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5800000007

第7章 灵魂不死

故乡朗久那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陡峭的崖壁,芬芳的牛羊粪味,冬暖夏凉的牦牛帐篷,是牧民独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境界。这一切,令牧人如痴如醉,心魄荡漾。长大了的朗久人,无论何时何地,对家乡广袤草原上的牧童经历,快乐生活,永远铭记。

这是次仁加布描写自己家乡朗久的文字,出自他的汉文著作《阿里史话》。

朗久,是噶尔县左左乡一个普通的村子。以前,左左乡曾设区,唤左左区。离狮泉河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属于人烟稀少的牧区。

据我的了解和观察,这里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整个冬天,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风雪大一些的时候,牛羊啃食不到地上的浅草,就会被冻死饿死。七月草绿,八月草黄,九月下雪,是阿里高原的普遍现象。朗久的草原并不肥美,有的地方裸露着光秃秃的荒沙。

朗久,并没有次仁加布文章中描写的那样适合人居。但我依然相信次仁加布的真诚和感情。

有谁会指责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热爱哩?

次仁加布是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出生在阿里高原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在他以前,有从奴隶到高级记者、摄影家的才龙。在他以后,有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益西加措等。

次仁加布,连同他的八个兄妹,不仅是朗久的奇迹,还成为整个阿里高原的传奇。

西藏人,喜欢在高高的山口垒建起雄伟壮观的拉布泽,放上牦牛、马匹的犄角,堆上玛尼石,插上风马旗、经幡。

风马旗,也叫祈愿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祥和。色彩缤纷的旗面上,印有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五彩的经幡,象征着地、水、风、火、空,也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

路人从此经过,绕拉布泽一周,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开车的司机从此经过,口中发出索索声,扬起风马,随风而去,保佑平安。

拉布泽,是群山的高度,也是藏族人心中的高度。次仁加布一家,受到远近百姓敬重,成为朗久名副其实的拉布泽。

次仁加布的父母一生共生育了九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四个女孩。两个女孩嫁给牧民,最小的儿子多木旦在家放牧,其余六兄妹,先后参加工作,成为政府高级官员、著名学者、成功商人。

从一家人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没有一点贵族血统,属于地地道道的普通牧民。藏族人有用星期几,给孩子取名的说法,名字大多由喇嘛命名。

星期一,达娃,月亮的意思。星期二,米玛。星期三,拉巴。星期四,普布。星期五,巴桑。星期六,边巴。星期天,尼玛,太阳的意思。

次仁加布的父亲叫强巴,母亲叫拉姆次仁。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这对年轻的牧民夫妻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父亲给别人家放羊、抓马、找牛、转场搬家。母亲和孩子们给自家放牧,维持生计。家里只有一顶黑帐篷,父母和小一点的孩子睡帐篷。母亲一旦生下更小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就跟哥哥姐姐一起,挤在羊圈里睡觉。直到孩子们长大外出工作,有了固定的睡觉地方,就不再睡羊圈了。

次仁加布的两个姐姐,第二天出嫁当新娘,头一天晚上,还和兄弟姐妹一起,挤在一件藏袍里,睡在羊圈里数星星。当了妇女干部的大姐多吉卓玛,在最初的几年里,睡在公家的软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睡不着觉。原因是没有星星可看,没有羊粪的芳香。

牧民家的帐篷是不上锁的,也没有门可以上锁,次仁加布家更没有值得锁住的宝物。尽管家里贫穷,每次回家,发现家里的糌粑、牛羊肉、酥油茶,被过路人或朝圣者吃掉,父母就非常高兴。

祖国疆域辽阔,即使在偏远的牧区,也和内地一样,经历着社会变革,政治动荡。

家里的牦牛和绵羊山羊,有一阵子归了公家,集中在一起,集体放牧。想吃肉了,望着活蹦乱跳的牛羊发呆,也不能随便宰杀。早上放出去多少只羊,晚上回来如果变少,就会扣工分。所以,孩子从小练就了数牛羊的本领。过了几年,牛羊还没有老死,又包产到户了,各家的牛羊归各家放养,吃肉卖皮,自家做主。

家里的佛龛上,原本供着一卷经书,怕被人抄走,被父亲偷偷藏到玛尼石堆里,后来下落不明。一个舅舅家里牛羊多一些,被人揪到人多的地方,打掉牙齿,扯掉头发。

1994年,父亲因肝病去世。母亲在2006年,无疾而终。按照次仁加布的说法,母亲一生没有吃过蔬菜水果,也活到了八十九岁高龄。

目前,留在朗久村的只有最小的弟弟多木旦,四十岁出头。离两个姐姐家的牧场,骑马需要半天时间。

次仁加布,是九兄妹中的第七个孩子。

老大叫洛桑。小时候因为不慎掉进火堆,落下一点残疾。父亲怕他长大后生活困难,一直教他读经,希望他能到寺院当喇嘛,生活有个着落。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工作组,发现洛桑聪明能干,就把他带到地区,当了一名电工。从来没有读过书的洛桑,悟性非常高,技术水平越来越好。听见发电机和广播的声音,就知道机器有没有毛病。洛桑性格豪爽,喜欢喝酒,直到四十多岁去世,也没有结婚。

老二叫多吉卓玛,是次仁加布的大姐。白天数牛羊,晚上数星星,算术水平比同龄人好,村里人就推举她当会计。统计数据的时候,找来一堆小石子,借助小石子算账。多吉卓玛曾经是噶尔县有名的积极分子,参加各种工作组,带领牧民学习文件。告诉牧民,这么多年吃不饱穿不暖,是由于寺庙里的僧人和牧主的压迫造成的。她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都支持斗牧主。

由于工作出色,她当过左左区、扎西岗区和噶尔县的团干部。三十岁的时候,与一位藏族拖拉机手结婚。工作中,她发现自己写材料有些困难,汉语用词太复杂,就主动要求到财政局工作,当了一名普通的统计员。由于她工作经验丰富,汉语讲得好,演讲能力强,当选为噶尔县妇联副主任。

现在,已经退休在家的多吉卓玛,与丈夫、女儿、外孙住在一起,儿子远在昌都地区当老师。宽大明亮的藏式客厅里,最显眼的地方供着毛主席像。她高兴地对我说,年轻的时候最大的理想是去北京看一看,特别想见到毛主席和天安门。随着年龄增大,愿望就不明显了。这一生,不满意的事,一个也没有。

多吉卓玛家大门两侧,长着两株茂盛的红柳,柳枝摇曳,翩翩起舞。红柳下的铁笼子里,关着一只凶猛的藏獒。藏獒咆哮起来非常可怕,因此,我总是绕着道走。有人对我说,藏獒就像藏族人身上的饰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只藏獒,价值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不等。

老三次仁卓玛和老六罗布卓玛,是两个女孩。该出嫁的时候就出嫁了,至今与丈夫生活在牧区。她们的孩子,有的在内地上学,有的在城镇工作,没有谁主动留在牧区放牧。两位姐姐心灵手巧,为家人做的靴子,令次仁加布念念不忘。阿里人把藏靴叫踏朗,用坚硬的公牦牛头皮制成靴底,用山羊长毛编织成结实的靴帮,用柔软的绵羊毛编织成靴筒,这样的靴子耐穿又保暖。

老四叫才旺卓玛,先后在左左区上过小学,噶尔县上过中学。在地区供销社和地区农行工作过,当过农业银行的副行长。因为要照顾家庭,辞去职务做了普通柜员。她家的房屋同样富丽堂皇,长条藏柜上也摆放着领袖像,不单只毛主席一人,还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组合头像。比起性格开朗、笑容可掬的大姐多吉卓玛,才旺卓玛显得内敛沉稳。

老五叫索南平措。从十二岁离开家乡就一直在外,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读完。曾担任过阿里地区副专员,西藏自治区工商联合会主席,职位正厅级。2009年,五十三岁的索南平措突然发病,在成都的医院里病逝。骨灰送回家乡,撒在神山冈仁波齐。

老七就是次仁加布,很小的时候,冬天在雪地上写字,夏天在沙地上写字,手指总是红红的。从拉萨的中学毕业以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在北京工作过四年,后来到美国耶鲁大学进修过。为了方便研究西藏文化和宗教,谢绝了恩师的挽留,回到拉萨,在西藏社会科学院做研究工作。按照他的说法,去色拉寺、罗布林卡、哲蚌寺,骑辆自行车就行了。如果在北京,还得乘飞机来考察。

他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同时用汉语、藏语、英语三种语言,与国际藏学家交流,同时用三种文字写作。用整整十年时间,写出了汉、藏、英三种文字的长篇巨著《阿里文明史》。尽管次仁加布已经是著名的藏学专家,每年都要回到阿里高原,回到家乡朗久,进行田园考察和调研,顺便看看家人。

老八旺扎的求学之路,远没有几个哥哥顺利。

九岁的旺扎,有了第一个梦想——长大后一定要吃上馒头,穿上干净的中山装。那个时候,已经包产到户,家里重新分到了300多只羊,8头牦牛和1匹马。哥哥姐姐有的工作,有的读书,有的嫁人,只有他和最小的弟弟多木旦和父母还在家中。

牧民家里牲畜越多,放牧的人手就越多。河谷有水的地方,放牦牛、马和犏牛。绵羊和山羊在山上放。小马、小牛、小羊,要与母马、母牛、母羊分开放。如果离得太近,小家伙跑到母畜跟前,把母畜的奶汁吸干,就会影响母畜的产奶量。为了提高牲畜品质,优化后代,提高产奶量和产仔量,希望野马与家马交配,野牦牛与家牦牛交配,牦牛与奶牛交配,同时还不被野生动物引诱而去。

一家人都为分到这么多牲畜兴奋不已的时候,只有旺扎暗自伤心。父母肯定让他放牧,而不会让他上学。他的担心落到了实处,不但他放牧,比他小几岁的弟弟多木旦也放牧。小小的心灵在痛苦中煎熬。

1978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旺扎正在放羊,一辆八座吉普车因为抛锚,停在草场上。旺扎好奇,凑上去看热闹。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用藏语问他愿不愿意上学。他以为在做梦,惊得四处张望。看着蹦蹦跳跳的小羊,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知道是白天,不是夜晚。

看着他渴求的眼神,对方问他要不要给大人说一声,他连说几声,不要不要,让邻居晚上把羊赶回去就行了。

旺扎背着装有糌粑的干粮袋子就上车了。

后来,旺扎才知道,这个干部是专门来阿里牧区招生的。上面给阿里地区下达了硬性指标,整个阿里必须招收36名学生入学。因为包产到户,孩子大多被家长留在家里放牧,干部只好用这种方式寻找生源。

当天晚上,没有上过一天学、不会写一个字的旺扎,进了狮泉河中学,成为一名中学生。

中学毕业以后,旺扎到拉萨学习发电报和译码,成为阿里地区邮电局的职工。时间一久,觉得每天滴滴答答发电报,没有意思,便自费到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

回到阿里以后,他决定下海。从那曲地区的安多县买一车酥油,沿途兜售。有的十块钱一桶,有的六七块一桶。走一路,卖一路,回到阿里就卖完了。后来,他决定开公司,母亲不同意,说他翅膀硬了,不管公家了。

当时,地区粮食公司不景气,总经理找到旺扎,给他一个副经理的位置。他走马上任以后,粮食公司很快转亏为盈。领导觉得他是个经营人才,调他到烟草公司当经理、书记,一直干到现在。如今,地区烟草公司年进出资产超过一个亿。

老九,多木旦,至今在祖辈放过牧的地方,和妻子一起放牧,帐篷里仍然放着父母留下的酥油茶壶和小小的银杯。他说,小时候要是都上学,就没人放羊了,但他愿意上学。

2011年6月的一天,拉萨刚刚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垂柳依依。我与次仁加布约好,在布达拉宫附近见面。100米开外的街道上人头攒动,车辆拥挤,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的气质的确与众不同。我们的交谈非常愉快。

他对阿里历史文化的熟悉令我感叹,对西藏文化宗教的研究,使我敬佩。

他以为,阿里最早由四宗六本组成,每个宗本又有许多分支。认为古格王国的消亡,是内部宗派斗争引起,外国传教士并没有直接介入古格政治,古格都城根本没有建过教堂。他的这些观点,与很多藏学家观点不同。

他对生死的看法,对我影响深远。

当谈到死去的两位哥哥时,他与大姐多吉卓玛,表现出了同样的轻松。这一点,令我大惑不解。

他说,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最大的区别就是生死观的不同。藏传佛教讲究人死后有六道轮回,一个人死去,他的灵魂还存在,还会转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无止境。所以,信徒死后,希望天葬。在最圣洁的天葬台天葬,是信徒临终前最大的愿望。轮回的时候,会有一个好来世。

人死了,躯壳完结,灵魂没死。尸体就像一个柜子,一扇门,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把这个物体肢解、天葬,让老鹰吃掉。老鹰就不去吃鼠兔、旱獭、青草,间接地挽救了其他生灵。

他还说到了藏传佛教的善良、慈悲、智慧,心灵的宁静和幸福,感激和大爱。一个人如果对待牦牛和母亲一样的态度,就达到了境界。

希望有这种境界,但遥远又迷茫。

同类推荐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人气作家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姊妹篇——从情感、生活、阅读三个角度,讨论在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书中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清华剑客,北大泰斗,世纪风雨赤子心。静观天地自在心,细品人间温凉,百岁老人至情至性至美之作。本书精心选取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多篇品赏景物、回忆留学时光、述说旅游见闻、感慨人生、怀念故人等富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如《重返哥廷根》《月是故乡明》《表的喜剧》《马缨花》《神奇的丝瓜》《忆章用》等。从懵懂少年到历经沧桑,季羡林先生将一生的感悟寓于文字,使得这些散文作品饱含人生哲理,行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以及沉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
  •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华亲自编选的一本最新杂文集。本书正是他近年来所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地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根本的力量来源。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以抒情为主,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很多人喜欢杜诗,杜诗有其独有的风格,本书将为你讲述吴小如对于杜诗的理解。
热门推荐
  • 绝世唐门之雨浩穿越

    绝世唐门之雨浩穿越

    由于时空乱流破雨浩他们被转入到了地球,他们又有什么样的狗粮呢?霍雨浩五花八门的传奇,先前是医生,后来又是宗师,但他却是星座领域水平星球的王子。。
  • 人的精神结构及其现代批判

    人的精神结构及其现代批判

    本书是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13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推荐参加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书中阐述国内外关于现代化的精神重建问题的研究,缺乏一个清晰严谨的内在精神结构作为逻辑起点,提出内在精神结构及其基本逻辑与主要原理的分析框架,并系统阐释精神结构诸要素的内在联系;进而阐发了现代思想家们对精神重建问题的探索与内在精神结构的深层契合。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一位四十岁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饱尝贫穷、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并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毛姆用幽默的文字、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探索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相互作用,小说精彩的叙述令一代代读者欲罢不能。
  • 爷,夫人又逃婚了

    爷,夫人又逃婚了

    (苏爽甜宠文)娶了老婆只能当女儿宠着养,爷心里苦。“爷,夫人又给您纳妾了。”“本少只要夫人一个,哪里弄来的退回到哪里去。”“爷,韩公子对夫人表白了,还要送夫人一枚大钻戒。”“把韩家的珠宝店收购后挂在夫人的名下,再把张家重三百斤的胖丫头送到韩家,就说是本少保的媒。”“爷,夫人女扮男装救了霍家小姐,霍小姐以死相逼一定要嫁给夫人......”“岂有此理,连本少的人也敢觊觎。”二十二世纪的门主千金,重生到楚家最不受待见的女儿身上,从此,痴傻丑八怪翻身逆袭成响动锦城的第一美人.至从娶了小娇妻,爷日夜担心,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变成了自己的情敌......
  • 《林石逸兴》校注

    《林石逸兴》校注

    《林石逸兴》是明代一部重要的散曲别集,共10卷,录曲1000首,内容丰富,语言明快。作者薛论道,字谈德(一作谭德),号莲溪居士,直隶定兴(今河北易县)人,生平难以确考。根据万历本《林石逸兴》所附诸人序跋中“万历庚寅(公元1590年)秋望,定兴龙川居士胡汝钦撰”“万历戊子(公元1588年)夏日,新安吴京书”“万历戊子孟夏上浣日,薛论道自述”“万历庚寅中秋日,永兴俞钟识于古檀青萍馆”等描述,知该集的刻成当不晚于1590年,其时薛论道尚在世。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幻之狐妖

    梦幻之狐妖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梦幻中的事情,又会怎样呢?百世轮回,终究还是一场梦。欢迎加入书友群,群聊号码:837230346
  • 你终会朝我走来

    你终会朝我走来

    安徒生的童话里有一个小女孩,她穿着红舞鞋,她无法停止舞蹈,她只能跳呀跳呀,不停的跳。方妍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女孩,穿着一双隐形的红舞鞋。当她满心欢喜,充满憧憬的一步一步走向未来时,她以为所有的决定都是她自己做的,她以为她的人生是由她自己掌握的,但是很多时候,很多的决定都是冥冥中有一双无形的手,推着她,逼着她,明明道路四通八达,但是她能选的只有那一条。与其说是她的人生,不如说,是他的人生。
  • 鞋乡之小镇崛起

    鞋乡之小镇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一个小镇的崛起,一个鞋乡的兴旺发达,一个农家子弟成功励志的故事。新书(白手当家)已经发布。新书(白手当家)已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