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7200000020

第20章 势不同尽,否极泰来——“盈虚”法

君子但知有悔耳。

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

小人则时时求全;

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

《挺经》原典

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勋,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天于大名,吝之惜之,千靡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岁初进金陵,余屡信多危悚敬戒之辞,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强求。今少荃二年以来屡立奇功,肃清全苏,吾兄弟名望虽减,尚不致身败名裂,便是家门之福。疲师虽久而朝廷无贬辞,大局无他变,即是吾兄弟之幸。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所以养身却病在此,所以持盈保泰亦在此。

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余斟酌再三,非开缺不能回籍。平日则嫌其骤,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原典精译

我曾研究《易》中讲的道理,考察盈虚升降的原因,才知道人是不可能没有缺陷的。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阅东南,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没有一点缺陷的。“剥”卦含着相对应的“复”卦,故而君子认为得到“剥”卦是可喜的。“央”卦暗藏着相对应的“姤”卦,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姤”卦,也仍然潜伏有危险。所以本来是吉的,由于吝而趋向于凶;本来是凶的,由于改悔而又趋向于吉。君子只知道有悔,知道了悔,所以才忍受得住缺陷而不敢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小人时时要追求完美,既然得到了完美,则吝和凶也就跟着来了。众人常有不足,而一个人常十全十美,这也是因为天道屈伸转化的缘故,难道真会如此不公平吗?

天下事怎能尽如人意?自古以来成大业的人,一半是天缘相凑,另一半是勉强迁就。攻克金陵,也是本朝的大功勋,千古的大功名,这全都是凭借上天意旨做主,怎么会完全由人力决定呢?上天对于大功名,吝惜得很,经干百次折磨、艰难动乱之后才能给予。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是说不敢身处天下第一等大功名的意思。弟弟前年刚进入金陵,我写的信中大多是恐惧儆戒之辞,也深深知道大名是不能强求的。少荃(李鸿章)自同治二年以来屡建奇功,肃清江苏全境,我辈兄弟的名誉声望虽然降低,还不致身败名裂,这就是家门的福分。让军队疲惫困顿的时间已经很长久了,而朝廷并没有贬斥之词,全局没有其他变故意外,这就是我们兄弟值得庆幸的事。只应该敬畏上天,认识天命,可不能埋怨上天,归罪别人。这是我们用来保养身体、除却疾病的方法,这是我们用来维持圆满、保持安泰的方法。

有福气的时候不要过度地贪图享受,有权势的时候不要凭借自己的权势为所欲为,把事情都做绝了;有福气的时候不要过度地贪图享受,要保持节俭。要少用仆婢,少花银钱,有权势的时候要少管闲事,少断是非,自然保持的时间就长。我再三考虑,只有向朝廷主动请求开缺,才能回归乡里。现在我们已经功成名就了,就应及早脱身,越快越好。

智慧解析

一、求缺不求全

花好月圆是一种状态,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一种状态,前者看似圆满,却很短暂;后者有所欠缺,但是常态。前者因处极点,接踵而至的将是凋谢的恐惧与亏虚的沮丧;后者却是处于一种上升的态势,接下来会更好。曾国藩后者把握得最好,他经常在日志和家训中反复强调“花未全开月未圆”,“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连他的书房都取名叫“求阕斋”,以警示自己。他认为:有损有益,是自然界的规律。然而人们生下来就有欲望,喜欢圆满而不想有所缺憾。为防盈戒满,凡是荣誉,皆使留其阙陷。故以“求阙”名其斋。曾国藩的书斋曾享誉于晚清政坛和文坛。曾氏有《求阙斋读书录》四卷,王定安编有《求阙斋弟子记》三十二卷。曾国藩写此文时,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般人很容易沾沾自喜,但胸有大志的曾国藩并未满足于此。能够在得意之时谦虚,在名声腾升之时谋求退藏,无怪乎其能成为一代“中兴名将”。

升任两江总督后,曾国藩更是处处小心,慎之又慎。他还告诫好大喜功的弟弟曾国荃要见好就收、急流勇退、学会求缺。

天京天京合围之后,李鸿章、左宗棠先后攻下了苏、杭,曾国荃率领五万大军陈兵于天京城外,却难以将天京攻下,来自于朝廷上下的各种议论纷起,湘军内部的矛盾也一天一天尖锐起来,曾国荃十分焦躁,以至生了肝病。曾国藩多次写信相劝。劝他“不要代天主张”,认为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把功劳退让一些,对于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才行。他耐心的劝告曾国荃,想邀请李鸿章来助战,他在信中写道:少荃实际上与兄弟相互亲近、相互护卫,我打算上奏朝廷请求准许少荃亲带开花炮队、洋枪队前来金陵会剿。接到弟弟此次回信后,我即一面上奏朝廷,一面函咨少荃,请他立刻西行。如苏军齐到成功,则弟受其劳,而少荃享其名。则即可以一同接受封赏,又可以为自己增福。盖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则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如苏军虽到,而城贼仍坚持不下如故,则谤可稍分,而责亦稍轻。

紧接着又写信开导曾国荃说:少荃会剿金陵,好处甚多,其不好处不过分占美名而已。后之论者曰:润公克鄂省,迪庵克九江,沅甫克安庆,少荃克苏州,季高克杭州,金陵一城沅与泉各克其半而已。此亦非甚坏之名也。何必全克而后为美名哉?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哉?……少荃将到之时,余亦必赶到金陵会剿,一看热闹也。

李鸿章是不想和曾国荃抢功的,但这时朝廷已经下旨令李鸿章速率军帮助攻打金陵。李鸿章一面上奏朝廷,说曾国藩完全可以平定此次大乱,金陵即日可克。一面请求派他弟弟携带大炮到金陵助攻。

当然,没有等到淮军到达之前,曾国荃就把金陵攻了下来。并于当天夜里就上奏报捷,满心以为会受几句赞扬,不料挨当头一棒。上谕指责曾国荃破城之日,不应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以致让千余太平军突围,语气相当严厉。事情发生后,曾国荃部下各将都埋怨赵烈文,以为是他起草的奏折中有不当言词引起的。赵烈文则认为,这与奏折言词无关,而完全是清政府有意苛求,左宗棠在攻破杭州城时陈炳文等十多万人突围而去,而清政府指责。幸好抓住了李秀成,否则曾国荃更无法下台。

但是,清政府并未就此了结,数日之后,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令曾国藩迅速查清,报明户部,以备拨用。尤其严重的是,上谕中直接点了曾国荃的名,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上谕说:"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堵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这无疑是说,曾国藩兄弟如不知禁忌,就难以"永保勋名","长承恩眷"了。曾国藩当然能品出这些话的味道,掂出它的分量。何况,曾国荃确实非常骄傲,以为攻陷天京全是他一人的功劳。因而,攻陷天京前后,就成为曾国藩思想上最紧张的时期。他心里很明白,如何处理好同清政府的关系,已成为能否保持其权力和地位的关健,而正确认识并摆脱自己目前的这种政治处境,则是他面临的迫切问题。

所谓功高震主,当时的清政府,早已经对他和日益强大的湘军产生了戒备之心。曾国藩没有实权地征战了8年。在他的政治生涯里,相当一部分压力来自朝廷的疑忌,这使得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湘军攻克武汉时,咸丰皇帝很高兴,立即下旨,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并且夸奖曾国藩,说他虽然是一介书生,却能够立下大功。任命下达后又反悔,随即收回成命。咸丰帝仰天长叹:"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咸丰皇帝之所以收回成命,正是考虑到曾国藩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曾国藩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了危机,心中不免有寒心。曾国藩曾对同乡知交刘蓉说过:我浴血奋战,受此猜忌,令人心寒;若被谋害,墓志铭里一定要替我鸣冤,否则死不瞑目。曾国藩深知要想做到精忠报国又要做到功成身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古往今来能做到这点的人寥寥无几。曾国藩的想法在他的日记中屡屡表露:“日内因户部奏折似有意与此间为难,寸心抑郁不自得。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意欲解去兵权,引退数年,以息疑谤,故本日具折请病,以明不敢久握童柄之义。”“接奉廷寄,因十二月十八日秦兵之败,霞仙革职。业经告病开缺之员,留办军务,致有此厄,宦途风波,真难测矣!然得回籍安处,脱然无累,犹为乱世居位者不幸中之幸。”

二、功成身退

攻下天京后,曾国藩就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理由,奏请裁湘军归乡里,远在攻克金陵之前,曾国藩就有裁军计划,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500万两。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告结束,便立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分钱,裁兵费早已筹妥了。

事实上,湘军并非是全部被裁光,曾国藩的嫡系部队基本上保留下来,一部分由曾国荃统率。光绪十三年,我们还可见曾国荃有关湘军的秦议。一部分由左宗棠带往西北去了。一部分水师由黄翼升统帅。其他中下级干部,转入淮军去了。曾国藩明白如果手中没有兵权得话,只能任人宰割。故此他让李鸿章按淮不动。早在裁湘军之前,曾国藩就写信给李鸿章说:

惟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戡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幸阁下为证成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

曾国藩书中之意极深,只有李鸿章才能理解他的苦衷:朝廷疑忌握兵权的湘淮将领,舆论推波助澜,欲杀之而后快,如湘淮并裁,断无还手之力,若留淮裁湘,则对清廷可能采取的功高震主者起到强大的牵制作用。李鸿章即窥见到清廷的用心,又理解了曾国藩的真实意图,因而决定投双方之所好,坐收渔人之利。他深知在专制制度下“兵制尤关天下大计”,淮军兴衰关乎个人宦海浮沉。他致函曾国藩表示支持裁湘留淮的决策,说“吾师暨鸿章当与兵事相终始”,淮军“改隶别部,难收速效”,“惟师门若有征调,威信足以依恃,敬俟卓裁。”由于曾、李达成默契,所以裁湘留淮便成定局。

曾国藩裁军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防止湘军造反。清政府命令曾国藩,呈报历年经费开支帐目。这等于要湘军的命。打了十多年的仗,朝廷不发军饷,都是曾国藩到处募捐,七扯八揍,勉强开支过去。这一笔帐如何报销?湘军将领听到这一消息,无不义愤填膺,决心造反。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鳞、鲍超四人,召开了玄武湖会议,议决肃清君侧。此议虽被曾国藩压下,而湘军将领反清情绪,仍没有消除。曾国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毅然裁兵,这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军可裁,官不可不做,曾国藩在领兵作战时,一再请求回家为父母服丧终制,而战事终了后,何以从不提及此事,这点仍和他的忧畏有关。

曾国藩在削平太平天国之乱后,皇帝封他为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他是事实上的湘军领袖,凡是湘军出身的将领,无论是执掌兵权抑或出征疆场,都视他为精神上思想上的领导者,而湘军在裁遣之后,被藏者多至数万,功名路断,难免有很多人感到心情不满。

曾国藩如果在此时请求解官回籍终老,皇帝当然不能不接受他的要求。但如他在回到乡间之后,以一个在籍乡绅的地位,忽然为一群图谋不逞之人所挟制,并奉之为领袖人物,即使曾国藩知所自处,而对清朝政府来说,也仍然不是保全功臣之道。如果清政府怀有过人的恐惧,曾国藩之辞卸官职,正表示他有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的意愿,那就更容易发生不必要的猜忌了。

所以,曾国藩在此时一方面自动解除兵柄,一方面更留在两江总督任上继续为清政府效力,决不轻言去留。与此同时,他还劝说弟弟曾国荃主动向清廷奏请开缺,以身体不舒服为理由,请求回家养病。这么做无疑是使清政府绝对感觉放心的最好办法。

同类推荐
  •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在人生的走廊中,寂寞如同一道时空的门槛,前进一步是光明,后退一步就是黑暗。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却常常经受不住寂寞的考验,在寂寞中倍感空虚,在寂寞中变得越来越浮躁,并进而对人生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其实,有时候不是生活黯然失色,而是我们的襟怀不够开阔;不是人生孤独寂寞,而是我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如何取舍。倘若在世间的变化里不能处变不惊,以静制动,那么我们终将会被寂寞吞噬而一事无成。而能将人从寂寞的泥潭里拉出来的,唯有淡定。
  • 事在人为(心灵鸡汤系列书)

    事在人为(心灵鸡汤系列书)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本书以企业招聘为出发点,立足求职者能力素质的培养,从面试例题、面试技巧、面试经验等多个方面展开剖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面试的诸多事项,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准备踏上求职之路的应届毕业生和准备向不熟悉的行业领域跳槽的求职者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书中不仅涉及了国内中小企业常见的面试案例,还对一些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讲解,对金融类岗位、管理类岗位、销售类岗位等许多职位进行了重点剖析。全书案例生动、技巧实用、紧扣现实、着眼未来,用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理念为求职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事业巅峰的大门。
  • 为人处世小忠告

    为人处世小忠告

    觉时自悟,迷时听人。俗话说,听得别人一时劝,换来一生都平安。生活需要不断的感悟,人生需要接受他人的忠告,特别是在一个人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悟则进,不悟则退。但是,悟需要一定的知识、经历、时间和领悟。不是说悟就能够悟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悟透人生。那么在一个人不能悟透人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个人的感情陷入痛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更应该倾听一些智慧人士的忠告。
  • 每天聚积正能量

    每天聚积正能量

    创造力是一种活跃的积极的能量,它聚集在你的体内,一直在寻找彰显自己的通道。当你无法建立正确的目标并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时,它就会悄悄离开你,它要去寻找那些能赋予它野心的灵魂,只有那样的灵魂才足以承载它。
热门推荐
  • 稀奇古怪的人生

    稀奇古怪的人生

    究竟是梦一场,还是现实,当你分不清现实或者梦境的时候,你该怎么继续下去?妖精?武道?还是安静的当个农夫..........
  • Nothing at all

    Nothing at all

    "Nothing-at-all"is the name of an orphaned puppy living with his two brothers until two children come to adopt m.pgsk.comnately,Nothing-at-all gets inadvertently left behind-not out of cruelty,but because he is invisible!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美漫之究极生物

    美漫之究极生物

    “我从自己短暂的人生当中学到了一件事,人越是攻于心计,就越会栽在自己预料不到的状况上,除非超越人类……”“JOJO,你到底在说什么?”“我不做人了,托尼!”……这是穿越者乔维?乔斯达在美漫世界中成为究极生物的故事。书友群:230320953,欢迎来玩
  • 我家娘子已黑化

    我家娘子已黑化

    天官赐福的周言词,这辈子,只想放飞自我。谁拦,怼谁!娇弱女儿要逆袭,精分少女欢乐多。相公:娘子已黑化,夫君好怕怕!您的镇宅小达人已携洪福齐天光环火辣上线。
  • 肉形石

    肉形石

    方森说他为了出卖秦斯晋新发现的产石区,用假身份证办理的电话卡将秦斯晋约出捡石头伺机将其杀死。沈含听完惊诧地咬住牙关半晌难以言语。方森早已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告诉了他整个答案。他说案件起始的重点嫌疑人是萧远,因为他与秦斯晋存有利益因果关系,具有充分的动机,再加上那个与他又与秦斯晋有过联系的神秘电话号码,更加深了他的嫌疑程度。可经调查,无论怎么都难找到这种关系的线索与证据。如果照此方向寻探下去,只能永久地停留在怀疑的程度上,不会有任何进展。而这其中的转折点究竟是从哪开始的呢?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你所提供的两条重要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
  • 魔兽世界之心灵契约

    魔兽世界之心灵契约

    记得矢志不渝吗?在亚米萨兰废墟里徘徊的鬼魂王妃,在黑海岸长桥码头痛哭的暗夜精灵。记得至死方休吗?在灵魂高地里痛苦等待的女亡灵,瑟伯切尔那个残破凄凉的墓碑。记得爱与家庭吗?瘟疫之地那个终生和马相伴的孤独老人。记得斯塔文传说吗?那个因得不到所爱而血染密斯特曼托庄园的男人。记得第一次骑着角鹰兽腾空而起,飞越迷雾之海的感觉吗?记得西部荒野海边的落日和银松森林的月光吗?如果你无法忘怀这一切,请到这个故事里面来走一遍,在艾泽拉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纯真年代里怀念我们的曾经。
  • 赢在演说

    赢在演说

    当今社会,演说已成为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课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你都要对同事、客户讲话,也可能在大礼堂对着几百人演讲。这样的场合,你能否抓住机会,通过演讲一举赢得支持、实现梦想呢?作者在实践中总结了演说中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教你对演说方法、内容、风格和状态进行调整,这样,你就能通过自己的讲话吸引并打动听众,在展现自己个人魅力的同时实现演讲沟通的目的。
  • 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本书让中国的父母们,走出传统的管理和控制,解放自己同时也解放我们的孩子,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自由,放飞孩子的理想与智慧,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民主的空气,实现真正的权利分享。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正确“放养”的基础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