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 落花共撑一把伞

    落花共撑一把伞

    该书分为“岁月有痕”、“如歌散板”、“暖意萦怀”等六辑。作者立足税收,面向社会,文笔流畅,特色鲜明,视角新颖,描写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文章里有怀念,有感慨,有悲悯,也有赞美,充满着哲理的思辫和睿智的从容。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倾听作者心灵的琴弦,享受生活的启迪与美的滋润。
  • 马尔菲公爵夫人

    马尔菲公爵夫人

    悲剧作家约翰·韦伯斯特所作的《马尔菲公爵夫人》恐怖而令人心碎。该剧的故事充满了血腥。寡居的公爵夫人,因与管家秘密结婚,惹怒了她的兄弟斐迪南德公爵及主教。他们让公爵夫人受尽精神和肉体折磨后将她杀死,并掐死了她的两个儿子。最后,公爵发疯,一位曾经参与折磨公爵夫人的仆人幡然悔悟杀死了主教。
  • 成年人的童话

    成年人的童话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故宫盗宝案

    故宫盗宝案

    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历经五百八十多年的沧桑之后,依然以它无与伦比的高贵、富丽堂皇的风姿和绝无仅有的神秘精深端坐在北京城的中心。故宫又称紫禁城,这个名字是借喻紫微星垣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星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人间的皇帝也是至尊的,因此皇帝住的地方就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人们习惯称故宫。故宫确实让人着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说过:只要有条件,砸锅卖铁我也得买一张票进去看。
热门推荐
  •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新文——盛宠弃妃:神医六小姐已经发布,很纯很纯的爱,很美很美的情,很深很深的恋。看弃女重生,素手弄风云,剥开重重阴谋,收获完美爱情】她端午节出生,是防爹克娘五毒俱全的毒女,虽是尊贵嫡女,却被弃如敝履。前世,她毕生谋略为萧澈夺天下,最后他却勾结妹妹害她性命。这一世,她必定刀枪不入、恣意张狂,打得他们摇尾乞怜。渣男哀求她垂怜,渣爹乞求她亲近,继母、妹妹跪地求饶……她冷冷一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她的字典里,没有饶恕只有罪有应得!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灵气复苏四十年

    灵气复苏四十年

    灵气复苏40年后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武道异能百花齐放,社会繁荣富强。故事将从这里开始!苏灿的酒鬼姐姐,在某天夜晚喝醉背回来一具女尸,姐弟俩平静的生活就此改变……
  • 长安秘案录

    长安秘案录

    唐中宗年间,全家被冤的女子荆婉儿,充入宫当了宫女,整日跟尸体打交道,被宫中人称作“怪胎”。直到有一天荆婉儿秘密把一个犯了死罪的宫女,偷偷藏在死尸当中救出宫,并被时任大理寺卿的裴谈抓住,从此开始了两人的纠缠之路……
  • 远离俗世远离你

    远离俗世远离你

    新老师叶红面对学生鸡飞狗跳、乱象丛生的各类奇葩状态束手无策,焦头烂额之际主动向办公室的前辈们求援,一直钟情于叶红的单身男教师蒋小树积极献计献策,叶红对蒋小树过于简单粗暴的威胁恐吓的教育手段不屑一顾,她恳请她的很受学生欢迎的师傅吴用老师拿出锦囊妙计!作者为广东省中山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在豆瓣阅读发表中篇小说《麻辣老师麻辣情》《原地等你》多部作品。
  • 异世大陆生存记

    异世大陆生存记

    苏小落,宠物诊所负责人之一,兼兽医。为了维持诊所的日常开销,苏小落与好友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做兼职赚钱,没曾想一次活动结束后却被不法分子迷晕掳走。苏小落镇定自救,跳车后才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异族大陆。在原生态的异世,她利用自己所学,种田,建筑,救死扶伤,改善生活,也给异族大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苏小落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本以为这次穿越已经够不可以思议了,没想到在血脉开启,记忆打开的瞬间,她才发现穿越啥的根本不算什么,自己的前世今生才真的惊出天际……
  • 抗日之铁血争锋

    抗日之铁血争锋

    抗战十四年!三百余万士兵战死,两百余位将军殉国!问尔等:废话连篇,卖脸求荣,可得和平!跪舔者滚开!我堂堂中华岂能灭亡与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唐城!回到南京保卫战,注定和那些农民一样,拿起手中的武器反抗,要么战死!要么永存!新书:“鬼棺”不一样的精彩,求支持!
  • 妖异沙洲情

    妖异沙洲情

    【恶搞版】女主腹黑无界限;男主冷峻无极限;男配风骚无下限;三无之人会擦出怎样诡异的火花。依旧是最狗血的套路,但是情节就等你来跳坑啦。相信黑米,相信这个故事,23333333333333【普通版】女主:鄯月(楼兰九公主,因为一道莫名其妙的神谕受尽折磨,此生发了誓言,一定要出人头地,捣了楼兰,灭了四国,问鼎中原,成为神谕上所指示的铁血女帝)腹黑狡诈,本来是被送往北朝联姻的楼兰九公主,但是在途径沙漠的时候,遭到狼群的袭击,被凌绝尘所救,一见倾心,一见注定。刚开始的利用,一直的爱恋,却终没有得到回应。男主:凌绝尘(沙漠之鹰)自小生长在沙漠,性格冷淡。武功超绝,后随女主征战整个天下。并不是初遇时的惊艳,也不是被死缠烂打所打动,理由很简单,这个女子太过于烦躁。楼兰政变,铁血手腕,坐拥王国,他看到不是得意的神色,反而是一种释然和空洞的神色。灭四国,问鼎中原,最终登上那孤冷寒寂的高塔,他看见了那本该是属于少女的柔弱在这一刹那释放。最后平定契律,他转身拂袖的那一瞬间,却看到了她眼中那晶莹的泪珠。她一统山河,坐拥千古大帝这个名号;他功成身退,重新回归沙漠安然养生。男配:神音一座高耸入云的神塔,所有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塔。神塔的祭司,医术超绝。神塔上的一夜颠倒阴阳,无关乎爱情,只关乎彼此的利益。————“帮我。”“……”“我可以牺牲我自己。”一声布料撕碎的声音。“……”“绝尘,这是我亲手抓和烤的鱼,你吃吃看。”“……”“天冷,我来陪你睡觉了。”“……”“绝尘,作为一个武林高手,怎么能没有侍女呢,你就放心大胆的用我吧。”“……”重新回归沙漠之后,四处都是她的声音和身形。————【文艺版】及笄时、远嫁异国他乡;初芒露、威震沙漠之狼;此心倾、换来一生执守;楼兰变、喋血谁与争锋;灭四国、终临高塔远眺;以身换、颠倒阴阳不悔;一统千秋、天下之人均俯首称臣;万古寂寥、独守宫玉向绿洲沙漠。————如无特殊情况,每天晚上八点钟日更3000+
  • 古琴之道

    古琴之道

    作者从正统的角度指出了“琴道”、“琴艺”、“琴品”、“琴德”、“琴技”间所存在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与单纯技艺的差异。从人文、物态规律进行审视,入情入理地指出了“清、微、澹、远”的鼓琴之道,在喧嚣繁闹的社会生活中,对调整人们身心安适所能起到的有益作用。通过对诸多琴学疑虑的回答,力求帮助读者从“道器”与“乐器”,琴道和技艺的细微处去比较、体味、领略“琴道”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全书行文质朴率真,字里行间每每可见撰者对琴道所爱之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之切,动情处赤心难得,憨直处坦荡可嘉!
  • 异心被二用

    异心被二用

    我曾以为我是被死神眷顾的人,只要乐观的活着,阳光终会向我招手;后来才发现,原来我是被生命诅咒的人;诅咒我……诅咒我一遍遍品尝以‘死’为名的痛苦。但我更愿意如字面意思般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