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400000040

第40章 1919~1936年:鼎盛(7)

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其建校初期,由中大首任校长邹鲁作词。根据时代的变化,今略有修改:“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附文1]中大精神

中大精神:民主、务实、爱校。

一所学校就是一部历史,它沉积着某个区域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高校的发展,可视为这个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中山大学地处岭南,与我国其他的重点大学相比,它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

中大精神是潜在的、无形的,它是由一代代中大人的共同价值观、共有的品格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在中大教师及校友们身上,人们得到更深的印象是:民主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爱校的情结。中大的民主精神,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的包容性、创造性,教师教学上的自主性,及学生学习上的选择性。在中大的历史上,学阀学霸作风鲜见,对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行政干预也不多。另外,从中大校友浓得化不开的爱校情结中,可以看出凝结着一种团结的精神,一种由对学校深厚的爱而形成的内聚力。中山大学属于每一个中大人,包括历史上的中大人或未来的中大人。

中大8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其中最突出的是革命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人才而创办的。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大人。在中大的教育传统中,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强调民族精神,培养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80年风风雨雨,中大人以中山先生为楷模,以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为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以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为已任的优良传统。

中大的历史是和一批大师级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铸就了中山大学讲求“科学性”的优良传统。在中大的办学宗旨中,始终坚持以现代大学的理念指导办学,把发展教学和科研、办成名校作为目标。重视基础、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已成为中山大学的教学传统。教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大这座科学殿堂留下许多精神财富。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教授,精通十多国文字和梵文,在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考据学、文化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取得卓越成果,其《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名著就是在中大完成的。陈先生致力于做真正的学问,不图虚名,坚持学术研究中“三个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所讲内容必是在学术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

广州历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内地联系海外的桥梁。这是中山大学“开放性”传统的地缘背景。从筹办广东大学起,在35名筹备委员中,就有31人是从海外留学归来、通晓国际先进教育的专家。中山先生要求大学以“讨究世界日新之学理、技术为主”,实行开放性办学,向全国招聘名师来校任教,并在国外建立大学海外部。

[附文2]中大名人榜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黄现璠、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不少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大名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尚安、苏锵、计亮年、曾益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长江学者:许跃生、吴仲义、汤子康等。

建校80余年来,中山大学为社会输送各类英才10余万人,校友遍及海内外,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著称的中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附文3]鲁迅郭沫若在中大

据当时在中大工作的周鼎培教授回忆:

1925至1926年间,在北伐之前,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东掀起。中山大学聘请大学者、文豪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人)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科学长。郭于1926年春间南来,实行文科改革。郁达夫、成仿吾、王独清、云常湄等有名学者先后到校任教。当时办了不少革命文艺刊物,如《学艺》期刊、《五一》特刊等。浓郁的革命文艺气氛,对社会进步青年起了很大影响和鼓舞。

中山大学由于郭沫若的介绍,聘请周树人(鲁迅)为文科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教务处主任,在1927年1月19日到校,住在校内大钟楼,把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州重新燃起,得到当时广大进步青年极度欢迎和仰慕,认为他是思想的权威、时代的先驱和文艺的革命者。

毕磊和周鼎培等,得校方同意,在中山大学发起欢迎会。鲁迅先生在会上曾说:我到这里所看见的广东,比起旧的社会,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许多着手做的事还未着手,许多运动还未展开,特别感到文艺更是沉静得很。并说:我要问广州许多青年哪里去了?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了,有声的发声,有力的出力,现在可以动了,是活动的时候了。在文艺方面他说,他愿充当摇旗呐喊的角色,愿意从旁尽力协助。他认为开展文艺运动,不论对中国,对广东,对青年影响都是很大的。

那时,周鼎培在校是负责编辑和出版工作,由鲁迅指导,特征稿编刊《中山大学改革问题专号》,以建立革命教育的基础。在鲁迅先生鼓舞下,中山大学员生对研究文学的热望甚为炽盛。周鼎培和林长卿等多人组织了一个南中国文学会,出版定期刊物,名为《南中国》,作为对抗当时反动派在文化领域上的斗争武器,并获得鲁迅的热烈支持和指导。3月14日假座惠东楼太白厅开茶会,出席人数甚众。由鲁迅将研究文学经过、运动、研究方法及国内文坛近况,详为叙述。与会者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兴奋。此会由于反动派的叛变,被迫无形解散了。

1927年4月15日,反革命政府发动“四一五政变”。那时,中山大学学生毕磊等多人被捕。鲁迅挺身而出,召开各系主任紧急会议,坚决要求尽力做好营救工作。惟多持消极态度,终无结果。继之毕磊牺牲的噩耗传来,鲁迅于是坚决辞去一切职务,他感觉“深深尝到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从梦境放逐了。我的生命存在,纵已节节败退,我实未尝死亡”。

鲁迅在白云楼经过一个时期,还出外演讲过2次,一次是7月间去知用中学演讲,题目是《读书杂谈》。一次也是7月间,去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演讲,即著名的《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终于在9月27日离开广州,于是广州文艺气氛,重入黑暗时代。

11、1924年B:军事家的摇篮

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和政治头脑的现代军人的学府。中国国民党依赖她培育的人才,结束了自民国以来的分裂局面,统治中国20年;经历了漫长的抗日战争,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民族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也是从这所学校开始,转入以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的道路。延续大半个世纪的国共斗争,直至如今的海峡两岸之争,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所以,黄埔军校被称为“中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所大学”之一。

1924 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长洲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后来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中国国民党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到现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一说战前世界四大军校为美国西点、英国皇家、中国黄埔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23期,在台续办至今已73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新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命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军校由6个部门组成:教练、教授、政治、管理、军需和军医;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这一天后来就成了校庆日)。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

此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此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3所黄埔军校。

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

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长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称学校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

在南京,1927年底,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迁至成都。在抗日战争中,该校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结束后实行军校改制,该校于1946年元旦后改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徵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1949年12月,蒋介石及其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市。其后,1950年10月,黄埔军校在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24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她是国府迁台后,22座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两岸官方同时举行庆祝活动。

[附文1]黄埔名人榜

一、创办初期主要教职员:

A、中国国民党:

蒋介石:校长

廖仲恺: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王柏龄:教授部主任;教育长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教育长

钱大钧:参谋处处长

石醉六: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同类推荐
  • 都是我的儿子

    都是我的儿子

    《都是我的儿子》是阿瑟·米勒的成名作,于一九四七年上演后一炮打响,连演三百二十八场。剧本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厂主乔·凯勒把有裂缝的汽缸盖卖给陆军航空队,结果造成二十一架飞机失事。当时乔的儿子拉里正在打仗,从报纸上得知消息后,感到没脸见人,于是在执行任务时故意坠机自杀。临死前,他给女友安写了一封信。乔在接受调查时,却嫁祸给了他的合伙人史蒂夫·迪弗尔。迪弗尔因此锒铛入狱,连他的女儿安和儿子乔治也对此深信不疑,从此对狱中的父亲置之不理。三年之后,拉里的哥哥克里斯打算和安结婚。但是,乔的妻子凯特坚持认为拉里还活着,她指望安和她一样一直等待拉里回来。这时,乔治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从父亲口中得知乔才是罪魁祸首。因此,他坚决反对安和克里斯结婚。克里斯从乔和凯特的对话中听出事情的真相,于是怒斥乔杀害了他的兄弟们。乔却认为他是为了家庭才这么干的。安被逼无奈说出了拉里之死的真相。凯勒终于醒悟,他为了小家庭牺牲大家庭,才铸成大错,害死了二十一名飞行员。最后,他终于说出“他们都是我儿子”,开枪自杀。
  • 云山之路

    云山之路

    作品讲述了崔云山当年在盐碱滩上养奶牛、养羊、养鸭的曲折历程。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与人合办起了服装裁剪培训班,由最初的8个学员,一直发展到分校近十个、学员数以千计的宏大规模。最后又成功转型,开办了服装厂、服装公司。其间,崔云山上过当、受过骗,经历过合作者的分道扬镳等种种考验。但他与爱人周凤仙齐心合力,咬紧牙关,渡过了一个个人生难关,终于走进了人生的阳光地带。创业成功后,崔云山不忘初心,热心公益,多年中,捐出善款以百万计,颇受社会好评。
  • 充闾文集:素心幽寄

    充闾文集:素心幽寄

    《充闾文集:素心幽寄》收录了王充闾先生自1987年6月至2014年7月的与友人来往的信件,语言风趣幽默,却饱含深意。不仅囊括了对文学的探讨,亦有生活趣事等。言辞恳切,兴致勃勃之时往往还会赋诗几首,随信赠与友人。本书年份跨度较大,能更好的体现出在不同时代,王充闾先生不同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阅读。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本书采用的是清文学家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的选本,篇目、排序一概未动。翻译成新诗是本书的重点。为了读者阅读和理解方便,还增加了诗人简介、对原作思想与艺术特色简要平析的“说明”,以及词语典故的注释。本书由吴坤定、陶文鹏、张厚感三位先生合作完成,但大体上又有分工,因而在翻译风格上自然有所差异。有的译作,在诗行乃至用韵上尽可能贴近原诗;有的则驰骋想象,作了一些合理的发挥。这样也是考虑到无须人为地设定一个模式,避免千篇一律,希图达到清新活泼、“异彩纷呈”的效果。
热门推荐
  • 武修时代

    武修时代

    地球灵气复苏,历经大灾变三百年后,进入全民皆修时代。宁远随手捡到一本残破笔记本,是很久以前的古董。他从里面发现,前辈经历过的,他正在经历,他还没经历过的,似乎正沿着前辈的路在继续……他得改变这个可怕的事实!另:有170万字仙侠《悬天》完本小说。
  • 不义之忠

    不义之忠

    “感谢你教会了我许多,但你我终将为敌。”“我不会留手,抱歉了。”这是叶昭与聂瑾分别时的话,也不知是何缘故使两名挚友转而为敌,他们的结局究竟为何?
  • 回眸尽独你

    回眸尽独你

    【1V1,双洁,各种高能cp,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东西汉演义

    东西汉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颈间

    颈间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奇异梦界

    奇异梦界

    在梦的世界里可以做什么,是否真的可以坐拥无数美女和金钱,又或者开创一片丰功伟绩。主角宋晨误入【奇异梦界】,坑蒙拐骗中结实了一群励志祸害苍生的伙伴,从此他的人生走向了一条荡气回肠的不归路。我们的目标是:在游山玩水中顺便拯救下世界!【书友交流群,随意可进:84189235】
  • 天地灵斗之叶灵传奇

    天地灵斗之叶灵传奇

    谁说穿越的一定是主角,谁说开局龙傲天的一定是主角,谁说身世悲惨的一定是主角,谁说长得帅的一定是主角我就是那个穿越的龙傲天,身世惨的一比的大帅比,坑爹的我的儿子才是主角......我曾愚蠢的以为自己能够拯救世界,到头来只教会了儿子如何做人,而现在我的儿子正磨刀霍霍向爹娘......
  • 北京户口

    北京户口

    北京“成长杯”中学生外语大赛颁奖会在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中闭幕。一等奖获得者刘京生还没离开座位,就被几个记者围住了。好在她这几年多次在市、区一些比赛中获奖,也当然多次遇到过记者围人这样的场面,虽然不能像一些明星大腕在记者面前那样从容自若,应对如流,但也不慌张,不结巴。一位和她比较熟悉的记者说她不仅知识水平提高了,就连应变能力也增强了。刘京生的妈妈大胖手捧鲜花,早已等候在门口。刘京生一出门,她就兴高采烈地迎上前,搂着女儿亲了一口。与大胖同来的还有刘京生熟悉的孙姨、陈开阳大姐、她的好朋友陈北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An International Episode

    An International Episo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