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9700000020

第20章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20)

奥勃良:“我们对别人的好处并没有兴趣,我们只对权力有兴趣……温斯顿,一个人是怎样对另一个人发挥权力的?”

温斯顿想了一想说:“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

这是将凡人推上圣坛的必然结局,那个被置于圣坛的“半神”,不管一开始多么贤明,多么高瞻远瞩,多么能为别人谋福利,但最后,为了证明他拥有无所不能的权力,必然会走到这一步——使你受苦。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我自己看人,一直看的就是一个人整体上给我的感觉。

第一次明确地发现自己这个特点,是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当时,认识了一个女孩,我们很投缘,很快成为知心朋友。认识她三个月后,我一个哥们对她一见钟情,原因是“这个女孩的腿太长了”。

真的吗?我问他。他则嘲笑我说,还说是什么最好的朋友,却连她最引人注目的特征都没看到。

下次再见到这个女孩时,我专门观察了一下,发现她的腿真是长,要比与她差不多身高的女孩普遍长5厘米以上,而她的身高是167厘米。

这个事情触动了我,我开始思考,我看她时,看别人时,到底在看什么?

最终形成的答案是,我看的是一种神情、一种气质。但这说法并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我看的是眼前那个人给我的整体印象,一种感觉。

因这一点,我看人的“能力”有时比较恐怖,经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对方很重要的东西。

譬如,也是在大学时,认识一个女孩。她很漂亮,气质看起来也不错,但我看到她时,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好像她是透明的,我可以透过她的身体,看到她身后的东西。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并没有透视眼,这不过是一种感觉而已。

和她的男友聊天时,我把这感觉说给她的男友听,男友听后非常吃惊地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你的感觉怎么会这么厉害。男友继续说,她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女孩,她看似迷人,但内心很空。他早就知道她这一点,但因此更爱她,当然这爱中多了一种懂得与怜惜。

第一流的作品是感觉丰沛的作品

“感觉”这个词,我们经常会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说到。

譬如,我爱读《挪威的森林》《情人》《约翰·克利斯朵夫》……给别人介绍这些书时,我最常用的一个说法是“读起来很有感觉”,这时所说的感觉,一样是这个意思。这个作家触到了世界的本相,他的“我”与这个世界的本相相遇,那一刹那产生了强烈的感觉,他将这个感觉表达出来,而被我们触到,我们借由他的作品,与他,也与这个世界的本相相遇。

因此,一个文艺作品,感觉的充沛比什么都重要。作者本人未必能理性地懂得这个感觉是什么,世界的本相又是什么,他常常只能淋漓尽致地描绘,却不能清晰地给予分析和阐释。但是,分析和阐释并不重要,感觉才是根本。

譬如,我前面提到的一见钟情的例子中,我那个哥们说,他是因为那女孩的腿太长而对她一见钟情。但是,这个阐释合理吗,正确吗?依照我对一见钟情的理解,这个解释往往并不正确。一见钟情发生时,会有大量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涌出,我们的意识捕捉不到,但意识仍要努力去解释,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而“这个女孩的腿太长了”,只不过是意识层面的解释。解释够不够清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感觉太强烈了,太要命了。

所以,那些哲学色彩太浓厚的小说,不管作者把话说得多么漂亮,小说中理论的自洽性(即一个理论自圆其说的程度)有多高,我们都不容易喜欢。相反,那些蕴含着浓浓的感觉的作品,我们常常在一瞬间就被触动了。

这样的瞬间无比重要。这一瞬间,我们通过这个作品,与这个作者,与这个世界的某些本相相遇。这种相遇,是我们内心感到充实的根本,是我们的心灵能得以安稳的根本。

国内著名的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刘小枫说,描绘人性的哲学家有两种,一种哲学家会拼命构建一个看似完美的哲学大厦,一种哲学家主要就是讲故事。前者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后者如卡夫卡、俄罗斯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刘小枫认为,后者对人性的理解更有价值,我由衷赞同这个看法,起码在我自己这三十多年的人生中,前者对我理解人性几乎没有丝毫帮助,而后者的帮助极大。

由于同样的原因,比较米兰·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我更喜欢后者,而不是得到更多推崇的前者,因为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说教的味道太重了。

一部第一流的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一定首先是作者的感觉在他的内心开花结果的自然结果。被誉为“动画之王”的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在导演《千与千寻》以及其他动画片时,他首先是从自己的内心寻找感觉。

我们总是在否定孩子的感觉

丰沛的感觉并非小说家、画家、导演和音乐家等艺术家的特权,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个孩子,你会发现,年龄小的孩子,都有纯粹而自然的感觉。所以,我们不是没有感觉,我们只是在后来的成长中,把感觉给丢了。

感觉丢失,首先是因为身边最重要的亲人不断否认我们的感觉。譬如,一个孩子摔倒了,他哇哇大哭,照料他的成人赶上前把他扶起来,对他说:“不疼不疼,别哭了。”

这已算是比较好的做法,更糟糕的做法是,照料者直接训斥孩子说:“摔这么一下就哭了,你怎么这么没骨气!”

这些做法都是在否认孩子的感觉。摔倒了,觉得疼,这是孩子的感觉,但大人说,你不疼。这时,孩子的感觉就混乱了,他为了赢得大人的爱与认可,或者惧怕大人的疏远与惩罚,最后倾向于否认自己的感觉,而认同大人的说法,不哭了,甚至觉得自己也不疼了。

这样一来,他就否认了自己的感觉。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这个孩子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迟钝。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譬如,冬天来了,孩子要出门,他已穿了一件厚厚的外套,但妈妈说:“天冷,再加一件外套吧。”

“我不冷,穿得够多了。”孩子回答说。

“我都冷,你怎么会不冷?!”妈妈训斥他,并不由分说地又给孩子加了一件外套。

再如,孩子已经吃饱了,但大人仍要他继续吃饭。

这些事情,都是在否认一个孩子的感觉。摔倒了,疼,这是他的“我”与这个世界的真相建立了关系,这种疼的感觉会自动让他形成自我保护意识;降温了,冷,这也是同样的含义;吃够了,饱,吃少了,饿,也是同样的含义。

这些所有的感觉,会自动牵引着这个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本相,令他知道该怎样生活,怎样自我保护。但如果他的这些感觉被否定,那么他就只能依靠理性的教条来生活了,而感觉就会离他越来越远。

我自己之所以有那种看似特殊的识人“能力”,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一直以来都尊重自己的感觉,而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的父母很少否定我在这方面的感觉。

不幸的是,我们的感觉能力势必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制,势必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对你讲,你不该这样,你不该那样,你的感觉是错的,我们的看法才是对的,感觉是靠不住的,理性才是可靠的……结果,拥有丰沛感觉的人就凤毛麟角了。

那么,怎么恢复你的感觉?答案也很简单——尊重它。

如若你的心中涌动起一种感觉,那么彻底放弃与它抗争。不管它是什么,你都可以由着它在你心中自然地游走。如此,它最终会在你心中开花结果,而且一定是你意想不到的花,意想不到的果。

你的感觉不能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

在我的短文《论单纯》中,我写过这样一个事例:

他是知名的心理医生,她只是一个小女子,他们在一家机构合作。

但是,在和他们交谈几分钟后,我就断定,在看人上,她远比他有眼光。

只因为,她有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心,他没有。

所以,不管阅历多丰富,他都是可以被诱骗、被讨好、被糊弄的,而她不会,因为她的心太单纯。

我把这断言说给朋友们,他们被吓了一大跳,因为他们是花了数年的时间,经过很多例证,最终才“发现”她的确比他更会看人的。

这只是因为,他们很不单纯,所以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相信”这一点。

我够单纯,所以可以几分钟内得出这个答案。

仅从结果上看,这个事例似乎很特殊,因为我那么快就发现了别人几年才能发现的本相。但从过程上看,我认为它其实一点都不特殊。我相信,“被吓了一大跳”的朋友其实和我一样,一开始一定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产生之后,他们不是“由着它在心中自然地游走”,而可能首先是与它抗争,例如质疑这种感觉,评价这种感觉,最终导致不敢相信这一感觉。

当然,质疑也罢、评价也罢,是很隐秘的心理过程,我们必须停下来,进行深度的自我觉察,才能清晰地发觉它是怎么进行的。

一个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她由着感觉指挥自己,但为什么走到了悬崖边缘?

答案很简单,她的感觉并不纯,她的感觉藏着很多欲念。尤其重要的是,她的这些欲念是针对别人的,即她的恋人,她一定是渴望恋人用某种方式爱她。这是欲念,是要求,是要求恋人不顾他自己的感觉,而按照她的欲念来对待她,这不是感觉。

并且,我强调的是,“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我们应先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让感觉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

尊重感觉,就是什么都不做,就让感觉在心中自然产生,自然游走,不对它做任何工作,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

有没有一种感觉,其中是没有念头的?你能不能安于这种感觉之上,既不指挥它,改变它,也不以好坏来论断它?试试看。

大扫除……

现代都市,保姆和钟点工越来越流行。

自己的时间是宝贵的,可以折算成钱,折算成心情,折算成享受……如此,就不妨请一下钟点工,把所有的日常琐事都交给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不过,有些时候,我劝你不妨自己做一下家里的清洁工。因为,清洁宛若一个仪式,你在清洁一个又一个的房间时,也仿佛在清洁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心房。

我正在这样做。不过一个80平方米的两室两厅的房子,我已经大扫除快一个月了。

一开始,我想两天内把它收拾干净,但收拾卧室的时候,却忽然感到,自己的内心也同步获得了清洁。清洁地板、擦拭窗台、清洗床单的时候,我的内心经常被触动。这时候,我就干脆停下来,或坐下,或站着,好好地发一会儿呆,让内心的感触自然流动,等这感触完成后,我再继续清洁。

就这样,大扫除的速度慢了下来,一个卧室就收拾了快一星期,卧室里的所有东西都清洁了一遍,而内心里很多东西被触动,很多东西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看着洁净的房间,很清晰地觉得,内心里也有一块不小的地盘变得非常清净了。

最近一段时间,内心纠缠得厉害,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情绪,都要梳理。也正在这个过程中,随手翻起了友人送自己的一本书——《灵魂的黑夜》。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处于一场困扰的婚姻或其他种类的关系中,或者觉得自己被驱使着追求社会成就或经济成就,也许你需要的就是一场大扫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天早晨整理床铺就是一种精神举动。”

这段话直接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让我忍不住想对无数人大喊一声:来一场大扫除吧。

Part 4 七个心理寓言

七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寓言,从故事中获得成长的感悟。

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里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很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同类推荐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心理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心理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本书精选了数百个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有价值的经典心理学故事,剥去了心理学复杂的外衣,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剖析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揭秘了心理学的奥秘。和我们一起,听听故事,悟悟人生,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 隐秘心理学

    隐秘心理学

    去趟巴黎就抑郁,看个艺术品就头晕,连仰望星空都能精神崩溃。日子那么长,可我只能记住今天的事情;世界那么大,我却走到哪里都迷路……你的身边是不是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突然性情大变,或者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你自己有没有不受意识控制地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那么几种事物总让你没来由地害怕?有没有想过,你只是看上去很正常?本书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奇葩的心理现象,别再提什么拖延症、焦虑症了,这些早已经烂大街了。本书选取爱丽丝梦游仙境症、苏萨克氏症候群、卡普格拉妄想症、宇宙恐惧症等心理疾病进行描述,这些心理疾病不仅听上去高大上,患者的表现也令人瞠目结舌。书中附有作者的独到分析和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带你共同探索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世界。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热门推荐
  • 文娱顶峰

    文娱顶峰

    在荧幕中,他是足智多谋的十三爷,是令人捧腹不禁的傻豆,是让人肝胆俱寒的徐三爷,是拳台上的硬汉,是侠气冲天的叶欢……在文艺界,他是开创了数个流派的网文至高神,是近代诗的代言人,是新派武侠的开创者,是上古神话故事的完善者……在音乐界,他开创了古风流派,歌王歌后一歌难求……他策划的综艺不断刷新收视率,引领全世界的潮流……袁风,一个无资源,无背景的普通群演,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异世系统,在磨难与挫折中,一步步登顶文娱,成为全球巨星……
  • 英雄改造指南

    英雄改造指南

    一次意外吕克穿越成了落魄的小贵族领主!得到了一个可以派遣英雄联盟人物的系统。开启了种田时代!植物生长太慢怎么办?婕拉:“领主大人有我在!”有人要刺杀领主大人?卡特琳娜轻蔑一笑:“是时候展示真正的反杀技术了!伊泽瑞尔:不要抢我台词!安妮!不要玩火,也不许扮演卖火柴的小女孩!提莫!不要随便认亲,就算你是穿着兔宝宝皮肤,你也不是兔族的人!看着事业有成女企业家石雕厂厂长卡西奥佩娅。酿酒业龙头大哥古拉加斯。黑色玫瑰情报处主任乐芙兰。珠宝协会主席塔里克。音乐艺术家娑娜和歌唱家娜美且看一个原本平凡无奇(一穷二白)的小领地,如何发展成娱乐帝国(鸡飞狗跳)的故事!有女角色,但无女主
  • 灵植巨匠

    灵植巨匠

    意外的穿越到平行都市,还绑定了灵植巨匠系统。这个世界,绚烂多姿,各式各样的奇异植物无所不在。厨艺高超,纯洁圣灵的神女花。古灵精怪,可奶可毒的树精宝宝。传说中可使死人复活的不死草竟然真实存在。一间小小的花店,蕴含世间难觅的奇花异草。九天表示,这就让你们震惊了?那只能说你们还是图样图森破。
  • 我穿越到了假地球

    我穿越到了假地球

    杨云旗从昏迷中醒来,然后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到处都是幻象……喵喵喵?我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假地球!这个地球绝对不简单!一身正气的他决定要矫正这个地球,于是他想方设法,费劲心思,殚精竭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把这个地球给玩坏了……唉,明明他想的是造福全人类,可惜他不是明明呀!所以,这能怪他吗?杨云旗:说我是大魔头的人都是居心叵测!文化人的事,那能叫搞事吗?那叫活跃气氛~特殊体质系统:呵呵!****有兴趣的读者大大可以加企鹅群759209725
  • 放手,遇见幸福:微信疯传之唯美哲理

    放手,遇见幸福:微信疯传之唯美哲理

    《微信疯传系列:放手,遇见幸福》收录了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生活哲理美文,是“微信疯传”系列图书之一,微信上最火的唯美生活哲理段子,一句话,让人茅塞顿开,一句话,让人幡然醒悟,一句话,让人回味无穷。
  • 饕鬄抄

    饕鬄抄

    女主傅临月因身怀奇特“异能”,一次次地卷入了杀人的案件中,也因此遇到了“神秘感”十足的陆蔚川,为了探索真相,她开始慢慢地接近“神秘”的男主,看似把握主动权的她,却不知不觉中落入了别人的“陷阱”中。横跨古、近、现三代,历经多次转世之后,陆蔚川对傅临月的爱只能是因为时间的流逝愈演愈烈。前世的爱恨纠葛,今生又该如何抉择?看遍了世间百态,却看不透自己的心……
  • 最强情劫系统

    最强情劫系统

    李大壮:你透个底,我的情劫到底还有多少才能结束系统:十的十次方了解一下李大壮:emmm,你开心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女总裁的贴身狂龙

    美女总裁的贴身狂龙

    我真的不想这样,一直都很想低调,奈何实力不允许!
  •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