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400000011

第11章 巴罗克音乐(1)

$引言

16世纪下叶,随着人文主义,科学探索,审美追求日益成为欧洲社会的共识,一种称之为“巴罗克”的艺术创新风格在建筑设计和造型艺术领域中出现,音乐创作中的“巴罗克”风格随之萌发。

“巴罗克”(Baroque)一词源自葡萄牙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该词原指16-17世纪建筑外观设计上的某些怪异、夸张的装饰性风格,后指美术和音乐中的宏伟、华丽、炫技和装饰性风格。这些新风格在当时被讥讽为“文艺复兴艺术”的蜕化。20世纪的学术界对该时期艺术现象重新审视并重新定义,给予巴罗克艺术创新性价值的肯定。音乐史理论通常将1600-1750年这150年的历史称为巴罗克音乐时期。意大利是巴罗克时期贡献最突出的音乐国家。巴罗克音乐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通奏低音风格

通奏低音又称作“数字低音”,乐谱上只写出主旋律,而伴奏部分只写出和弦的低音,在低音旁用6、6/4、6/5、4/3、2等数字和#、b等记号标出该和弦的类型和位置。演奏者根据这些标记即兴演奏,所奏和弦的样式、节奏的样式均由演奏者自行确定。乐谱上所写出的低音线条通常由大提琴或大管等低音乐器演奏,键盘乐器、琉特琴则用于填充和声。

2. 协唱奏风格

“协唱奏(concertato,concerto)”一词原既有“竞赛”、“竞争”、“辩论”之意,又有“与人协作”之意。用于音乐时则指一种以对比、模仿、交替、呼应等艺术手法创作的大型音乐体裁-协唱奏曲(concerti)。协唱奏曲中的若干对应性音乐要素(如:独唱与合唱、合唱队的各个分组、声乐与器乐等)之间呈现错落有致、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协唱奏风格由16世纪下叶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派首创,巴罗克时期,这种风格十分流行,它不仅用于大型声乐创作,而且用于大型器乐创作。17世纪下叶,意大利作曲家首先运用这种风格创作出最早的乐队作品-“协奏曲”(Concerto)。

协唱奏风格是巴罗克时期的重要音乐风格之一,意大利是协唱奏曲的主要发展地区,当时欧洲的许多国家都以这种意大利模式创作协唱奏风格的音乐作品。

3. 即兴性风格

即兴性是巴罗克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显著特征。即兴性主要表现在对旋律的装饰、和弦填充、主题扩展等方面。17-18世纪上叶,乐谱写作越来越普遍。对于独唱者或独奏者而言,乐谱只是音乐演绎的参照物,表演者可以即兴、自由地处理乐谱,并不苛求严格依谱;对于创作者而言,其所写的乐谱也无须精确,乐谱通常都要给表演者留出较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演唱者或演奏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自由地增加或调整谱面上的音符,形成诸如倚音、迴音、波音、颤音、滑音、跑句等装饰性音调,这些装饰性音调通常都不在乐谱上写出。

最早的器乐曲谱是16世纪初出现的管风琴曲谱。16世纪的乐谱大多数为声乐谱,器乐谱少见,目前仅发现了几首键盘乐器独奏谱和为几件乐器写作的小型器乐合奏谱。这些器乐谱往往只写出谱中乐器声部的曲调轮廓,而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各声部的曲调往往都有较大的自由变化度。从17世纪开始,器乐创作逐渐盛行,小型的单曲类作品(如:帕萨卡里亚、 塔兰泰拉、基格等)和大型的套曲类作品(如: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都源源不断地涌现。从18世纪上叶开始,乐谱的写作逐渐变得越来越细致,依谱演奏(唱)的风气也变得越来越浓厚,严格按谱演奏(唱)最终在18世纪末成为惯例。

17世纪的一些乐谱上还首次出现了Adagio、Allegro等速度标记,F、P等力度标记。

$第一节 声乐方面

声乐方面的新体裁快速涌现,是巴罗克时期音乐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对此,意大利音乐家可谓贡献卓著。欧洲艺术音乐领域中常见的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体裁、以及宣叙调、咏叹调等小型声乐体裁,最早都在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萌生、发展、成熟,同时,这些新体裁也相继从意大利传到欧洲各地,它们最终成为17世纪以后欧洲声乐艺术创作的主要体裁。

一、 歌剧

歌剧(opera)以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套曲(Madrigal Cycles)、田园剧(the Pastoral)等世俗音乐体裁为基础创造而成。第一部歌剧《达芙内》(Dafne)诞生于1597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该歌剧由诗人里努契尼(O·Rinuccini,1563-1621,意)和作曲家佩里(J·Peri,1561-1633,意)合作完成。1600年他俩再次合作出第二部歌剧《尤丽迪西》(Euridice),由此,一种新型的综合舞台艺术得到确立。

1. 佛罗伦萨歌剧

16世纪的田园剧、牧歌套曲、幕间剧都是歌剧的前身。世界上第一部歌剧是由里努契尼(O·Rinuccini,1563-1621)写台本、佩里(J·Peri,1561-1633)作曲、于1597年上演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达芙妮》。之后几年,又先后出现了两部名为《尤丽迪西》的歌剧。两部歌剧的台本均由里努契尼撰写,而作曲家则分别是佩里和卡契尼。由佩里作曲的那部歌剧演出于1600年,由卡契尼(G·Caccini,约1550-1618)作曲的那部歌剧演出于1602年。

2. 罗马歌剧

17世纪20-30年代,歌剧中心由佛罗伦萨逐渐转移至罗马。罗马歌剧较为严肃,题材多自古代神话或英雄的故事,舞台设计富丽堂皇。歌剧音乐开始显露宣叙调与咏叹调区分的端倪。意大利作曲家兰迪(S·Landi,约1590-约1655)的歌剧《圣·阿莱西奥》是罗马歌剧的代表。

3. 威尼斯歌剧

在17世纪最初的40年中,意大利歌剧先后分别以佛罗伦萨和罗马为中心。欧洲第一座面向社会公开演出的歌剧院于1637年在威尼斯建成,所上演的第一部威尼斯歌剧是马内利创作的《安德罗梅达》。此后,威尼斯城便逐渐成为意大利歌剧的中心地,随之形成的威尼斯歌剧乐派也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成为意大利歌剧乃至欧洲歌剧的典范。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C· Monteverdi,1567-1643)、卡瓦利(P·F·Cavalli,1602-1676)、切斯蒂(P·A·Cesti,1623-1669)成为17世纪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

蒙特威尔第,歌剧作曲家,牧歌作曲家。16下叶至17世纪上叶意大利音乐的杰出代表。出生于意大利克雷莫纳。早年在克雷莫纳大教堂任唱诗班歌手。16岁时又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邸任宫廷歌手、乐手兼任作曲家。其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于1607年在曼图亚公爵府邸举行的一次婚礼庆典中上演。该歌剧一改早期佛罗伦萨歌剧独唱几乎只有宣叙调、伴奏乐队只用古钢琴加几把琉特琴的做法,采用了大量的流畅优美的独唱咏叹调、二重唱,以及大型管弦乐队,该乐队包括一个配备完整的弦乐组、一架管风琴和几件通奏低音乐器、以及长笛、短号、小号、萨克布号等管乐器构成,总人数约40人。由此,这部歌剧常被视为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1608年,蒙特威尔第创作出歌剧《阿里安娜》、《忘恩者的舞会》。

1612年,蒙特威尔第移居威尼斯,1613年被聘为威尼斯共和国音乐指导,1616-1628年共作有《蒂西与克洛里》、《墨丘利与玛尔特》等7部歌剧。1632年他接受圣马可教堂的教会音乐家职位,为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创工作出一大批教会音乐作品,并名扬欧洲。1637年,威尼斯第一所公开售票演出的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落成开张,蒙特威尔第把热情投向歌剧创作,写出了歌剧《尤利西斯还乡》、《波佩亚的加冕》等多部作品。1643年,蒙特威尔第在威尼斯去世。

蒙特威尔第是17世纪意大利歌剧最杰出的代表,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创始人。他一生中作有歌剧超过24部。却只有《奥菲欧》、《尤利西斯还乡》、《波佩亚的加冕》等几部歌剧遗留下来。17世纪下叶,威尼斯歌剧继续沿着蒙特威尔第开创的歌剧道路向前发展,代表人物有卡瓦利和切斯蒂,代表作品有切斯蒂的歌剧《金苹果》等。

蒙特威尔第的创作突出体现在歌剧和牧歌两个方面。他的音乐创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612年之前的曼图亚阶段和1612年以后的威尼斯阶段。在曼图亚阶段中,他作有13部以上的歌剧,完成并出版了前5卷牧歌;在威尼斯阶段中,他约作有11部歌剧,完成出版了后4卷牧歌。他一生中共作有9卷牧歌并全部保存下来。他被誉为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位伟大的牧歌作曲家。

1700年以后,随着那不勒斯歌剧的崛起,威尼斯歌剧的典范地位遂被那不勒斯歌剧取而代之,18世纪的欧洲歌剧转变为以那不勒斯歌剧为中心的时代。

4. 那不勒斯歌剧-正歌剧

正歌剧诞生于18世纪上叶的那不勒斯,又叫那不勒斯歌剧,它是一种典型的程式化歌剧。17世纪下叶,威尼斯歌剧传到那不勒斯,引起那不勒斯人对歌剧艺术的极大兴趣。在17世纪末的普罗文扎勒(F·Provenzale,约1627-1704)、18世纪上叶的A.斯卡拉蒂(A·Scarlati,1660-1725,意)等一大批作曲家的数十年歌剧创作实践中,一种新型的意大利歌剧-正歌剧在那不勒斯逐步发展成型。正歌剧是18世纪欧洲歌剧的主要类型,是欧洲歌剧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

正歌剧的创作程式主要为:三幕,情节严肃,在内容上,多以古代神话、历史传说、英雄事迹为题材。在形式上,摒除17世纪歌剧常见的喜剧情节和滑稽表演,气氛庄重,台词文雅;音乐上,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进行,两者在歌剧中的功能、作用、表现方式以及创作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正歌剧强调独唱,忽视重唱和管弦乐,摒除合唱和舞蹈。独唱中尤其是突出炫技咏叹调,主角通常由阉人歌手饰演。由于对于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正歌剧的音乐地位胜于剧情,音乐以独唱为中心,独唱以咏叹调为中心,咏叹调以炫技咏叹调为中心。正歌剧最终于19世纪走向衰亡。

1637年以前,欧洲的所有歌剧院都建立在贵族宫廷内,歌剧观赏者仅限于上流社会的贵族及其朋友,不公开售票。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最早公开售票演出的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其面向公众的性质,改变了在此之前歌剧专属贵族宫廷的格局。这种具有公众性、商业性的歌剧艺术运作模式,熏陶培育了一大批市民歌剧艺术爱好者,同时也造就出17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歌剧流派-威尼斯歌剧乐派。威尼斯良好的歌剧艺术氛围,引起意大利其它地区和其它欧洲国家的关注和纷纷效仿。自威尼斯圣卡西亚诺歌剧院诞生之后,类似的商业性歌剧院、音乐厅在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大量出现,19世纪至今,歌剧院更是遍布全球,许多国家甚至将其视为国家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5. 法国歌剧

17世纪下叶,在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下,法国宫廷也诞生了法国歌剧。法国歌剧重要奠基人是吕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1656年?法国人?威尼斯歌剧的形式创作出一部法语?歌剧。吕利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14岁赴法国,起初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表兄家里干杂活。从21岁起,赴路易十四宫中担任宫廷音乐家、音乐指导、乐监等职。1872年,吕利被路易十四赐予独掌巴黎歌剧演出的最高监管权。在此后近15年中,他创作出16部法国歌剧、8部法国歌舞喜剧,5首“大经文歌”等作品,首创了由“慢”-“快”-“慢”三乐段构成的“法国序曲”(overture)。

吕利的突出成就在歌剧领域,以历史、神话题材为主,歌词用法语。与意大利歌剧相比,吕利法国歌剧的宣叙调具有歌唱性,咏叹调具有朗诵性,重视合唱,管弦乐队较大,布景较华丽,舞蹈场面较多。吕利歌剧的代表作品有《高卢的阿马迪斯》、《阿尔米的与雷诺》等。

二、咏叹调、宣叙调、美声唱法

1. 宣叙调

宣叙调(recitative)的原意是朗诵。用于音乐则指一种节奏自由的、似说似唱或半说半唱的歌曲形式或演唱风格。其在歌剧中的主要功能是铺叙剧情。宣叙调由意大利音乐家首创于17世纪上叶的佛罗伦萨歌剧中,卡契尼被视为是其最早的“发明”者。

佛罗伦萨歌剧音乐以“宣叙调”为主。当时的“宣叙调”,实际上是在一些如诗般的台词中,杂以乐音柔顺连贯地吟诵。若以现在的宣叙调标准衡量,它还算不上真正的宣叙调。真正的宣叙调出现在20年代的罗马歌剧《阿多内的锁链》(La cantena d′Adone,1626)中。意大利作曲家马佐基(D·Mazzocchi,1592-1665)的这部歌剧使宣叙调和咏叹调相互独立,其中的宣叙调体现出节奏自由、似说似唱的特点,并具有的铺叙与展开剧情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成为后世宣叙调的基本定义,并一直沿用至今。早期歌剧以剧情为中心,音乐以宣叙调为中心。

2. 咏叹调

咏叹调(aria)的直译就是曲调(英、法:air;德:arie),该词在16世纪既指一些小型的、不断反复吟唱的诗歌体,又指当时盛行的十四行诗的演唱方式及其附之于上的精巧、轻柔、细腻的旋律设计。16世纪的一些主调型牧歌,其旋律创作也常采用这样的风格。不过,直到1600年前后,咏叹调一词仍未成为声乐的专用术语。16世纪20年代以后,咏叹调一词才逐渐成为专指那些音色柔美抒情、音域宽广、力度起伏较大、文句讲究的歌曲。这种与宣叙调风格迥异的歌曲,在17世纪下叶的歌剧、清唱剧、康塔塔中得到广泛应用。

1700年前后,在晚期威尼斯歌剧和18世纪上叶的那不勒斯歌剧中,歌剧咏叹调的地位因歌者异乎寻常的技巧炫示而广受欢迎,其地位也快速攀升,超越了曾经是歌剧音乐主体的宣叙调的地位,成为歌剧音乐的中心。当时,最受观众追捧、并成为剧场观赏焦点的是歌剧中的咏叹调。炫技咏叹调通常采用“A-B-A”返始结构(实际演唱形成“A-B-A1”),这种结构成为后世带再现三部性曲式(A-B-A)的开端。

咏叹调在18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中倍受关注。这种关注,一方面促进了歌唱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又致使正歌剧艺术步入某种异化之途。在18世纪上叶中,意大利正歌剧逐步从一种形式严谨规范的新体裁,演变成一种只重视炫技演唱,而无视剧情的歌唱艺术。

同类推荐
  •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形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的原因。本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绘画空间表现的角度,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及其形成各自特点的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表明,中国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中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空间,使山水画空间成为体现主体情怀,具有主观性理想化的艺术空间,并且空间表现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西方风景画追求视觉真实,使风景画空间成为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其空间表现具有相对的静止性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空间表现中存在各自特点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山水画来说,则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东方思维模式,以及汉字与书法等艺术的影响;在西方风景画来说,则是影响深刻的“摹仿说”和西方思维模式,以及古希腊雕刻艺术等影响。
  •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自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评论自选集,收录了近百篇影评与随笔。所论及的影片均是30多年来具有巨大影响或有强烈争议的国产影片,和部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的外国影片。作者努力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凭良心,说真话,有思想,有文采,有文化。作者之所以把书名定为《阅读电影》,是因为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对于电影亦然。要对一部电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需要认真、反复阅读的。写电影评论的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唯如此,才能解剖与彰显电影的意义。和诸多随着风向转的藤萝状态的评论不同,它扎根在作者自己的土壤里,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汩汩流淌……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有句话流行了很久,看电影,不如看影评。作者在本书中用独道的眼光和语言诠释了N个超级电影,这其中,或许有你格外熟悉的,也有你格外陌生的。比如《街区男孩》《不伦之恋》《爱欲之果》《大逃杀》《年少轻狂》《我偷窥所以我存在》《一个都不能少》《赶尽杀绝》等等……就如《赶尽杀绝》真正满足了男人内心狂野的YY,杀杀人,做做爱,杀的是坏人,上的是美人,夫复何求?作者解析的或许不是很经典,但话少,不啰嗦,一针见血。
  • 乐迷闲话

    乐迷闲话

    《乐迷闲话》是辛丰年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对于许多乐迷来说,本书既是古典音乐的启蒙书籍也是与辛先生的邂逅伊始。在此之后,辛丰年这个名字成为一代古典乐迷心中的集体记忆。辛丰年从一个普通乐迷的视角出发,以“槛外人”身份漫谈音乐文化,涵盖从乐器、乐人到乐史的方方面面。这些 生动悠闲的文字蕴含了一位半生跋涉乐海的“老乐迷”对音乐渊博精深的理解与赤诚之心。
  •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舞蹈,是种活的造型艺术,是感情的最真率、最完美、最有力的表现。灵魂的舞者们,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用原始的肢体律动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的思想。
热门推荐
  • 尸血令

    尸血令

    体感游戏中他是圣湖弟子,她是魔教圣女他一路晋级顺利,直到接下新的任务,夺得尸血令。他和她,现实与虚拟,该当如何。此题无解
  • 重生海贼之大圣归来

    重生海贼之大圣归来

    我穿越成了齐天大圣,抢了定海神针,不料却误入海贼世界,来到伟大航路,且看我孙大圣如何力挫七武海,暴打四皇,踏平马林梵多,捣烂虚空王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想做先生的小尾巴

    想做先生的小尾巴

    第一次住进他家,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哪里来的丑丫头?”后来却是:“喵小七,我允许你喜欢我!”“喵小七,你亲我一下!”…“不管你是什么妖魔鬼怪,鬼魅魍魉,喵小七,我都喜欢你!”在喵小七还没有出现之前,慕熙南认为他喜欢的人应该是有淑女的气质,飘逸的长发,好听的声音,娴雅的性格。但当喵小七出现之后,慕熙南才发现他真正喜欢的人是,会撒娇,会卖萌,不温柔,不优雅,除了可爱一无是处。【甜宠/软萌小甜心vs腹黑大恶魔】
  • 地理与世界霸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地理与世界霸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欧美高校地理学专业畅销教科书;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一部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当北漂撞上土著

    当北漂撞上土著

    一列火车,一趟改变命运的旅程。90后毕业生苏晓月,再惨遭第一次就业滑铁卢后,意外收到了来自北京一家公司的面试offer,就此踏上了改变命运的北漂之旅。看似随和的室友,勾心斗角的职场生活,让单纯的苏晓月处处碰壁失败,在崩溃的边缘却是遇见了他。苏恒,人称‘毒舌界的代言人’刀子嘴豆腐心,恶劣的皮囊之下,却感性而又执着。****苏恒觉得苏晓月这个女孩坚强的让人心疼。苏晓月却觉得苏恒这个人人美,但恶劣至极,尤其不是一个好室友。苏晓月:“你应该好好的去学学别人的室友是怎么当的。”苏恒:“我明白了,下一次在楼下撞见你哭的时候,应该递上纸巾。”苏晓月:“……”ps:恶劣毒舌感性男×独立话唠理性女
  • 单亲小妈妈的春天

    单亲小妈妈的春天

    意外怀了自己不爱的男人的孩子也就算了,在孩子准备出生的时候,那男人竟然还负债逃跑了!从此,林映雪便一个人担起了抚养宝宝的责任。单亲妈妈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在经历了各种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之后,她便辗转去了代孕公司,亲历了外围人所不知的各种纷繁内幕。。。。。。 所有的努力最终不过是为了能给自己和孩子有个安定的生活,一个她内心一直渴望的“家”,一个有着愿意真心疼爱她和宝宝的男人的三口之家。她能如愿么? 有人说,独自抚养着孩子的女人是不会再有幸福的!谁说的?谁说的?偏就不信这邪!单亲妈妈们,带着宝宝向着幸福冲啊!嫌弃带“拖油瓶”的都闪到马路边儿去,真心接受的请张开双臂候驾吧!
  • 都市全能大师系统

    都市全能大师系统

    一颗陷困于棋局中的棋子,偶然获得了系统加持,他能否改变命运?执棋之人是谁,又有什么目的?当真相渐浮,棋子挣脱束缚,他是否跳进了更大的棋局之中?
  • 夜月前传

    夜月前传

    我的生命只剩下七天,陌生人,如果你看到这本书,希望你替我好好活下去。
  • 宇宙之端

    宇宙之端

    一场未知的游戏,跨越宇宙的对决。宇端的秘密,命运的裁决,记忆的缺失,前缘的再续。在世界与世界,宇宙与宇宙之间穿梭,在高维与高维,阴谋与阴谋之间回转。这一世,是否是轮回的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