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00000020

第20章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形成“四化”(2)

2006年,四川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并将这一年定为四川“工业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作为省委2006年5号文件正式下发。《决定》指出,工业强省是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的重大战略,要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四川省建成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强省。2月6日,四川省召开全省工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确保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和利润增长“双十五”,力争“双二十”。3月,高规格的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召开,提出把发展工业作为一个带战略性、全局性的举措,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7月,四川省工业强省报告会召开,系统阐释四川工业发展态势、工业强省战略决策思考及路径选择,对省级部门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提出了要求。

工业强省战略逐渐向纵深推进。2008年,四川确定“一主、三化、三加强”的跨越发展思路,即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9月17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和《四川省工业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2009~2011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7+3”产业要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23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支撑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四川已经在抢占西部经济高地的战略中,制定出了清晰的产业路径。

2010年召开的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在谋划四川“十二五”发展时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产业强势发展,支撑四川省向经济强省迈进,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园区发展产业集群。2012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则进一步提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

2013年四川省召开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四川省经济运行态势,首抓投入,狠抓工业,推动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与全国对比,一季度,四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增速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比西部高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经济大省中分别比浙江、江苏、湖北、河南高3.7、0.4、1.0和0.7个百分点,居第2位。

四川省城镇化的十年

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由此,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制定了加快推进城镇化的10项政策措施。

2007年12月,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共同促进。

发展有目共睹。自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四川城镇化水平提高13.49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期间提高了7.18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3231.2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但同时也要看到,纵向的速度不能掩盖横向的差距。截至2010年底,全省40.3%的城镇化水平,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5位,处于中下游水平。

2011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川办发〔2011〕94号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在四川,目前已建立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一个特大城市,以绵阳、南充、攀枝花为代表的8个大城市,以及23个小城市和1821个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四大城市群的雏形。

当前,四川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发展时期,面临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其内涵更加注重城镇发展动力,强调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共进,城镇与产业联动发展方式来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强调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等级结构的科学合理,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与区域产业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相协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生产生活文明向农村辐射,消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城镇与新村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城镇质量,强调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四川省在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内需动力、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选择,对于加快四川现代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统筹城乡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深入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据测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在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5%的同时,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0%以下,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中国城乡分割的体制格局还没有彻底打破,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率提高很快,但是在现行统计的城镇人口中,约有1.5亿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虽然常住在城镇,但是工作和生活并不稳定,在公共服务方面还没有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逐步解决好他们的身份和公共服务问题,对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农民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管理还比较薄弱,等等,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城乡差别的主要制度障碍,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攻坚力度,尽早突破。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市场需求相对短缺,城镇化不仅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而且还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居民消费需求看,农村人口进城落户以后,逐步拥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就会改变消费模式,提高消费支出水平。“十二五”期间,如果每年能有1000多万新增城镇人口,并达到目前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每年可带动消费需求增加1000亿元以上。从投资需求看,据有关方面研究,近年来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至少可以带动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照此推算,“十二五”时期每年可带动数以万亿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资源量会相应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和商品化率也会相应提高,这将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46.6%,但总的来看还相对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而且也大大低于一些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水平。中国的城镇化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推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持久的强大动力。

【学者观点】

努力推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

——以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例

认真总结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正确把握和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城乡关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至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出关于“三农”问题的七个一号文件,有力地推进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相关链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三化”同步推进之后,我党在探索和解决工农、城乡关系方面的又一重大决策,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新期待,更体现了执政党洞察国情、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五个统筹”之首,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2004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对农业一系列更有效措施的实行,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还应清醒地看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保持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为此,2005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再次涉及“三农”问题。文件提出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同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强调“十一五”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由此部署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任务。2007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对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之后,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此后,党中央连续发出的三个一号文件都体现了这一方向和目标。2007年,我国农业农村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迫切需要党中央再发布一个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一号文件。200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文件还就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提出具体要求,即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切实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8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时作出我国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的判断,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同类推荐
  • 新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手册

    新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手册

    本书在新华社公开播发的稿件基础上选编而成,聚焦廉政建设主题,重点解读了八项规定、基层反腐、作风建设、廉政制度建设等廉政热点,权威客观,通读易懂,体例完备,可以作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参考资料。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入手,辑录了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以期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新颖的、可读性强的、“接地气”的读本。
  •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这本由新华社资深记者李锦撰著的40年职业生涯的纪实书,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深层解读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由来与实施,以及广大人民生活多层次的变化。在这近40年的记者生涯里,作者始终活跃在改革前沿,曾经长期单骑下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用事实说话,并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论总结一系列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实践经验。一度引起媒体同行乃至40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为此作出批示。《深度》即从个人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作者长期职业生涯中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历,进而展现中国改革与现代化发展不断突破困境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人物传记。
  •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习近平在考察过程中,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当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5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讲话全文。
  • 道义现实主义与中国的崛起战略

    道义现实主义与中国的崛起战略

    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则通过借鉴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强调物质和观念结合的观念,发展出结合客观利益与领导者观念的二元论理论。该书汇集了阎学通教授近两三年内对国际秩序变革、中国外交发展、中美关系等议题的而观察与思考,是一部适合决策者、研究者和普通大众理解国际秩序基本问题与中国外交的学术读物。
热门推荐
  • 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16本)

    生活,需要我们充满激情地去面对;生命,需要心灵的鸡汤来滋养。人生路上,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让自己的智慧沸腾,让自己的精力充沛;只有情绪放松,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大的世界,更宽的天地。带着“心灵鸡汤”上路,成功的人生会更多一层真实的保障。本书汇集了几百个小故事,以心灵感悟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放松、启发,更加以积极快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切。
  • 一个宅女的奋斗史

    一个宅女的奋斗史

    寡言的现代宅女常桉魂穿异世。住茅屋?孤儿?常桉表示不要慌,换个地方继续画画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嫡长公主

    嫡长公主

    她是嫡长公主,位比亲王,她的弟弟刚满周岁就被封为太子。然而这些都是他们母后的死换来的。太子年幼,皇子众多,皇帝年富力强,后宫波澜诡橘。她能否在步步惊心的宫廷中生存下来,护住幼弟周全?又能否在这充满心机暗算的地方找到与子偕行的良人?从宫斗到宅斗,从宫闱到朝堂,这一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明末达人秀

    明末达人秀

    贾亦韬,一个年轻有为的历史学者,对于明史极有研究,因缘际会之下,在生与死的挣扎之中,成为了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尤其是明末时期,贾亦韬有着极深的研究,他相信,由他当皇帝,无需过多的辛劳,不需像崇祯皇帝那样日夜忙于勤政,更不需要过着艰苦的日子,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只需将历史上的人物放到合适的位置,当一个甩手掌柜,就能让大明王朝中兴!总之,就是一句话,以他贾亦韬作为主办人和策划人,在明末来一个达人秀,让名臣名将尽情地施展才能,聚拢那个时代最为前沿的科学家。而贾亦韬自信的来源,不仅是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主要还是明末时期,中国的强大,不管是军事,亦或是科技,还是经济方面,都是世界遥遥领先的存在。
  • 立齋閒錄

    立齋閒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气运回收

    快穿之气运回收

    (???)等会写,。真的等一会就行了。(???)
  • 女主她画风清奇

    女主她画风清奇

    每个和平安乐的年代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那里有赃乱,更有弱肉强食,互相倾轧是家常便饭。……
  •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女尊国将军王一朝穿越成宛若病西子一般娇弱公主,却把“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天赋也带来了。可叹她的长兄,当今圣上,却是个爱妹成痴脑补帝……所以画风不对什么的,真不是作者的错,对吧?红楼众人:嘴唇抖索,一脸恍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医女重生记

    腹黑医女重生记

    前世遭到未婚夫和亲妹妹的陷害而惨死,一朝重生,云星不再懦弱,发誓要将害死自己的人亲手送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